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初中生写作文误区(初中学生写作文十条技巧)

初中生写作文误区(初中学生写作文十条技巧)

更新时间:2024-06-21 03:52:25
初中生写作文误区(初中学生写作文十条技巧)

初中生写作文误区【一】

误区一:知识性差错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它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所得,都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不能有丝毫差错。如,有篇写牛的习作这样写道:牛有水牛、黄牛两种,牛是反刍动物,只吃青草,不必喂料。牛都有两只角,体强力大,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耕作工具。显然作者对牛了解不够,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因而在一知半解中造成了知识上的疏漏和错误。世界上牛的品种不只水牛、黄牛两种,杂交品种的牛并不长角;除了青草外,还必须给牛喂其他饲料;世界上也不是普遍使用牛作为耕作工具,牛还有专供食用、奶用或运输用,甚至作为神物崇拜的。

规避策略:抓住特征,把握中心。

说明文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使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介绍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写作时,必须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根据需要,重点介绍若干方面。如,《漫话圆周率》是一篇介绍数学基础知识的说明文,文章虽题为漫话,却是围绕求出圆周率的更精确的数值这个中心,向人们介绍了古今中外数学家对圆周率的数值所做的贡献。《青蛙》这篇说明文如果定位为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人类的朋友,落脚点便应是介绍青蛙这一两栖类动物为人类的粮食生产所作出的贡献,那么就不该出现介绍其营养价值高的说法了。

误区二:文体性错误

说明文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说明,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文艺性笔调,如中学课本中有《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但是考生应该牢记,说明的目的在于说清事理,教人以知识。弘扬精神、歌颂美德等社会性、审美性不是这种文体的功用。如,有篇题为《蚯蚓》的说明文,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别看这小动物不惹眼,它可天天在松土、干活,它不讲究吃穿,不讲究休息,不谈报酬,整天埋头苦干,为人们劳作耕地,让作物生长茂盛。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老师,他们也有蚯蚓一样的精神。我愿做一条辛勤劳动的蚯蚓。显而易见,该作者混淆了文体特征,写成了一篇借物咏志的抒情美文。

规避策略:针对情况,选好角度。

说明文也要求有的放矢,写什么,怎样写,要着眼于读者的实际情况,使文章具有针对性,切合读者的知识水平、职业特点和年龄大小。如,《香烟的危害》,可阐述的内容很多,有针对老年人而说的,也有对妇女而言的,还有对青少年而说的,角度不同,说明内容便各有侧重。如果是学校教育,那应该主要介绍吸烟的危害,突出分析青少年的生理特征,说明青少年接触毒性物质比成年人吸收快、排除慢、毒害大的情况,指出吸烟对青少年是绝对有害而无一利的。这样说明目的清楚,针对性强,收效也大。

如写热带风暴,本文应该是一篇事理性科学说明文,考生可根据中学地理书上所学到的知识,按照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什么是热带风暴、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地域、热带风暴的危害和好处、热带风暴的跟踪预报、未来人类利用热带风暴造福的前景等作出说明。当然,为了突出重心,可以选择几个重要的,尤其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写作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冷僻的行话和术语,因为如此写来显得深奥晦涩,应力求语言通俗、简明、平实,以使读者易于接受。

误区三:不恰当论述

说明文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和它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有不同的说明重点与中心。如,有篇题为《青蛙》的知识小品文,介绍青蛙时写道:青蛙是两栖、变温的动物,营养价值很高这样的定性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青蛙能捕捉害虫,有益于庄稼的生长,介绍宣传的目的在于保护它,而写它营养价值高,会引起一些人的兴趣,使它成为满足一些人的口食之欲的食物。这样的介绍必然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使读者产生误解,反而不利于普及科学知识。

规避策略:解说清楚,条理分明。

说明文的目的是让人获得其种知识或某项技能,只有解说清楚,才能达到目的。说明说明,一说即明,如何解说清楚,要讲究说明的方法,要注意结构的安排。解说事物、阐释事理要按其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的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如此读者才会有所得,有所获。至于如何具体安排结构,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有不同的要求,如《北京的立交桥》是一篇有关建筑的说明文,它以时间为经,介绍了北京立交桥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介绍中它又以空间为纬,具体介绍了几座立交桥的形状、结构、功能甚至审美等特征。这种时空结合的介绍方式全面具体、有效地传播了知识。

如写圆规:可以自上而下地写出它的部件结构及其作用,然后介绍圆规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写钢笔:则可以自外而内地介绍钢笔的构造及其功用,然后讲讲钢笔的使用与保养的注意点。当然,为了使介绍生动有趣,可以考虑采用自述的形式,可使用拟人手法,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与形象性,但要注意写作的中心、重心,因为即便运用艺术手法,它也是为说明其特征服务的。

误区四:准确性不够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任何语言表达上的失之毫厘,其结果都会谬以千里。如,有篇题为《北京的立交桥》的科普小品文,文中说:1984年通车的三元立交桥,是二环快速路和一条主干道交叉的两座立交桥的组合,是国内最大规模的`立交桥。这个说法存在较大的疑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中城市的立交桥建设进入了快车道,而且规模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比如南京的赛虹桥、双桥门,整个投资超过30个亿,相当于新建一座长江大桥,规模之大,气势之恢弘,不到现场无法领略。因此,这段文字应该在国内前加上当时二字,这样定位准确,说明到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规避策略:准确简明,通俗浅显。

选用准确的语言,精当地解说事物的事理,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性内容为主的,只有如实地反映被说明内容的客观情况,才能保证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失去知识的科学性,也就失去了说明文的价值。此外,说明文往往有些内容是专门领域的,必然会涉及一些专门名词和专业术语,在说明时,考生要把它们运用得准确无误,以避免误导读者。如,航空与航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篇文章作了这样的解说: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这种解说是十分准确的,使人对什么叫航空、什么叫航天有了科学的了解。

说明文往往是对科学知识的介绍,也往往是一般人所不熟悉的内容。要把专门化的科学知识解说清楚,让人易于了解,必须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如,《洲际导弹自述》是一篇介绍洲际导弹知识的科技小品文。文章用拟人手法把洲际导弹问世、分类、构造、特点及其威力和弱点都解说得十分清楚。文章中赋予其假定的人类行为,生动形象,使人易于理解。为了把说明文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也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如果写人行天桥这类说明建筑物的文章,可以从人行天桥是怎样的建筑、它是如何发挥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的等角度入手、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以一个参观者的目光,全方位地介绍某一座人行天桥的位置、结构、造型、支撑、装饰、功用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移步换景,细致地描绘人行天桥的容貌风姿。虚写:用概括性的语言说明人行天桥对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性,及站在桥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语言力求准确、简明,当然也可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拨开云雾终见日,考生只要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就一定能写出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说明文,还有利于考生做好现代文阅读中涉及到的说明文,可谓一举多得。

 

初中生写作文误区【二】

曾几何时,我们在网上看见过这样一幅画面:餐桌上摆满了食物,可桌边有一个泔水桶和一位服务员,服务员正在清理桌上的饭菜。一盘盘香喷喷的饭菜就这样成了一些垃圾。在这旁边还有几行醒目的大字:剧目前计算,如果全国每人一天少浪费0.5克粮食,就可以让很多人解决吃饭问题。这幅图画被我称为“浪费族的可耻行为”。

这样可耻的行为,怎能不受“光盘族”的唾弃呢?我们再看看下面一个故事。

有一个韩国家庭有三个儿子,有一回亲戚送给他们两筐苹果,一筐是已经成熟的,一筐是刚刚成熟的。如果这两筐苹果不在三天之内吃掉,就会变质。大儿子认为把其中一筐苹果扔了,二儿子认为先拣好的吃,而小儿子微微思考了一下,说:“我们不如把这两筐苹果混在一起,然后分给邻居一些,这样不就不会浪费一个苹果了吗?”

多年后这个选择把苹果分给邻居的孩子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他就是伟大的潘基文!

图片与故事一比较,也许有些人认为差距只是一些食物而已。可我认为,若人人都能节约一点水,一点米,就能多解决非洲多少饥民的吃饭问题呀!若在节约一些电也许就会让山区更多人用上电了。对我们来说很普通,可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十分珍贵!

在古时候唐代诗人李绅曾说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这是在警醒人们勤俭节约。再看我们的伟人,周恩来总理,他虽然住在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里,陈设十分简朴,生活也是那样简朴。辛苦的工作了一夜后,夜宵却只是一小碟屈指可数的花生米和一杯茶。我们的伟人都这样勤俭节约,我们作为平民百姓,更应该勤俭节约了。

节约无小事。其实,节约就是我们的举手之劳。如,“安慰”正在哭泣的水龙头;随手关掉不用的电源;节约纸张,节约粮食。节约,是契机下的改变,更是需要坚持的长久之计。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做一个合格的节约小公民吧!

初中生写作文误区【三】

洁白的球鞋

去年秋天,我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比赛前一天,我找出了心爱的白球鞋,把它放在桌子上。(这是伏笔,但应该写一写此时的心情,以便与下文的心理构成对照这时,妈妈叫了我一声。我一回头,手正好碰到墨水瓶,墨水洒到了球鞋上。我慌了,赶忙扶起墨水瓶,可已经来不及了,白球鞋染成了“花球鞋”,我急得浑身冒汗。(这时内心怎么想?应有心理描写妈妈见我愣在那儿,不解地问:“曙儿,怎么了?”边说边走了过来。我指着白球鞋,生气地说:“你看看!你看看!”妈妈看了看那双“花球鞋”,脸上露出歉意,连声说:“都怪我不好,我明天给你洗。”“那明天我穿什么?”我带着哭腔嚷道。妈妈默默站着,紧皱着眉头,一句话也没说。我一赌气,回到房里就睡觉了。

半夜时分,我被冻醒了。窗外呼呼地刮着西北风,恐怕是今年的寒潮提早来了吧。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裹紧了棉被。想起白天的“球鞋风波”,我暗暗埋怨自己,明天应该向妈妈道歉。这时,见屋外灯还亮着并且传来轻轻的“刷刷”声。我推门一看,妈妈正仔细刷鞋,我的泪水不禁涌了出来。我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心潮起伏。(“想到”的内容具体是什么?“起伏”的“心潮”有哪些?心理描写要作补充妈妈刷鞋的手似乎有点哆嗦,十指也好像不太听使唤了。我看着妈妈,怨气早已飞到九霄云外,我一下子扑过去:“妈妈,您,您去睡吧……”

妈妈回过头微笑地说:“曙儿,你看,这鞋明天就可以穿了。”

我嗫嚅着不知说什么好。(“嗫嚅”是外表,内心呢?要适当展开第二天,我穿着这双白球鞋飞跑在跑道上,仿佛浑身充满了力量,第一个冲过终点。颁奖时的一瞬,让我终生难忘。

每当我捧读这张照片,总会感慨万千。那双白球鞋已经嫌小,淡出了我的生活,但那去除污点后的洁白却一直留在了我的心中,净化着我的心灵……

初中生写作文误区【四】

上海市有一年的中考作文题是“记住这一天”,很多同学的开头都是如下一类的文字:“回想9年的学校生活,很多已经淡忘了,唯有那一天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还好像发生在昨天……”这就是套话。既然题目是“记住这一天”,那“这一天”应该都具有上述文字所说的特点,每个人都说一番,语言也就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改正的方法是:直接交代时间、地点、环境,或直接让人物出场,进入叙述。

初中生写作文误区【五】

二、“盲目崇大”。有些考生,一遇到作文时,就搜肠刮肚,想那些“千百年”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论据,或时髦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于是在无可奈何之下,考生便开始胡编乱造。其实,大可不必。生活本身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个写作水平较高的考生,总是能从身边生活中选取一些有生命的例子,提炼出新颖的观点。比如:在一篇题为《冷静,制胜的法宝》的中,作者写道:一次,我的屋中飞进了一只燕子,正当我欣赏之即,一只猫跑了过来,燕子急于逃命,可它忘却了来路,误以为玻璃窗便是门,经过几次撞击之后终于葬身猫腹。于是,我在敬佩燕子顽强的同时也为它惋惜,因为窗子的边上便是门,只要稍有冷静,就不会因慌乱而丧命。其实像这样的例子,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留心,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三、“老生常谈”。所谓“老生常谈”,就是论据陈旧,缺乏时代气息。一些人们熟知的事例,大可不必完全照搬,只要一笔带过,或换一种方式即可。譬如,一位考生在《得与失》中写道:

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为了激励斗志,他夜里睡在柴草上,又在起坐和睡觉的地方挂着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把吴国打败了。

类似这样的材料,完全可以简写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虽在吴王面前失去尊严,可最终却一举灭吴,完成复国大业。这样既节省了笔墨,又不浪费别人的时间。当然,有时代气息的\'事例,需要我们平素经常观察、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勤于观察,勤于思考,扩展视野,才能“唯有源头活水来”。

四、“事例罗列”。在一些作文分数不高的同学中,很大一部分是罗列事例,他们缺乏对事物的仔细分析,深入论证。一些考生在作文中常常是罗列一些古今中外的事例之后,便“综上所述”,开始结尾,或是将一些名人堆砌在一起,虽然做到了词藻华丽,却给人以“假、大、空”之感,当然作文的分数肯定不会高。

五、“移花接木”。一些考生在作文中,时常会因记忆不清而“移花接木”。例如:一位考生写道:“记得莎士比亚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里,考生误将培根写成了莎士比亚。我们说这种现象虽不是大的缺陷,但却给人一种知识面狭窄、治学不严谨的印象。这会直接影响阅卷老师对的评判。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不必着急,只要变通一下就可以了。如:写成“不知哪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记得一句话说得好”……。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上述毛病了。

总之,上述五大误区是学生在作文中常会出现的情况,也是影响作文质量的毒瘤,希望考生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多加注意。

初中生写作文误区【六】

毛泽东很推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既然我们主张要做读书笔记,对这个说法自然是赞同的。但这个说法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误解,就是“读书”和“动笔墨”必须同步进行。事实上,边读边记的方法,很可能是一个大坑。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边读边记的方法,对场景和环境要求太高。想象一下,采用这种方法,一本书、一个笔记本、一支笔总是必备的吧。要摆放这三样东西,你至少还需要一张不太小的桌子和一把椅子。这个要求看起来不算太高,但是对于大部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言,要找到符合这些要求的读书环境,真的特别难,否则碎片化阅读也不会这么流行了。我们需要的是更加灵活的阅读方式,而不是给画地为牢的阅读。

其次,边读边记的方法不仅耗时太多,而且很可能妨碍理解。难道静下心来慢读不是应该有助于加深理解的吗?其实不是。很多的书,尤其是比较有深度的书,可能就是要看过第四章才能理解第一章的内容,如果在前面卡住了,又在那里“勤奋”的磕,很可能陷入个别的词句、段落中无法自拔,最终只好感叹“这本书太难了”,无奈放弃。

所以,最好的方法不是“边读边记“,而是“先读后记”,做到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真正把一本书吃透。

初中生写作文误区【七】

我的歌

我不善跑也不会跳,运动会上,我什么忙也帮不上。运动员们忙碌着,有的核对号码,有的试穿跑鞋,有的练习接棒,有的跑步热身……

开幕式上,同学们身着彩装,欢快地舞蹈。翩翩的舞姿,多变的舞步在空中划过优美的弧线,优美的背景音乐和着掌声奏成一曲新的乐章。这是他们的歌。我望望手中的衣服,认真地将它们叠好,放进袋中,提着大包小包向演员们跑去。我得给他们送衣服,不然,他们会着凉的。

田径场中,运动员们身姿矫健,如飞奔的骏马,如翱翔的雄鹰。我无暇观看人头攒动的跳高场,无心关注跑道上飞奔的运动员,因为手上拎着、手里捧着十几瓶矿泉水。我在绿茵场上来回奔跑,寻找班里的运动员。不顾布满汗水的额头,不管已经生泡的脚底。“耶——”操场上时不时地响起欢呼声与掌声,那是他们的歌,胜利的歌。我扭了扭酸累的脖子,继续前行。

大本营里,有些同学正在看书。凌乱的课桌,脏乱的地面,使整个大本营一片狼藉。“能帮我扫一下地吗?”劳动委员问道。“好吧。”扶起倒地的桌椅,捡起地上的纸屑,拾起散落的`课本。我有些晕了,秋天的空气也变得焦灼起来,热辣辣的。胜利的运动员们唱着歌儿回来了。歌声嘹亮,响彻云霄。那是他们的歌,快乐的歌。

忽然有人拍了拍我。转身,原来是同学们。“谢谢你,帮我拿衣服,还叠得那么整齐。”“谢谢你给我拿水。”“谢谢你把大本营打扫得这么干净。”

无数感谢将我包围,我忽然明白了,这是我的歌。这是我用我的努力,我的责任换来的我的歌。原来,我的歌也可以这么美,让我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