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陶渊明的作文怎么样(以陶渊明为主题的优美作文)

陶渊明的作文怎么样(以陶渊明为主题的优美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13:50:51
陶渊明的作文怎么样(以陶渊明为主题的优美作文)

陶渊明的作文怎么样【一】

陶渊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他,让我知道了他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归去来兮辞》让我读懂了他遗世独立,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

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应该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质。

然而,我又觉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别无选择。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情该是多么的难过。

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该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只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但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有的人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

陶渊明的作文怎么样【二】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这时作者归隐田园已经16年了。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仓促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隐居田园,躬耕僻野。

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周敦颐:<1017-1073>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 .号濂溪,道州营县今湖南道县 他为官清政廉洁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他在南康郡任职期间曾在庐山莲花 峰下筑室,定居于此前有溪命名濂溪晚年在此设濂溪书院讲学,世称濂溪先生.谥号为“元”,又被称为“元公”。他性情朴实,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可见他人品高洁.他酷爱莲花,曾带领属下在官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旁造六角亭,叫赏莲亭.每当夏天,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轻摇,朵朵鲜花颔首笑,阵阵馨香扑面爽.此时,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 当时官场的黑暗,世风的浑浊,深爱莲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 <<爱莲说>> 还经常在池边吟诵,可见作者爱莲爱的确实与众不同啊,作者的高洁人品也蕴涵在这篇短文里.

陶渊明的作文怎么样【三】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作者介绍】

陶渊明的作文怎么样【四】

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

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

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

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

陶渊明的作文怎么样【五】

陶诗流传千古,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尤其在这个喧嚣和浮躁的时代,陶诗的价值更被得到充分的认识。这不能不归功于陶渊明在其诗中所创造的平淡自然而又真实可感的优美的艺术境界。陶诗风格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实、自然、平淡。陶诗是平淡自然的,但并非平直淡寡、枯索无味,而是在平淡中见真情,在质朴中含至味。即苏轼所说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评韩柳诗》。陶诗展现的是淳厚澄澈的心灵,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言志述怀都始终围绕这样一个中心。因而陶诗又是淳厚有味、真实可感的。

陶诗所以真实,在于他的生活有真实的可表现的内容。陶渊明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开始是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接着是躬耕理想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不断体验这些矛盾,认识和揭示这些矛盾,就是他创作的全部过程。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诗人以真率的态度,将自己真挚而深切的思想感情熔铸在他表现生活的过程中。创作上,感情是最关重要的因素,生活中的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感情的渗透,便会失去作品感人的'魅力。在陶渊明的笔下,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和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这些自然景物中,都熔铸着他无限喜悦的主观感情,它们都在人境之内,与人的生活融成一片,诗人旷达的胸襟和情调、高远的精神境界,藉此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例如: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五首》之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一

陶诗所以真实,还在于诗人具有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手段。而这吐出地表现在语言运用上。诗人善于挑选最恰当的字表达出最完美的意境,使人感到亲切自然,韵味无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见”字就把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偶尔见山,初不用意”的情态完全展示于读者面前。又如“中夏贮清荫”之“贮”字,写夏日树荫的清凉可掬,达到了高度的神似。更重要的是,陶诗没有华丽或艰涩的词句,所有的语言都非常自然而平易近人,做到了语言的朴素明朗、生动自然。由于具有娴熟的写作技巧,所以陶诗抒情形象活现,情调气势生动,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关于自然,具体到诗歌创作,强调的是情感的原生性、原发性。陶诗抒写情感的手法很有特点。他善于用散漫的笔法勾勒出几幅寻常的农家生活场景,经营出一个宁静和美的境界,让自己的情感自然地从画面中渗透出来。《归园田居》、《移居》、《读山海经》第一首都是很好的例子。诗人善于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在他的笔下,傲雪盛开的菊花、“含熏待清风”的幽兰、“卓然见高枝”的青松、“暧暧空中灭”的孤云,都是他孤高傲世、守正不阿的人格情操的象征。陶诗在语言上擅长用“草屋”“墟里”“桑麻”“井灶”等这类浅显古朴的田家语和白描的手法来传写农村的生活情调和气氛,描绘出一幅平淡无奇而极有韵致的画面,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极高境界。陶诗几乎不渲染、不夸张,尽可能避免在形式上做文章。他把丰富的意蕴、深厚的情感,熔铸在单纯的形象和朴素的语言中,从而获得一种“表里俱澄澈”的纯净透明之美。陶诗的自然,是生活的自然、生命的自然。

平淡是一种境界,陶诗不雕章琢句,精细的描绘事物本身。陶诗往往表面平淡,底蕴却极为丰富,读来韵味隽永,可谓冲而不薄、淡而有味。陶渊明还善于以冲淡的情态表现强烈的感情。他的诗,在形似与神似高度统一的前提下,以写意为主。诗人往往突破客观景物外在的局限。以神写形,着重反映诗人的气质和神韵,在写景中达到了“妙合无垠”的境界。

意境单纯而丰富,语言朴素而明净,是陶诗的面貌呈现。“不杂”、“不繁”,使陶诗绝去尘滓,出神入化。最终达到心灵美与艺术美的高度融合统一。平淡的美学之境与现实的人生之境紧密相联,陶渊明阅尽沧桑,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之后,在人生归于自然、归于本真的同时,诗歌也归于平淡。

需要指出的是,陶诗的自然、平淡是以对真实的追求为前提的:即人格之“真”。如果没有真实为前提,自然与平淡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

陶渊明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一是扩大了诗歌的审美视野,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容。他把诗歌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乡村、田园、日常生活,成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开创者。在陶渊明的笔下,乡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加以表现,呈现出如此的新鲜和活力,由此为后人辟开一片开阔自如、情味独特的新天地。二是“开千古平淡之宗”,使中国诗歌从唐朝始确立以平淡、朴素、自然为上反对刻意雕琢的最高的艺术标准,并且被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共同遵守,直至今日。

仅此两点,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就已经不朽了。

陶渊明的作文怎么样【六】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纱窗的时候,我已身处自家院中开始了一天的享受。扫扫门庭,喂喂家畜,摘菜淋花,当我劳作完毕斜倚在躺椅上欣赏远处的风景时,门外已是车马喧哗,人声鼎沸。不必理会那些吵杂的声音,因为心灵已经随着天上的白云飘向遥远的.天边。惬意和舒适的感觉缓慢的流淌过全身,满眼的蓝天和形态各异的云朵。刹那间,自身也仿佛身处其间,随着那悠悠的清风飘来飘去,一旁是鸟儿翱翔的身影,另一旁是软绵绵的云彩,如梦似幻,亦幻亦真。

有人曾问我为什么能如此的洒脱自在,我想那是因为心灵选择了避离凡尘俗事自然会幽静远邈。这和“心静自然凉”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心终日为世俗所羁绊、所迷惑、所纠结,那又怎么能够以一颗平静的心情去那种悠然自在的感觉呢。

望着满园盛开的菊花,品着自己酿造的菊花酒,嗅着随风飘来的暗香,身心浑然一体,仿佛溶入了一个浸染着菊香的世界。黄花开在灿烂的阳光下,时而随风舞动,时而安静悠然,那亲切而不做作的姿态让我越发喜欢。菊花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的一位,是那么的优雅和纯洁,这也正是我偏爱菊的原因。我闭了眼,闻着那淡淡的菊香悄然入梦……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斜阳照射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才猛然察觉已是暮色沉沉、炊烟袅袅。远处,彩霞与长天一色,绘成一幅别样的工笔画。成群的鸟儿沐着那七彩的光芒回归到远山的怀抱当中,而我在怡然自乐中已然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