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特别的作文内容(特别的什么作文 范文)

关于特别的作文内容(特别的什么作文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0 05:00:25
关于特别的作文内容(特别的什么作文 范文)

关于特别的作文内容【一】

晨曦中,薄雾笼罩着沉睡的校园。噢,他来了------你走进教室第三排第三桌,便会看见一张可爱的脸,那张十分爱说笑,逗得全班同学合不拢嘴的嘴。

他就是本班的陈磊同学,人称电视剧陈雷,用闽南话讲就是打雷。陈磊留着一个平头,中等的个子,一对浓浓的眉毛下面‘压’着一双时时出神的眼睛,鼻梁显得高高翘翘的,那张‘四不像’的嘴总是嘟得老高,让我笑了好几个星期。

陈磊这同学说正经也没多正经。认识他是在六年级上学期,陈磊转来了六。3班,坐在我前排,刚上课时,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总是很小声,或者音标不准,同学们总是在一旁笑,老师却说∶“他是你们的新同学,可能还不适应环境吧!你们不要笑,好歹也是自己同学,放尊重点。”上课进了班级,陈磊就操着外地的乡土音说∶“报----告!”弄得同学们不识哪根葱。他经常惹我和朋友上去,所以我就‘欺负’他!

陈磊做人还算不错。有一次放学,他还邀请我去他家!我来到他家,看到的是租屋,里面装修的还不赖∶墙壁刷白了,房间装饰还好。他给我倒了杯茶,说∶“喝吧!”我高兴认识这个新同学。他还告诉我明年就要回家乡了,现在先在这里‘磨练’一下,打好基础。我真佩服,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想法。

这就是陈磊,那个与众不同的男孩!虽然我们都毕业了,但至今我还忘不了他。六。3,六。3,非同一般!

关于特别的作文内容【二】

此时,老师的态度对他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不予理睬、继续上课;或者横加指责、批评,都将严重的伤害他的自尊心,使其产生自卑心理,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不仅不利于他现在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他日后的成长。于是,我立即用眼神制止了学生们的嘲笑,真诚地说:“这位同学的表现非常好,值得全班同学学习。”我顿了一下,望着学生们不解的神情,继续说:“第一:他能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种态度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第二,他能够面对个别同学的'嘲笑,勇敢地陈述完自己的观点,而没有半途而废,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虽然,也许因为是第一次面对大家,他显的紧张,导致答案有误,但他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勇敢精神却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良好的心理品质。”真诚的赞许,犹如一缕春日的阳光,照进他的心田。他的脸上了露出了轻松的、自信的笑容,大家也向他投以敬佩的目光。从此后,他自信了许多,经常会落落大方的回答问题,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胆怯的、成绩较差的学生深受鼓舞,也开始主动学习,求进步了。我知道,短短的几分钟,平常而真诚的几句话,已经对我的这些纯洁可爱而可塑性强的少年学生们产生了良性影响……

也许,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普通的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曾遇到过。但是,它让我再一次真正体验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平凡中的伟大、清贫中的富有、卑微中的豪迈、奉献中的回报。我觉得没有什么比我的学生们的进步、成长、成功,更让我感到快乐和幸福的了。它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觉得,对待后进生,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不是只“后”不“进”,同样也有自尊心、上进心,但因为“后”,更具有深深的自卑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期盼如阳光一般的鼓励、赞许。所以,作为教师,对他们要给与特别的呵护,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应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关注、少一些冷眼,引导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战胜自己,然后战胜困难,求得进步,获得成功。关爱后进生,哪怕只是一两句真诚的赞许,都能让他们改变许多。那么,作为辛勤的“园丁”,如果我们给那些“弱苗”以的阳光雨露,回报我们的将会是春色满园啊!

有时,引导学生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比单纯地依靠智力因素更能有益于他们的学习。我想,这也应该是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吧。

关于特别的作文内容【三】

[size=4]师:今天我们学习《西厢记》里《长亭送别》这折戏。昨天大家已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我要补充一个书上注释里没说到的文学常识。就是前天学《窦娥冤》时说到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没提到王实甫,是不是王实甫的成就没他们高?其实不是,四大家是人们对元戏曲中北方这一流派中成就较高的四个人的并称,而王实甫属南方派,称为南戏,所以不在“四大家”之列,其实他的地位和《西厢记》对后世的影响均不亚于“四大家”。因此,大家不要因为元杂剧四大家里没有王实甫的大名而怀疑他在中国戏曲史乃至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要因为王实甫戏曲影响深广而把他混进“四大家”的名单里。

师:其实《长亭送别》这折戏的情节很简单,就是崔莺莺一家在长亭与进京赶考的张生饯别。没多少要讨论的,故今天这堂课我们集中精力赏析这折戏里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唱词,大家知道,书页上凡是字稍大一些、前面有方括号括着曲牌名的都是崔莺莺唱的曲词。上一篇《窦娥冤》,我们按顺序用品读的方式来赏析主人公唱的曲词,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也就是用课文后面最后一道练习——改写成现代诗的方式来赏析曲词。大家别感到为难,我呀,先改写了两首,一会大家看,看了品评,品评了以后再让大家改写一首,然后我们再一起品评。

我改写的第一首是第173页的[二煞]这首曲,大家翻到那里,我请一位同学先把它读一遍。×××,你来,声音大一点。

生:(读[二煞]曲词: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不甚流畅,特别是最后一句拗口)

师:看,读得有点拗口,不怪你,它写得拗口呀,来,看我改写的。

(幻灯投影改写好的[二煞]:

莫担心没有好运气,

只怕你厌旧而喜新。

休将那功名太在意,

考不取就当做练习。

勿忘记按时把信寄,

别让我望北空叹息。

还有一事要牢记,

路边野花不要理。

否则试试看,

仔细你的皮!)

师:都看到了吧?还请那位同学读一读我改写的。

生:(读改写后的[二煞])众生笑。

师:流畅多了吧?现在请大家评评我改写得怎么样。

生:有点儿无厘头。

师:说通俗一点。

生:搞笑。

师:哪儿搞笑了?

生:“仔细你的皮”不像是崔莺莺说的话。

师:嗯,这话不合崔莺莺的身份或形象。(板书:形象)崔莺莺是什么身份?

生:相国之女,大家闺秀。

师:对,大家闺秀,不是小家碧玉,更不是村野泼妇。(板书:“大家闺秀”)所以不会说“仔细你的皮”这样的话。看来,改写时注意人物形象。那么从形象的角度考虑,我们从这一首曲词里看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看重感情、爱情,轻视功名。

师:哪里看出来的?

生:“别把那功名太在意,考不取就当做练习。”(生笑)

师:对,重爱情轻功名(板书:重爱情轻功名)是在崔莺莺形象中最突出的性格,这在当时普遍认为应求取功名的时代,具有惊世骇俗的意义,也反映出崔莺莺对封建思想叛逆的一面。(板书:“叛逆”)

师:再评价评价,这首“二煞”改写得怎样?

生:改写的诗读上来太顺溜了。(生笑)

师:这是在夸我呢,还是讽刺我?(生笑)

生:改写过的诗象顺口溜,不符合崔莺莺当时内心悲戚的心境。

师:这我倒没注意,以后我要注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生:改写过的诗象说话,诗句没有诗味。

师:通常说的诗味是什么?

生:含蓄一点,典雅一点。

师:对。(板书:“典雅、含蓄”)崔莺莺唱的原曲词怎么样,有没有这个特点?

生:有,原曲用了“一春鱼雁无消息”等好几个典故。

师:原曲词的一大特色(板书“特色”)就是典雅、含蓄,这是王实甫西厢记的一大优点,其他曲词里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大家读其他曲词时要细心,那么我把它改得明白如话,除了有个别句子搞笑外,有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生:通俗,合口语的习惯。

师:对。通俗直白是元杂剧曲词的又一大特点(板书“通俗直白”)在这一折戏的'许多曲词中都有这一特点,唱词象说话一样的,大家找一找,还有哪首曲词里有?

生:“四边静”里“车儿投东,马儿向西”。

生:“幺篇”里“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

师:对,我为自己辩护一下,我这样改体现了本折戏中曲词通俗直白的特色。

师:我也不能光玩这种通俗直白,也稍微玩一回深沉,否则你们说不定会说我只会写顺口溜。(生笑)

师:我改写的第二首曲词是172页的[朝天子],我们翻到这一页,先一起把曲词读一遍。生:(读[朝天子]曲词: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师:意思都明白了吧?再看我改写得怎么样。

(幻灯投影[朝天子]改写稿;

红泪滚落玉醅暖,无限悲戚心中凉。

并非不恋眼前肴,深仇大恨满心房。

仅为区区功与名,拆散鸳鸯在两旁。

人隔千里长吁叹,只今唯有相思长。)

师:哪个同学读一下?×××,请你读,你在最后一排,你看清了,其他人肯定也看清了。生:(读改写后的[朝天子])

师:大家再评评改写得怎样。

生:有个地方意思弄错了。

师:哪个地方?

生:“深仇大恨”不对。

师:那,是哪种感情呢?

生:应该是离愁别恨吧?

师:对,这里的“恨”是怨恨,是对封建势力逼张生去赶考造成离别的怨恨。看来,改写时要注意人物微妙的心理(板书“心理”、“怨恨”)其实,当时崔莺莺的心里不光有怨恨,还有许多复杂细腻的感情,我们从这一首及刚刚改写的那一首曲词里找找看,她还有哪些复杂的心理?生:悲苦。

师:(板书:悲苦)对不得不面临离别的痛苦。

生:忧虑。

师:忧虑什么?担忧什么?

生:担心张生采路边的野花。(生笑)

师:还有担忧什么?

生:担心张生不回来。

师:对,所以崔莺莺叫张生不管考取考不取都要早点回来,重感情。再回到这首改写的曲词上,看有没有要评论的?

生:你这改写得不合要求。

师:哪里不合要求?

生:律诗的第二、三联要对仗,你没有做到。

师:律诗的颈联和颔联是要对仗,但我没说我要写律诗啊(生笑)。所以就不要提这么严格的要求了,不过你提出了这首改写的另一弊端:它象古体诗,不象现代诗,是吧?

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