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湛江元宵节的风俗作文(湛江元宵节的习俗的作文600)

湛江元宵节的风俗作文(湛江元宵节的习俗的作文600)

更新时间:2024-06-02 04:51:41
湛江元宵节的风俗作文(湛江元宵节的习俗的作文600)

湛江元宵节的风俗作文【一】

正月十五元宵到了,这天有很多风俗,比如说“去百病,看灯,张灯等”。

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做元宵。

包汤圆时间到咯,我准备了面团和芝麻馅,我看着妈妈怎么做,也学着妈妈把面团慢慢地揉圆,再用大拇指轻轻一摁,摁出一个小洞洞,然后把睡梦中的馅偷偷地放入张开大口的面团里,小心翼翼地把它的嘴合拢,再慢慢地揉圆,大功告成了,它挺着大大的将军肚子站在我面前,我兴奋地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哈哈大笑,它也不知道害羞呢!我第一个可爱的小汤圆诞生了,我给它取了个特别有趣的名字叫“闹小元”。

我一口吃了好几个,白白肥肥的汤圆就是甜,元宵真是一个好玩又好吃的节日!

湛江元宵节的风俗作文【二】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湛江元宵节的风俗作文【三】

元宵,又圆又滑,光看样子,就让我们口水直流三千尺,这次家中要自己包元宵,这可让我们下了会功夫。

“准备材料,艺麻粉,面团,白糖……首先拿出大碗。”妈妈讲着,我跟着做着,“放入白糖,艺麻粉与筠……总算到包元宵了,想象奇特的我将面团揉成各型各色,在嗮在灯光下的艺麻粉。“蹬,蹬蹬蹬!第一个完成,”我欢呼跃雀,真迫不及待品尝到我做的第一个元宵。

开锅的日子真难熬啊,一分一秒在蒸汽中沸腾。“啊?好香啊?”一股浓浓的酒香在沉寂的时间中散漫着:“老妈,这是什么味道啊?”陶醉在酒香中的我不禁地说。妈妈说:“这是米酒的香味,”原来是米酒啊!怪不得如此香气宜人。总算开锅了,锅盖一开,散漫着浓浓酒气的蒸汽铺天而至,我贪婪地深吸一口气,真香!一个个小碗头中盛满了又圆又滑的小汤圆与米酒,碗头中会散漫着香气。

小汤圆在碗中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白玉,丸子,圆圆的光滑,滑的给人看着就会有一种想要上去的冲动,而那一粒粒米酒则如天空中点缀月亮的小星星,是那样的小巧依人,玲珑可爱。忍不住夹起一颗塞入口中,一口咬下去,流出了浓浓的艺麻,满嘴留着香味,那一阵丝滑可口环绕舌两旁,喝一口米酒汤,酸酸甜甜,咬一口小米松,软软可口说不出味道!那一口我狼吞虎咽,直到了胃痛。

吃自己的劳动成果,就算味道不咋地,但心却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