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五年级水浒传作文笔记(五年级下册读书笔记《水浒传》)

五年级水浒传作文笔记(五年级下册读书笔记《水浒传》)

更新时间:2024-06-18 05:43:14
五年级水浒传作文笔记(五年级下册读书笔记《水浒传》)

五年级水浒传作文笔记【一】

本次的读后感内容是,宋江为了招安,不惜用兄弟的性命收买人心。

宋江为了招安,先收买人心,收买的是谁的人心呢?自然是鲁智深的,在梁山泊上鲁智深没有头领,又很会结交侠义之士,所以跟梁山泊上每个人的关系都不错,又会一身的好武艺,所以宋江想要招安必须过鲁智深这关。与其说是收买人心,不如说是为了让鲁智深感到自己有义对他,所以在鲁智深落难之时,几乎动用了整个梁山泊的人马,就为了去救一个鲁智深。这下宋江就不会再怕鲁智深的阻挡了。

还有第二个人,这个人就是晁盖。晁盖是梁山泊的头,他要是不同意,那么宋江也永远招不了安。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晁盖。当晁盖要去要去报仇时,就是晁盖的时候,但晁盖走时点的人除了吴用、公孙胜两个军师外,其余的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人,从中可以看出晁盖已经知道吴用和公孙胜背叛了自己。而他想要立功找回自己的`威望,却在行进的路上中了埋伏。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当头乱箭射过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下马来。”“急拔得箭出,晕倒了,看那箭上有史文恭二字。”“原来是中了药箭,晁盖中了箭毒。”从这三处中可知那个毒箭并非是史文恭所用,因为众人都知,史文恭根本不会用箭,所以更不会在箭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还可以知道那支箭是专门冲着晁盖射的,因为当时是乱箭射来,其他人没事却只有晁盖中了箭,还是一把毒箭。

还可以从晁盖说的话和宋江的行为中看出“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聚义堂改为忠义堂”“今日各请兄弟去管”中可看出晁盖并不想让宋江当梁山泊的主,还可以从宋江的行为中看出,宋江想做梁山泊泊主,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要不然为何能这么快的打理好梁山泊,并给各将领分配好了任务。

五年级水浒传作文笔记【二】

读完《水浒传》,我眼前总是浮现着108个英雄好汉的形象。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古典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

《水浒传》讲得是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起义反抗朝廷的事。南宋时期,朝廷腐败,官压百姓。引得无数英雄好汉投奔梁山泊。反抗当官污吏,最后招安的事。

其中的人物有:“及时雨”宋江,"青面兽“杨志,“黑旋风”李逵……宋江是梁山好汉的伟大领袖。他从小就出生于官府家庭,精明练达,喜好交结天下豪杰。为人仗义疏财,是“忠义两全”的典范。

宋江忠于朝廷,对抗辽兵,征战方腊。但最后他被奸人所害,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呀!

在众多梁山好汉中,我还比较喜欢武松。他景阳冈上打虎、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雪恨鸳鸯楼都体现出了武艺高强、疾恶如仇、行侠仗义的特点。后来在梁山上成为第十四条好汉。在征战方腊中作战英勇,可以说武松是《水浒传》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位勇士。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雪恨鸳鸯楼这一章。武松在墙上写道:“人者武松也”。这是因为他不想连累其他人,让官府有帐就冲他,大有一人做事一人当的风范,实在令人赞叹!

读完《水浒传》,我眼前总是浮现着108个英雄好汉的形象。最后虽然大部分牺牲了,但他们那不向恶势力低头,仗义疏财的精神仍永存在人们的心中。

五年级水浒传作文笔记【三】

最近,《水浒传》这本书又让我重温了108条好汉的故事,是我心潮澎湃。

《水浒传》讲述了108条好汉为了天下太平而与敌人战到底的经过,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了那雄壮场面对我的震撼。但那108条好汉中,我最喜欢的是“及时雨”宋江。

宋江,一位普通官员,却成为了这群好汉的领头,着实让人钦佩。他那挥金如土,对朋友有情有义的豪爽性格,也才是他成为领头的重要因素。

记得宋江和戴宗来到了酒楼碰见李逵,李逵开口就是借钱。宋江一问不问,便拿出十两银子给了李逵。在戴宗看来,这分明就是送钱。十两银子,什么概念?按当时情况。吴用拉拢三兄弟当晚,摆了一桌酒席,用一两银子就买了一大坛酒,二十斤牛肉,两只大鸡,还有一些小菜。吴用是来拉拢他们的,应该不会太小气。可也才一两银子,在生活中也差不多要500元,十两银子5000元。

宋江就是这样的疏财,才使李逵等人对他忠心耿耿。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钱再多也是没用的,并不能够买来一切。但一个朋友,才是人生中绝对的财富,使用金钱买不到的。

就像我哥哥,他有了钱就和朋友聚在一起,也就是这样,他有了好多朋友。

金钱,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朋友才是人生最好的财富。

五年级水浒传作文笔记【四】

施耐庵的《水浒传》与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并称“四大名著”。由于《水浒传》用的是古白话,在暑假里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整本书读完一遍,但意思我也仅仅只了解了个大概。读完整本书,“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刘欢的“好汉歌”一直不由自主的想起在耳畔。

“造反”在人们眼中看来是大逆不道的,“造反”者在人们心中也都是人放火的坏蛋。但施耐庵笔下的《水浒传》却反其道而行之,为那些“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使他们在读者心中成为高大无比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回体小说,生动的描写了梁山好汉们起义过程,从起义——盛—失败。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反抗道路。好汉们大多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鲜明的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封建专制,体现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小说还将好汉们聚居的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分贵贱、互爱平等的理想社会。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好汉就有一百零八将,再加其他陪衬人物,共有几百人之多。然而每一个人都形象鲜明,各有各的性格。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下层侠义之士的人物形象代表之一的武松,他崇尚忠义。“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是他的一贯的作风。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步步走向反抗道路,是下层英雄好汉最富有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整本书主要体现忠、义二字。对祖国的忠心,对朋友的义气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整本书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书中不免有一些滥无辜、歧视妇女的封建思想。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该注意“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我们能够学到更多!

五年级水浒传作文笔记【五】

《水浒传》中一群人物都称为好汉,但我觉得他们更像是莽夫、强盗。

像鲁智深,首先鲁智深一时愤怒打了镇关西背上了一条人命,后来到了五台山当和尚,明明寺中主持对他很好,但他还是饮酒作乐,用禅杖打坏了亭子,敲碎了石兽,打了众僧。我觉得那些僧人并没有错,而鲁智深却义正言辞的打骂那些和尚。后来他到了瓦官寺看不出谁好谁坏欺负了僧人,后来去打那两个强盗却被打了回来,也导致了僧人们自。他以好汉的名义去打,最终毁了一个瓦官寺。难道害了这么多人就称得上是好汉吗?虽然它为人们除了点祸害,但造成的祸害更多。

林冲是一个掌管重兵的教头,却也是好汉。他因得罪了高太尉而被刺配,遇到了柴进,款待林冲时说:村夫不知高下,教头到此,如何恁的轻意?我想,林冲又不曾做过什么好事,况且又是武将是朝廷上的官员,为何如此敬仰他,照顾他?后来林冲去梁山泊中途时看到一群村夫在茅屋喝酒,村夫自己不够喝就没给他,林冲就把他们都打跑了,自己把酒喝光了。真是没道理。后来到梁山伯又了王伦,尽管王伦虽不是心胸宽广之人,但毕竟不曾作恶,却说就了连一条活路也不给留。

梁山泊上的好汉也是以打家劫舍为生。他们的理念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论称分金银,成套穿衣裳。却没有想到过要劳作。实现他们的理想只有侵州夺府,抢劫府库钱粮,虽然也分一点给老百姓,但他们自己数千人消耗的钱财,不还是要让农民承担吗?这样只能使官吏更加严酷的搜刮老百姓。虽然是劫富济贫,但劫的、的商客中也有好人。这不是枉无辜吗?

《水浒传》中的所谓英雄,大多不是良善之辈,虽偶尔做出一些善义之举,但大多功不补罪,逃避王法。这些人无视法律法规,公然跟官府叫板。像这样的好汉,我实在不大佩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