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对孔子说的作文500字(关于孔子的故事500字作文)

对孔子说的作文500字(关于孔子的故事50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01 02:33:43
对孔子说的作文500字(关于孔子的故事500字作文)

对孔子说的作文500字【一】

春天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到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悄声无息地来到了人间,她手里那只神奇的仙女棒轻轻一点,草地上就会多出一片新绿,公园里就会多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春姑娘给草地穿上绿色的外衣,给大海穿上湛蓝的裙子。春姑娘走过哪里,哪里就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我建议大家春游时去海边游玩。

我住在青岛,青岛是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它有蔚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和波澜壮阔的大海。放眼看去,一望无际的大海和湛蓝的天空连接起来,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像有无数个小孩子在海面上调皮的跳动。我喜欢退潮的时候,因为可以迎着凉爽海风,捡拾大海馈赠给我们的礼物——美丽的贝壳、鲜活的小虾,运气好的话,或许还可以找到趴在礁石上的海星、躲在石头下面的螃蟹呢!我也很喜欢涨潮的时候,波涛滚滚,浪花一浪高过一浪,雪白的浪花撞击着矗立在岸边的大岩石,发出了雷鸣般的响声,那情景真是壮观极了!还有在天空中飞翔的一只只海鸥扇动它们修长而丰满的羽翼,发出高亢的叫声,向着水天一色的方向飞去,消失在天边。我们可以在沙滩上自由自在的追逐、嬉戏,还可以躺在柔软的沙子上休息。

因为在春天去海边游玩的好处有很多,所以我希望大家采纳我的建议,在这明媚的春天,开心地度过春游的一天!

对孔子说的作文500字【二】

孔子是崇山,高峻巍峨,万众仰之;孔子是大海,博大深邃,百川归之。《论语》是浩瀚无垠的宇宙,星光璀璨,给人以无穷的智慧源泉;《论语》是四季不同的风景,多姿多彩,让人百读不厌,流连忘返。

我读《论语》就感到常读常新。例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句,青年时期读之,觉得孔老夫子很好学,很快乐,很温和,是个好老头。及至中年再读,依然不变对老夫子的基本感觉,然而又多了几分其他情愫,从老夫子那“老之将至”中感到了一丝秋意,体味到些许惋喟,有点凄美,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人生几十年,说长则长,说短则短,可以是“长夜难明”,也可以是“白驹过隙”,全在自己。你人生目标坚定,日夜兼程,唯恐来日不多,你就会脚步匆匆,眨眼“赛程过半”。你年纪轻轻,暮气沉沉,目光呆滞,袖手漫游,年步“老成”,看破红尘,就是只给你三十年,你也觉得太长。

我们要学习孔子,他有理想,爱学习,有毅力,乐观处事,热情待人。这些又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也是年轻人最需要补充的“生命一号”。当然,中年人、老年人都应该好好学习孔子,多读《论语》,向圣人靠拢。虽然做不了圣人,但是心中常有圣人做伴,肯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向圣人靠拢,沾点圣人灵气,长此以往,口惠心香,肯定会慢慢将原来的“我”超越得很远很远。长期坚持,我们离圣人就会越来越近,与圣人一同前行,就会真切感受到圣人的思想,分享圣人的情感,品味圣人的境界和快乐。

对孔子说的作文500字【三】

冬天将尽未尽,我走近孔子。

当车窗外向后跑走的建筑有了春秋战国时的味道,当小小的黄包车上都印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字眼时,我微笑,我走近了孔子,我对他的了解将不只是历史课本上几行枯燥的文字。

走近孔子,我走进了孔庙。自汉至清,代代皇帝都来祭拜他,为了他“为政以德”的告诫,为了他“苛政猛于虎也!”的感叹。唐宋元明清,数座不同时代的牌坊巍然而立,将我们从现代引到古代。铮琮古琴,千年古柏,我们走进了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心境。各代皇帝在此立的碑,文革时尽被销毁,只完整地保留了两块。

有人遗憾,有人咒骂,但是他们毁掉的只是千年来压在孔子身上的一些无谓的赞美和所谓“荣誉”,孔子周游列国,一生未被认可,又怎么会在乎这些?我想,孔子留给我们的是思想,是境界,而并非这些后人所刻的大石板。孔庙,原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间茅草屋的所在地,现在被各代君主所建地如此规模庞大,他去世后没几十年就开始年年有皇帝来祭拜,他的待遇甚至比皇帝还高。但是想孔子一生清贫,周游列国无数次被拒之门外,他的“仁”,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却在他后被发现,被无限度的升华。

走近孔子,我走进孔府,这是孔子后代的居所。看着偌大的宅院,听着孔子后代所享受的待遇和种种官衔,我思考,孔子留给后代的恐怕并不是他的思想和境界,只是待遇,只是享受。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世间能有几人?半部《论语》便可治天下,对于孔子,我们永远只能知其皮毛。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经名扬海外,多少发达国家一直沿用孔子的思想,多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怀着虔诚的心来祭孔。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孔子而骄傲。多么想在杏坛下,在桃李旁,席地而坐,听孔子讲学,讲着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竹简,讲着他对世间的理解和梦想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礼”的社会。

至此惊觉自己文笔的枯竭,对于孔子,我读不懂,读不完,自然也无法诠释。我无法走进孔子,我只得走近孔子。

一本《论语》,一杯苦茗,不需于丹,也无需跋涉,便走近孔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