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鲁迅重回故乡的作文(我与鲁迅相遇的作文)

鲁迅重回故乡的作文(我与鲁迅相遇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9 23:05:22
鲁迅重回故乡的作文(我与鲁迅相遇的作文)

鲁迅重回故乡的作文【一】

鲁迅,是现代文化史上的一座独特的`丰碑,他如炬的目光关注我们灾难深重的民族,透视着那些在黑夜里昏昏而睡的着的灵魂,他是一个孤独的夜行者,他举着猩红的叛逆大旗,一骑绝尘……

看了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闰土了。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他那少年与中年两个年龄阶段的巨大差异和变化了。

首先,鲁迅先生在回忆少年闰土的时候,描绘了一个乡村孩子活泼可爱能干的形象,闰土知道乡下很多趣事,也使鲁迅先生对乡下产生了向往。在少年时代,鲁迅和闰土的意识中根本没有少爷和仆人之分,都是哥弟称呼。

而鲁迅在这次回乡途中所见到的二十年后的中年闰土,却没有一点儿时的活泼了,甚至从他身上看不到一丝少年闰土的影子。在鲁迅先生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中年的闰土十分贫穷,贫穷使他不像一个中年人,而更象一位老年人,生活的重担压得他抬不起头来。

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中年闰土的:“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从这几句话中,我看出他长大之后为自己的贫穷而非常自悲,他从心里自然地感受到自己与鲁迅的距离,完全没有了儿时与鲁迅先生的兄弟情谊,成年闰土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从闰土身上,我看出旧社会的黑暗和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看出了中年闰土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了。鲁迅以闰土的变化,从而向罪恶的社会发出泪的控诉。我为我生活在一个新中国、一个新社会而感到幸福。

鲁迅重回故乡的作文【二】

最近,在妈妈的要求下,我看了鲁迅先生写的小说——《故乡》。

尽管作者描写的故乡就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绍兴,但这篇文章对我来说实在不易读懂。原因有四:

一、文中有些字和我们现在的不太一样,如“哪里”写成了“那里”;

二、有些事物是我没碰到过的,如胡叉、秕谷之类;

三、有些字词是作者自己编造的,如“猹”、“弶”等;

四、当然最主要的是我不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能体会文章背后所要揭示的深刻含义。

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作者回到故乡,看到了小时候的玩伴闰土,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变得衰老、拘谨和麻木,完全不像小时候那样可爱、机灵和富有活力。经过对儿时的闰土与现实的闰土的比较,可以知道作者对儿时的故乡、儿时快乐的生活、儿时的闰土非常怀念,对现实社会的破败感到非常不满。

鲁迅重回故乡的作文【三】

十八岁的妈妈可以天天站在试衣镜面前,左瞧瞧,右瞧瞧。觉得这件衣服太老气了,换!觉得这条裙子太幼稚了,扔!衣服不够了,那就买。妈妈会在服装店里挑选各种漂亮的衣服,看到心仪的衣服就“疯狂”的买下来,然后在家里开一个小型的时装秀。只见她走着模特步,伴着音乐,在屋子里来回走上几圈,最后摆一个夸张的poss,再去换另外一件衣服。直到把所有的衣服都给“粉丝”们展示一遍,才心满意足的去做其他的事情。

十八岁的妈妈可以去许多地方走一走,在九寨沟领略九寨之水的清澈;在张家界领略婉转曲折,随山而移的金鞭溪;在少林寺领略少林武术的风采……她可以不受任何人的打扰的穿梭在张家界的云海之中。没有电话的扰,没有学业的负担,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于美景之中,无忧无虑,就像一只自由的小鸟。

18岁的妈妈可以考一个心仪的大学。春天可以紫藤花树下的长廊读书,夏天可以在教学楼旁边的\'小树林里野餐,秋天可以在银杏树下捡树叶、做书签,冬天可以在学校的操场上和同学堆雪人,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雪人身上。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去和同学一起编织一些漂亮的小动物,讨论一些编织的技巧;可以去敬老院陪老人们一起说话,赠送一些自己做的小礼物。

时光一去不复返,有些十八岁所做的事情,现在很多已经不能做了。但是还有许多事情,哪怕年龄增长,依旧可以做,所以我希望妈妈永远年轻,但最重要的是,我要陪她一起变老,做更多我们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