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我曾经 作文(我也曾经走过作文600字)

我曾经 作文(我也曾经走过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4-21 23:47:57
我曾经 作文(我也曾经走过作文600字)

我曾经 作文【一】

他理科好,我文科好,他很聪明,但就是不爱背东西,所以像语文、英语这种需要背的科目,他哪次考试的成绩都不如我。

因为我理科较差,所以他时不时的会教教我,但无奈的是,我对理科总是提不起任何兴趣,以至于他前面教的我后面就忘。

见他文科这么弱,而他也经常帮助我学习理科,尽管成绩没提高多少,但做人依然要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咳,说的`夸张了点,不过文科不比理科,没什么可辅导的,也没什么可讲解的,完完全全的就是靠背,但是看他那种不在乎的神态,真的是替他着急。

可到了最后,他还是考上了,尽管文科不是很好,但还是考上了,而我,却没能和他一样如愿。

曾经的同桌,曾经的我,虽然我最后没能冲上去,但我们都尽力了,问心无愧。

同时,还替他感到高兴。

因为,他成功了。

我曾经 作文【二】

天边露出一丝鱼肚白,是黎明来临的前兆。双手拨开前方的薄雾,“哒”那是我踏上青石板路的和音。

两排香樟树如士兵般整齐排列在青石板路两侧。头顶上方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像是在迎接我的归来。是的,这条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青石板路就是我儿时的乐园。

是被雾迷了双眼?眼前的景象与记忆渐重。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影,惊奇地发现那竟是六岁时的自己。

六岁的孩童是天真的,可爱的,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的。在六岁那年,我迷上了风筝。我喜欢坐在村口看着那些比我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在空地上放风筝。他们奔跑着,笑着,唱着,身后的风筝便借着风力摇摇晃晃地飞起来,在孩子们的脸上投出一片彩色的'阴影,望着他们的身影,我眼中的羡慕像是要溢出来似的。于是,我开始缠着父亲教我放风筝。起初,是父亲手把手教我的,后来像是孩童牵着一个比她大多的风筝在青石板路上奔跑,微风拂过,风筝飞起。彩色的风筝载着孩童的天真烂漫飞上了天空。

风筝盘旋着飞上高空,变成一个小黑点消失了,孩童的身影渐渐跑远了,化作点点光亮消散在了空中。手指抚过树干,继续向前走着。雾气渐浓,向远望去,青石板路的青与香樟的翠融合在一起,向远方蔓延。

忽的,耳边传来自行车铃声,猛然抬头向前看,雾中似乎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十二岁时的自己。

十二岁的少年是冲动的,突然喜欢上一样事物也是正常的。十二岁的我,突然喜欢上了自行车。一个父母都不在家的周末,我悄悄地从车棚里推出了自行车,又用湿毛巾细细擦拭干净,推着它慢慢向青石板路上走去。一次又一次地爬起重来,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你一定行!我强忍着手上的疼痛,站起身,又跨上了自行车,这一次终于不再骑的歪斜了。我笑了,跳下自行车,推着它向家走去。

一缕阳光穿过树叶,透过雾气照在那推着自行车缓慢行走着的身影上,那身影渐淡,最后消失在晨曦中。在阳光照耀下,青石板路绿的发亮,才突然发现已走到了尽头。

蓦然回首,望着那伴我成长的青石板路。我爱它,因为在它身上我有过欢喜有过忧;我也感恩它,因为是它在我归来时无声地告诉我:你已经长大;我也敬它,因为它悄悄地看我成长。

阳光下,青石板路发着光,它向外延伸着。我心中,那成长之路也发着光,渐与这青石板路相重。

我曾经 作文【三】

他也许算个沉默寡言的人吧,因为他留给许多人的印象都是不太爱说话,只是憨憨地笑着,手下不停地转笔,好脾气地对待每一个人。如果我没有和他坐过同桌,也许他在我眼中,也不过是这样一个平凡的男生罢了。

一直很好奇他高超的转笔技术,常常出神地看着笔在他的手中翻转跳跃。和他成为同桌后,我忙不迭地向他请教如何转笔,没想到他却说:“学这个不好,又费时又费力。”我眼馋地望着他用右手三个指头挪移一支笔,不服气地说:“那你自己为什么还学?”他一下就笑了,又好像一言难尽的感觉,但就是不肯教我。后来我看得多了,就无师自通,也可以把一支笔转得千变万化了,然后才发现“学这个不好”是真的,“又费时又费力”也是真的',上课容易分神,学习效率也有所降低,便有些惭愧地想,自己辜负了他的一番好意,可真对不起他。

虽然侯逸平在班上的成绩一直在中上游徘徊着,但我渐渐发现,他的脑袋瓜其实很好使,他的智力其实并不低,很难的数学题可以做出来,极佳的作文也能写出几篇,并且对地理和历史都颇有知识积累。可是,就像我们的班主任罗老师对他下的一字评语一样,“懒!”只要他的脑子愿意多转几圈,成绩肯定会飞速上升,不过那些好学生的压力可就又重了几斤。想象中,我看到侯逸平抚胸长叹:“为了给那些好学生减减压,牺牲我一个在所不惜啊。”

真正让我对侯逸平刮目相看的是他的演讲,可以说震撼了我。他在讲台上讲曹操,讲这个被许多人唾骂的一代奸雄,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他讲出了自己的见解,讲出曹操在那个时候必须也只能那样做。在讲台上的侯逸平,完全沉醉于他的演讲之中,慷慨陈词,令人信服,令人敬佩,活脱脱变了个人。那一次他没有拿到满分,于是他重整旗鼓,再一次登台,再一次激昂陈说,终于赢得了满分和潮水般的掌声。在这样平素不善言辞的人心里,竟也可以迸发出这样大的激情,多么令人震撼。

现在我和侯逸平已经不是同桌了,但他的形象却已深深印入我脑海,让我不能忘怀。他让我明白,貌似平凡的人并不一定是平凡的,每个人都是不平凡的,每个人都可能有双重的性格,每个人心中都有激情和力量,每个人的迸发都是可以震撼人心的,每个人都不可以小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