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初一作文大门(推开初中的大门作文)

初一作文大门(推开初中的大门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3 21:50:12
初一作文大门(推开初中的大门作文)

初一作文大门【一】

学生会说不一定会写,学生能说得好不一定能写得好。应该承认,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之间是有一定差别的,因此必须要引导学生实现从口语向文字的转换。但对于这样一种转换,切忌操之过急,教师应本着“先放后收”、“广放渐收”的原则。

另外,要实现“口语向文字的转换”,还须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第一个层次或阶段为意义的转换。意义转换的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减少由口语向文字转换过程中意义的损耗,力争实现意义转换的最大化。

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常发现有些学生出现不知选择何种措辞进行表达的“卡壳”现象,对此应鼓励他们放开思想,提醒他们“怎么想就怎么写”,“意义第一,词句第二”,力求把想要表达的意义全面地表达出来。

第二个层次或阶段是从语言层面进行美化与规范。语言不仅应该是规范的,更应该是美的、有意蕴和意趣的,文学性的文章是这样,议论文也应当如此。因为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而那些面目可憎、“硬邦邦”、“凉冰冰”、教条僵化的文章是少有人愿意问津的。近年来就有专家学者倡导为文者应打破文章体裁间森严的壁垒,使其相互取长补短,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实乃高见!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指导学生从语言层面下功夫,要在准确、精练的基础上,使议论文的语言或简洁明快,或生动活泼,或幽默诙谐,或辛辣讽刺……要发掘学生个性,形成一定特色。 第三个层次或阶段是从文体结构方面加强指导、训练。要围绕着议论文的基本要素,结合个案、实例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理清“议论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学完苏轼的作品《石钟山记》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篇作文:“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首先我引导学生们直奔作文的主题:你同意苏轼的观点吗?班内学生分成了三大阵营,有的表示赞同,有的表示反对,还有的说对苏轼的观点要批判地接受。我趁机引导:同学们说得很好,都表达了自己的真实看法。你们各自的这些看法就是你们所要写的这篇文章的论点。但是,你为什么赞同、反对或是持折衷的观点呢?你的`根据是什么?经过思考,有的学生回答:“我赞同苏轼的看法。如果不经过事实证明就随意判断一件事情是存在还是不存在,那不成了瞎说了吗?”有的说:“我不同意苏轼的看法。‘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不一定是真的,比如魔术。”……见时机成熟,我当即引导: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道理和例子不就是证明你们各自观点所需要的论据吗?议论文写作并不难呀!当然,不是随便某个道理或例子都可写进作文里去,只有那些能强有力地支持你的论点、能打动说服别人的素材才能变成好题材。接下来我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思考、完善、筛选想到的论据,并列成纲目备用。在此基础上,我抓住前面某同学关于“魔术”的论据,向该同学发问:你怎么证明‘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情不一定是真的呢?该生结合他的论点对其论据进行了详细解释。并补充说:“城里就有一家专卖店卖刘谦魔术的道具,利用道具,任何人经过一定训练,都可以把神奇的魔术变出来……”最后我告诉他:把你解释的这些关于论据和论点关系的内容整理好,写进作文里,这就是论证。

第四个层次与阶段是引导学生在议论文写作的各个层面上有所深入与创新。当学生的程式化训练基本定型以后,要适时引导学生敢于突破模式,大胆创新,比如如前所述引导学生在语言层面上的创新;其次也可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创新,比如教给学生不但可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而且可以在文章的行文过程中或在文末提出论点,甚至可以不在文章的任何位置表明论点,而是把论点隐含在文章整体之中,等待读者自悟;再次可以在“三要素”基础上进行补充创新,比如对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一文的写作,除了“三要素”的规定性内容,我们还可以“节外生枝”,联系实际,陈述标题所蕴含的道理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这就是创新。

初一作文大门【二】

好多老师认为学生生活阅历少,在作文写作时“无米下锅”。其实学生到了初、高中阶段,人人都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己对社会、人生、周围环境等的认识与观点,只是教师没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发现并开采这一资源,没能指导学生把说话与写作真正联系起来。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老人家是说进行启发式教学一定要讲求启发的时机。但这样守株待兔,坐等时机的到来,是否也有些消极的意味呢?作为学校教育与教学,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促成学生“愤”与“悱”状态的产生,从而使学生走向学习成功的彼岸。基于这一认识,在议论文教学中,我秉持“不启不愤,不发不悱”的认识,主动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关心的观点引路,“逼迫”学生开口,让“多年的哑巴”说出了心中的话,而且他们越说胆越大,越说越想说,越说越有话说,越说越流畅。许多学生都很惊讶:“我怎么会这么能说?”“我怎么会说得这么精彩?”在不知不觉中,一些曾被判为“无米下锅”的“贫农级”学生,在短短一个学年内突然变成了我任教班级的“米粮大户”。可见,作文课上学生写不出作文,并不等于学生无话可说,而真实情况多是我们教师的引导没到位,没能把学生的“话匣子”给“撬开”。

初一作文大门【三】

景湖春天小区总共有三个大门,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门周围的景色。

走进景湖春天的南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四座喷泉。第一座喷泉喷出水的形状像一个大蘑菇;第二座喷泉喷出水的形状像一根小苗破土而出;第三座喷泉喷出水的形状像一条神龙飞了起来;第四座喷泉喷出水的形状像弯弯的垂柳枝。这四座喷泉日夜不停地喷着,向我们展示她那洁白的身姿,更似一首首动听的乐曲,让走进这里的人们放松心情,醉心于这美景之中。要是晚上,灯光亮起来,景色就更美了,那五光十色的水柱,让人简直仿佛到了仙境一般。绕过喷泉旁的石子路,向前一直走不到二十米,你会看见两棵高大的体形奇特的'树。这两棵树的中间部分像弥勒佛的肚子向外凸出,所以得名佛肚树。这两棵佛肚树是百年老树,也不知当时设计的人是从哪儿弄来的,种在这里,让人仿佛走进了历史,可以倾听历史的故事了。树的上端是茂盛的枝叶。要是夏天在这里经过,一点都不觉得热,不单是树的叶子的功劳,还有旁边的喷泉的水水汽。我最喜欢拿着一本书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看书听流水声。看着佛肚树我想到这两株树倒像两位门神守护着我们的小区。

沿着佛肚树树下的精致的石子路拐一个弯,就可以看到由木头做成两座小桥。小桥下是清澈的流水,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戏耍着。水底的石子啊、水草啊、小虾啊看得清清楚楚。我平时也很喜欢走上小桥往水中看,感受那逝者如斯夫的哲理。

南门的左手边就是景湖春天小区的漂亮的幼儿园。幼儿园的墙上画着海底世界,那蔚蓝色的海洋里有着许多的海洋动物,让人仿佛来到了一个海洋世界。幼儿园里经常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听着这欢乐声,我常常想起我小时候的情景。我小时候就在那里读过。

这就是美丽景湖春天南大门周围的景色,是不是很美丽?如果你喜欢这里的话,就找时间过来玩吧!

初一作文大门【四】

升入初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悲喜交加中度过。我们才会体会到光阴似箭,才会认真对待每一分每一秒。才会认真的思考我们的人生。初一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折点。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初一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吧!

初一,我们刚来到崭新的学校。还不太熟悉初中生活的我们也开始慢慢接受这陌生的一切。这也算是开启我们人生的第一道大门吧!

初一,懵懵懂懂的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切。对于学习,我们在小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好几门学科。学习负担加重了,学习困难加大了。使刚刚步入中学殿堂的我们有点喘不过气来。不过在经过老师的教导之后,我们懂得了初中学业是为学生奠定基础的时候,必须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面对这些困难。这样我们才有希望迎来崭新的人生。

初一,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也不像小学那样贪玩、不懂事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目标,每个人都用课余时间充实着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学识,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着!

初一,同学们在生活习惯上也有所改变。我是一位住校的女同学,在生活习惯上也比以前独立了。以前都不敢独立生活,但是自从上了初一我学会了独立也被同学们。自己会叠被子、会搭配合适的衣服。会正确的.处理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老师和长辈的态度。在学习方面也会独立的思考问题,在课堂上主动的举手发言。即使答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你,反而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

初一,同学们也学会如何正确交往了。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时候同学都会给予你鼓励让你对自己充满信心。老师也更加关心我们了,当你被某道题困扰的时候老师会主动地询问你的学习情况,会细心的帮你解决一些难题,给你清晰的解题思路,把你的人生指向有光亮的地方,让你的人生散发光彩!

回首初一,太多的事情难以忘怀。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初中生活只有三年。这三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它就在我们的生命中偷偷溜走。我们可贵的初一生活已经逝去了,我们只能让它成为美好的回忆。眼下初二的生活是最精彩的,也是最艰苦、最繁忙的。我们要对一下的学习充满信心、更加努力学习。憧憬着美好生活的到来。让我们用崭新的态度朝着我们的梦想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