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一起偷梨的故事作文(小刺猬偷苹果的作文)

一起偷梨的故事作文(小刺猬偷苹果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1 07:19:50
一起偷梨的故事作文(小刺猬偷苹果的作文)

一起偷梨的故事作文【一】

话说孔融让梨之后,其父大喜,认为此子乃可造之材,逢人便提及此事,闹得城里无人不知此事。小孔融也因此声名鹊起,这也成了流传千年的美谈。笔者好事,近来琢磨着:如果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现代,让梨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笔者思前想后,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结果。

(一)

孔融让梨的故事经过个大报刊、电台、电视台的“爆炒”,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网络上,与孔融有关的网站也不下千万,每日的点击率颇高。孔融的人气直线上升。

有一家电视台为孔融做人物,还邀请了孔母及其幼儿园老师。幼儿园老师说:“孔融在幼儿园表现得很好,待人很有礼貌,深受老师的表扬。”孔母动情的说:“这孩子,从小就显得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我就知道,他将来会有大出息。”

一经播出,深受观众的好评。许多观众写信,打电话要求重播。各电台,电视台纷纷邀请孔融做嘉宾主持,日程安排得满满登登的。

(二)

孔融让梨激起了其父的创作热情,他根据孔融的成长经历,创作了《孔融》,甚是畅销。一制作人由《孔融》改编了《孔融的故事》,请当红童星蛋蛋演出,并放在黄金时段播出,创造了收视高潮。该制作人还打算拍第二部。

(三)

各商家见孔融如此受欢迎,纷纷发出邀请函,希望孔融能当其代言人。孔家人的腰包被装得越来越鼓。孔融要背的广告词也越来越多了。最后,孔融成天在背广告词。那些广告竟也厉害,居然影响了几代人。但是,孔融除了背广告词之外,什么也不会了。

(四)

孔融坦言,当名人真累。但是,一直当名人,孔融也自认为是个“腕儿”,也摆起了架子。在家中,哥哥必须让着他,孔父孔母必须依着他,谁让他是棵摇钱树;在外面,他说一,谁也不敢说二,谁让“上帝”都崇拜他呢?当初让梨时的谦虚,已不复存在了。

一起偷梨的故事作文【二】

小时候,妈妈带我到阿姨家做客。阿姨家有一个可爱的小妹妹,我们在玩耍时总是争抢同一个玩具,争不到还哭呢。这时候,妈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孔融让梨》。

故事是说很久以前孔融一家人吃梨。盘中的梨有大有小,哥哥让弟弟先拿,弟弟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但仍故意问孔融:“为什么不拿大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可是我又比小弟弟大,作为哥哥,我更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呀。”

妈妈告诉我说,故事中的孔融只有4岁呢。可他这么小就知道将好的东西要和别人分享,这样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快乐。听完故事,我和妹妹再也不争抢,而是互相谦让,有时还一起玩,玩得开心极啦!

一起偷梨的故事作文【三】

今天,当我再一次翻开《孔融让梨》时,我的心在震撼。“谦让”,一个简单的词,却有着多么丰富的涵义。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东汉末年有一位叫孔融的文学家,有五个哥哥和一个弟弟。

孔融四岁时,妈妈买了几个梨子回来,父亲让孔融先挑。可是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父亲见了,感到很纳闷,就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呢?”孔融回答道:“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呢,弟弟不是比你还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是哥哥,所以弟弟要吃大的。”听了孔融的话,大家都夸他是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看完全文,我自惭形秽。孔融四岁时就知道谦让,而我呢?我已经上五年级了,可是我从来没有真正的谦让过。今天,我终于感悟,谦让是多么的伟大啊!

一起偷梨的故事作文【四】

今天,老师教我们做一个小实验,让我们把一种水果分别放在空气、盐水和密封杯子里,观察它们会起什么变化。

我找来一个梨子,把它切成4块,然后把一块放进盐水里,一块放进密封杯子里,一块放在空气里,还有一块嘛,我吃了!当然,我是品尝品尝味道呀。

安置好梨子后,我就坐在旁边等待梨子的变化。5分钟后,梨子毫无反应;15分钟过去了,梨子还是没有什么变化。我只好耐心等待。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已经变得坐立不安了,但愿好了,再看看梨子吧。拿起空气里的梨子,一看,呵,功夫不负有心人,梨子变成了铁黄色,咬一口,唉呀,那个酸!再看看密封杯里的梨子呢,颜色几乎没变,拿出来尝尝,口感也不错。最后是盐水里的梨子,它颜色金黄,尤如一个刚成熟的梨子,口感很咸,香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可是梨子为什么会起不同的变化呢?我上网查了资料,原来放在空气里的梨子被氧化了,自然就变色变味了。通过这个实验,我知道了科学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解决更多更难的问题。

一起偷梨的故事作文【五】

??草一起锄的儿童寓言故事

罔与勿是个不懂装懂、遇事盲目瞎干的人,他把一切事理都看得非常容易,似乎世界上没有他不懂得的道理,也没有他不会做的事情。

有一年,他忽然心来潮,想种谷子,就向邻家讨了些种子种到地里。

他满以为谷子下了种,从此就万事大吉了。剩下的时间,吃饱喝足了,美美地睡上几个月,到时候拿上镰刀尽管收割,自然就大囤圆小囤尖了。

一天,他悠悠哉哉地来到地边,看见自己种的谷子长得绿油油的,心里不用说有多高兴。只是还有些美中不足,就是地里的野草,长得跟谷子一般高低,也是绿油油的。

他走到地里,顺手拔了一阵野草,觉得太阳有些烤得慌,就回家去了。

第二天,他戴了一顶草帽,又拔了一阵,觉得手指捋得有点疼,便又回去了。

第三天,他找了块布裹住手,又拔了一阵,抬头看看,呵!这一大片田地,啥时才能拔得完呢?他摇摇头,又回去了。

他拔了三天,不再拔了。拔过的野草没有连根拔掉,新的草芽很快又重新长起来了,而且一天比一天长得多,一天比一天长得旺。后来长得比谷苗还高、还壮,野草严严实实地把谷苗埋住了。

谷苗见不到阳光,得不到养分,一天比一天纤细,一天比一天枯黄。

罔与勿看到这种情况,一下子冒起肝火来,自言自语道:“难道野草也能难住我?笑话!”

他三脚并两步地跑回家里,拿了把镰刀,不管三七二十一,“噌噌”地割起来,管它什么谷苗,管它什么野草,统统割下来,动作又麻利, 又迅速。嘴里还骂骂咧咧:“难道我这么个人,还治服不了你个野草啦?我把你全烧成灰,让你再长,让你再长!”

经过他这么一折腾,野草固然全没有了,可是谷苗也没有了,地里光秃秃的。

但是没过多久,野草又长起来了,而且长得齐刷刷的,更加绿油油。谷苗呢?却没有见再长出来。

到了秋收季节,家家户户兴高采烈地收自己的谷子,罔与勿却连一点儿收成也没有。看来,他今年只好挨饿了。他望着在秋风中啾啾嗦嗦的野草,好像故意在戏弄他,嘲笑他。

罔与勿并没去认真想一想自己失败的原因,却气势汹汹地去责问给他谷种的'邻居:“你给我的是什么谷种?怎么都掉了?让我费了那么大的劲儿,到头来还是颗粒无收,你于心何忍哪!”

那位邻人说:“谷是靠人种植的,该浇水的时候要浇水,该施肥的时候要施肥,在锄草的时候,不要莽莽撞撞伤了它的根。你看见谁管理庄稼像你那样连草带谷苗一起锄掉?野草留下根还能再长出来,谷种却只能发一次芽。你把谷苗都清除干净了,谷种再好,那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