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科幻作文穿越到流浪地球(未来的地球科幻作文流浪地球)

科幻作文穿越到流浪地球(未来的地球科幻作文流浪地球)

更新时间:2024-06-20 13:43:56
科幻作文穿越到流浪地球(未来的地球科幻作文流浪地球)

科幻作文穿越到流浪地球【一】

这是一部科幻片。但其中的情节令人感动,十分精彩,这就是著名的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今年寒假,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电影院,欣赏了这部“巨作”。

故事是这样的,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儿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家园,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了争分夺秒的生战。

在这部电影中,我见到了钢铁意志的韩朵朵,见到了坚韧不拔的刘启,见到了英勇无比的王磊,但我最欣赏的却是那个英勇献身的刘培。

刘培强,在电影中也就出现了20多分钟,顶多是一个配角。可他却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是一个中国的太空飞行员,身上有着许多我们要学习的品质,我喜欢其中的两个故事,其中有一个情节,没有讲到,就是刘启的妈妈病了,他认为已经无药可救了,便让刘启和韩子昂去了地下城,不再花钱医治刘启的妈妈。虽然这样做不太好,但我认为刘培强能在关键时刻分清局势,该如何去面对并作出判断,还是能值得我学习的。另外一个情节就是他开着飞船撞上了火柱引爆木星。我还记着他说的一句话:“没有人类的文明就不叫文明”。我想,正是因为这样,刘培强才会不顾一切地撞上火柱,英勇献身,刘培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以自己一个人的生命换来了全球35亿的人的性命。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光大。

《流浪地球》,这一部电影给了我许多知识和无限的遐想。我还想再一次看这部电影。

科幻作文穿越到流浪地球【二】

如果你问我想穿越到哪个朝代,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想穿越到宋朝。

为什么呢?因为宋朝有一个开国好皇帝赵匡胤,还有许多有作为、有贡献的人。下来就让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一个明君。他当上皇帝后开始努力治理国家,他消灭藩镇割据,促进国家统一;积极推动农业发展,为百姓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他的治理让宋朝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为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曾说过武将不怕,文官不爱钱,则天下太平矣的。他文武双全,曾平定叛乱,抗击金兵,为南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治军有方,岳家军军纪严明,骁勇善战,令金兵闻风丧胆,还有十首诗作流传至今。岳飞这么厉害,如果我穿越回宋朝,那就不会有类似钓鱼事件了!

因为宋朝的繁荣富强,所以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沈括就是北宋著名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地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对军事也有研究,曾参与抵御西夏入侵的战争。他的着作《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是我国和世界学术上的瑰宝。可以说,沈括是世界史上难得一见的通才!

宋朝还出现了很多伟大的诗人和词作家。一代文豪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散文家、书画家,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这个旷世奇才不仅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的造诣(yi令人叹为观止,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更深深影响着后人。婉约宗主李清照是南宋著名的女文学家,在诗、词、文、赋等方面都颇有成就,并着有《词论》。他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称为易安体,很能体现她的品性,在愁怨缠绵中透出一种执着的阳刚之气。李清照被誉为婉约宗主,她不仅具有男词人无法相比的多愁善感和真挚情意,更有着超越封建时代的性格和品质。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慷慨激昂;抒写日常生活则多有清新之作,纤丽处似秦观。豪放词人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它的词题材广泛,词风沉雄迈,有的表达了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有的抒写了壮志难酬的不平与愤懑,还有的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四时风光和世情民俗。人们称赞他是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试想一下,如果我生活在宋朝,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吟诗作赋了!

虽然宋朝的书法艺术发展并不景气,但却出了四位成就卓着的书法家,他们就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轼的书法作品,笔法妙在藏锋,字势多敧侧而倾斜。黄庭坚的作品行笔曲折顿挫,笔势风神洒荡,意蕴十足。米芾的作品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自然流畅,奔腾放达,具有跌宕跳跃的.神韵。蔡襄的字浑雄敦厚温雅端庄。呵呵,我现在正在练习毛笔字,如果有他们的指导,那我岂不也会成为一大书法大家!

宋朝还有很多有作为的人,如:程颢、程颐、朱熹、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就不一一为大家介绍了。

现在大家知道我为什么想穿越到宋朝了吧!

科幻作文穿越到流浪地球【三】

“太阳持续老化,迅速膨胀,一百年后将会吞噬地球……”瞧,我正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流浪地球》呢!这部电影讲述了地球脱离太阳系的过程中受木星影响马上就要撞击木星,在“领航员”国际空间站上的刘培安与地球上的刘启互相配合最终拯救地球的故事。三千多座发动机熄火,地球危在旦夕。在赶往菲律宾赤道发动机的路上,救援队队员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但依旧以失败告终。队长宣布解散,整个地球,就这样完了吗?不是的,刘启没有放弃,他选择带着妹妹、朋友另辟蹊径。他们不怕山高路险,最终找到了带有火石的车,然后点燃了发动机。虽然100%的转向发动机已经重新点燃,但是由于离木星太近,地球已经难以脱离木星的引力。大批的救援队放弃了救援,想回家和家人进行最后的团聚,只剩下了刘启他们做最后的努力。在关键时刻,刘启冷静了下来,把在课上学习到“氢和氧混合后用一根火柴即可引爆”的原理用在了现实生活中,最终利用了爆炸的反推将地球推离木星,成功的拯救了地球。这次成功,是刘启在发动机熄火时的毫不畏惧,是队长宣布解散时的另辟蹊径,是绝境之下的永不放弃,是情急之下的镇定自若和学以致用。

正如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丽,而大多数人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阳光。”以后,我会向刘启学习,永不言败,今天会失败,明天会失败,但后天不一定会失败。

当世界坠入无尽的黑暗中时,总有人高举火把,背负整个世界前行。我希望能够成为那火焰的一部分,带给人们光和温暖。

科幻作文穿越到流浪地球【四】

“希望是这个世界上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选择希望,人生就有坚持的理由。

《流浪地球》的情景设定在太阳步入老年期,地球上的人为了存活,带着地球去找新的家园的故事。也揭示了当灾难来临时,生活中人性光辉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故事中的人之所以有勇气去做,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希望,如果他们不去努力,而是安逸地等着灭亡,那结果截然不同,就算前过程艰难,但是未来是美好的,后者就算过程安逸,结果注定灭亡,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钻石的珍贵在于,给它一束光,它能折射出千道万道的五彩缤纷。希望,给它一束人性的光辉,它肯定也会回赠你成功的缤纷世界,所以希望和钻石一样珍贵。

小说中有一幕使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反叛军要把坚持流浪地球计划的五千名士兵冻在冰山雪地中,但五千名士兵当中没有一个人屈服求饶,他们说:“让人类永远保持清醒是不可能的。”他们选择了整个人类的希望,而不是自己的希望。刑后一个小时氦闪爆发了,太阳开始走向灭亡,所以说这五千名士兵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的选择,拯救了人类。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生活中选择希望的事例很多很多,比如“猪坚强”。如果不是它选择了希望,在废墟中九天九夜都坚持自己的希望,它又怎会有今天安逸舒适的生活?还有最美教师张丽莉,她选择了更崇高一点的希望——孩子的未来,她一推,让三名学生免受病痛之苦,让她们获得了生命和健康。希望是这人世间最朴质的情感,却能带领人们走向光明和未来。

而我们是否也应该像他们一样,选择希望呢?

我想是的。当生活,学习,工作不如意时,我们应该选择希望,坚持走下去。每当我跨过沟壑,走过崎岖的小路,眼前出现一片绿荫,心中顿时变得明朗。你选择了希望,希望也就会选择你,并带给你美好的未来。

我觉得,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比钻石更珍贵的东西!

科幻作文穿越到流浪地球【五】

纵观《流浪地球》全片没有发现一个美国人。

疑似美国人是那个人工智能慕斯,而且还是一个疑似反面的角色设定,当然“他”是在执行控制中心的指令,但依然不能摆脱设定的反面角色,最后的下场当然也不好。

以往的美国科幻大片,比如《独立日》当然是美国以一国之力,带上盟友,其他小伙伴吊打外星入侵者,用计算机病毒让外星舰队瘫痪,用核弹轰击外星航母,最后取得胜利,现在来看硬伤无数,硬是把能跨越河系航行的文明拉到和地球一个水平,这个不提也罢。还有很多科幻片,外星科技起码是能星际航行的文明,居然被热武器或者人类的最大手锏核弹命中,而美国人每次都无一例外的是主角,其他小伙伴能做做下手已经是给足面子,但这一次《流浪地球》里没有明显的美国人。

有中国人,俄国人,泰国人,以色列人,日本,韩国等等,不细数了,这一次中国人是主角,不论是领航号空间站,还是杭州中心等名称都让人熟悉而亲切,这一次靠的不是个人英雄式的里外狂澜,也不是傻傻的设定,更不是用白痴的外星文明设定来获胜,而是靠全体的智慧和力量,这一次没有美国人。

全片都是协商,协作,集体,集群,共同体,人类到26世纪本就应该是一个共同体,联合国应该升级或者已经消失,而由共同体联合管理,人类的智慧第一次得到全面的释放和集成,合力效果远大于某个国家一家领导。也有幸才能让人类度过这天地巨变的浩劫,这一次没有美国人。

这是一次开始,是第一次,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我相信,从此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幻片中出现没有美国人的情况,世界是全世界的,少了美式的孤胆英雄还有东方市的集体主义,还会有很多有趣的组合和尝试,这世界少了谁都会照常运转,只是这一次美国人缺席了。

科幻作文穿越到流浪地球【六】

大年初二,走进影院观看了由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由郭帆执导,历时四年拍摄而成的同名科幻电影。一向不喜欢科幻片的我被这部在大场面特效制作方面能和西方科幻大片相媲美的中国科幻电影深深地震撼了,更被这部电影的故事构架、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段深深的感动着。

这部电影讲述了太阳毁灭之前人类在驱动整个地球逃往新星系的征途中发生的故事,是中国首部大成本制作的科幻电影。整个故事设置在冰冷、坚硬和绝望的背景之下,但是处处展现传递着人类的温暖、柔软、爱和希望。导演巧妙地运用镜头将这些元素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给人以内心震撼的效果。

即将亡的地球到处是巨大的压抑的冰冷的绝望,是一片没有任何生机的灰白色,是随时的崩塌撕裂摧毁,是地球置身于宇宙的渺小,笼罩在木星下的窒息。而如蜉蝣一般甚至远比蜉蝣还要微不足道的人类竟然以“蚍蜉撼树”的“妄想”,紧握着一丝“已经被否”的希望,在无边的亡里疾行抗争。那一身猩红正如燎原的星星之火,舞动在黑暗的星河世界里;那柔弱的禁不起任何利器的肉之躯,却搏击着坚硬冷酷的钢筋铁甲;那一滴滑飞的眼泪,一定能滋润出绿色生机和希望。“而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比钻石还宝贵的东西。”“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画面呈现出来的绝望和人类内心不放弃的希望,一直在强烈地冲突着。

拯救地球需要理智,可是“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果然是奢望”的一句调侃台词,让影片的情感到达了最高潮,情感才是人类最特有的不可失去的最为宝贵最为有力的东西,包括影片最后宏大的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国际主义大救援都不是理智下的判断,而是人类情感的激发。“情感”这种没有形体没有质量没有重量的东西,恰恰是凝聚撕裂、修复崩塌、防护摧毁、战胜绝望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是与整个外在的抗争形成对比的最有温度的内在支撑。

整部影片将对比冲突运用到了极致——色彩,体积;速度,远近,内外;视觉,听觉等等。镜头冲击直击内心,将全部外在有形的对比转化为人们内在情感无形的对比,渴望生又不畏惧,处处流露绝望又决不放弃希望,时时争吵又团结一心,恨的背后恰恰是爱,危急紧张中还不忘幽默一下。这或许就是人类能战胜困难冲出险境最根本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