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写教师的作文题记(写我眼中的老师作文题记)

写教师的作文题记(写我眼中的老师作文题记)

更新时间:2023-10-22 01:16:39
写教师的作文题记(写我眼中的老师作文题记)

写教师的作文题记【一】

曾经在最开始的时候告诉自己,带着微笑出发。我始终带着你爱的微笑,一路去寻找我遗失的美好。

——题记

如果生活是一副绚丽的图画,那么微笑就是彩色的画笔;如果生活是一首美妙的乐曲,那么微笑就是跳动的音符;如果微笑是一颗额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微笑就是苍翠的树叶。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带上微笑出发,我们将收获世间的一切美好。

六月,蓝色

面对即将结束的小学生涯,我竟然不知怎样,也显得措手不及。初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我珍惜着最后的时光,和朋友嬉戏打闹着。我仿佛看到了摩天轮在旋转——有人说,仰望摩天轮就是仰望幸福,我此时就连骨子里,都透着幸福。

看着将要来到的期末考试,我没有紧张,没有失望。我只是微微笑着,微笑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它给了我勇气,和希望。

七月,灰色

夏,多情地来了,带着一份飘逸,携着一缕清香。在这个炽热的季节里,我将要迎来小学的结束,和漫长的等待。

我依然无所事事的在家里,呆呆的看着墙上的挂钟,它忽然走得很缓慢,秒针、分针、时针一个接一个悠悠的转。

喝着牛奶,看着漫画,无聊的六月,暗灰色填满了我的生活。

我只能用微笑面对,抛开一切的不愉快,在灰色的七月边缘,我看到了缤纷的彩色世界。

八月,绿色

即将来临的初中,让我的心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味道。

有酸——和小学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想法,会是怎样的呢?有甜,又可以交到许多新朋友了啦!也有苦,唉,是不是初中很辛苦,要每时每刻都在奋斗呢?还有辣:哦,好奇心和讨厌的心并存的滋味。

哎,初中啊,与我之间只有隔一层薄膜了。我带上了微笑,我的脚步更快了。

九月,金色

九月,溢满希望的时节,承载着我的理想与奋斗,向前欢快前行。

初中的日子开始了,那么真实地在我的身上上演着。一次次的`蜕变,见证着我的努力,我的心。我用好奇、乐观的心来迎接我的初一,以微笑的态度来面对我的初一,我快乐着,努力着。

我带上了微笑出发,将去迎接更加绚丽的日子。

微笑是一盏明灯,微笑是一座桥梁,微笑是一副明镜,是它,让我们发现了美好的友谊,架起成功的桥梁,感悟万事万物的美好。

让我们用微笑埋葬忧伤,用微笑浇灌辛劳,用微笑填补空白。

带上微笑出发,生活的乐曲将更加悦耳,生活的画卷将更加绚烂,生活的大树将更加茁壮。

写教师的作文题记【二】

《和教师的谈话》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列·符·赞科夫(1901—1977)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将其多年实验研究总结的教学法与教育思想,采用谈话的形式,十分新颖。读完这本书后,给人的总体感觉就像这本书名一样,像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和我们交谈,交谈对学校教学的感悟。轻松通俗的话语给我们留下的教学论思想却是深刻的。

一、赞科夫主张通过系统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来大力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

所谓“一般发展”,系指促进儿童的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内部心理特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他主张尽可能创造条件,选用“能使儿童真正开动脑筋”的教材与教法,尽早地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主动,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

赞科夫认为,引导儿童尽早掌握理论知识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儿童每掌握一个初级的科学要领和原理及其逻辑联系,心智中就好像“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由此促进儿童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发展;并使得知识的掌握真正成为基本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使得系统知识的学习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合乎逻辑的结构。

二、赞科夫主张教学要引导儿童“个性自然的成长”,也就是引导个性自由发展。

赞科夫特别重视语文课教学改革,从一年级起就开始设作文教学;强调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着重促进儿童个性才能的自由发展。因此他反对语文教学方法上的僵化程式和记硬背;他从发展心理学的科学高度较详细论述了语文教学。

三、赞科夫始终把发展看做是儿童心理特性内部必然的自身运动,因而他的教学论渗透着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

赞科夫认为,学习的动因如果来自分数和赞扬,这只是学习的“外部动因”,而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学习“内在的诱因”或动力,即发自内心需要的求知欲。

为追求好分数而学习,甚至突击成风,赶考成灾,那么儿童学到的知识则会随考试的完毕而忘光。赞科夫认为,凡是没有经过紧张脑力劳动和克服困难而达于真正理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丧失掉的”。这不单是忘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不能发展思维能力,可能的后果是培养出健忘的恶性和毫无自学能力与习惯。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我想,我们常见的那种“分数高能力低”的现象是有其必然性的。

培养儿童内在的学习诱因,有赖于改造旧的教学路子。这方面赞科夫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要教会学生自己“理解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研究儿童的“各种各样的思维形式”,据以引导他们学会开动脑筋,成为积极学习的主人,从而也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和主导作用。

赞科夫的教学论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但其中许多基本论点的提出,又不完全是出自他个人或他的学派所独创,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如果我们查阅教育思想史,考查一下诸如研究儿童的发展,确认理论性知识对发展的指导作用,主张个性的“自然的成长”,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与儿童的主体作用等等观点,可以发现,有的是传统教学论已经提出过的问题,有的是实用主义教学论曾经片面强调过的问题;但就其整个体系而言,又绝不是旧话重提,而是一个重大发展。他的新体系反映了五十年代和以后在国际上兴起的具有共同性的教育思潮,反映了国际上教学论施行根本改革实验的创造性成果,从而才构成新颖的立论。因而,如果把赞科夫的教学论简单化地归结为重复传统教学论或实用主义教学论,或者认为他仅是“总诸家之说,而驳以己见”,那又是不公正的。科学发展中的任何合理的突破,必须有合理的继承,而不是简单重复。

美国的布鲁纳、西德的根舍因和苏联的赞科夫,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也是当代国际上教学论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派,此外尚有许多其它学派。三派立论各有异采,但在若干根本理论问题上也是异中有同。研究本书,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教学论在国际上发展的若干理论上的共同趋势。这是大有助益的。

当前,教学论和课程论仍只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科,无论在一国之内或国际之间,学术研究上都呈现出学派林立、百家争议的热烈纷杂的局面;人们不应该独尊一家。即或在苏联国内,对赞科夫的新体系迄今也仍然多有异议。这种事实说明,不宜把赞科夫的教学论看成全然不可移易的东西。我认为,在教育理论上可比较的学科和可比较的部分,应打开眼界,重视研究外国,才有利于加快我国教育理论建设。因此切不可闭关自守,作茧自缚;但双不能单研究一国一家,尤不应生吞活剥照搬一切。

正确的原则应该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以我为主,博采诸家众国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相宜而弃之;尤其重要的是,应通过自己的多种类型教育改革实验,进行跨学科研究,熔化古今中外于一炉,建设中国式的教学论和课程论新体系。袁枚《诗话》说得好:“虽师勿师,不取亦取”。这才是个正理。

虽然书中有些问题的提出在今天已不再新鲜,但我想凡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思想观念是永远不会落后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吸取经验,多实践,才能与时俱进。一句话:走自己创新之路。

写教师的作文题记【三】

生活在物质最丰富而精神最贫瘠的年代,我们面对无限的选择,而唯独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不管我们身处何地,我们都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于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大地,过有意义的生活,不是吗?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三起二落;写的诗正是他多舛命运中美好人性的流露。苏东坡20岁中进士,此后或在地方,或在朝廷为官。风平浪静时,他载歌载舞唱逍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风雨来袭时,他穷且益坚唱豁达:“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苏东坡被贬后来到黄州。黄州本是一个不值得夸耀的小镇,但在诗人的眼里,简直就是天堂。他在耕耘之暇,望江上风帆上下,水天相连,一片苍茫。在生活拮据的时候,他用独特的烹调方法烧出“东坡肉”“东坡汤”;在海南饥饿的日子,他甚至发明“吞食日光止饿法。”他自己造酒、制墨、盖房子,还自己编歌,教村民们演唱。

苏东坡一生虽是悲剧的一生,但也是充满诗意的一生。他的耀眼光芒刺痛了一双双惯于献媚的眼睛。他总是那样旷达洒脱,从容淡定,眼里只有秋风幅面般的洛水清波,只把青春的竹杖、学生的芒鞋和那被雨淋湿的脊背留给世人。他以自己的坚守,给后世树起了难以企及的高标。

延绵几千年的文化长河,无处不透的诗意!那个机智巧妙地讽谏齐王的忌讳,是诗意的;那个如话家常般用于娓娓的话语打动了赵太后的触龙,是诗意的;自投汨罗为爱国的屈原,是诗意的;忍辱含垢著史书的司马迁,是诗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