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苏武的精神品质小作文(苏武的精神品质的议论文)

苏武的精神品质小作文(苏武的精神品质的议论文)

更新时间:2023-11-29 05:46:04
苏武的精神品质小作文(苏武的精神品质的议论文)

苏武的精神品质小作文【一】

蚂蚁是一种神奇的小昆虫,它们勤劳、团结、忠诚。为了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买了一种叫“蚂蚁世界”的玩具,在透明的容器里,灌注了蓝色梦幻般的营养胶,这是是蚂蚁的食物,可以让蚂蚁在它们的小天地里快乐安静地生活几个月。

我透过透明的容器观察两只蚂蚁:它们或许是刚来到这个地方,不熟悉周围的环境,在容器里不停的乱窜,还在瓶壁上爬来爬去,好像想离开这个地方。瞧!多有趣呀,两只蚂蚁因为走得太急,把头都撞在一起了。过了一会儿,它们好像渐渐习惯了环境,不再乱动了,而是静静地趴在一个角落里休息,但还是好奇地摆动着触角,像一个顽皮的小孩。

这些蚂蚁还会在营养胶里挖出漂亮的3D隧道呢。我天天盼着蚂蚁能快点挖出漂亮的隧道,每天放学就直奔房间里看两只蚂蚁的“挖掘进展”,可每次都失望而归——营养胶没有一点变化,还是老样子,蚂蚁们也照样趴在那个地方,懒洋洋地不动弹。两天过去了,还是毫无动静,我气得火冒三丈,差点把蚂蚁扔了。妈妈告诉我:“你没听说过吗?‘欲速则不达’,你再观察一段时间,它总会挖的。”于是我又等了两天,可还是老样子。我有点急了,到处寻找能让蚂蚁们快速挖隧道的“灵丹妙药”。有的同学说在营养胶的两侧戳两个约2.5米深的小洞,让蚂蚁顺着小洞爬进去,也有的同学说在小洞里滴一些蜂蜜,让蚂蚁闻到香味爬进去,可是都没有什么显著的效果,我还是决定顺其自然,让蚂蚁自己挖隧道。

终于,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第四天早晨,蚂蚁终于挖隧道了,那时我高兴的心情是用什么话语也无法形容的。两只蚂蚁都在隧道里钻来钻去,在努力地工作着,那只大个子的蚂蚁在隧道里咬了一块营养胶后爬出隧道,把营养胶放在一个角落里就有继续工作了,可真是有趣。一个星期过去了,隧道已经挖了不少,纵横交错,充满了艺术感,真漂亮!

蚂蚁,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小动物。仔细想来,我们人类不正缺少蚂蚁的这些精神吗?勤劳、团结、忠诚,是蚂蚁的天性,也是我们人类要像它们学习的呀。蚂蚁,在这几天里教给了我不少人生的道理……

苏武的精神品质小作文【二】

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韩非子说过:“小诚信则大信立。”欧阳修说过:“言多变,则不信。”诚信,是一个人身上最亮的闪光点。

也许在同学和老师眼里,我是一个好学生,乖孩子。但是谁也不知道,我也是一个会经常和妈妈、老师撒谎的“BAD GIRL”。

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我的学习开始直线上升,很快成了班干部。我珍惜老师给我的机会,努力完成各项任务,积极为同学服务。但在升上四年级之后,我还是变得有些“叛逆”。我开始在老师背后说坏话,还是做事情没有那么尽心尽力。不知从那一天开始,我发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坏孩子……

周末,我还是不预习新课,不温习课文,甚至开始不完成作业。我骗妈妈说已经写完了,其实呢,我会在半夜偷偷地爬到卫生间去写,有的时候起不来,就故意把作业藏起来,骗老师说:“老师,我忘记带了。”这样的事情不 止 发 生过一、两次。我撒谎的毛病越来越严重,有时甚至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直到那一次,令我真正的醒悟了。

“李丹妮,我才发现你原来这么差!”英语老师吼出这句话,一下子让我认清了自己——原来我在老师眼里一直是个好学生,在妈妈眼里一直是她的骄傲。可我又对得起谁!

因为撒谎,因为失去了诚信,我的学习可以用“一落千丈”来形容。好吧,自己意识到的有点儿晚,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赶上去!

今天,我有勇气把一直埋藏在我心里的秘密说出来,不会怕你们笑话,只是想告诉所有人:诚信连接着一切,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一切,哪怕有再多的优点,没了诚信,也都一文不值。

诚信,比金子更可贵!

苏武的精神品质小作文【三】

大师,是有突出成就的、天赋异禀的杰出人才,他们开拓领域、致力革新。工匠,则是铸造产品、资质中等的优秀人才,他们持之以恒、默默无闻。世界上不能没有大师,世界同样也少不了工匠。因为,一个大师开辟的道路,需要无数工匠去平整。

大师情怀,是以才华为基础的狂放不羁,是以视野为前提的自我革命;工匠精神,是追求完美、一板一眼,心中只有作品,没有对名利的妄念。

大师固然无价,但工匠精神更值得大多数普通人学习。

工匠精神易学,难度容易接受。王羲之四海放浪形骸,鲁迅怒怼整个文坛,那是建立在极高的才华与极强的自信之上,甚至借助了运气的成分。敢于挣脱世俗束缚,需要巨大的勇气;而悲悯整个民族,首先要宽恕你的宿敌;聆听心灵的召唤,还要有召唤才行。这些大师情怀,实在难学。而工匠精神,概括起来只有恒久、完美和单纯。与大师相比,工匠只需要剔除随便、马虎与浮躁这些小缺点,不必苛求太多。

工匠精神普适,不对人要求太严。大师情怀只适用于大师,而加之于普通人身上,就成为狂人。大师毕竟是以天赋为基础的,在全人类中也是极少数。而工匠精神是普适通用的行为准则,大多数人都有条件具备。与人才辈出的犹太民族相比,德国人貌似少了一份才气与灵气,但德国至今仍在医学、工业成为典范,离不开全国上下的匠人精神。德国人将规则看得神圣,将流水线上的每部产品乃至每个结构件当做艺术品看待,愿意并乐于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某项工作。人民在充实中幸福,国家在沉默中富强。平凡的工匠带来了非凡的成就。

其实,工匠精神与大师情怀并非天涯相隔。日本服装大师三宅一生,每年两次参加时装大会,二十多年来从未间断。他曾这样评价自己:(我这一辈子)只是做了一块布。没有自我炒作,没有追随潮流,也没有野心勃勃。这位大师级的服装设计者,却又这一颗谦卑、专一、精益求精的心。这位大师本就是一个工匠,水到渠成,厚积薄发,是工匠精神培育出了一位大师。

脚踏实地,心平气和,专心致志,这样的工匠精神,会为世界留下无数精良可靠的作品,会让无数天马行空的梦想落地开花。

苏武的精神品质小作文【四】

一方灶台是外婆天地。

外婆没读过书,年轻时只能围着田地、灶台、孩子而不停地忙碌。后来她儿女逐渐走远,家中清寂,但仍可见到外婆忙碌身影。

“嗡嗡嗡”,机器轰鸣声像蜜蜂扇动翅膀发出声音,在耳边响着,敲击着耳膜。从出浆口处缓缓流下豆浆,宛若舞女手中挥舞白色长绸,在谢幕前自上而下优雅地落下,也似银河落九天时,只取那小小一隅,没有了磅礴之势,只有温和,一如外婆不急不躁性子。等到几桶豆浆接满,外婆不再添豆,将接好豆浆一齐倒入锅中。在老灶前外公,早已生好柴火,窜动火苗舔着锅底,把锅烧得热热,外公脸也被照得发亮。外婆盖上锅盖,静静地等着,不一会儿,屋内弥漫着一股浓浓香,太满太厚到屋子再也关不住它,并着袅袅炊烟,飘向别处。这时候,总有几户人家会说:“老姜家做豆腐了,快去说一声,给我们留二斤。”他们看好豆腐味道,我看好制作过程。

外婆在点卤,确切地说,在赋予豆腐品质。她一手将卤倒入豆浆中,一手用勺子缓缓搅动使其混合,渐渐锅内浮起一层豆花,一朵一朵,豆浆成为白云河。外婆将它们拢到一边,慢慢积攒沉淀,然后装入纱布,压入模具,再经过几道工序,豆腐就出锅了。外公载着它们去卖,总有人赞道:“这家豆腐做真好,连老头也收拾得干干净净。”呵呵,我认为是外婆打理得好。

几年前,外婆病了,痊愈后却再也干不了重活,豆腐也没再做过,可她忙不了大家豆腐,又忙起小家中几口人三餐。

我学习太紧张,一月去一次外婆家实属不易。每次去外婆家,她总是笑着迎上来。生病后也不改那温暖笑容。尽管岁月风刀霜剑已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可她做事态度始终不变。她熟知我口味,所以桌上总也不会少一盘鱼。我进厨房,她说油烟呛人,让我出去。我想学做饭,她却说:“做饭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要想做好菜,得下工夫,你学习要紧,不能耽误了你时间,以后有空再说。”我也就每次就静等美味了。一盘豆腐外加一碗外婆自制小酱,微辣爽口,一碟红烧鱼,色香味俱全,再来一份青菜小炒,简单绿意。

无论是外婆豆腐还是外婆菜肴,始终是外婆为人品质折射,她是把她整个自己融进了她食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