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特色民居(中原民居的特点作文)

作文特色民居(中原民居的特点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3 07:49:02
作文特色民居(中原民居的特点作文)

作文特色民居【一】

NO.1 藏族

藏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感想粗犷,并且结构严密,楼角整齐,既得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可见碉房是藏族人民智慧的象征。

藏族人民不仅聪慧,而且还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所以在他们的房子里的墙壁上绘上了吉祥的图案,在客厅的内壁上还画上三条为蓝、绿、红的丝带,表示为蓝天、大地和大海。

这就是藏族民居的特点。

NO.2 傣族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就仿佛走进了绿色的世界。放眼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幽静而和谐。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要是在那里住上几天,简直就是享受啊!

看了前两个少数民族的民居特点,或许会让你感受到了它们的魅力所在,但下面这个民话的民居特点更会让你无尽的向往。

NO.3 朝鲜族

你看,那晨曦中,袅袅炊烟笼罩下的小村落,一个个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墙相映的传统朝鲜民居,是多么像一幅民族风情画啊!就说这屋顶就各种各样,房间的结构排列如同“月”字。并且他们都选择住在经常有阳光的地方,在那里住几天,心情也会格外得好。

这几种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你喜欢吗?

作文特色民居【二】

我们中国有很多的特色。民俗、民风、民情都很有特色,民俗有各色各样的,民风也是绚丽多彩的,当然还有民情了,那也是好得不能在说了。除了这些,当然还数民居了。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就切入主题了,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皖南的民居吧。 皖南民居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以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风格和淮扬风格为代表,徽州民居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其他皖南民居则深刻凸显其文化过渡地带风格特征。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安徽的宏村吧。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它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云蒸霞蔚,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啊 !宏村的环境是多美啊!那我们来看看这么美的景色下有怎么样的皖南民居,我们来看看皖南民居的建筑结构是怎么样的。宏村的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承志堂是其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它堪称一所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辉煌。皖南民居被誉为是“民间故宫”,里面的工艺肯定很精美,可是,怎么精美的房子,作用肯定要好呀,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它的作用是什么。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今天可介绍的真多啊!皖南民居的建筑结构、建筑作用还有人们对它的评价,你是不是对皖南民居有所了解了呢,但只看别人的介绍,还不如自己去亲身看一看,去体验一下呢!

作文特色民居【三】

踏上蒙古等游牧民族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辽阔而又美丽广阔的大草原,点缀着数以千计的蒙古包。蒙古包古称穹庐,又称毡帐、毡包等。蒙古族称格尔,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蒙古族中游牧民族为了便于游牧,就创造了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的侧壁分为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级四壁覆盖或用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十几人。蒙古汉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

蒙古包分固定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还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牧畜托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托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凡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听完我对蒙古包的介绍,大家是否觉得蒙古包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作文特色民居【四】

踏上蒙古等游牧民族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辽阔而又美丽广阔的大草原,点缀着数以千计的蒙古包。蒙古包古称穹庐,又称毡帐、毡包等。蒙古族称格尔,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蒙古族中游牧民族为了便于游牧,就创造了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的侧壁分为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级四壁覆盖或用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十几人。蒙古汉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XX人。

蒙古包分固定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还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牧畜托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托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凡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听完我对蒙古包的介绍,大家是否觉得蒙古包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国少数民族中,有很多各色各异的.民居。现在我就给你介绍几种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吧!

作文特色民居【五】

蒙古族中游牧民族为了便于游牧,就创造了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的侧壁分为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级四壁覆盖或用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十几人。蒙古汉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XX人。

蒙古包分固定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还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牧畜托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托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凡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听完我对蒙古包的介绍,大家是否觉得蒙古包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作文特色民居【六】

蒙古族中游牧民族为了便于游牧,就创造了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的侧壁分为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级四壁覆盖或用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十几人。蒙古汉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

蒙古包分固定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还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牧畜托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托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凡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听完我对蒙古包的介绍,大家是否觉得蒙古包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