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读后感作文如何开头(读后感文章开头怎么写)

读后感作文如何开头(读后感文章开头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4-04-24 17:16:48
读后感作文如何开头(读后感文章开头怎么写)

读后感作文如何开头【一】

仁孝行于家。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的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这是给与最孝女儿朱晓辉的颁奖词。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都是最勇敢的,他们的事迹都是最感动人心的,身为老师的我平时可能更为在意的是老师们怎样值得我去学习,感叹他们的伟大与无私,而今年学校在师德培训中带我们看了朱晓辉的事迹之后,给我带来了更大的震撼。

片中提到朱晓辉她以前是一个诗人,还在报社中工作可她为了照顾父亲而辞到了工作并且丈夫和女儿都离开了她,她日日夜夜照顾父亲并且没有地方住,父女两个就在车库中安顿了属于自己的家,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她并没有丢下自己的父亲而去过属于她自己的好日子,而是亲手照顾自己父亲的起居,每个月1000元的养老金是他们父女唯一的生活费用,可那并不能支撑他们的生活起居,有时候她自己都吃不上饭,可她仍然让自己父亲吃的最好。只为了让父亲过得好一些。

刚开始出现他们父女时,她说,看到爸爸活着,每一天还能够跟爸爸说说话,我就感到自己是幸福的。看到那里,我萌生的念头是:你觉得幸福,但是看看你的老父亲,那个瘦骨嶙峋的老人,他会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吗?瘫痪在床,成为女儿的负担,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奈?这是幸福吗?之后看下去,他们父女间的相处,他们的对话,他们之间的咿咿呀呀,反倒像是一位母亲在照顾自己的孩子,像对待婴儿一般去猜测他咿咿呀呀中包含的意思。而父亲的眼神中我能够看到幸福的光芒,是对生活的期望。

是啊,此刻的我沉浸在身为人母的喜悦中,每一天看着可爱的宝宝就觉得很幸福,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看着他学会越来越多的本领,哪怕只是一个微笑就能让我高兴半天。咿咿呀呀那是他的语言,我不懂,却不放下去了解的机会,会去猜测宝宝的意思,甚至只一个“哦”字,变化不同的音调都能跟他说上好久,乐此不疲。最近宝贝不舒服,每一天晚上睡不好,无论多晚,无论多累,总是在听见宝宝的哼哼声后第一时间爬起来,把他搂在怀里,轻声安慰他,他难受的大哭,我比他更难受,更焦急。我们对自己的宝宝如此,那试想,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又是怎样照顾我们的呢?是不是在我们生病的时候也那么焦虑不安,也那样数不着觉,时刻关注我们的体温……那这天他们生病了,我们又怎能弃他们于不顾?

以对孩子一半的心对待父母,那父母就幸福了,这是老公公经常对我说的话。是啊,我们认真耐心地照顾着自己的孩子,冷了怕他们冻着,热了怕他们热着,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是不是还在不经意间就脱口而出的顶撞过去?是不是还觉得父母为我们做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养儿方知报娘恩,朱晓辉的父亲是幸福的,因为有这么孝顺的女儿陪在身边;朱晓辉也是幸福的,因为在父亲的有生之年一向守护着老父亲。那我们呢?作为老师的我们,教书育人,而朱晓辉教给了我们人究竟是怎样的,一撇一捺,顶天立地,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天地之间无愧于心。

作为女儿,我的父母是否早在期盼我将他们当作孩子一般照顾?作为母亲,我期盼我的孩子在将来某一天对我说:妈妈,有你在我身边我好幸福!作为老师,我期望能教会我的学生何以为人。子欲养而亲不待,且行且珍惜!别让父母等得太久,别让自己懂得太迟!

读后感作文如何开头【二】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就和影片末尾豆儿说的一样,满眼都是红色,最初是爱的红,最后是的红。

刚开始看时还是很简单的。看到九儿穿着一身大红的衣裳当了新娘,但嫁的却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了麻风病的老头子,虽然对九儿爹卖女还钱的行为感到不平,但送亲路上的场景却让人感觉蛮欢乐的。九儿掀开轿帘偷看那一眼,我想她可能已经被吸引了。从小到大生活在那么贫困偏僻的地方,她必定也没怎样出过门,没见过那么精壮的男生,更何况她要嫁的还是那样一个病怏怏的老头子呢。余占熬得背影想必已经烙在了春心萌动的少女心里。挑夫们折腾新娘,九儿不肯说话,他们便又颠轿子又唱歌,让人感觉好生热闹。一望无际的黄土地让人感到壮阔,几个西北汉子和一顶红红的轿子给这壮阔的场景添了不少生气。大概余占熬心里对这苦命的女孩也有些怜惜与心疼,然后九儿仍一言不发,他便要大家别再折腾了。之后电影里那片重要的野高粱地便出现了。说这地闹鬼还配上一些风吹高粱叶子的诡异声音还令人蛮害怕的,原来是要为冒充土三炮的劫匪出场渲染点气氛。毕竟他就那么一个人,还是被挑夫们干掉了。可这劫匪的戏真是挺重要的,否则九儿不会出来轿子。蹲在轿子旁的余占鳌回头,走向高粱地的九儿回眸,眼神恰好撞上,又或许他们寻找的正是彼此,然后二人这是必定已经是对彼此心生爱慕了。到了十八里坡,余占鳌的任务完成了自然也没有留下

的理由,便离开了,但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就应都忘不了他离开时在苍茫天地映衬下那不舍得身影。

九儿这女孩也是很有个性的,虽然她只能认命按爹爹的安排嫁给不喜爱的人,却随身带了把剪子,还要与把一头骡子看的比自己还重要的爹爹断绝关联,这份决绝值得敬佩,又或许也没有什么可敬的,只但是是每个被命运逼到绝路的人的条件反射罢了。然后回门的路上被劫,本来满心恐惧,看那人摘下方具的一刻,九儿心中的恐惧就应已经被喜悦代替。随后野高粱地里发生的一切,与其说是强占不如说是你情我愿。献身给自己心爱之人总好过被一个老头子糟蹋,重新坐上骡子后九儿嘴角的笑容和藏在高粱地里跟着九儿爷俩的余占鳌唱的那首“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都让我们感到他们心中的喜悦。个性的是,九儿也算个有妇之夫,做出这种事却让人联想不到已婚妇女出轨之类肮脏龌龊的字眼,正因她的婚姻本就是个杯具。

烧酒作坊的掌柜了,旁白说坚信是爷爷干的,然后我也信这一点,说也个性,我的内心并没有为一个生命的逝去感到可怜,也没有对人者进行谴责,相反却为九儿的自由感到高兴。之后的戏份中对九儿的怜悯完全变成了钦佩,掌柜的了,伙计们也要离开,一般女孩肯定不知所措落得个悲惨下场,但九儿用她的真诚将大家留了下来,保住了烧酒作坊。这时候该出现的人出现了,若真是余占鳌了前掌柜的,九儿成了寡妇他怎样可能不来呢。可这厮却喝醉了,满嘴胡言乱语,虽说他说的是事实,可一个大男生不加修饰的话还是让九儿这个小姑娘感到丢脸,更何况她此刻是掌柜的,要给自己留下尊严。纵然心里喜爱他,也要将他连行李带人推出门外。

被心爱之人拒绝了,醉酒的余占鳌在酒缸里待了三天三夜,然后一个原因可能是喝醉了,但再罪第二天也该醒酒了,更深一层的原因恐怕是他心爱的姑娘被土三炮劫走,他不愿看到九儿被土三炮糟蹋的事实。九儿这姑娘毕竟坚强,然后大家凑够了赎金将她赎回来后也就慢慢好了起来。在大家的邀请下她去看了酿高粱酒的`过程。汉子们只穿着内裤热火朝天的干着活,红红的高粱酒就这样流淌出来,那清透的红色让人看了甚是喜爱,祭酒神时大家一齐唱的歌也是很有气势。让人看到了物质生活不丰富时人们精神上的充实富足,他们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

这时不速之客又来了。余占鳌可能是想发泄心中的不满,向刚酿好的酒里撒尿又将九儿拦腰抱进屋里,此时九儿也不再反抗了,可能经历了被土三炮劫走的事情后,然后她已放下心中的尊严与顾忌决定于心爱之人在一齐。万万没想到的是,余占鳌的恶作剧让高粱酒酿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味道。罗汉大哥将酿好的酒放在九儿门口结果却是余占鳌来开门,他便知道发生了什么,第二天便离开了烧酒作坊。

这时便不得不提一下罗汉大哥这个人物了。他是看着九儿嫁过来的,整天和一群大男生呆在一齐突然身边多了个如花似玉的姑娘肯定会心生好感,虽然可惜姑娘嫁给了一个有麻风病的老男生但毕竟她已经是掌柜的的妻子也就不再好胡思乱想些什么。可之后掌柜的了,然后九儿求他帮自己执掌家事,他重新看到了期望,为了心爱的女生,他也爽快的答应了。可谁知半路出个程咬金,余占鳌的出现让他彻底了心,再也没有留下的理由,九儿已经不需要他了,他便只有离开。罗汉大哥对九儿的爱是深沉的,但他的离开也让九儿了解到他对自己的一份情谊。

之后套用一句俗话,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齐,然后虽说余占鳌不是王子,九儿也不是公主,烧酒作坊更不是美丽的城堡,但与相爱的人在一齐又夫复何求呢?故事发展到那里未免太过完美了,这样的故事是不会给人留下太大印象的,故事到那里发生了转折。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九儿认出了远远观望她的那个人影追了过去,她认定了那时罗汉大哥。消失了那么久的人为什么又回来呢?恐怕是正因他知道自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想再看一看以前守候过的姑娘。

之后的剧情发展中,那抹亮红便变成了暗红。日本人来了,为了修公路,他们抓来人,把高粱地踏平。为了让中国人听他们的话,他们要鸡儆猴。他们将一个人高高吊起,让一个伙计活剥了他的皮。这人抬起头,原来他是土三炮。当初他劫走九儿,余占鳌去找他拼命时他放了余占鳌一命,可见此人是讲究江湖义气的,虽说是一个土匪一样的人,平日里也做了不少恶,然后但是在日本人面前,他还是奋起反抗,一个土匪的形象瞬间升华成了英雄,幸而伙计重义气给他了一个痛快的了结。可罗汉大哥却没有那么幸运,他被活剥了,口中却一向咒骂着日本人,至方休。我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也以前反感电视中没完没了的抗战片。这部片子里没有轰轰烈烈的战争场景,却更让人揪心,他把日本人最残忍的一面展此刻我们面前,让我们为苦难的同胞感到悲痛。

那时候的人们是不会贪生怕的,余占鳌和九儿回到烧酒作坊,然后用当年罗汉大哥酿出的十八里红来祭奠他。作坊里的每个男生都喝了一碗酒发誓为罗汉大哥报仇,甚至年幼的豆儿。他们唱起了那首祭酒神的曲子。最初唱这首歌时,然后罗汉大哥还在,大家为酿出好酒那么高兴,可此时再听到这首敬酒歌,确是另一番味道。“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好酒”这两句歌词最初让我困惑,可细品就好像说那皇帝是日本人,见了他们我们烧酒作坊的汉子不会低头。九九归一像是一种视如归的誓词,宣告着他们的决心。

可命运不是谁能左右的,九儿在给男生们送饭的路上被射了,就在余占鳌的面前。汉子们伴着长号声端着点燃的高粱酒向前冲,将日本人的车引爆了。但是却没能活着回来。只有余占鳌幸存下来。他应对着去的九儿又唱起了当初那首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然后当初年轻的男女相爱之时表达爱意的歌曲如今却成了对再也回不来的心爱之人的祭奠。“妹妹大胆的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此时,九儿已经走在去往另一个世界的路上了,本是一首欢快的歌,却唱得人忍不住掉下泪来。莫回头,不是不想回,是回不来了。豆儿指着天上的慢慢被吞噬的红日叫爹爹看,那圆圆的红日最后整个消失,好像预示着日本人早晚会在中国消失,而后太阳又慢慢的出现,仿佛给了我们期望。光明的日子就在眼前。故事的结尾,豆儿对去的九儿唱着,“娘,娘,你上西南,你甜处安身,你苦处化钱”,这是豆儿完美的愿望,但是看完这部电影我却还是不懂,为什么要上西南,要苦楚化钱。

看过这部片子,恐怕以后看到红色,就会想起红高粱,然后想起一段美丽的感情,想起一群勇敢朴实的人。

读后感作文如何开头【三】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然后整个小说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是要透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红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好处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红高粱》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读者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明白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高粱》不一样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书籍,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故事的地点也被淡化。在《红高粱》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红高粱》的所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

与以往的探索小说不一样,《红高粱》虽然也承载了作者对生命主题的意念,但并不是完全像《黄土地》等探索淡化情节,靠纯粹的语言的震撼力来直接表达导演的意念。作者在这部下小说中是从实处入手,从规定情境下的具体人物性格人手,编织一个完整、美妙动人的故事框架,从而使意念透过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为、动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在此,然后作者是如何透过具体的方法来到达这两者的完美结合的呢?

首先,《红高粱》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文字感受来完成。《红高粱》一开始,就传来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这是一个以此刻时进行回述的读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由于他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按理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这又使得他具有某种参与意识,从而又具有被叙述的好处。因此,这个读点是十分奇特而又新颖的,它使作者在处理《红高粱》时有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读点参照,十分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时,他的叙述的特点把故事拉远,又具有历史的间离效果。在此读者基础上,《红高粱》在这开场中道明了故事的虚构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从而十分自如地把故事纳入非现实的时空之中。

读后感作文如何开头【四】

早在几年前,我曾无意中看到一部名为《看见台湾》的纪录片预告,摄影师齐柏林花费近三年时间以俯瞰的视角、航拍的方式展示台湾自然、历史和人文景象,并以此获得20xx年第五十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我当时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全片,无奈因没找到资源而一直遗憾。终于,在20xx年,这个遗憾因另外一部纪录片而弥补,而且这个弥补来的极其丰厚,这部让众人震撼不已的纪录片就是《航拍中国》。

很喜欢《航拍中国》片头的这一段引言:“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这段引言由类似于演员张涵予的男声念出,再配以遨游天际的美景,很轻易的就将我带上旅程。

第一个遨游地点是海南省。在此之前,我对海南省的认知实在浅薄,作为了文科生,只是知道那是中国版图的最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那里适合度假,有椰林树影、海浪沙滩。上大学时,机缘凑巧认识一个海南的女孩,为人热情大方、活泼开朗,笑颜里永远有无尽的灿烂,当时很是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家乡使她如此灿烂。现在我终于得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原来就是这个道理。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我一直对灯塔情有独钟,觉得那黑暗中的一束光带给人无限的希望,海南岛上也有三座风格迥异的灯塔,分别为木兰头灯塔、临高角灯塔、兵马角灯塔,它们在漫漫岁月长河中,给无数的航海人指引方向,让他们得以平安返航,同时也见证了无数历史。看完这集,才知道海南岛上椰树的由来,对在海水中生长的红树林印象深刻,对“蓝洞”之内的世界充满好奇,也终于看到了“南山海上观音”,莫名就想起来之前南海问题被热议时的一个段子,在此就不做详述。

作为了陕西人,我一直是以为对陕西的了解足够深,自己本身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上大学时又很巧舍友中一个是陕南安康人,一个是陕北榆林人,一个宿舍三分陕西,时常因为饮食习惯、风土人情的差异闹出不少笑话和小插曲,也是乐趣无穷。对于陕南的安康、汉中有过踏足,毕业之后一直待在陕北黄陵,关中自不必说,但看完《航拍中国》的陕西特辑之后,不禁为自己的无知汗颜,有种坐井观天之感。《看见台湾》中吴念真有句旁白“如果你没看过,那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航拍中的陕西,的确是另一种模样,有一种我不知道的美。对于秦岭的绵延,华山的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更坚定了要去爬太白山的念头,不过想来闺蜜是更想去看佛坪自然保护区的棕色大熊猫七仔,大熊猫终于有了彩色照片。对于陕西的历史自不必赘述,第一次从空中看到“泾渭分明”实在令人感叹万千,同是梯田南北竟有如此差异景致,欣喜黄帝陵中的古柏有很长的特写镜头,也很自豪家乡的洽川湿地配以《关雎》出镜,不管漂泊何处,人对于家乡的热爱永远都是植根于心的,看了几集纪录片,还是最爱陕西,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对于新疆,最初的记忆是小时候姑父在乌鲁木齐当兵,逢年过节总会带来好吃的葡萄干和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干果,听说那里冬天雪能下的没过膝盖,后来奶奶去那里待过一段时间,因为她是裁缝,看到维吾尔族小孩美丽的服饰,回来就亲手给我和弟弟做了一样的帽子和衣服,这成为我童年时期向小伙伴炫耀的物件,也是我人生中值得珍藏的宝贝。看完这集才知道,新疆远比我想象的要辽阔很多,各区域的差异之美出乎意料之外,每一处都是绝佳的电影取景地,天山天池、喀纳斯湖的每一个角度都美的令人窒息,开都河的日落叫人留恋,安集海大峡谷的大地抽象画让人连连称奇,伊犁河谷的杏花的确改变了我对新疆的印象,“杏花微雨”原来不止在江南,赛里木湖的美景与宫崎骏电影中的场景不谋而合,魔鬼城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沙漠上空俯瞰大地原来如此壮观,“而不倒,倒而不朽”的胡杨林很轻易就勾走了我的魂魄,当然火焰山也心向往之……

今年的春节,本来打算去东北感受冰雪纯净的美,可惜未能成行,但很幸运的是这个遗憾也得到了弥补。第四集走进冬的'故乡—黑龙江,我很轻易就被雾凇上冰花的美所惊艳,很想去看看能工巧匠雕琢的冰雪大世界、镜泊湖天然形成的冰瀑奇观,也希望去雪乡体验身处童话世界的乐趣,亦或者坐上小兴安岭的火车来一次森林畅游,当然中央大街的异域风情也是不能错过。追逐航拍器的东北虎的确展示了“森林之王”的霸气,冬捕者的收获让我不由想起小学课文中的那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东北物产之丰饶可想而知。至于江西那集,就留着日后慢慢欣赏,想来将会看到更多不同的美。

《航拍中国》带领我遨游天际,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了解到很多自然风光、地理知识和人文历史,50分钟的空中旅程,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

在当下忙碌的生活中,每天不知道要错过多少沿途风景,亲爱的你,是时候找个闲暇,趁着心情大好,家国河山大好,出去走走,碧海蓝天吹吹风……

读后感作文如何开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