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一部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作文450字(写你印象最深的感受作文450字)

一部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作文450字(写你印象最深的感受作文450字)

更新时间:2023-12-10 01:47:59
一部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作文450字(写你印象最深的感受作文450字)

一部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作文450字【一】

今天,班上的雷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传电话”。什么是传电话哪?老师问什么让我们做这个游戏哪?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顿时才明白过来,原来就是让我们通过做一个游戏,懂得一个道理。

只见雷老师手中拿着4张纸条,分别发给了我们四个组,我们组的张磊上去领纸条,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以为他没问题,可是他上去后乘雷老师转身的时候把纸条递给了李栋,我们正要告诉老师,他立刻把纸条抢走了。4个组的人都看好纸条了,没等雷老师说开始,张磊便迫不及待地跑下讲台正要传话,被雷老师叫住了,又过了一会儿,比赛开始了,张磊又一次迫不及待地跑下讲台,他坐在座位上弯着腰,用手捂着嘴,用极小的声音告诉他的同桌,这时我心里非常紧张,只怕自己把话传错了大家埋怨我,这时张磊的同桌把话传给了李晴,李晴笑了笑转过身神秘地对我说:“天上水灵灵,地上水灵灵,水灵。”我心里也顾不上紧张了,不加思索就把话传给了李博超,心中的石头也落了下来,想起刚才那句话我皱了皱眉头总觉得不对,可看看前面的同学那自信的'表情我又立刻放心起来。这是只见有的男同学告诉女同学,不敢靠近但又怕对方听不清,浪费了很多时间;有的同学交头接耳;有的同学不慌不忙;有的同学焦急万分。班上很热闹,乍一看好像进了菜市场。

比赛结束了,我怀着焦急的心情在黑板上找我们组的那句话,唉?“天上水灵灵,地上水灵灵,水灵”怎么变成了“天上喜玲玲,地上喜玲玲,喜玲”了哪?

该公布答案了,我们组的那句话原来是“天上星连接地上灯,地上灯连接天上星”,公布的时候,我真的吓了一大跳。

不过别的组也不怎么样,你看明明是“我在山上植树碰到了小梁,小梁牵着三头羊”却变成了“我在山上植树碰到了三只羊,又碰到了三只狼”。

这时,我顿时明白了雷老师的用意,一件事经过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就这样每人差一点,每人都添油加醋,一件好好的事也变坏了。真是可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那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就更不可信了。

一部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作文450字【二】

旧石器时代,人类尚处于蒙昧野蛮的阶段。同民族文化起源有直接关系的,是大约始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文化。迄今为止,国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有几千处。地下发掘证明,我国新石器文化的晚期(约相当于公元前四千年至公元前二千年间),已经发生显著的阶级分化,上层人物拥有远远超过常人的财产,以及标志身份、权威的器具(如墓葬中精致的玉斧)。这表明原始氏族社会正在瓦解,国家机器开始形成。关于中国的古史,古人一般认为始于三皇或五帝,以后是夏、商、周三代。现在看来,三皇、五帝都是无法证明的传说。夏王朝的存在,虽为许多学者所相信,并有不少人认为传说中禹的儿子启以子继父,改变领袖由公众推举的惯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但这些至今未有确切的文献可供证明。我们只能说,传说中夏王朝的开国,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文化的晚期。中国长期存在的大一统思想,使得前人习惯于把中国的远古社会就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并为之虚构出某种政治、文化的中心(三皇、五帝之说,便由此产生)。其实,这并不符合历史的事实。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新石器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分散在极其广大的地域内,相互之间并无从属关系;相隔较远、不同类型的文化,往往有显著的区别,说明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以中原的仰韶文化与长江三角洲的河姆渡文化相比,前者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米,后者是水稻;前者的居室是半地下或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后者是架设在木桩上、地板高出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前者出土的陶器,多为彩陶,后者多为黑陶。所以,仅仅将黄河流域视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显然过于狭窄;应该说,中国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而且,即使在中国统一以后,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也始终存在。

但是,在中国早期多元文化相互融汇的过程中,黄河流域的'文化显然占了主导地位。

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族群、邦国之间,为了夺取土地、人口、财富,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发生战争,导致相互兼并和国家机器的成熟。这个过程,在北方比南方来得剧烈。在中国古代的南方,气候湿热,多山林湖泽,天然物产相当丰富,维持生存也比较容易。因此,发展集中的农业生产,从事大规模的战争,既没有很迫切的必要性,也没有充分的自然条件。于是分散的自然群落,便得以在长时期中维持下去。在天然物产缺乏、却便于发展集中的农业生产的黄土高原和黄淮平原上,更需要把分散的人群凝聚为强大的群体,以展开生存竞争。我们可以注意到:无论传说中的还是信史记载的上古时代的大规模战争,如炎帝与黄帝之战,黄帝与蚩尤之战,商汤伐夏桀,周武伐商纣等等,多发生于北方。夏姑且不论,商、周作为中国最早的有信史可征的王朝,都是兴起于黄河流域。与此同时,也就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用于维护统治秩序的思想学说、礼仪制度、文化机构。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商、周的文化(尤其是周文化),相比于其他地域的文化要早熟得多;由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它们所发生的影响也更大。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导论》

6.下面是有关新石器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一般认为中国的古史始于三皇或五帝,然后是夏、商、周三代。现在看来,三皇、五帝都是无法证明的传说。

B.考古发现证明,新石器文化时期,已经发生了显著的阶级分化,产生了不同的阶级,上层人物不仅拥有财产,还有象征身份和权威的器具。

C.阶级分化的产生表明原始氏族社会正在瓦解,国家机器开始形成。

D.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有几千处,他们分散在极其广大的地域内,相互之间并无从属关系。

6.B(更准确的表述应为新石器文化晚期,上层人物不仅拥有财产原文的表述为上层人物不仅拥有远远超过常人的财产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或活动遗迹的发现说明在中国的土地上,很早就有人类生存。

B.夏王朝的存在,至今未有确切的文献可供证明。禹的儿子启以子继父,改变领袖由公众推举的惯例也只是传说。

C.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各个族群、邦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兼并,使得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

D.中原的仰韶文化与长江三角洲的河姆渡属于不同类型的文化,有显著的区别,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7.C(不断发生的战争兼并,使得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缺乏依据)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三皇、五帝之说产生的原因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大一统思想,认为远古社会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一个明确的中心。

B.考古发现,中国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但是对民族的文化产生影响的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

C.旧石器时代,人类尚处于蒙昧野蛮的阶段,因此和民族文化起源完全没有关系。

D.仰韶文化与河姆渡文化相比,前者的居室是半地下或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后者是架设在木桩上、地板高出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前者不如后者先进。

8.A(B项中对民族的文化产生影响的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不准确,C项和民族文化起源没有关系的判断缺乏依据,也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新石器文化和民族文化起源没有直接关系。D项前者不如后者先进的判断缺乏依据。

一部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作文450字【三】

第一次背宋词,就后悔了。感觉宋词很枯燥,每一篇宋词都是长篇大论。我以前在背唐诗,唐诗的字有的非常少,而且读起来押韵,10分钟就可以把唐诗“拿下”。宋词不但很长,而且解释也不太全面,里面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字。随便介绍几句,就算是一首词的意思了。词语注释也就几个,有时我们还得上网查。所以,刚刚开始,我感觉背宋词非常困难!

又过了几天,爸爸教我一个方法。先大声诵读宋词,在猜一猜它的意思,最后读一读这首词的解释、注释,这样背宋词就会很快了。

掌握了技巧,就很简单了。现在,我大约20分钟可以消灭一篇宋词。慢慢的',我背的宋词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现在,我已经背过了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摸鱼儿》、《青玉案》、《菩萨蛮》等名篇。通过背宋词,我我知道了“八百里”是牛的别称;“五十弦”是许多种乐器;“的卢”是一种马的名字;“靖康耻”是一个历史事件;“风雷怒,鱼龙惨”指的并不是大自然中的风婆婆、雷公公,而指的是南宋求和的君臣;我很早以前就听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但是不知道是从哪里摘录下来的,现在我知道了,是从《青玉案》摘录下来的。

读到岳飞的《满江红》,我体会到了岳飞的壮志未酬、愤怒之情;读到辛弃疾的《破阵子》,体会到了辛弃疾在梦中回忆以前在军营的事情,抒发了自己想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读到了辛弃疾的《青玉案》,仿佛看到了元宵之夜,街头车水马龙,焰火灿烂,忽然一个漂亮的女孩映入眼帘。还没来得及细看,女孩已经飘走了。作者在人群中千百次地寻找,蓦然回首,却发现那个女孩就在灯火最明亮的地方。整首词虽然描写得很美,但是读后仍然给我一种很凄凉、寂寞的感觉。

每天早晨,我都会专心致志地背一首宋词,越背越觉得词的意境很美。背宋词,已经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