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游花台公园作文(游甘山公园800字作文)

游花台公园作文(游甘山公园80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5 16:45:55
游花台公园作文(游甘山公园800字作文)

游花台公园作文【一】

这个周二,学校组织了一次观看话剧《雨花台》的活动,话剧以恢弘的气势真实地还原了雨花台烈士们的故事和精神,着实震撼人心,而且感人至深。

话剧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一个共产党安插在国民党内部的间谍“保尔”展开。国民党很多的机密情报都被他攫取并传达给共产党。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政府给关押共产党人的秘密监狱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三日破获“保尔”案。于是丧心病狂的国民党人对共产党员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威逼利诱,而共产党人们以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精神,誓也没有吐露半点情报,最终尽数牺牲。

小时候我曾去南京游览,有幸参观了雨花台烈士陵园。父母是军人,一进入景区就变得沉默无言。我当时不过六七岁的光景,虽然不谙世事,但在这样肃穆的环境下也不由的庄重起来。我记得很清楚,馆内的墙上挂满了烈士生前的照片,并附有烈士的姓名。而有一面墙上,只是孤零零的列着几个名字。我问母亲,他们的肖像是不是掉了,母亲回答说,很多人牺牲之前根本没有留下照片,甚至有很多人没有留下姓名。我听了后打了个哆嗦,觉得这些人得太不值了。他们为国家做了那么多事,国家却连他们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这样的白白牺牲有什么意义呢?时隔数年,这样的疑问居然再一次回到了我的脑中,不过似乎已经有了答案。

其实我不是很信服为某个党派或集体而的说法。人的亡即意味着终结,所谓“信仰”之类也是基于“活着”的条件。更何况,雨花台烈士中,年岁较小的施滉、袁咨桐牺牲时只有不到二十岁,这样的年龄,对“国家”和“党”很难说有多深的感情。我认为,他们只是明白,在腐朽和残暴的政权下,必须有人主动去革命和牺牲。与其等待别人的`拯救,还不如去拯救别人。没有人愿意,剧中恽代英的那句“我太想活下去了”也应该是无数革命者的心声。但对这些人来说,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比生命更重要。正如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其犹未悔”,这些人的伟大之处,也正是在此——能在苟且和亡间无悔地选择后者。

在观剧后,我对生活也有了新的思考。当我们为了一件琐事而抱怨生活时,有没有想过竟曾经有人为了我们这样的生活而献出了生命。“我们的生活是烈士的鲜换来的”、“我们要缅怀先烈,不忘历史”这样的话不知被说了多少遍,很多人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表现得不屑,甚至是鄙夷。但扪心自问,如果是我们面临着他们的抉择,又有几人能甘愿抛弃自己的生命呢?这些人,做出了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难道不值得我们怀念吗?而对于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不也应该倍加珍惜吗?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这也许是无数烈士们内心最深处的呼喊。而在国泰民安的今天,这样的精神似乎也失去了意义。但我认为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历史,将他们精神传承下去。正因为这种精神,我们才能以龙的传人,为身体里流淌的华夏液而自豪。

游花台公园作文【二】

10月24日上午,我与同学们有说有笑地来到雨花台,当走到烈士纪念馆前时突然感受到一股庄严肃静气息,当我在纪念馆内看烈士的经历过程中,发现有的烈士只有十几岁时,我想起了我爸说的话: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没有他们……

后来我与同学们来到了科普游乐园,玩了旋转章鱼、旋转木马等游戏,我认为最刺激的是3D动感电影,因为大家都身临其境地坐着过山车越火山、闯鬼屋……

回家后,我爸问我游玩雨花台的感想时,我说新中国是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换来的,我与同学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

游花台公园作文【三】

首先,我们在游乐场玩了个遍:骑上旋转木马,大家你追我赶,哈哈,可是谁也追不上谁;坐在章鱼长长触角的座位上,忽上忽下的,非常刺激,有的同学兴奋得唱起歌来,有的则害怕得大声尖叫,而我觉得就像自己长了一双翅膀在自由的飞上飞下;最可怕的就是穿越恐怖洞了,从一张大嘴进去后,就不断的看见那些老虎、蛇、骷髅头、僵尸等等吓人的模型,好多同学都不敢看,一直闭着眼拉着前面同学的书包走出来的`,我虽不怕,但也不愿再看一次了。不过4d科普电影才是最好看的,图像是立体的,座椅还会跟着动,仿佛自己真正到太空旅行看见了土星、木星一样。

吃了东西,休息了一会,我们就去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了。一进纪念馆就看见两个大大的字“肃静”,大家立刻安静下来,静静地跟着队伍,认真的参观馆内墙上烈士的姓名、事迹及牺牲年代,时不时在本字上记下他们的名字:邓中夏、罗登贤、叶刚刚。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才有我们今天快乐的生活。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烈士。

这次秋游,我学到了课堂上没有的知识,收获很多。

游花台公园作文【四】

艺术上是优美的,技术上精美,表演上接近完美。雨花台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是表现了全中国的革命形势;时间背景是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前期,却反映了百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前仆后继的愿望和斗争;具体展现的人物不多,但是可以让我们看到革命形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像“宝尔”这样优秀的地下工作者简直就是炸弹了。全剧遵循三一律(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所以戏剧冲突十分强烈,人物形象相当鲜活,情节特别生动,悲剧效果极其强烈。监狱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着黑暗的坑。

值得称赞的是,创作者机器巧妙地消解了过分的悲剧感。许包野和施滉“智斗”敌方两个情节,十分风趣;许包野和施滉梦中会见妻子的场面具有梦幻效果。这样,观众就可以从悲剧氛围抽身出来,转而进入感动中。在探监环节,许多革命者的家属都不能理解自己的亲人,极力劝解他们屈服于黑暗的现实,过自己的安稳日子。然而就有这么一位农妇,跨着一个篮子进来看望自己的儿子。她只是简单地问一句,儿子你做的事情是对的吗。儿子说是的并且是我必须做的。其实这意味着儿子坚决选择了亡,母亲还是故作镇定的拿出一个梨子,说我带了你最喜欢吃的梨,我和你一起吃。说完就咬了一口,我立马流泪了。我旁边的一个男生更加是涕泗交流啊。我觉得这一场景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知识分子和工农的融合。因为有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革命过程中可能失去一些同志,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这就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力量。从恽代英到刚刚“赤化”了的张班长身上都有一股正气:蔑视邪恶,坚韧不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觉得这就是诗经时代人们的刚健活泼精神。孔子当年编定诗经就是为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以恢复仁义礼智信的理想社会。我在这部话剧中就感受到了这样的理想精神!

《雨花台》话剧巡演作为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相结合,并纳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话剧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1906年,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成立,到今天已经110周年了。早期的话剧叫做“文明戏”,是同盟会进行革命宣传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