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皖西大裂谷环境作文(皖西大裂谷作文怎么写)

皖西大裂谷环境作文(皖西大裂谷作文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4-03-07 15:36:58
皖西大裂谷环境作文(皖西大裂谷作文怎么写)

皖西大裂谷环境作文【一】

今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组织了一次活动,目的地是我盼望已久的泰安地下大裂谷。

一下车,我们就跟随导游来到了大裂谷的洞口,我们步行参观了大裂谷,洞里面是个深邃狭窄的石缝,需要低着头弯着腰才能进洞。一进洞我就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吸引了,洞内两侧全是石壁,蜿蜒曲折的地下通道里,成百上千奇形怪状的石头把我深深地吸引了。风格迥异的石头在灯光的映衬下,五颜六色,异彩纷呈,宛如空中花园,又像海市蜃楼,流光溢彩,绚烂夺目,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我被地下大裂谷的美景陶醉了,我深深地爱上了大裂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造化形成了震撼人心的地质奇观。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时代的进步,这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与壮观。

皖西大裂谷环境作文【二】

到了大裂谷,眼前的景象立即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我傻呆呆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好壮观的一座大山呀!雄伟的山峰不知为什么中间裂出一条缝隙,大约长一百米左右。

在垂柳倒挂,鱼虾成群的小河边稍作休息,我们便开始进入大裂谷了,裂缝又长又窄,大人们只能侧身而过。走进潮湿阴暗的山谷里,说话声震荡的回音四起,心里不由得产生了恐惧感。抬头向山顶上望去,凸出的石块上竟然长着一颗挺拔的小树,我心里默默地为小树祈祷,希望它永远地生长下去。

走出裂谷,觉得天空更加明亮灿烂,我们开始登山了。山路是用石块凿成的一个个台阶,经过一段漫长的\'跋涉后,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疲惫不堪的身体一下子有了精神,山峰上彩云翻滚,凉风习习,真是登高众观天下小。脚下迷人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秧苗,正在开花抽穗;果园里,果实累累;一座座新建的漂亮农庄环抱在绿荫之中;附近的部队,官兵们正在忙着军训。好一派多彩多姿的景象,大自然造就的一切生命,都在一步步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一片金色的余辉照射下,我们就要离开这迷人,巍峨的山顶了,眼前的一切将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中,我恋恋不舍地跟着大人们下了山。

皖西大裂谷环境作文【三】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6]的观念自明代就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从文体的演变来看文学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楚、汉赋、唐诗、宋诗,通过对文体序列的排位来总结文学发展概况,这就容易给学生一个错误的引导,提及汉代,只重视赋;论及唐代,只谈诗歌。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其实不利于他们对文学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反而容易进入一个狭隘的学习视野。文学的发展有时间的跨度,文体的完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今天我们回顾古代文学的发展,虽然具备了对文学体裁进行总结的条件,然而在教学中一味强调“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并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前人“只重视唐诗、宋词、元曲讲解”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真正全面认识文学的发展。以宋代文学为例,一直以来宋词作为宋代的代表性文体得到了学界的广泛重视,在教学中也一直是教学的重点,长期以来这似乎已经是一种共识。然而在大数据环境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古代文学作品数据库的建立,对宋代文学的发展似乎也应有一个新的判断。“古今文章,至我宋集大成矣。”[7]“宋之文超汉轶唐,粹然为一王法。”[8]宋人对宋文的发展不仅有着较为自觉的理论认识,而且是颇为骄傲与自豪的。客观讲,宋文所取得的成就并不逊于宋词,但长期以来,在宋代文学的教学中,宋文往往是在古文运动中简单讲述,学生也很难对此有深入的认识。就当下对宋文的整理来看,已经出版的《全宋文》计360册,收录近万人的17万余篇作品。虽不能以量的多少来讨论文学成就的高下,但如此丰富的文学遗产显然是今人所不能忽视的。而且随着全宋文数据库的编制,为我们全面认识宋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借助数据库的搜索引擎,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展示宋文的发展及其所形成的文学特色、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如此一来,就不至于给学生留下宋代文学仅仅是宋词成就斐然的刻板印象了。明清文学更是如此,长期以来在教学中重小说轻诗文的现象非常严重;随着古籍的整理以及当下众多古诗词数据库的研发,明清诗文也逐渐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在本科教学中也应有所体现。

众多的古诗词数据库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经典古诗词和古诗文,并且这些数据库大多提供检索分析,具有一定的智能化特点。文学内容的演变是文学发展的具体表现,文学作品也是文人对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同一题材在不同时期所反映的不同主题就很好地呈现了文学的发展。借助于众多古典文学数据库,对不同时代同类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得以轻松实现。文学发展中文学形式的演进、继承与革新等相关话题借助于当下的古籍数据库都有了新的教学思路,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皖西大裂谷环境作文【四】

今天我们要去泰山脚下的地下大裂谷漂流。

今天一定会比昨天轻松一点,因为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玩。这里头光走,就觉得特别好玩,因为我们在两公里的行程中看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钟乳石!

终于该我们上船了,大家都穿上一次性雨衣和鞋套。开始出发啦,刚走了一两米,就有惊喜,突然的\'一个下坡,速度也比我们刚出发时快,船上的四人就开始了惊叫,这也许就是让我们先尝个甜头吧!之后的漂流就比较平缓,我们趁着这个时机欣赏到了许多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让真让我大开眼界,总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用,真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惊叹!在漂流的最后几十米的地方让我们尖叫连连,一个斜坡划过去了还没反应过来呢,另一个斜坡就来了,那个刺激真让我流连忘返!

我们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虽然是在外面度过的,可是它让我们获得了一个最珍贵的礼物,这就是友谊,虽然快毕业了,但是我们一班,永远是一个大家庭,是永远的一班!

皖西大裂谷环境作文【五】

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模式在讲授具体作家时,对其生平事迹往往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串讲,何年中举、何年入仕、何年升降,以及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与诗文创作等,这种平直的简介往往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关于作品的讲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对作品做详细的解读,只能走马观花粗略鉴赏;学生大体疏通文意,虽了诗文字面的含义,但常常是不求甚解,至于诗境、文心,因为缺乏对诗文创作背景、时代环境等的了解,难以有情感的体验,没有情感的浸润,也就难以有审美的体验。王兆鹏教授《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古代文学教学中有关作家作品的讲解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王兆鹏教授与搜韵诗词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通过将现有的唐宋作家作品编年信息录入数据库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与当代、历史地图进行整合,利用GIS技术开发了以地图为平台的信息系统。进入平台后,随意点击地图中的某一地名,就可以看到唐宋哪些文人曾在此停留并留下了哪些篇章;从平台的诗人列表中点击某一诗人的名字,其一生行迹路线图清晰可见。路线图和文字说明相结合,更便于人们直观地了解一个文人的生平轨迹和具体创作。这一信息平台很好地实现了时空维度的交融,而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忽视的问题。

以苏轼为例,按照现有古代文学史的教材来讲解,大多是先讲苏轼的生平、人生观、创作道路、创作思想,然后以分体的形式讲解其文、诗、词创作等。这样就把作家、作品一分为二地进行讲解,学生所接收的信息是颇为概念化的。由于模糊了时空的问题,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苏轼其人很旷达、苏轼诗文风格豪迈,而忽视了苏轼文学创作中兼收并蓄的特点。鉴于大数据的丰富资料,在讲解苏轼时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将其人生轨迹与文学创作历程同时进行考察。首先,借助于北宋行政区划图大致拟定其人生轨迹,嘉祐元年(1056年三月苏轼兄弟随父亲离家赶赴汴京参加进士考试,及第同年即丁忧家居。到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父子三人再度赴京,三人一路唱和编成《南行集》,这是现存苏轼中最早的一批作品,可以看作是他诗歌创作的起点。其次,从嘉祐六年(1061年至嘉祐八年(1063年,以组诗《凤翔八观》为代表的古体诗,关心国事、反映民生疾苦,艺术上也渐趋成熟。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到达杭州,任通判(知州的助理官,杭州的秀丽山水给诗人带来了极大的创作热情,苏轼描写西湖的诗作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从苏轼词集来看,他也是从这一时期才开始填词的。再次,熙宁七年(1074年至熙宁九年(1076年,任密州知州,这一时期词的创作有重大发展,初步形成了豪放词风,代表作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时空的交汇中梳理苏轼的文学创作,黄州、惠州、儋州时期的创作高峰,在京为官时的创作低潮,都清晰地展现了其诗文创作的动态变化。而通过这一变化,更利于学生深入认识、体会苏轼文学风格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较之单纯地讲解、总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肯定会有所提升。在大数据背景下,借助众多数据和新媒体,这一教学方式得以轻松实现。

皖西大裂谷环境作文【六】

??柴静《穹顶之下》有感:大环境需要自律,小环境能够控制

昨天看完柴静《穹顶之下》之下,首先是对柴静的敬佩,且不说前几年的新闻闹的沸沸扬扬是真是假,怎么也掩盖不了一个知名人物通过这种方式对环保事业做的贡献之大。它可能会触动到中国千千万万人的思想,它也可能会影响到高层对环境政策的制定,从这方面可以说是带来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看完《穹顶之下》之后,发现微信圈里已经热评一片。有人呼吁体制改革,有人呼吁节能减排,也有人从自我入手,步行上下班,这是这部记录片带来的正面反应,还在持续发酵。淄博的污染一直是比较严重,从2000年初一到张店开始,上班骑着自行,顶着烟雾去上班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有一年淄博还入选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一时全城轰动。

去年APEC会议召开,淄博实行了几天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车少了,空气确实清新了,人们终于在平日里看到了蓝天白云,虽然这个蓝天持续了很短一段时间,但“APEC蓝”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词。

去年年底我加盟了一个环保项目 ,在淄博从事室内装修污染治理。当我把这个消息发给了几个微信圈内的好友,原来的一个同事跟我的对话让我印象深刻:“你说的甲醛有淄博空气毒性大吗”,我思考了一下这样回答他:“室内甲醛是小环境,淄博空气是大环境,大环境控制不了,小环境是可以控制的”。

这话说的有点无可奈何,家里温暖的港湾,是每个人的依靠,如果家里都不安全了,我们的\'心该何去何去?在中国好象唯一免费的东西就是空气,现在空气污染到让人无法呼吸,人们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去净化,这真是一种悲哀。室内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让我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但难道永远生活在室内?这也是柴静的迷茫,继之而来的是她的行动。那我们呢?

大环境的改变需要从根上做起,当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这任重而道远,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真正的蓝天白云清河绿地。

小环境可以控制,能够改变,从改变小环境开始,影响着每一个人,再去影响大环境的改变。

皖西大裂谷环境作文【七】

[1]熊笃.古代文学教学现状及教改刍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2:77-78.

[2]刘鹤岩.关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2:137-139.

[3]孙小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7(6:43-46.

[4]戴建业.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