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宅男的日常生活作文(做宅男的作文)

宅男的日常生活作文(做宅男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1-17 03:17:38
宅男的日常生活作文(做宅男的作文)

宅男的日常生活作文【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的勃兴,对唐代历史中“社会生活”领域的研究也兴盛起来。但是目前这种研究往往比较笼统,不分时代前后、不分阶层高下、不作定量分析,所以常常使人感觉缺乏具体性。鉴于此,黄正建先生的这篇文章就唐代某一时期某一阶层中的某个个人(士大夫代表:韩愈)的日常生活作些探讨,期望在探讨许多不同的个案之后,将这一时期的日常生活状况具体化,或者能为唐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深化提供一点参考。

唐德宗贞元至穆宗长庆期间(785—824年),被近年来的唐代文学史家规定为中唐后期,是“唐文学的第二个繁荣阶段”。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这一时期也大致可以自成一个阶段。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史乱后,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出现了混乱,经过肃宗代宗时期的探索,从德宗开始,实行了一系列诸如设立两税、完善俸制、删定敕格、整顿朝仪、理顺使职、发扬礼典等措施,整个贞元长庆间应该说社会已经走入正轨,成为一个整理整顿制度的时期,一个大致有秩序的时期,像代宗“大历中权臣月俸有至九千贯者”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第二,导致唐代灭亡的几个重要矛盾还没有发展到极端:藩镇割据问题还处于中央和割据藩镇的较量阶段,元和年间甚至取得了胜利;宦官专政也远未达到操生大权的程度,宪宗曾对宰臣李绛说,得宠的宦官吐突承璀“此家奴耳……若有违犯,朕去之轻如一毛耳”;牛李党争只是初露端倪,从史籍看,到元和末长庆间唐代君臣才开始注意党争问题。因此这一时期大致是一个相对安定、政治上尚有活力的时期。而在这一时期之后,上述三大矛盾就愈演愈烈,终于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所谓“文人型官员”,首先他们是官员,那些没有做官的处士游客,即使能“文”,也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其次他们是文人,那些武将节帅,即使做了大官,我们也不研究,只可以用作比较的对象。文人型官员又大都“不喜为吏”、“惟酷好学问文章”,在这一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文官。文人型官员从生活水平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层(详后)。有的文人型官员逐渐从低层走向高层,而有的则一辈子只生活在低层。

选择贞元长庆间文人型官员进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一阶段是文学的繁荣特别是“文”的繁荣时期,许多文人型官员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特别是“文”。受社会风气影响,这些“文”中涉及个人生活的东西相对多了一些。因此虽然总的来说唐代史料对于研究日常生活仍不够丰富,但就这一阶段而言,与初唐、盛唐和晚唐相比,可供利用的资料还是相对比较多的。

韩愈是文人也是官员,贞元二年(786年)十九岁时初来长安,长庆四年(824年)五十七岁时病故,恰与这一阶段相始终,因此我们首选他作为贞元长庆间文人型官员的一个个案。以下的研究,想首先揭示韩愈对日常生活的看法,其次探讨他的总的生活水平,最后看看他的具体的日常生活。

宅男的日常生活作文【二】

以我这个俗人的眼光看来,一本书的好坏除了内容详实,三观正确,给人以启发之外,更要有趣味性。如果少了趣味性,读起来就多少有些无聊。

能够在寓教于乐中给人以智慧,使人进步,那是所有人求之不得的事。于赓哲先生的《隋唐人的日常生活》满足了我上述的所有要求。

如果你是《百家讲坛》的忠实观众,应该对于赓哲先生不陌生。他对唐代历史文化的研究相当了得,往往三言两语之间,就能够准确概括某历史人物的生平功过,或某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本次出版的这本书,是他根据电视讲座内容整理编辑而来。通俗易懂,简单有趣,分门别类讲述隋唐人的各种生活习惯。配合着唐诗、传奇故事,引经据典说历史文化。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宅男的日常生活作文【三】

我提笔之时竟生出稍许遗憾,恍然发觉这封信的传达为时已晚。本可以更早些写给你的,早在去Assen之前,早在发挥自己颇具攻击性又自以为是的刻薄之前,甚至早在我们产生必然的生命联系之前。而这迟来的一切都是因为我的优柔寡断,是我错误估计了原本岌岌可危的自信,以及薄如纸张的自尊。

一整段时间,生活被忙碌、茫然、焦虑以及心浮气躁的光环充斥——正常上课,接受采访,为杂志和网站赶稿,给新的一部小说制定大纲......直到这一刻,我才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审视与你走过的路,顺便靠理智沉淀自己的精神。

九区刚刚浇过布拉格今年的第一场春雨。我坐有轨电车回家,抵不住疲乏买了拿铁,透过车窗看水珠落下,车轮溅起大朵大朵的水花,许巍抱着吉他大声唱:“有时我会想起~和你经历的故事~那些情景在飞扬~甜蜜又感伤...”幸福感横冲直撞入内心,突如其来,迅猛如潮,激荡起的精神快慰无以言表。

而就是在此时此刻,我打算放开我们之间这段繁华处似有若无,寂静处思虑万千的关系。当然,这确是理性的唤醒,而非感性。

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轻俏而顺其自然,没有你追我赶,没有信誓旦旦,也没有浓墨重彩。你一定也这么看,因为你曾经为了讽刺我的写作风格过于简单,故意模仿我的文体在屏幕上打出“我们俩是自然而然走到一起的......”

不得不承认,感情是好感情,但它的理性远远超出了正常恋爱的范畴,以至于我经常在怀疑,也许充实其中的,更多的是友人之爱。当然,这多少与你的职业有关。你读博士,搞科研,攻课题,做实验。而这高高在上而丰盛的一切,同时造就了你不平的个性以及接人待物的态度。

我们的差异可以说是人群之中的两个极端。

你有科研工作者的耐心、冷静、沉稳、精确。可我偏偏依赖于感性自在与即时而至的灵感。你觉得我沉迷于随性,思维不安分。我将你的处事规范误认作教条刻板。我能够理解你的忙碌以及对工作疯狂的投入。能够接受你将对科学的行为方式带入我们的关系之中。但于我,文艺本身就是从感性转至理性的创造过程,请理解我不愿改变,只愿追求。

当然,相似点也还是有迹可循——文学与科学都归于创造,也都源于对现实的不满。

如果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我是说,跨越咱俩的现状,再向大方向迈上一步甚至几步,有人这样说——“科学家大多比较有性格,希望科学不断推进。而文学家更为保守,希望这个世界不要太科学。”

然而,这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都指向个人精神追求的终极信仰和终极价值。或许,我们都各自执着于理想,同时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期待感。

我们对自我实现的宿求可能高于常人,这不仅仅是对社会的奉献,也是为了强调自身的存在方式,为了巩固自我价值!

S,不久之前你向我提过,说总觉得我爱你不够多,说我在最需要你的时刻伤了你的心。说实话,我时而对你也有这样的不满感。我甚至问过自己:“这个男人真的在乎我么?我们可曾拥抱爱情?”

答案是模糊而矛盾的。虽然你所做的一切,我通通收入了心底。但对于爱情的结论,我始终不敢确定。

当然,原因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明——我们对理想投入的热爱与精力,远远大于爱情!你对科学创新的执着程度远远大于我,而我对文学创作的追求程度也远远多于你。

这种状况下,也只好将感情问题放在第二位来探讨。

你对于科研的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你为了完善自己的实验室,宁愿将之前的收入全部投进去,宁愿退掉公寓住进实验室和车里。就这个决策而言,我打内心深处对你充满佩服与崇敬。我很难想象,世界上竟然有在理想面前如此单纯诚恳且愿意倾其所有的人!可遗憾的是,虽然我的内心丰盛,擅于自我安慰,但我毕竟是女孩子。我需要从伴侣那里获得或多或少的依赖感与安定感。也确实没有办法接受你与光谱仪、试管儿为伴,却长时间将我凉在一边......

S,你上次跟我大肆赞扬自己的导师有多伟大,跟我说他获上一届诺贝尔奖的提名。我知道你的终极目标就是诺奖,也知道你甘愿为此倾其所有。怪只怪科学是一条永无尽头的道路,怪只怪我没有一颗伟大而过分独立的内心。

因此,我目前想要暂时站在这段关系之外陪伴你。既然已经埋下了缄默,不如就交给时间,看这缄默能不能开花结果。

你跟我说过,每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采样,做实验,晚上静下心来就在想,生活再好,工作再努力,没有心爱的人在身边又有什么意义?我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感觉?

然而理想与爱情面前,我们目前偏偏都选择了理想。那不如放开拥抱各自追求,若是有缘,总会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