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赞美新黄梅的作文300字左右(赞美黄梅作文)

赞美新黄梅的作文300字左右(赞美黄梅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07 20:24:28
赞美新黄梅的作文300字左右(赞美黄梅作文)

赞美新黄梅的作文300字左右【一】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戏剧就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中华大地上闪闪发光。戏剧是中华民族特有艺术文化。千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它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是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它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而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罗帕记》、《慈母泪》、《三搜国丈府》、《荞麦记》等。其中以《天仙配》最为著名,先后改编成为电视剧,电影。

《天仙配》主要讲述了七仙女厌恶天宫岁月的冷清,对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就不顾森严天规,奔向人间。槐荫树下遇到了董永,倾诉衷曲,二人于是结为夫妻。两夫妻正向往未来,憧憬幸福,忽闻玉帝旨意,令七仙女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仙女不得已与董永分别……“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段唯美的爱情,完全的融入到了那优美动听的黄梅戏中,让观众赞叹不已,心旷神怡。

黄梅戏,演的.是淳朴,唱的是淳朴,说的还是淳朴……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戏中懂得了朴实,像泥土一样,毫无杂质。

赞美新黄梅的作文300字左右【二】

我的家乡枞阳古镇是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因之沉淀出丰厚独特的民风民俗文化。在家乡,最大的文化特色,就一定是在街衢巷尾飘荡的黄梅戏了。记得很久以前,学校里举办了一次黄梅戏大赛。那天的演出场景,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演出的前一天,老师就通知了我们,说明天下午会有一场活动在学校举行。最初听到有活动时,我心花怒放,但听到老师说是“黄梅戏表演”的时候,就立刻像泄了气的气球一般没了兴致。说实话,当时我对戏曲一点兴趣也没有,印象中只记得会咿咿呀呀地唱个没完没了的。

终于到了开演的时刻了。演员们穿着精美的戏服上台了。从他们开嗓的那一瞬间起,我对黄梅戏的印象,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观。那甜美的歌声犹如百灵鸟一般,婉转、清脆、缠绵悠长,瞬间叫醒了我的耳朵。她犹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说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也不为过。她如同暖阳下的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的脸庞,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她又是如此的质朴,带着浓浓的乡风和地道的方言,朴实无华,让人觉得亲切热情。不仅如此,黄梅戏题材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首都是民间故事,蕴含哲理,充满着生活气息,令人回味无穷。她的歌词虽不华丽,但却寓义深刻,不由人深深地爱上了。

曾经,人人会来上一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追捧流行乐曲,几乎将黄梅戏遗忘了。但是我却对家乡的黄梅戏情有独钟。她像家乡那随处可见的油菜花,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她是家乡的魂,让游子们听着听着,就油然想起了家乡。我希望家乡的黄梅戏能够源远流长、发扬光大,让她那悠美的曲调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记忆深处。

赞美新黄梅的作文300字左右【三】

他在学校、班级里做的好事最多。那是9月26日的事。下午,同学们陆续来到学校,在教室里做作业,忽然一股怪味弥漫了整个教室。顿时,整个教室像开了锅似的乱开了。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二组的'李春红同学呕吐了,他脸色苍白,有气无力地伏在桌上,一动不动。

呕吐的气味是难闻的。同学们闻到了那股气味,有的捂住鼻子跑到操场上去了,有的说:“真臭”,同学们都离开了教室,只有陆体胜还留在教室里。他想:同学们都走了,我也该离开这里了,这种气味实在太难闻了。可是他又一想:不对,老师说过,同学们要爱护集体,要相互关心。何况我是班长,更应该处处带头。想到这里,他不在犹豫了,拿起畚箕到地里弄来干泥土,倒在脏物上,然后弯下腰用笤帚认真地扫起来,赃物的气味熏得他眉毛一皱一皱的,颗颗汗珠从他的额上掉下来。赃物扫净后,他倒了半杯子水,让李春红漱口。他的一举一动李春红都看在眼里,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这只是我们班长关心同学的一件事。

赞美新黄梅的作文300字左右【四】

说实话,我以前一点也不喜欢中国的传统戏曲,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它们一般都只是依依呀呀的唱个不停一点也没有趣味。

但是,几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段黄梅戏,改变了我对他们的看法。

表演者的嗓音是那么轻柔,音乐也那么优美,听过以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想,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黄梅戏不但优美动人,而且还有这么悠久的传说呀。

我觉得,现在中国的传统戏曲越来越不受欢迎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虽然流行歌曲确实有它的优点,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它而忘了中国的传统戏曲呀!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不难发现传统戏曲的美妙之处。所以,请大家和我一起,去体会中国传统戏曲的优美,相信大家一定会爱上它们!

赞美新黄梅的作文300字左右【五】

从这出小戏来看,在较为贫困地区的太湖县黄梅戏剧团(现称公司一直在抓剧目创新,像《杜知县审案》这样寓教于乐的戏,既符合时代需要,也会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借此,笔者也想说,我市举行的这次民营、专业团队参与的小戏小品展演,对繁荣黄梅戏小戏创作与演出,尤其对推动民营团体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文艺评奖、打分与体育许多项目的比赛大不一样,体育比赛规则较为鲜明严格具体,而艺术比赛则往往是由几个评委的现场感觉而定。

像本次比赛现场打分未必尽人如意,比赛规则也似乎存在诸多问题,还有待研究改进。笔者以为,评奖还是要等本次展演剧目全部演完才能评出本届名次的高低,不能以现场打出的分数做为依据。因为一个剧目涉及到剧本、音乐与表、导演各个方面,其水平高低都是相对而言,不到全部剧目演完如何评价名次?当然,评奖规划则更要合理,不到全部剧目演完如何评价名次?

当然,评奖规则更要合理,民营团体的'比赛应该就是民营团体参加,不能用专业团体的演员去与基层民营团体的演员竞争夺分。这样势必造成被动与不公平,反而挫伤了民营剧团的积极性。不过,我以为做为一个艺术团体,应保持竞争心态,不必以一次比赛比分之高低而自定胜负,更不能气馁。好戏差戏广大的观众一看就知,中国的戏曲就是这么“怪”,观众是真正的评委。像太湖这样的小戏必将受到基层观众的欢迎,不信诸君可拭目待之。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