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英烈精神传承的作文(英烈精神传承有我中学生征文)

英烈精神传承的作文(英烈精神传承有我中学生征文)

更新时间:2023-12-10 02:53:45
英烈精神传承的作文(英烈精神传承有我中学生征文)

英烈精神传承的作文【一】

不止为冠军,不止于冠军!今天,我们正需要重新叫响“女排精神”。

女排赢了!

想必,这一刻无数人热泪盈眶,不为金牌、不为胜利,只为那么一口气,那么一种精神。

奖牌有三种颜色,传奇的写法却只有一种。回顾女排的里约征程,可谓跌宕起伏。开局不利,小组赛连续失利,跌跌撞撞晋级;淘汰赛越战越勇,一路突破终夺冠,演绎逆袭传奇。

这让人想起那句古语: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与强大的对手抗争、与自己的状态抗争,可谓有志气、有锐气,更让人激情澎湃、热沸腾。

回顾30多年来写入国人记忆的中国女排,又何尝不是如此,两起两落,一路挣扎,却始终目光坚毅望着前方。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三连冠”到“五连冠”,振奋了一个时代;九十年代后,新老换代,成绩滑坡,女排在低谷中寻找未来的方向;新世纪初的十年,中国队卧薪尝胆再出发,重新回到世界一流强队的竞争队列,雅典奥运会逆转胜俄罗斯夺冠,让举国皆若狂;接下来,女排再陷低谷,一路挣扎;里约奥运,签运不佳,却是“紧紧咬住”,战胜了自己与对手,终于让国歌为自己奏响。

在国人眼里略显沉闷的里约奥运,在后半段被“女排精神”点亮,正是因为女排姑娘们让人看到,在历经繁华、走过低谷后,“女排精神”在里约写下了最新的`版本。没有一场胜利是唾手可得,没有一个冠军不是经历风雨,恰如歌中所唱的,“梦想需要多久的时间,多少和泪,才能慢慢实现”。多少人说着梦想,却不过是空想,唯有挫折中前行、不磨灭初心,梦想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郎平说,女排精神与胜败无关,它一直在那里。的确,女排精神,并不在胜负,而是从每一场球中抠出来的。说赢了才有“女排精神”,是一种结果论,是忘记了赢得这荆棘之冠充满泪的过程。但,可以赢得潇洒,但一定要输得不甘心、输得有价值;满足于输,就可能永远也不会赢。我们说快乐体育、享受比赛,但最高的快乐、最好的享受,可能仍是战胜对手的那一刻。

今天,我们正需要重新叫响“女排精神”。从个人看,处身一个盛大的时代,有机会、有舞台,但也要看到,只有一步步地往前走,才能抵达远方;从国家看,发展不易,前行惟艰,击水中游之时,更需要鼓起精神与意志。的确,我们不能无限拔高“女排精神”,这对于平均年龄24岁的姑娘们可能不公平;但我们也需要理直气壮地赞美这种精神,因为只有有了强大的“精神力”,才能迎接光辉岁月,写下灿烂诗篇。

不止为冠军,不止于冠军!30多年,女排一直都在,我们一直都在。

英烈精神传承的作文【二】

时代飞速发展,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现在很多企业都秉持“投资少,见效快”的理念,从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导致如今中国人去日本等地大批量采批生活用品,甚至连马桶盖、剪刀等也求“日本制造”,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

这类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现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风滋生蔓延,所以我们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让我们追求完美。荣宝斋的王玉良大师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再做第二份,因为他所做的太精妙,难度太大。他用 1667 块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适的再修改,如此反复,一年半才做成,其坚守细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叹服。正因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让我们获得如此艺术精品。相信有了这样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也就不复存在了。

工匠精神,需要它来让我们摒弃浮躁之气。著名拼布艺术家金媛善认为,工匠精神需要坚守、情怀和修行。她静心端坐,几百个小时做出世间精绝的《百花争艳》,在外国展览上备受称赞。她肯静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拼布艺术。反观我们的有些制造业,不到一个小时产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让国人对“中国制造”失去信心,假如像金大师一般的不浮躁,只专心做自己的产品,“中国制造”一定会大放异彩。

逯耀东先生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我们有一只有内涵的碗吗?我们每天点灯生活,我们有一盏有感觉的灯吗?”是啊,如今文明推动文明太快,来不及传统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国人情怀的东西,即使有也是少数。所以我们要从今天开始抛下浮躁做产品,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发扬起来,融入产品,拉回国人总“向外看”的目光,让中国制造有朝一日成为人人争先购买的产品。

当工匠精神被大众所重视,当手工的艺术与流水线上的产品区别开来,当工匠精神带上本应属于它的高贵,我们的工匠精神才能得以发扬光大。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


英烈精神传承的作文【三】

慢慢地,我对石油产生了许多疑惑和不解,姑父到底做着什么样的工作呢?这个谜团一直在我心中挥之不散。

直到有一次吃饭时,我内心的疑问再也忍不住,脱口而出:“姑父,油田是干什么的?你在里面做什么工作,你上班都干些什么?”姑父被我问得一愣,继而笑着说:“我在野外油井项目上工作,条件可比你想得苦多了!”我的好奇心彻底被激发了:“能给我讲讲吗?”

原来姑父在新疆西北油田负责采油工作,那里的冬天夜晚在零下20多度,滴水成冰,他每隔一小时就要到野外巡查一次机器工作的情况,每查一次就要在野外走一两个小时,碰到下雪天气,他就要踏着雪去巡查,呼呼的风像刀割一般,吹得人皮肤生疼。巡查完回来,气温一升高,身上的雪都化成了水,地上全部都是稀泥,它们粘在靴子上,使人的脚如同灌了铅一样,每走几步,就不得不停下刮一刮脚上的泥。油井地处沙漠,经常刮沙尘暴,漫天黄沙,刮得人眼睛都睁不开,鼻子口腔全是沙子,住的宿舍地上床上都落了一层沙子。有时候,油井发生故障,他就要和维修人员在“石油雨”下面抢修,抢修完毕,整个人就只能看到两只眼睛露在外面,全身都是黑乎乎的油污,洗的时候,先用汽油洗一遍,再用洗衣粉洗一遍,最后才打肥皂……

听了姑父的描述,我心中感慨万千,石油人常年驻扎在荒芜的野外,不管风吹日晒每天按时作业,他们不畏艰苦,勇于拼搏,埋头苦干,他们是石油精神的传承者。我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