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苏轼教会了我乐观作文

苏轼教会了我乐观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0 18:12:04
苏轼教会了我乐观作文

苏轼教会了我乐观作文【一】

今天,妈妈从外面买回了一袋面皮和一碗肉馅,我决定让妈妈教我包饺子。

我学着妈妈的样,先用手沾一点水,把面皮外面打湿。然后,再用勺子兜来一点肉馅放到里面去,再将两边的面皮挤压合上。我包的第一个饺子就这样诞生了。

接着,我又包了好几个,才发现妈妈的饺子,一个个神采飞扬,可我的饺子却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便问:“妈,为什么你的饺子那么鼓,而我的一个个连站也站不起来?”妈妈说:“你得多放点肉馅,你的`饺子也会好看起来。”

于是,我增加了肉馅的量,可一合上,皮破得都不成样了。这回又放太多的馅了。哎,放少,不好看,放多了,皮又会破,任何事都是技术活呀。

我突然感悟到:人生,就像包饺子,得有耐心,才能活得更精彩。

苏轼教会了我乐观作文【二】

开学第一课的开头就用活泼互动的方式把我拉进了这座神奇的课堂。

刚开始,撒老师就给我们讲了“孝”字,在我看来,孝就是在父母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他们,在他们受伤时安慰他们,不要觉得很麻烦,因为在我们小时候,他们也用相同的时间来陪伴我们。与我们在一起玩耍、嬉戏、而他们老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他们对我们那样,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让他们体会到无穷的欢乐,有句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千万不要等你孝顺他们时,他们已不足......

这个题目真好——“父母教会了我”,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甚至有时还会抱怨父母,今天猛然回头一想,确实,父母教会了我面对困难要坚强,教会了我为人处事的道理,教会了我温文尔雅……父母在一天天的变老,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现在我才知道我们的`快乐、我们的一次成功等等都为父母带来了幸福,他们的不易我们只有用行动回报,爱他们,孝敬他们,不让他们担心,是我们对父母最大的“孝”、“爱”、“礼”!

第三节是秦勇叔叔为我们上的,这节课和这节课里的故事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因为秦勇叔叔为了他儿子的病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唱歌,而去用爱努力地为他儿子大珍珠恢复。可是最让我伤心的来了,在秦勇叔叔的演唱会上,秦勇叔叔的父亲拿着摄像机在为儿子摄像,然而就在秦勇叔叔唱最后一首歌时,他的父亲因为脑溢突发就这么躺在了人群中,再也没起来。秦勇叔叔说完这件事后,说了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爱要及时表达,不要等待!

新学期到了,我又长大了一岁,希望在更多方面不断成长,天天向上!

苏轼教会了我乐观作文【三】

今天是个星期天,妈妈教我包饺子。我们一起来到菜市场买来了猪肉、大葱、生姜。回到家,妈妈先把猪肉剁成了肉泥,然后把生姜切下几片,再切成姜末,接着把大葱也切成了末儿,最后妈妈把切好的肉泥、姜末、葱末全都倒进了一个大碗里搅拌均匀后,再加上一些油、一些盐和一些味精调味后,再一次搅拌,就这样包饺子用的肉馅儿,就准备好了。

接着就可以开始包饺子了。只见妈妈先把一张饺子皮平放在手掌上,再用筷子夹了一点肉馅儿,放在了饺子皮的中间,然后妈妈用食子在盛满水的小碗里沾了一下,抹到了饺子皮的四周,后妈妈把饺子皮包起来捏紧。妈妈包饺子是快又好,好像一个银白色的元宝,十分好看。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包了几个,可是我包的饺子是一个比一个差,但是我毫不气馁,接着包了一个又一个。后来,我似乎掌握了技巧,越包越好。就这样,我和妈妈一起包了许多饺子。

今天,我为我学会了包饺子而高兴。

苏轼教会了我乐观作文【四】

这本《苏轼传》也是与一位书友交换得来的。从正月初四看到十四,从四川的家里一直看到湖南的学校,才把这本26万字的著作看完。

这本传记分为四卷,按照时间顺序全方位地对苏轼进行了刻画。作者写这本传的时候,参考了123份资料,足可比肩一般的学术著作。由于作者进行了文学再创作,这本书可以看作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同时,书中也加入了作者对历史、哲学和艺术的思考,从而增加了书的厚重。

提起读书人,估计很大一部分人首先的印象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个印象发酵到现在,以至于博士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都是书呆子。实际上博士大多是工科,和以前正宗的读书人差别很大。读书人给人这种印象,据我所知,可能是元朝以后才开始的。其实古代很多文人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多建树。苏轼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苏轼这个人嘛,中国人都知道,但大部人对他的了解局限于语文课本。说到苏轼,多数人都只会想到那几首耳熟能详的词,以及——东坡肉。书中,作者把苏轼概括成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散文家,新派画家,伟大的书法家,酿酒的实验者,工程师,假道学的反对派,饮酒成癖者,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月下漫步者,诗人,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我再给他加个大厨的“封号”吧。按现代观点来说,苏轼是一位卓越的斜杠了。

读名人传记,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就是,我能从名人身上学到什么。名人为什么能达到他这个高度,他有什么独到之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这些问题需要一边读,一边思辨。当然啦,别人的先天和后天条件可能跟自己不一样,所以要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吸收。苏轼的家乡四川眉山给他的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土壤。四川人吃苦耐劳,机警善辩,有自持自治的精神;眉州的遗风古俗也使当地人不同于落后之地。书香世家更是苏轼成长的重要条件。父亲苏洵就是大文学家,家庭的气氛,很适合具有文学天分的青长的成长。当时的时代条件也很适合读书人的成长。宋朝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高。苏轼成长之时,正是宋朝最贤明的君主当政之时。至于学习方法嘛,苏轼读书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逐字抄写之后,对书的理解,绝非仅仅阅读多次可比。另外,抄书也锻练了苏轼的书法。我的老师在谈怎么看专业书时,也讲过先看个十遍八遍,把书翻烂再说。

读这本书,有几点印象最深刻。第一就是苏轼的才华。苏轼的词和诗都写得好,同时绘画和书法也成一家。第二就是苏轼的人品。苏轼守正不阿,始终心系百姓,办了很多实事。读书的时候,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做实事者不容于当世。第三就是苏轼的性格。苏轼是个乐天派,懂得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他形容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样的本性流露,很有人格魅力。

限于时间关系,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没有总结完全。在写这个笔记的时候,部分内容又重读了一遍,品味到了第一遍没品味到的乐趣。好书确实是值得读多遍的。

苏轼教会了我乐观作文【五】

来到长江大堤上,我仿佛走进了童话王国。天空早已被一只只或黄、或蓝、或紫、或花的风筝装扮得五彩缤纷,什么小熊呀、美人鱼呀、燕子呀……好像各种图案都有。那一刻,我莫名地感到头顶的艳阳,脚旁的小草,甚至远处的新绿都不能和这风筝的盛会相提并论。

挑了一只上面有彩条,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后,我叫哥哥帮我举着,我拼命地奔跑,可风筝就像专门和我作对似的,偏不飞起来。三番五次之后,我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风筝仍躺在地上。我有些不耐烦了,气得一屁股坐在大堤上,大发脾气说:“不玩了,不玩了,烦了,烦了……”

这会儿,哥哥的风筝却飞得好高好高。

我再也坐不住,虚心向哥哥请教。哥哥笑着说:“放风筝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吧?”我点点头,重新放了起来,终于我的风筝也迎着风,一步步向上攀升。

望着飘飞在高远天空里的.风筝,我想:耐心也许是一方广阔的蓝天,也许是一片宁静的湖水或者是一片皑皑的高原。不管怎样,只要拥有耐心,就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