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墨汁飘香作文(有关墨汁的作文)

墨汁飘香作文(有关墨汁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03 17:29:43
墨汁飘香作文(有关墨汁的作文)

墨汁飘香作文【一】

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放在我妈妈的阳台,另一盆准备送给小女孩。

又一天清晨,我又看到那个小女孩俯在花丛中,想摘那带露水的花瓣。“别摘!”我急忙喊到,然后连忙捧着花盆走过去。来到她的面前,我说:“这盆花送给你,希望你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你爸爸快点回来看“你们”。”

小女孩呆呆的看着我,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我手中的花。我再次说道:“送给你,希望“你们”一家团圆。”小女孩使劲的点点头,捧着花飞快的跑回了家。

我把另一盆花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妈妈看到说:“今天怎么想起来买花了,花园里不是有一丛月季花吗。”我说:“今天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她的妈妈生病了。那个女孩天天在我们家摘花瓣送给她妈妈。所以,我也要孝顺您。”

墨汁飘香作文【二】

怎么?我这一对好伙伴,平时可是很要好的一对,今天怎么吵起架来了?

我正在纳闷。忽然听见毛笔在笔架上一蹦一跳地说:“黑家伙,你别争功劳,这次李斌书法竞赛能获得钻石奖,这全是我的功劳。”

墨汁在碗里蹦得老高,气呼呼地说:“你自夸自大,真不害羞!人家是把我拿去参赛,评委们看到的.是我,有谁能看到你?你说说你到底有什么本事?”

毛笔把头一仰,傲气十足地说:“我能写字,能画画。我不但会写楷体,还会写隶体和篆体;我还会画出五颜六色的画。而你,黑不溜秋的,水一潭,什么也不会。”

墨汁气得在碗里直发抖,委屈得简直要哭出声来了:“你…你…你这个大言不惭的家伙!我们比一比,看看离了我,你到底还能干什么?”

毛笔挑战似的说:“比就比,我还怕你不成?”

看到这一切,我急忙走上前,笑嘻嘻的说:“好啦!好啦!别吵啦!你们打算怎么个比法呀?”

毛笔抢着说:“我和它比写字!”

我急忙征求墨汁的意见。墨汁说:“比就比!”

于是,我铺好纸,拿起毛笔,在纸上端端正正的写起字来。可是写了半天,什么也没写上。

墨汁在一旁哈哈大笑起来。毛笔急得满头大汗,催着我说:“再写一次,再写一次……”

我又连着写了两遍,还是一个字都没写上。

这时,又轮到墨汁写字了。墨汁焦急地告诉我:“你端起墨碗,小心翼翼的把我往纸上倒,准能写出漂亮的字来,我要刹刹毛笔的威风。”

可是,不管我怎样用心,一个像样的字也没有写出来,反倒弄得满纸都是墨汁,黑乎乎的印了一大片。

这时,毛笔却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

比赛结束了。毛笔和墨汁都在那里垂头丧气,一言不发。我问他们:“两位小老弟,为什么从前你们俩紧密配合,就能写出那么好的书法,而今天一分开,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呢?”

听了我的问话,它们好像明白了几分。俩个一齐说:“从前我们配合得好呗。”

我说:“对啊!现在你们总算明白了。要知道,你们俩都有长处,又都有短处。只有紧密配合,你们才能扬长避短;只有团结起来,你们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

“我这次能够获得书法竞赛钻石奖,有你们俩个的功劳,离了谁也不行。当然,我们还要好好的练下去,这样,我们下次保证还能获奖。”

听了我的一席话,毛笔和墨汁都高兴得笑了起来。

墨汁飘香作文【三】

飘香十里荷塘,水流八方而泉清,情溢伊人满载纸,跃然而起的是不尽的悸动。我故无所谓地走过每一天,留下每一天的空虚积累在无边的心空上,不知道多少年后,回过头来,突然发现那些的无所谓都是因你而起,因为飘香太逸怀,留不住太多的情谊,撒落了断琴似的惊恐,声声撩起遍地的落叶随风轻扬,我真的是放不下那缕缕的飘香,不知道它何时已深深地扎根于我心了,挥之不去,却随着时间的酝酿,陈香醉倒万人心,愁却也留一屋的空气凝固了,醒不了,不是浪漫的踏青,踏水涉月而来的,是一江无声的悠悠江水来!

勾起往事的风,追着时间的长发慢慢地梳理过,岁月似的长发轻轻扬起深刻了许多情。从来不明白书香为何物,至今仍是处于迷惘的张望中。转角处的故事太多,似一个不老的神话,从许多年前一直让我们向往,向往那似乎已远去了的一支歌谣,于空谷中缭绕不绝。尘衣匆匆穿梭往来,人海中几度的离愁,归来时怀一颗疲惫了的心,撷取枫叶一片,希望梦满屋,在和风中沐浴着,尘荡南塘水一湾。

小船轻荡,荡入思念你的夜。漫天的雾里是当年那浅浅的信纸一张,却依然透着当年的飘香,隐着那年少的追风快乐的时光,在越过了岁月画下的几道门槛后,夕阳分外的红,红了半过天的忧郁,色与彩霞一同地夹杂着不尽的爱与恨,云涛万里长啸,静飘天空的那一水天相接的一线,随着香烟的逝去。暮色苍远,凝碧百草蓑,古原鸟惊鸣,凄凄别满怀。船过千帆,终是盼不来心中隔壁一心动的一苇,水衣连载着对岸的你,观望那遥遥无期的岁月,似有一种生两茫茫的悲叹。一棵忘忧草,到底能把几多的情忘去,一纸把你与我的心弦勾动,好像还在续续地轻弹着,那音符与蓝天白云一起飘飞,进入那个已远去了的巴山夜雨中,涨满的秋池,伊人消陨,归未有期,等待于每个冷月光影中,字还飘香,铺着轻狂与叛逆的金色年华,信纸轻轻从指间划落,无声息地静躺于欲还休的泪光中,告别那些纯真的岁月,让我们一起来张望那过去了的时光。

时过境迁,等待着思念的信纸,于月光中来释怀吧!

墨汁飘香作文【四】

寒假一开始,父母便张罗起年货来了。作为家中老大的我,义不容辞地做起了父母的助手。

那时虽然物资很贫乏,家也不富余,但一到春节,家里的年货也算得上丰盛了。

年货的重头戏应该是鸡鸭鱼肉。

那些天,为买这些年货,早上天没亮我就被父母叫醒,拉着我到离家很远的大世界菜场。

冬天夜漫长。走了半小时到“大世界”,天仍漆黑。虽然“大世界”铁栏门还锁着,门外却挤满了黑鸦鸦的人。等到铁门打开,人群就像洪水般涌进去,几秒钟后,每个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队。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经过我和父母几个清晨的“拼”,家里的年货也像样起来。几天后,我家的北窗上,酱肉咸肉鳗鱼鲞香肠,就会像万国旗一样挂起来,西北风一吹,鱼肉的香气四散地飘起来,引来数只野猫,半夜里踩着屋顶的瓦片来偷吃。快风干的鳗鱼鲞特别香,馋得我和弟弟妹妹经常趁父母不在,偷偷地取一条蒸了吃,妈妈查问的时候,就说是被猫偷刁走了。

鸡算是年货的主角了。年前,乡下的姆姆和伯伯都会送几只自家养的大活鸡来,公鸡母鸡的吵闹声,昭示着年的渐渐临近。

父亲鸡的时候,我自然又是“帮凶”。

鸡前,父亲先在青色的磨刀石上,把刀磨得铮亮。然后,他在一只小碗里放上半碗水、一撮盐,接着开始鸡。他右手提刀,左手抓鸡翅膀,鸡的两个爪子就叫我拎起来。

父亲把鸡脖子下的细毛拨干净,然后用磨好的刀往鸡脖子上一抹,鲜红的鸡就哗拉拉地往碗里滴。

鸡的那一刻,我的头常躲得远远的,眼睛也紧闭着。那一刻,鸡在我手里愤怒着,狂舞着,吼叫着,两只爪子在我手心乱抓,吓得我扔掉鸡爪就跑。那鸡把腿一蹬,使劲把接的碗踢翻,鸡弄得满地都是。我的狼狈样子,常逗得弟弟妹妹开怀大笑。

父亲鸡的时候,妈妈开始泡糯米张罗着轧汤果粉了。

那时,我家住在新河头,附近一家做煤球的工厂,临时割了一块场地用来轧汤果粉。因为地上都是煤灰,又加上轧粉时流出的水,所以地上都是又黑又脏的污水,我和妈妈每次去都要穿雨鞋。

轧完粉,我和妈妈把米浆水抬回家,找个面粉袋倒进去,把口袋扎紧,再挂在一把椅子背上,让面粉袋里的水一点点渗出来。几天后,面粉袋里的水粉慢慢滤干,就可以做各种吃食了。这时,妈妈把她早就做好的猪油芝麻馅拿出来包汤圆了,年的味道便在汤圆的香甜里浓郁起来。

年货中,炒货算是一个重要的配角了。春节里,来往的亲戚挤在屋里,磕着瓜子,剥着花生,含着糖,笑吟吟地闲谈着,这细细碎碎的快乐,为春节增添了一份别样的喜庆。

瓜子、花生,是妈妈老早就托人买来了黑龙江瓜子和山东花生。黑龙江瓜子,个头比一般瓜子大几倍,吃起来特别有劲道。山东花生外壳是洁白的,花生仁是红皮的,而且颗粒丰满,吃起来满口生香。

那几日,吃好晚饭,妈妈把弟弟妹妹早早赶到床上后,就把铁锅支在煤饼炉上。父亲先炒好花生仁、芝麻,然后和妈妈热火朝天地做花生糖、芝麻糖,炒瓜子的任务又落到我的身上。

天窗外,星星眨着眼睛,像锅里数也数不清的瓜子。万籁寂静的夜晚,我的小脸对着铁锅,机械地挥着锅铲,一锅接着一锅炒呀炒,炒到睡意一阵阵袭来,炒到哈欠一个接着一个。我是多么羡慕睡在热被窝里早已进入梦乡的弟弟妹妹。但看着在灯下忙碌的父母,看着他们同心协力为家操劳的情景,我的心也犹如注入了一股力量,炒瓜子的劲头也更高了。

后来,市场出现了“傻子瓜子”。这些奶油味、香草味、五香味的瓜子,满足了不同味蕾的人,也把我从繁忙中解脱出来。人们吃着“傻子瓜子”,都说香呀香,香得家里再也不用炒瓜子了。

再后来,市场上年货的品类越来越多。像每年要磨的水糯米粉,市场上有现成的干糯米粉买了。汤圆也不用自己包,超市里有速冻的了。酱肉咸肉鳗鱼鲞香肠什么的,超市里也应有尽有。鸡也不用自己了,菜场里拿出几元钱,一只活鸡就变成开膛破肚的脱毛鸡了。

现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就像过年一样,年货的概念已随着物品的日益丰盛而消弱,而上升到对精神“年货”的需求了。

于是,当我走进大超市,看到一排排琳琅满目的食品时;当我打开家里冰箱,望着那一堆堆坚硬的,冰冷的,塞得严严实实的鸡鸭鱼肉时,竟又怀念起旧时的快乐光阴。

墨汁飘香作文【五】

孩子时候盼过年,年却老牛破车疙瘩套,磨磨蹭蹭,迟迟不到;现在老了怕过年——过一年少一年,年竟搭上火箭一般,“嗖嗖嗖”一晃就来了,年复一年。小时候的年,真有盼头: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既开心又热闹。

乡俗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我们就耐着性子,熬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这些难熬的节气,甚至整个严冬,熬到腊八粥热气腾腾端上饭桌的那一天。而后,烀豆馅、团粘豆包,发面、蒸供馒头,剁馅子、包冻饺子……一直忙活到年根底下,快活到年根底下。

供馒头小孩子是不能先吃的,要等供完了祖宗才能动。那些大小不一、点了红点儿、包了豆沙、嵌了红枣的供馒头,在妈妈手里仿佛一件件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洁白圆滑,质地绵软,花色清新,远远望一眼,也会垂涎三尺的。

寒风凛冽的清晨,我们还没起炕,就有一阵凄厉的猪叫声钻进耳鼓,一准是谁家又年猪了。从绑缚、放、褪毛,到开膛、洗肠、卸肉,一个熟练的屠夫要忙上大半天。稍微喘一口气,就要灌肠、煮肉。前槽、后鞧、腰条,都要煮几块。等到两个滚儿落下去,肉煮熟烂了,再揭开锅放两叶猪肝,几根肠,几块豆腐。这时候,大锅里就“咕嘟咕嘟”煮沸了一年到头贫寒的日子,屋里屋外到处氤氲着肉香,氤氲着挥之不去浓浓酽酽的年味儿。

那时候虽然穷,却穷得干净、磊落,知足、感恩,乐观、向上。

即使再困难的家庭,哪怕没有新袄新裤,也要有一双新袜。除夕夜穿上,甩开双腿走两步,叫“踩运”,踩好运、踩旺运、踩鸿运。

然后,就提溜着用秫秸扎成框、再糊上彩纸点上蜡烛的红灯笼,或两三个人结伴,或七八个人成群,走东家串西家,送光明、赶热闹,踩运、拜年。家乡人管这叫“走灯”。偶尔有谁提议,我们也吵吵闹闹走到村外去——一溜儿的孩子,一串的灯笼,一脉的欢笑,一路的“咯吱咯吱”踩雪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向落寞岑静的乡村雪夜,就有了鲜亮可人的活气、生气与灵气。

倘若走懒了乏了,就在谁家歇歇玩玩,歇够了、玩腻了再走。有时候,走的匆促,外屋门没有关好,寒风冷气一股脑灌进去,主人也格外宽宏大量,边带上门边嗔道:“这帮孩子,怕掩着尾巴咋地”。

就这样走四五个来回,夜更深了,蜡愈短了,农历大年初一灿烂的阳光越近了——怀里焐着好几毛压岁钱,兜里揣着冻梨、瓜子,嘴里含着橘子瓣糖——还有什么比这更甜蜜的日子、更耐嚼的幸福——过年,真好!

现在想来,那么紧巴的日子,那么艰苦的童年,可我们还是义无反顾乐观、执着、豪迈地向前走,就是因为有个年——抖擞着金色希望之光旗帜般的年,笑盈盈召唤着我们向前走。

就这样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明白了:日子是漫长的,年却很短暂;生活本身是很复杂的,但活着却可以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