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大学如何入学适应的作文

关于大学如何入学适应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1 16:34:11
关于大学如何入学适应的作文

关于大学如何入学适应的作文【一】

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爱时,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文章最后,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我的心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

关于这本小说,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杰出融合。我敢确信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绘风景时,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以一个画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读中国的小说很少见到这样细腻的风景描写的词汇。应该要感谢这本书的译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国文功底,使译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辉。其次,夏落蒂。波郎特在语言学上的造诣也很深厚,作为一名英国人,作者可以说至少精通三种以上的外国语言。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它感受到整个欧洲的文化氛围。比方说英国人的自豪感和绅士风味,德国的大国气氛以及法国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甚至还读出了英国人那种殖民主义的歧视东方人的心理,比如他们称印度是个野蛮的民族。再次,夏落蒂。波郎特对感情戏的处理上,可以称得上很高明。她的主人公很少是一见钟情,这比较现实,但是她赋予的爱情总是在默无声息深入到读者的心田里。如此巧妙的感情戏,让我很意外,很惊喜。

《简爱》的作者如果和中国的曹雪芹相比,毫无疑问,后者的文化底蕴要更博深一些。就像中国和英国人拼比历史,中国人可以无愧地说:我比你老的多。曹雪芹一生所学要比夏落蒂。波郎特要广博的多,毕竟中国的文化底蕴要丰盛的多。中肯的说,简爱的确比不上中国的《红楼梦》。不管是人物丰富还是物致的描绘上,《红楼梦》都是更为杰出的。但是,《简爱》中也有值得中国人去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比方说,《简爱》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方面,可以说淋漓尽致。这点在很多中国人的文学作品中做的都不够。

读这本书我仿佛读了一遍《圣经》,西方人对宗教笃深的感情与真诚的信仰,真很令人敬佩。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在读《简爱》时候,让我感受到在拥有宗教哺育下才可以得到的人情的纯美,在现在的中国这真的很难得。其实,很多圣经里的教诲与中国的孔儒的经典思想是相通互补,而现在国人却往往忽视了祖先的睿智。比如圣经里劝人从善,劝人宽忍,劝人感恩,与孔老夫子劝国人礼义仁,两者是相同的。在读《简爱》的时候,我时常被圣经里的美好的思想启迪着,让我联想到中国的现状,心中似乎收获许多。让我坚信,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真的需要重新审视。

关于大学如何入学适应的作文【二】

适应能力与毅力。大家都看过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吧,这项赛事全程为42.195公里,埃塞俄比亚老将格布雷西拉西耶,他凭着坚强的毅力跑出了2小时3分59秒的世界好成绩。因为这一项运动距离长体能消耗非常大,起跑点参加的运动员很多,但是随着赛程的长度,不断地淘汰着运动员,能坚持跑到终点的运动员就少之又少了,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毅力赛跑。这就像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硬道理,你不具备适应能力就会被无情地遭到淘汰,这就是淘汰的残酷性。从这个例子想到了教育孩子的过程,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到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都要经历十年寒窗苦,并且不是钱和父母亲能代替的事。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要经历幼儿时期的启蒙学习;经过小学时期的争强好胜学习;经过初中时期的知难而进学习;经过高中时期的天道酬勤学习。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淘汰着因为早恋、懒惰、娇生惯养、学习不刻苦的学生们,这样到了参加高考能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就寥寥无几了。所以说接受教育是一件考验一个人毅力、恒心、勤奋和自信的大事情,更是人人必须要去参加的一场人生马拉松赛事,参加它的比赛不会有完美的记录,只有人为绝顶我为峰的无限追求。

适应能力与吃苦。说白了适应能力就是个能忍受艰苦环境去吃苦的过程,但是吃苦是有区别的,一种吃苦是用体力劳动无奈地去感受其艰辛,一种吃苦是主动用脑力劳动去感受其艰辛,其结果是平凡成就了伟大。看来适应能力是具有它的被动性和主动性区别的'。“妈不爱听你说难,因为能吃苦就不难”。这是一九九九年考入北大,天津武清县极其贫困的农家子弟安金鹏母亲经常教育儿子的一句话。父患癌症爷爷奶奶也是重病缠身,瘦弱的母亲撑着这个倾斜的家庭。金鹏是学校唯一连素菜都买不起的学生,妈妈每个月都步行十多里地,去方便面厂给他批发二十斤方便面渣做为他的菜,他学习用的草稿纸也是母亲步行十五里开外的印刷厂求人为他要的。他想买一本《汉英词典》,娘儿俩推着一小平车菜,步走了四十里地,到县城卖了二十元钱,买上词典妈妈又给金鹏买了两个烧饼,把仅剩下的一元钱又装入了口袋,这个能吃苦的母亲饿着肚子来回步走了八十里路,这就是她为儿子言传身教能吃苦的教育榜样。他深情地说:“家母是一位向苦难,向厄运抗争的英雄,是我人生最好的导师。”

能吃苦的品质可造就不屈的灵魂。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苦难,你如果是一个懦夫,就会把痛苦放大到可以逃避的借口,你如果是一个强者,就会把不幸缩小到万幸去征服它。就笔者之谈:“不吃苦的父母,就培养不出能吃苦的孩子。”从古至今,见贤思齐都是些能自找苦吃的高尚人。因为他们不断地在提高追求着自己各种知识修养的完美,自然是吃苦人都爱去学习的榜样。

适应能力与付出。如果自己能把自己说服了,就是意志战胜了懦弱;如果自己能把自己征服了,就是毅力战胜了懒惰;如果自己被自己感动了,那就是寂寞升华到了无畏。态度决定一切,付出必有回报。笔者爱好琴棋书画,有网友问:“我写多少年字可以写好?”我回答说:“这个你不要来问我,你要问自己的毅力。”因为我写书法三十多年了,还是十年前看到了启功前辈的一句话:“一个书法家必须是一个文学家,一个文学家不一定是一个书法家。”我从此开始努力学习大中华文学知识,把儿子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课本,自己一本不拉地学习了一遍,特别喜欢阅读《古代文论》和《古代文学作品》,一下子感觉自己就像畅游在了知识的海洋里,并且写下了多篇读书,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的书法水平和欣赏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适应能力可抹平你苦难心酸的经历,适应能力可挺直你弯曲的脊梁。但是适应能力不会博取强者的同情,适应能力更不是为了装潢门面而做的造型,它是你躬耕乐道扑下身子的背影,辛勤的汗水却可赢来别人敬佩的掌声。

关于大学如何入学适应的作文【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想必这句话大家一定听说过。虽然我们可能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但是这句话中的含义相信

我们大家都持有认同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适应这个千变万坏的社会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你没学会去适应这个社会,你很快就会落在别人的身后,所以你必须尽快地适应各式各样的环境。而适应则是在生活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体现。

你需要适应陌生的学习环境。大家在刚升入初中的时候一定迷茫过吧,只不过时间的长短有诧异罢了。突然接受一个这样陌生的环境,同学大部分的脸都是陌生的。好像除了自己以外都是陌生的一样。比起小学的气氛似乎更严肃了一点,但随之迎来的是更大的压力。即使是在小学的中上等的学生似乎到了初中便如同常人。在过大的学习压力下,只有尽快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才能使得自己的学习状态逐渐变好。你没办法去改变这样的环境,只能依靠你自己的适应能力去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当你全心投入学习,走出怀旧情绪的时候,你也就适应了陌生的环境。

适应环境是你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必不可缺的技能之一。学习到这个技能并不算很难,但是难得是你将这次技能巧妙地应用,能让你在任何环境都适应得比别人快一些才算得上是妙用。然而这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对我们而言,适应五彩斑斓的社会环境是我们现在必须应该做的事情。在学会适应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磨练着自己的心智和身体,收获了各种各样的经验和阅历。在学会适应之后,我们也会收获许许多多对我们而言有益的东西。让我们开始学会适应吧!

关于大学如何入学适应的作文【四】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关于大学如何入学适应的作文【五】

升入初中,同学们进入了新的学校,也将面临新的班集体。在新的集体,大家来自于差别的学校,相互间比力陌生,这时很多人会感到孤独,想念以前的学校、班级和同学。要开脱这种状态,同学们就应该主动地适应新的环境,去熟悉新的班级和同学,无形之中,你会越来越融入新的环境,伴侣多起来,陌生感自然会逐渐消失。

具往方法。

1.学会关心别人,热心为班级、为同学做事。

平时尽量多关心同学、资助同学,为集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多考虑集体的利益、他人的利益,甚至在某些时候你愿意牺牲本身的一些利益来为别人做些事。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你能为别人着想,而不是总想着本身。

2.尊重他人、坦诚待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伴侣充分信任,信任是友谊的空气,这种空气减少多少,友谊也会相应消失多少。如果你不信任别人,自然会在交往中给人一种虚假不真实的感觉,别人就会感受到交往中的不屈等,友谊自然不会持久。

3.宽以待人。在与同学交往的时候,不要过于挑剔对方的不足,因为每个人都有本身的长处和短处,当然也包罗你本身。所以对人要宽容,要谦虚,得理要让人。

4.微笑待人。一个微笑包罗的意义有很多:可以是招呼示意,可以是原谅理解,还可以是激励赞赏……所以不要鄙吝微笑。往往微笑的人会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严肃的.人会使别人感到压力,大家都喜欢轻松的感觉。并且情绪是会彼此感染的,因此微笑的人也常常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希望我们准备的寄宿生入学准备符合大家的实际需求,愿大家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抱负的重点初中院校!

关于大学如何入学适应的作文【六】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当今社会,在评价人的成长因素时,大多评价者会不约而同的提到人内在因素对成长的影响,有一种“内心强大,啥也不怕”的感觉。但是,外界环境真的那么无关紧要吗?否!外界环境的好坏,恰恰是影响人的心态与健康发展要素。正如小鱼在鱼缸里长不大,那是因为狭小的空间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而放到大水池中,小鱼就成长为大鱼,那是宽松的环境,为小鱼的成长提供了长大的空间。所以,环境因素对人的成长,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自然界这个大熔炉中,生物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适应,只有适应,才能更好生存下去。正如狼一样,在野外,它们总是充满好奇心,不断体验,去发现食物,顽强地活下来。而如果在人们喂养照顾中,狼会成为逆来顺受的宠物,慢慢退化了它的适应性机能。所以,生物都会向着生存方向成长。纵使现在有很多人批判现实制度,但他们依然生活在他批判的世界里,不也是一种适应吗?《进化论》告诉我们,无论动物植物,还是人类,不适应环境,就要灭种灭族,所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不可小视。

适应环境,但不影响人们改变环境。人类适应环境不是生存的目的,改变环境,使之美好,并与之和谐共生,才是最高的境界。天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的曹子建,放荡不羁,一介书生的王子安,亦或是“我以我荐轩辕”的鲁迅,他们以现实为出发点,力主去改变某些不适应的社会现实。林和靖需要一种“云破月来花弄影”的优美境界;李白高歌“夕阳残照,汉家陵阙”的悲慨壮丽;秦少游苦吟着“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迷惘与惆怅。这些仁人志士,都是梦想着建立一种美好的家园而孜孜以求地探寻着,摸索着。

由此看来,环境对人影响巨大,人可以按照理想去改变和追寻美好的.环境。

心有梦想,在改变自己中改变环境。一个很沉默少言,不引人注意的人,他在别人的眼中不算聪明,身体弱小的他怎么也无法让人看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当一位教授讲了一堂课,并告诉他们一个名叫哥德巴赫的人提出的伟大猜想时,他被吸引了,立志要解决这一猜想,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在别人都当玩笑取乐时,他却深深着迷了。尽管他体弱多病,但他依然废寝忘食的学数学。在其他同学还碌碌无为时,他成为了离这颗“明珠”最近的人,他毫不犹豫地伸手摘取。德国数学家克莱因称赞他“你移动了群山。”他就是陈景润,一个传奇的人,一个给一代人以信心和巨大鼓舞的人。他没有受条件不好,住房不好,研究环境不好等外界的影响,以巨大的热爱之情,改变了自己的同时,也改变了世界。

朋友,是鲲鹏,就要展翅高飞于九万里高空,自由自在翱翔;是骏马,就要奔驰在辽阔的草原山岗,驰骋疆场;是奇才,就要及早地历练自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利用环境,造就自己;改变环境,造就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应该茁壮地成长!

关于大学如何入学适应的作文【七】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我却要说:“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环境也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因而,我们只能去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

也许,我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那“泥泞中亦可”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像彷徨斗士鲁迅一样以荐轩辕,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也许,我们没有海伦凯勒那虽然盲聋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接受《庄子》的熏陶,让自己接受《呐喊》《彷徨》的强音,让自己接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变自己。

当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即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风弄月歌功颂德,而他却只想一展鸿鹄之志,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于是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