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叙事类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练习及答案)

叙事类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练习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25 14:25:47
叙事类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练习及答案)

叙事类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一】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叙事类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二】

师父在原先画的那条线旁,又画了一条更长的线,这样一来,原来那条线就变短了许多。

当我们找不到对方的弱点,取胜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的优点超越别人的优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戳别人的软肋未必让人心服口服,胜对手的强项才能让人五体投地。

施鹏鹏21岁读硕士,会5种外语,在法国期间,花10万元复印法学书籍,, 回国时用1万元邮寄1.2吨重的复印材料。他28岁 成为博士和西南政法大学的教授并非偶然。

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强中自有强中手。每个人都要让自己的优点更优、强项更强、高招更高。眼光需要高瞻远瞩,品格需要高风亮节,道德需要高山仰止,作文需要高屋建瓴。

新东方学校创办人俞敏洪常这样教育学员:狮子一觉醒来会想,我今天要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羚羊一觉醒来会想,今天我要跑过那只最快的狮子!的确,羚羊想找到狮子的弱点难上加难,只有比狮子跑得更快才能生存。

在论战中,论敌给鲁迅写了句“呸!”鲁迅毫不客气地回击:“呸!呸!呸!”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若吐唾沫,鲁迅也能让对手逊色。

有人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小沈阳也大唱“天下第二也挺好”。但中国的很多选拔都是百里挑一,人们还是喜欢一个“最”字。所以郭敬明主编的刊物就叫“最小说”。而韩寒为了后来居上,便给自己主编的刊物起名“独唱团”,以超凡脱俗PK人间极品,并以天价稿费来吸引更优秀的稿件。

《红楼梦》上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正义的力量只有比邪恶的力量更强大,生活才能更美好。反之,正气不灵,邪气上升。

老虎虽然强大,但《水浒传》里的英雄比它们更强大。武松打虎,李逵虎,解珍解宝捕虎。当然,老虎早已是国家保护动物。但法律的惩治力度需压住偷猎的贪欲才行。

道高一尺,如何才能魔高一丈?第一要天天向上,先下手为强;第二要勤奋钻研,以新科技引领;第三要保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超越。

考古学家说,秦国军队打败六国军队的重要原因就是秦国能把剑铸得比六国的都长。比一般矛更长的丈八蛇矛枪也使张飞如虎添翼。所以,我们都应该把自己的线画得更长一些,以千仞的高度、万年的深度、亿里的广度,来提高自己的境界。

叙事类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三】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对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叙事类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四】

佛祖知弥勒之短,用韦陀之长补之;他又知韦陀之短,以弥勒之长补之。佛祖可谓知人善任、扬长避短的好手,值得我们学习。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也是个楷模。他发现:冯简子能够决断国家大事;子大叔貌美俊秀而有口才;公孙挥能够知道四周邻国诸侯的行动,还能辨别它们大夫的种族姓氏、官职高低、尊贵卑贱、贤愚与否,并且还善于写外交辞令;裨谌善于谋划。每当郑国要有诸侯之间的外交事宜的时候,子产便向公孙挥询问四周邻国的情况,并且让他多写一些外交辞令。之后便与裨谌一起谋划。等到回去再告诉冯简子,让他来作出决断。如果决定这件事可行,子产就会把任务分配给子大叔让他去执行命令,来应酬对付各诸侯派来的宾客。因此子产执政时很少有失败的事情发生,能在郑国为官数十年,成为著名的政治家。

唐初的王珐曾对李世民说过一段话: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洁,疾恶如仇,好善喜施,我也有一日之长。这段话使我们从侧面看出,李世民的成功,对大量人才的知人善任是一个重要因素。

清代学者魏源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 不会用人,往往弄得一塌糊涂,怨声载道;善于用人,必须先要知人之短,用人之长。

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一书中说:“如果所谓天才就是极其善于利用各种人才、各种事物的人,那么罗斯福的确可算是一个。”罗斯福用马歇尔,马歇尔用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用巴顿都是知人善任的典型例子。巴顿作战勇猛果断,是个将才。他的毛病是常常不分场台地发表一些议论,给顶头上司招来许多麻烦。但当巴顿提出辞职时,艾森豪威尔笑着说:“你还欠我们一些胜仗,偿清它吧,全世界将相信我是一个聪明人。”在诺曼底战役中,巴顿的坦克部队大胆地长驱直入,纵横切割,打得希特勒叫苦连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五指长短不一,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弹出优美的乐曲。

叙事类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五】

小溪成了大河,它早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巨大的水流冲毁了堤岸,一路咆哮着淹没了田园和村庄,就连溪水曾深表同情的那个牧童的羊群也被暴涨的溪水冲走了。

理想总是美好,现实似乎糟糕。其实,大河破坏力虽大,但对自然和人类的益处更大。它虽有所淹没和冲毁,也不过是疏通河道的需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水往低处流的规律是无法改变的。小溪像小孩,大河像大人。单纯的小孩认为自己不会犯大人的错误,长成大人后却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总体上大人还是比小孩强。

秦始皇是个典型。他痛恨诸侯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立志于统一中国,并有建立“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理想。他“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秦始皇虽焚书坑儒、实行暴政,但他平定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建立了郡县制,还是功不可没。

楚霸王步其后尘。项羽小时候看到秦始皇,脱口便说:“彼可取而代也。”他力能扛鼎,气吞山河,破釜沉舟,打败秦军主力,分封诸侯,却以暴易暴,火烧了千万人民的劳动成果——阿房宫。“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阿房宫多壮美啊,只是太短命了。怪不得人们说项羽是“沐猴而冠”呢。项羽纵然是个失败的英雄,却也算历史天空的明星。

当长江只是一条小溪,她也有美好的理想。但当她发起洪水,人民的伤和损失可谓大矣。但更多的时候,她作为一条大河,还是静静地流淌着,默默地奉献着,仍被当作炎黄子孙的母亲河之一。

小孩也许有美好的理想,要保护美羊羊。但他可能忘了,他早上喝的就是羊肉汤。所以,我们追求理想,但我们更要尊重现实。伟大事物的破坏力也大。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在生活的旋律中,理想是弹钢琴,现实却可能要长期面对电子琴;理想只是曲子,现实才是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