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三月三的一年级作文(三年级三月三的作文怎么写)

三月三的一年级作文(三年级三月三的作文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3-12-01 09:46:14
三月三的一年级作文(三年级三月三的作文怎么写)

三月三的一年级作文【一】

农历三月初三日,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古帝乡人潮涌动,齐集狮子山白水寺之上,游览大好春光,瞻仰刘秀金像;舒展身心于山野,祈福平安于寺庙。

是日,八方游人如同百川归海,帝乡繁华之街道更显节日之盛装。满街横幅迎风招展,琳琅商品摆放两边;劲歌热奏吸游人,辣舞狂跳促展销。街中车流如织,人流如潮。行人摩肩接踵,游者络绎不绝;老人面露祥和之气,小孩尽显欢乐之容,青年极扮潇洒之酷,少女尽穿时髦之装。繁华锦绣,平日少有。

古帝乡吴店镇,物华天宝,地杰人灵,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忆往昔,龙飞白水孕育氤氲之气,光武中兴谱写辉煌篇章。看今朝,汉十高速横贯全境,明星乡镇初显靓丽容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小康和谐社会芳容初绽。政治清明又显盛世气象,人民安乐再露喜悦情怀。三月三日是舒展之日,是自在之日,是喜庆之日,是祥和之日。

白水湖微波荡漾,狮子山满目青翠。嫩绿枝头新叶招手,古色建筑古香依旧。白水寺前九龙环山,刘秀殿后万木争春。远看山寺桃花朵朵盛开,近看洛阳牡丹株株吐艳。游乐场地不亚于迪斯尼乐园,文化戏台不逊于梨园闹春。山上处处人潮涌动,路上一片欢歌笑语。鼓乐喧天震动山野鸟兽,人声鼎沸玩乐农家庄园。白水碑廊似悠悠古韵弹唱从古至今的诗文真谛,阴丽华园像隐隐笙歌飘溢从冬到春的百花芳香。相机闪动留下难忘瞬间,数码摄影刻下美好记忆。登腾龙阁俯视帝乡高楼林立,坐三马亭环看白水今日新貌。刘秀金身静诉一段千年激越往事,帝乡人民开创一页今生盛世旅游。感时日之逢迎盛世,唱生活之再添斗金。游山乎其心情何等畅快!观人乎其感觉何等惬意!呼八方游客,于明年三月三日携亲朋好友,盛节再相逢,古帝乡,白水寺,敞开双臂欢迎你!

三月三是三月盛会,是帝乡金春,是百姓节日,是人间天堂!

三月三的一年级作文【二】

三月三的一年级作文【三】

我外婆家在南丹县的巴平蛮坝村,是个地道的壮族之乡。壮家人勤劳、善良、好客,逢年过节,大家喜欢凑在一起欢聚一堂,特别是壮家“三月三”,更是喜庆连连。

“三月三”这一天,我来外婆家观看山歌会。一到表演场地,人们早已坐满,一眼望去,真是人山人海。山歌会就要开始了,一阵锣鼓声响起,狮子队舞动了起来。只见狮子们时而翻腾,时而扑跳,时而扭身,时而甩尾……就像一头头活生生的狮子在人们面前欢腾跳跃,为节日平添了许多喜庆和热闹。接着腰鼓队登上舞台,只见她们身穿蓝色衣服,腰系红绸带,脚穿绣花鞋,展示了我们壮家民族的特色与魅力。她们有节奏地敲打着腰鼓,似乎打出了她们欢悦的心情,打出了壮家“三月三”的喜庆祥和。

欢快喜庆的气氛还未散尽,我们翘首以待的山歌会开始了,各山歌队队员陆续上台,大家摆成擂台阵式,开始比试。大家仔细听,比赛由拉乐队首先开嗓:“太阳出来照四方,党的思想放光芒。蛮坝金城轮流转,家家户户起洋房。”拉乐队的歌声才刚落下,台下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巴几队不甘示弱地唱到:“旭日东升照此方,大米基地美名扬。国家拨款来开发,条条道路通硬化。”巴几队的歌声还在回荡,甲屯队就唱了起来:“蛮坝是个好村庄,特色大米在此方,大米卖到东南亚,十个吃了九个夸。”甲屯队还想继续唱,却被拉昌队接了下去:“万亩梯田好风光,年年丰收粮满仓。天天游客来观看,四面八方齐涌来。”大家唱得那么动情,唱出了壮家人的美好生活。歌声依然不断,就在此时,蛮坝队抓住时机,带着自豪高唱:“蛮坝是个旅游区,荣华富贵万年青。这个村子风景好,盖过北京第二城!”听着台上的歌唱,台下观众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蛮坝是个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风光……”还没唱完,我眼前就浮现出我们壮乡的一幅幅美丽风光。

春天,万亩梯田里的油菜花相继开放,黄黄的油菜花重叠在这错落有致的田野里,远远望去,大地像铺上了一条条金色的地毯,阳光下,春风吹过,田野里涌起了一波又一波金色的亮光。走近它,浓浓的花香弥漫了整个世界,让人如痴如醉。

夏天,人们扶犁耙田,一块块田地灌满了水,漫山遍野的层层梯田,好似一面面大大小小的镜子,犹如五彩池般美丽。耕田完毕,栽完秧,整个田野又绿油油一片,如果你登上高山极目眺望,就会发现壮乡的绿色之海是那么令人神往,而坐落在海洋里的一座座岛屿,与阡陌交错的水泥道路相互映衬,更显示出了壮族乡村独特之美。

秋天,层层梯田的稻子黄澄澄的,沉甸甸的稻穗压得稻秆都直不起腰,秋风吹来,稻浪在翻滚,在欢笑,从山顶滑下来,好像金山在滑坡。风声稻浪,勾画出了壮家五谷丰登的画面,让游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我的思绪还在横飞,突然一阵高亢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我才发现所有山歌队一齐唱道:“中央落实十八大,人人要听党的话。党的政策来指导,蛮坝实现中国梦。”是呀,山歌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唱响了壮乡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