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心中有美丽的家乡的作文(关于最美丽的家乡的作文)

心中有美丽的家乡的作文(关于最美丽的家乡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2-07 01:04:22
心中有美丽的家乡的作文(关于最美丽的家乡的作文)

心中有美丽的家乡的作文【一】

我最爱上黄老师的课,总让我沉醉,沉醉在黄老师清脆的声音中,总让我沉醉在五彩缤纷的课本里。而这些只是我爱上黄老师的课的次要原因。而最主要的就是我说黄老师美丽的重要原因—如阳光般灿烂的微笑。在我们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只只稚嫩的小手高高举起的时候,黄老师便会露出满意的微笑,这微笑成了我们的动力,接着,更多只小手高高举起,黄老师脸上的微笑更甜了!在听到我们的朗朗读书声时,那满意的微笑便又挂在了脸上,我们看见了,别提多高兴了,为了让老师脸上的微笑留的时间更长,我们读的更起劲了。在师长和学生间,总会有一层隔膜,不太会心与心的交流,而黄老师和我们却没有这层陌生的隔膜,黄老师常常会跟我们分享属于她的快乐,那个时候的黄老师很幸福很美:像小姑娘似的红脸蛋,柳叶般的弯眉,深深的酒窝,,幸福的微笑。这个时候整个班充满了幸福!

说黄老师美丽的原因不仅仅是灿烂的微笑,还因为她有一颗非常爱护我们,善良美丽的心。

有一次,有一位同学在搞卫生的时候突然倒地,倒地的声音吓坏在场的同学和老师,老师立刻把同学扶到椅子上休息,并打电话给同学的妈妈。黄老师这时候多么焦急和心疼这位同学啊。同学妈妈来了,老师和他妈妈一起照顾他。同学妈妈走后,黄老师还在忙碌,一会儿问他疼不疼,一会儿又倒水给他喝。悉心的.照顾他。望着老师忙碌的身影,我的心不禁从同情他,变成了羡慕他:同学刚才一定很幸福吧,被两种不同但一样温暖的爱流包围着,换谁都会觉得幸福吧!

亲爱的老师,为了我们,银丝已和您的青丝混在了一起!岁月的痕迹也提早爬上了您的额头!可这,并不妨碍您的美丽,或者说,这就是您的美丽!亲爱的老师,请原谅我笨拙的手写不出优美的语句来赞美您,只能诚恳的说一句:“老师,您永远是我心中最美丽的班主任!”

心中有美丽的家乡的作文【二】

家乡的味道,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只是一些家常便饭,但却能扣人心弦。我的家乡在汉中,那里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美食自然不计其数。

我最爱吃的就是我们老家人人都会做的土豆饼。土豆饼的做法很简单,先把土豆去皮,用刀切成细细的丝,放进盆里,加入面粉,打上几个鸡蛋,加入盐、胡椒粉等调料,然后把它们搅拌均匀,使面粉和土豆丝能粘在一起。起锅烧油,把和好的土豆丝夹入油锅,分成小份并用锅铲压成饼状。锅里立刻就发出“嗞嗞嗞”的油炸声音,香味也扑鼻而来。等饼子一面熟了以后,要赶快翻面,不然很容易炸焦。刚出锅的土豆饼金黄油亮,撕下一块放到嘴里,哇,这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人人都说汉中的米皮好吃,我来教大家它的做法:首先,把大米磨成浆,在锅里烧上水,架上蒸笼,铺上油布。然后,把米浆在油布上薄薄地倒上一层,盖上锅盖,大火蒸两三分钟。最后,揭开锅盖,蒸气散开,就会看到雪白的米皮。提起油布的角把米皮粘到案板上,轻轻地把油布揭下来,再将米皮切成条,放到碗里,调上醋、油泼辣子、豆芽……美味的米皮就做好了。

菜豆腐才是汉中最独特的美食。把黄豆磨成浆,滤去豆渣,倒入锅中煮,等快开锅的时候,慢慢地一次次加入浆水,很快就会看到豆腐出现,漂在豆浆上面,由薄到厚,由少到多。等锅里的豆浆由白变透明时,停止加入浆水。把淘净的米放入锅中,加入几片青菜,像煮粥一样把米煮熟。菜豆腐有清热解暑、增强食欲的功效,老少皆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美食都是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做出来的。我爱这些美食,它们真是让人百吃不厌。

心中有美丽的家乡的作文【三】

湖边,伴随着升起的朝阳。有风吹过,带来阵阵芳草的清香。一缕醉人的芳香随风而来,转眼望去,一抹嫣红在翠绿的掩映下映入眼帘。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的,那在春风中盈盈含笑的不就是桃花吗?顿时,眼前,耳畔一片空明,喧嚣不在了,吵闹不在了,唯有那醉人的芳香,带着我梦回故乡。

如今我已步入初中,那份乡情被深深的埋在心中。终于在烦闷的心情爆发前,我又一次来到故乡,那片熟悉的桃林。

时间青葱过岁月,渲染过繁华,妖娆过四季,可它却从未冲淡旅行时的孤独与疲惫。乡情,那种对故乡真正的爱啊,在旅行时却胜过回家。

刹那间,梦醒了,抬头看着那嫣红映着明月,越发的迷人。

曾记得幼年时,那时的我时常在桃林中徘徊,每每在我的欢笑中,总藏着一阵姥姥的呼唤:“慢点儿,别摔着。”每当我偷偷的藏在树后,总能听到姥姥焦急的脚步声从身边跑过。我总会跑出来,吓了一跳,每当听到姥姥说:“下次别跑了,可把我吓坏了。”听到这样的话,我总觉得心中一暖,每每想到故乡,让我有所羁绊的,唯有姥姥那浓浓的爱与桃树那股熟悉的香味儿,那是家乡的味道,那是爱的味道。

坐在河边,蓝天,白云,桃花,顿时熟悉的感觉又重回心头。那种真正轻松、真正旅行时该有的感觉,让我长吐了一口气。

旅行时。拾起这份最美的行囊,抬头,看看那轮暗夜中的皎洁的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绵绵的乡情将会化作无穷的动力,助你向前。

旅行前,千万记得要把乡情带好,让它做一份最美好的行囊。

心中有美丽的家乡的作文【四】

纵使外边的风景再好,再繁华,都不及家乡的一点一滴。没有了烦躁的汽车喇叭声,没有了“勾心斗角的战争”。家乡对于我就是个神圣的宝地,连空气都令人心旷神怡,不允许任何尘埃落入此境。

家乡的味道是飘香的鸟蛋。家乡中有一片竹林,十分茂盛。放眼望去,一大片绿令人赏心悦目。平常很少人到里边走动,树干上呀,随便翻开几片叶子都有鸟蛋!几个淘气包冲进林子找鸟蛋,趁鸟儿觅食,兴致来了。小心翼翼掏出鸟蛋捧在手心,小小的,冰凉冰凉,舒服着呢!

家乡是“勤劳”的味道。周边长着好几棵高大茂盛的桑树。一到夏天,童心未泯的孩子提着大桶去摘,捡。堆中啊总少不了贪吃鬼。若要觅到几颗好的,又大又发黑的桑葚,就塞进嘴中,享受那甜美的滋味。烈日炎炎,伴随欢笑和汗臭,捧着满桶的桑葚,无比满足。比起那捧着ipad的孩子,多幸福啊!

家乡总少不了热情的味道。每户人家都留着几片土地,种植水果蔬菜。美好的丰收季节来临,大片的黄色绿色也是一番别具一格的美景。这时候相亲总少不了串门。黝黑的手中攥着大把滴着水的新鲜蔬菜,扯着大嗓门叫唤。接过蔬菜,十分感激。进了房门也拿出另一样,塞进掌心。带着淳朴的笑声,最健康,最动听的音乐。

走过陡峭的小路,望着溪边妇女用棒子捶打衣物,一边说笑;孩子在小巷里玩着,闹着,虽然不像城中孩子捧着ipad,手机,都是最幸福的;树荫下,老人手握扇子,躺在老藤椅上,伴随蝉的鸣叫……

我喜欢家乡,这里的山水,乡亲都是美丽的。这里的一切,都是令人神往的仙境!

心中有美丽的家乡的作文【五】

家乡是个人的出生地,是扎根在我们心中的根,是使人萦绕在脑海的地方。

小的时候,家乡是个新鲜词,却是我最熟悉的。北方多晴天气,下雨天才会让我们这些小孩感到高兴。雨让北方的干燥变得湿润,像极了正在涂面霜的姑娘,展示着她不一样的美丽。雨让土地变得松软,使那些蔫蔫的小草扬起了头,好似饥饿已久的孩儿,吸吮着大自然的乳汁。我们跑过草地,听着雨点在树叶上打转,闻着混有土地的味道。当然,这也是家乡的味道,跑过小桥,附近的农民还在雨里耕种,汗流直下,这也是家乡的味道。烧汤花一开,就知道该回家吃饭了。家家户户升起的炊烟和炒的家常菜,也是家乡的味道。

少年时,一家人搬到了广州。水土不服的我想着家乡的一切,包括那份魂牵梦绕的味道。此时乡愁是1000多千米的距离,一个在北,一个在南,相离在两边。在另一个地方居住的我,看着周边事物少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少了熟悉的人,但我知道自己内心的那份想念从未减少。

青年时,不知为何我的内心将家乡与家国联系起来。因为有国才有家,而国就是家。或许是自己长大了,思想上成熟了。当国家的重大工程取得突破,许多项目领跑世界,自己的内心是自信的,更是震撼的。看,这就是中国人的国,这就是我们共建的家!此时的乡愁是心与国相连,国在前为我们披荆斩棘,我们在后给予支持和希望。并肩共进退,携手齐助阵。

家乡似乎不再离我遥远,无论在哪,我都不会再为离开家乡而苦恼。因为乡愁是一条坚韧的线,一头连接着我,一头连接着国……家乡的味道不再单纯的指向五谷杂粮、家常便饭,什么时候起,这家“馆子”出了一系列“国”的味道,而那味道萦绕心际。

心中有美丽的家乡的作文【六】

也许,美食的味道让你回味无穷,美景的味道让你流连忘返,而我,独爱家乡的味道。

“河边的小船∕它慢悠悠地摇∕它缓缓停靠∕绿绿的水草∕偷偷地嬉闹∕有时光里的香∕有故事里的妖娆∕墙上的年画∕贴着童年微笑……”这首《家乡的味道》,如余音绕梁,时时在我的耳畔想起。

我的家乡在南丰,风韵江南,人和民丰。虽然我7岁时就离开了南丰到市区就读,平时也就是双休日或节假日到老家走走,但家乡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有过年时放烟花爆竹的欢乐,有钓龙虾时收获的乐趣,有小伙伴相聚时玩耍快乐……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最让我铭记的,就是祭拜祖先的风俗。

祭拜祖先,这种仪式在我的家乡是必不可少的,每逢重大的日子或者重要的节日都要进行。祭拜时,爷爷奶奶会摆上一桌上好的酒菜和两根蜡烛,然后全家人逐一跪在桌子前进行祷告,每次都是十分的郑重。告知祖先的内容也不多,无非就是祈求祖宗保佑诸事顺利、身体健康以及孙儿辈学习进步之类的话。最后,点燃蜡烛,把先前买的纸钱、金元宝之类的祭品放在锅里焚烧。

至今清晰记得五岁时有一次祭拜祖先的情景。那时候我还小,懵懵懂懂的,便有了我记忆中第一次祭拜祖先的场景。

上午10点钟的时候,全家人就开始忙活起来了——烧菜的烧菜,买纸钱的买纸钱,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各做各的一份儿事情去。到了将近11点钟的时候,一股浓郁的菜香味从厨房间里飘出来,纸钱等祭品也堆在一旁,一切准备就绪。奶奶和爷爷先将一张好大的桌子搬了出来,然后搬了三张长凳各放一边。紧接着把一盘盘烧好的菜肴端了出来,依次放在桌上。接着,把两支蜡烛拿了出来,点燃,插到香炉里,一会儿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

看着那些菜,我真是口水直流,爬上凳想拿一个吃,结果可想而知——被奶奶打了一屁股。年幼的我号啕大哭,令众人很无奈,但祭祀还是要进行的。奶奶只好抱着我跪在桌前祷告,至今还能依稀回忆起奶奶的脸:是那么的虔诚,又仿佛带着一股思念。渐渐的,我也奇迹般的停止了哭闹,静静地看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渐渐的长大了,对家乡、对风俗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刚开始,我认为这是封建迷信,是不屑一顾的,可每次看到奶奶虔诚的脸,我总是不愿忤逆她的意思。再后来,我认可了这种风俗——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一种独特的文化。

前一阵看报道,有国外某机构评价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中国人信仰缺失。我想,这是不是也是家乡人的一种信仰?是不是家乡人对亲情、对友善的一种膜拜?尽管时代变迁,尽管物是人非,尽管沧海桑田,也应做到“望得到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啊!

后来,每次祭拜祖先时我都十分的郑重、虔诚。我想,也许到了我这一辈不再、也不会搞这种仪式,但我总会想起奶奶慈祥的脸,还有花白的头发,想起家乡的味道,一辈子不会忘怀……

心中有美丽的家乡的作文【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饭,是胃的必需品,味道则是精神的安慰剂。人们靠山吃山,临水吃水,每个当地人总有一种属于自己家乡独特的美味,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味觉记忆。

很多人说,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它的外表越是平淡无奇。但苏州山塘街的海棠糕不同,还未品尝,光看外表内心便涌动起一股浪漫的情怀。海棠糕往往以海棠花做模子,下面是雪白色的糕块,上面表层是紫酱色,花花绿绿的糖丝点缀其上。小心捧在手心,仿佛捧着一件精心制作出来的艺术品。轻轻咬一口,豆沙馅软糯无比,细细品之,又能尝出来果仁的味道。再咂么几口,又有芝麻的香味。仿佛是一口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更有趣的是,海棠花那温和美丽的形象常常闯入你的心里,让你对手中的海棠糕更加爱惜不已。

山塘街是传承苏州传统小吃的街道之一。其中粉墙黛瓦、石砖小路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随风飘荡的酒家黄旗,令我不禁想到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句诗。大大小小的小吃店铺点缀其中,还有那铮铮淙淙评弹和咿咿呀呀昆曲的声音间或传来,让人一下子就融入到了苏州古城的韵味中。

海棠糕香飘数里,人们一闻到香味便开始有所躁动,脚下的步子果断快了些,这正所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呐。对于当地老食客来说,大而静美的店蕴含的不一定是苏州的真味,那些隐蔽的小小可爱的木质推车才是家乡味道的独特载体。

卖主往往是一位老大爷,干净的手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而脸上却满是春光。他一边用苏州话大声吆喝着,一边用刀细细地分割着大块白色的方体糕块。他的每一刀都很均匀,每一刀都有着暖香白雾的伴奏。迫不及待地尝一口,松软可口,又甜又滑,但不油腻,随之而来的是一道暖流流遍全身,令人回味无穷。其实不光喝酒会醉,吃海棠糕也会有种与世同醉之感,仿佛眼前所有东西都模糊了尖锐的棱角,变得分外美丽起来。

很遗憾,这是以前的事了,如今我只能通过记忆来回味这种味道。

现在,洋快餐和各种国外菜让本地小吃淹没在了美食海洋中。现在的人们几乎都用汉堡、比萨、日本料理替代了它,洋味道更让他们觉得自己时尚。

偶然又去了次山塘街,发现那里变化天翻地覆。房子装饰得更热闹了,嘈杂的音乐声代替了淳朴的吆喝声,传统苏面馆成了星巴克,黄色酒旗也为数不多……更令我难过的是,那打着“地道苏州传统小吃”标语的海棠糕店,虽然海棠糕样子更为精致,更好看,但我却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吃完后只觉得有点空虚,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消失不见了。老山塘街已成为了我的过去,我的怀念。

其实,与其说这是时代的进步,不如说是传承的忘却。海棠糕,不仅仅单纯是海棠糕,它更是一种童年的美好回忆,苏州文化的传承,这是什么美食都无可取代的。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在大肆引进他乡美食时,能否问自己一句,是否忘却了自己家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

又是三月杏花春雨江南,走进小巷子中,特别希望能再次听到卖海棠糕的吆喝声,再次闻到海棠糕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