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剥甘蔗皮作文

剥甘蔗皮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30 13:25:12
剥甘蔗皮作文

剥甘蔗皮作文【一】

看到过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甘蔗有多高》,这是一本看起来有声有色的小书。

这其实本质的意义上不能称之为“书”。它是爱弥儿幼儿园的一份教学记录,就如同我们现在所说的“观察分析与记录”。它的作者是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里面记录着这些小朋友围绕着测量甘蔗这一主题的`学习进程,它浅显易懂,富有童趣。

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其实很简单,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去观察稻米,亲近自然,孩子们在观察稻米的途中对路边的甘蔗起了兴趣,老师在幼儿最需要支持的时候给予了他们帮助:孩子们的兴趣从“稻米”转到“甘蔗”上后,老师支持他们把甘蔗种进了菜圃里;当孩子们测量甘蔗的时候,提供了需要,当孩子们发现A4纸太小而无法记录时,在他们的要求下老师提供了全开的海报纸;当孩子们想要保护甘蔗时,老师带他们去买木料做栅栏等等。

有了老师情感态度上的支持,有了老师直接的材料支持,也才有了一根甘蔗陪伴孩子们的一段难忘的历程。

这种“支持”从始至终,只有书中可以“读”得到。

我们总是觉得我们的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观察事物不够细致,,我们总是觉得孩子们提不起兴趣,深入不了主题是因为课程太无趣,其实不然。这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草一米一花都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有时候他们在捡地上的落叶、飘落下来的柳絮,你怕有细菌、怕脏,让他们抓紧扔掉,其实这也是他们的兴趣,他们捡起来的那一瞬间可能是在想落叶为什么飘下来?如何飘下来的?什么方向的风能让它飘向哪里?这一些,其实都是他们的兴趣,都应该获得我们的支持,都可以衍生出一个个不同的主题开展下去。

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既是教育。没什么教材比来自生活更贴近自己、更富有魅力。生活中的点滴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世界对他们而言也充满挑战。所以“低下头,看看眼前”也会发现自己的脚下正踩着一个如此丰富精彩的世界!!

就像我们的主题活动,我们总是“点到为止”,一个主题不应该囫囵吞枣的让幼儿去感受去学习,碰不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提不出幼儿想要的问题,提供不了他们需要的东西,于是深入不了,提不起兴趣,没有自己的成就。

我们的幼儿个个都是探究方面的小天才,这是他们从出生就带来的本领。当他们发现问题时,我们应该等待、应该减少插入、应该适时引导、应该给予时间,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都没关系,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他们的每一次今天都收货得比昨天多,他们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学会了探索方法,学会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懂得了甘蔗到底“有多长”。

剥甘蔗皮作文【二】

说起甘蔗,那可是作做糖的原料,对于北方人来说,并不多见。

今天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了卖甘蔗的,爸爸就买了一根回来。

刚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赶快洗了手,拿起一节长着深红色外皮的甘蔗细细端详起来,可惜,禁不住咽了好几次口水却无从下口。

只见爸爸也拿起一节甘蔗,把它放在案板上竖了起来,三下五去二便把甘蔗外衣一片片地去除,露出了白生生的果肉。

接着又将甘蔗迅速分割成长条状,堆放在盘子里。我和妹妹一拥而上,每人拿起一根,妈妈也凑过来拿起一根,和爸爸说:“咱们小时候,每年正月十五的大街上才有卖甘蔗的,平常是见不到的。”

我一听,便说:“这么说,甘蔗可是个稀罕东西,我今天可得好好品尝。”说罢,我使劲一口咬下去。呀,甜蜜蜜、脆滋滋、凉丝丝,一股浓郁的甜蜜在嘴里打滚,这种滋味久久缭绕在口腔和脑海——“真甜!”我不禁说道。

随后,甘蔗渣刚吐了出来,便赶紧又吃下一口。

爸爸说:“不错,挺好吃。”

“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妈妈也美滋滋地说。

爸爸的甘蔗渣是红色的,怎么回事?我仔细查看。爸爸却满不在乎地说:“没事,牙龈出了。”接着又拿起一根吃起来。

妹妹看着盘子里的甘蔗所剩不多了,着急地从把盘子拉到了自己面前。不一会儿功夫,这根甘蔗就被我们一扫而光了。

甘蔗虽然其貌不扬,可那种独特的味道真让我难忘,我说一“咬”惊人不为过吧!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