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习惯之后为题的作文素材(习惯之后为题600字作文)

习惯之后为题的作文素材(习惯之后为题60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9 21:27:26
习惯之后为题的作文素材(习惯之后为题600字作文)

习惯之后为题的作文素材【一】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强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可以主宰人的命运、未来。在青少年时期,必须养成一种优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人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就会自觉地在习惯的轨道上运行,良好的习惯让你奔向远方,走向未来,终生受益,甚至改变命运。反之,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甚至恶习膨胀,走上人生的歧途!

有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和鸡一样地啄食、嬉闹,它以鸡的习性生活着,成长着,它以为自己就是一只鸡。等这个鹰长大了,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在一起,养成了和鸡一样的生活习惯,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主人把它带到了山顶,一把将鹰扔了出去,鹰像块石头一样掉下山去,慌乱中,鹰拼命地打开翅膀,终于又开始飞了起来!鹰变成了鸡习,难以起飞;鹰改变鸡习,拼命打开翅膀,回归鹰的习惯,重又展翅翱翔。习惯改变命运!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则实验:在一个鱼缸里训练大鱼吃小鱼,大鱼在相对自由的鱼缸,面对一群小鱼,逐渐学会了吃小鱼的本领。后来在鱼缸内放置了一块透明的玻璃,大鱼透过玻璃看见隔开的小鱼猛的冲过去,结果被撞了回来,多次地冲撞之后,也就没了吃鱼的.。实验人员把透明玻璃拿开,小鱼在大鱼的眼皮底下自由地飞跃,大鱼此时已没有了任何反映,再也不会吃小鱼了。为什么?习惯改变了,它变成了一条温顺、善良、和谐相处的大鱼!

可见,习惯的力量多么巨大。它主宰鹰的一生,主宰鱼的一生,何况不主宰人的一生呢?毛泽东同志在风雨如磐的年代养就了疾恶如仇、敢于斗争的习惯,把“我以外无所畏之,有之亦推之”的斗争精神种植在神经里,所以才能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鲁迅先生课桌上“早”字,形成了他不迟到、超过别人的习惯;我校杨令霞同学勤奋、认真、细心的习惯,铸造就了她高考状元的战绩。反面讲,小偷小摸的习惯,也会把人推向抢劫、盗窃的境地,恶习膨胀,会毁掉一生!

因此,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命运。必须在青少年时期养成一个优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习惯之后为题的作文素材【二】

“嗯,做题时要仔细……”妈妈嘱咐着,也朝我挥了挥手,随即我便和许许多多同龄人进入了考场,身后是家长们盈满爱意的目光。

这样的场景仿佛出现了无数次。我兴趣广泛,每学期都会参加许多竞赛,于是原本忙碌的妈妈便会抽出时间陪我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在考场外一等便是几个时辰。

“妈妈!”我开心的冲出门外,妈妈仿佛还站在送我时的位置。也许我是习惯了妈妈的等待,每次比赛时便格外安心。

长大一些后,我也会主动地让妈妈先回家。但妈妈仍然坚持等候,片刻不离,“我又不是不认得回家的路,你为什么还要等这么长的时间呢?”妈妈温柔地摸了摸我的头,只是笑。

进入初中,功课愈是繁重了,我也无空纠结“妈妈为什么等我”这样的问题。

每天学习到深夜,妈妈便看着无聊的电视节目,陪伴着我,有时送来一杯牛奶。

也许妈妈们都习惯这样为孩子付出。

那个周末,作业很少,于是完成作业后我便与妈妈一起去逛街,逛了好些后都没有看中的衣服,我心中不悦,于是到下家店时,我便让妈妈自己去看,我在外面候着。

5分钟,10分钟,20分钟……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忍不住了,于是沿着街道自顾自逛了起来,完全忘了妈妈。当我经过一所学校时,那儿门口挤满了家长,他们的.脸上仿佛是同一种表情,殷切期待的眼神与盈满爱意的目光。我的心仿佛是猛地颤抖了一下,我不顾路人惊诧的目光,飞快地向那家店冲去。到了那儿时,妈妈正慌张地四处张望。“我……我刚才想上厕所!”我惭愧的低下了头。“真是的,下次记得说一声啊!吓我了,我还以为……“妈妈絮絮叨叨地念着,眼中却是无比的温暖与安心。

我终于懂得了妈妈多年的等待,那是一种爱的习惯;而我,也有习惯,习惯着享受父母亲人的付出,却不懂回报;习惯了父母关怀,信任的话语,却冷漠应对……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如没有习惯,我们何不让它转变成一种爱的习惯呢?习惯他人的付出,更要懂得回报,懂得珍惜!

习惯之后为题的作文素材【三】

“叮叮叮!”令人盼望的下课铃终于响了!我迅速把试卷交了上去,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今天又是数学单元测验,不,是期中数学测验。想到令人可怕的语文期中测验又要来临,我不免打了个冷战。

一个星期后……

星期三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我心想:这次考试会怎样呢?多半是“8”字开头。但又转念一想:这次考题不是很难,说不定还真能上个90呢!正想着,语文老师面无表情地说:“上课!”“起立!”“坐下。”我坐下来,心脏疯狂地跳动着,因为老师已经在报告成绩了:“王思瑞,82分;李云飞,85分……”我心里盘算着,英语100分,数学99,一定要把语文得到第一名,那我就是综合全班第一啦!哈哈!

老师“报告”完了成绩,手中拿着几份试卷盯着我们,严肃的面孔透露着几丝不可捉摸的神色。“现在发不及格的人的试卷。”完了!我还没有试卷!得到全班第一的希望有百分之99不可能实现了!我沮丧地想,心里似乎有一股热浪在翻滚。“剩下来的.人,有几个没有试卷?”我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和其他几个人一起说:“我们没有试卷!”

老师的脸从冬天一下子变成了春天,声调也提高了八度:“祝贺你们,你们获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我欣喜若狂,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高兴,拿着试卷蹦蹦跳跳地回到位置上。我梦想着:爸爸妈妈肯定高兴得不得了,会不会在同事面前炫耀呢?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觉一切事物都特别美好。天空很蓝,草地很绿,雪很洁白……

我轻盈地走着,暗暗地想,我以后都要考个好成绩,这不仅能给我带来荣誉,还能带来快乐。

习惯之后为题的作文素材【四】

中国的教育理念习惯于让受教育者严格按照教育主持者的意志、愿望、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几千年以来,无论是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还是近代现代的教育体制,虽然在教育的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这种关系,却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的距离。

现在的教育虽然倡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由于受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的影响,教师学生都有一种“放不开”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按教师的目的去学习,能考出好成绩吗?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既让学生成才又要与教育要求相协调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那么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的对生活、对学习、对工作、对行为等方方面面的一种良好的综合习惯的培养。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隐含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习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无论是少年、青年还是老年,都要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实际上与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是一脉相通的。而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对事物开始感知认知的青少年阶段尤为重要。这个阶段如果养成了良好的综合习惯,对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养成这种良好的综合习惯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做好对学生从小就进行“习惯成自然”的培养。前几年媒体上曾报道过这样的新闻:中日两国青少年学生举行“冬令营”联欢活动,日本的学生只有教师组织带队,而中国的学生大多数有家长陪护;日本的学生能够自己亲手制作饭菜,而中国的学生却需要大人们的照顾;日本的学生在寒冷的冬天仅穿着单薄的衣裳,而中国的学生却着数件棉袄还不停地颤抖。两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日本的学生有自己照顾自己的习惯,中国的学生有依赖大人照顾的习惯。

此处笔者并非是褒日贬中,举这个例的目的是要说明:同是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同食五谷杂粮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难道还不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吗?日本的孩子为什么从小就会自己照顾自己,而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不会照顾自己,这应该与从小接受的教育习惯有关,而且至关重要!

国外发达国家究竟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们大多数人只能从媒体的报道上了解一些。但我们是怎样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的呢?我们完全可以对照自己的教育方式来进行一下反思:孩子在未入学之前,我们对他们进行的是“孔融让梨”的“礼义”式教育;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事先要对孩子进行“循规蹈矩”的“规矩”式教育;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事,则对孩子进行“棍棒成才”的“打骂”式教育;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就要对他们进行“爱护新装”的“干净”式教育。孩子在入学之后,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要求就相应地升了一级:成绩在班上一定要进入前三名,一定要获得“优秀三好学生”的荣誉,各种比赛一定要获奖,在学校一定不能犯任何错误,一定要遵守校规班纪,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更甚者还对孩子作出了许多“不能”的要求:不能与同学追逐打闹,不能与异性交朋友,不能多管与学习无关的“闲事”,不能去同学家玩,不能带同学来家里玩,不能看电视,不能去上网。凡此种种,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少见吗?这样教育培养的结果,不难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才”!如果我们的教育总是这样延续下去,那恐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综上,我们对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报予重新认识和理解。笔者以为,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教给学生全部的“师知所知”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师知所会”的方法,进而使学生养成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对做人、对劳动、对行为、对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良好的综合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良好的综合习惯,就能使这种习惯伴随一生。这种习惯一旦形成,我们的孩子还需要大人们处处都去呵护吗?所以,我们需要的教育并不是教多少知识给孩子,而是要教会孩子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

习惯之后为题的作文素材【五】

亚特兰大的美国新闻网络中心大楼的6楼是高管们办公的地方,我曾在大楼里做一名新闻主播。我的很多同事从5楼的新闻室上到6楼回来之后不久就会升职,但那天我的老板约见我的时候,我得到的不是将要升职的消息。

老板说我是美国新闻网络的老员工(到当时为止我已经为美国新闻网络打工12年了),从观众投票来看我的工作表现很不错。那天早上本·拉登刚刚发表了一次讲话,我还约了一些专家就此事进行了访谈。除了赞扬我工作出色之外,老板还要说什么呢?我坐在他的对面,我们中间隔着他的大办公桌。他闲扯了几句,就谈到了正题:“达琳,你的合约到今年年底就结束了,我想告诉你,我们不会和你续签了。”

每个做电视新闻的人都知道这个行业变幻无常。但是———我?我刚采访完伊拉克战争没多久,我跟波诺摇滚乐队去非洲回来没多久,我就要被电视台淘汰了?

老板还在说让我安心做完后半年的工作,但我已经不在乎他说什么了。在我的内心有句话不断重复着:“达琳,应该是行动的时候了。”我不知道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我以前一直没有时间去想。老板说完,我离开了那个办公室,开车回家。回到家,我抱了抱三条腿的猫。然后解开皮带,牵狗出去散步。一路上,我老是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被解雇了,我喜欢电视台的工作,我想继续做下去。我喜欢和那些制片人、作家和技师在一起。他们那些人,女的爱化妆,男的爱谈论体育。他们都要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我还没有结婚,还没小孩。我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随后去工作的时候,我照样抬头挺胸,没有跟人家谈起我将要被解雇的事情。我的内心其实很乱。

“达琳,离开电视台后你要做什么工作?”家人和朋友们不断这样问我。我自己都不知道要做什么。反正,我不大喜欢去广播电台工作。我总是想着我在电视台做的励志故事小节目,我喜欢这些精神层面的故事,这些故事也使我在挫折中找到了平安。做励志故事不能成为一种工作,但我可以把它做成什么样子呢?

有一天,在上网时我突然有了个创意,我想做一个站。网站的主题我都想好了:“一个女人,一年时间,一个目的:搜集所有的励志故事。”我想跟雅虎合作,但跟管理人员谈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很冷淡,谈过后他们再也没有给我打电话了。在泄气之前,我到纽约找我姐姐谈这事。她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她说:“你为什么要放弃你的创意呢?你可以自己做啊。为什么不做一个励志视频网站呢?你可以写书,可以拍电视、上广播,还有其他很多事情。”

我不知道怎么说。作为新闻工作者,我总是想为其他人工作。我能够自己做吗?

我请网页制作公司为我制作网站,然后自己写故事、制作视频节目放到上面。今天,我仍然像在美国新闻网的时候那样工作,每天起床很早,读新闻稿,追踪最新的消息,对镜头说话。只不过现在我完全是在家里面做节目,有时是在门廊上,上身穿上镜头的衣服,下身穿着紧身裤。

我的网站吸引了来自107个国家的访客,最重要的是我现在知道了以前学的专业知识都是为现在准备的。我现在向世界传播好消息,传播激励世人的好故事。

我想起了在电视台工作常常回响在我心底的那句话:“达琳,该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现在我终于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什么时候开始你想做的事情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