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初中节日作文评语(初中作文评语详细大全)

初中节日作文评语(初中作文评语详细大全)

更新时间:2024-05-20 02:50:34
初中节日作文评语(初中作文评语详细大全)

初中节日作文评语【一】

1、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以感受开关,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3、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5、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6、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7、文章以…为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

8、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

9、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10、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11、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突()现了文章主题。

12、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

13、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14、结尾以…点明中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初中节日作文评语【二】

春风吹过,万物迎新。妹妹当鞭炮声响起,酒肉味飘香万里时,我都不禁会想起十岁那年除夕时的情景。那是我度过最美好的除夕。他是那么丰富多彩,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记得那年除夕,全家都在忙碌着包饺子,包饺子是项很繁忙的工作,当大人们说说笑笑,乐此不疲。“到底包饺子有什么好的地方呢?”我充满好奇心,于是,我也跻身加入了包饺子的队伍中,并且负责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擀饺子皮。“久钧,过来!”奶奶大喊“奶奶交给你擀饺子皮的方法。”我赶忙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刚讲完,我就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干了起来。我将一块面揪下来,两手搓成长条,并按和汤圆差不多大小,切成一个个小面团。“真累啊,但不管怎样,我一定要坚持,加油!我激励着自己,继续干了起来。我一手那面,一首那面张友内往外赶,但一直是那面的受灾东,所以擀出来的面有薄有厚。看到这一幕,我跌坐在沙发上,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十分难过。我小声嘟哝着:“包饺子有什么好的',那么麻烦。”这时,奶奶走了过来,慈祥的摸摸了我的头,说:“孩子,包饺子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哩!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的饺子是与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药物用来治病。饺子形状酷似一枚元宝,有着招财进宝之意,饺子中有馅,方便人们将吉祥的东西包在饺子里。此外包饺子时,人们常常金如意、糖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奶奶滔滔不绝的讲着,我也不禁赞叹起来。“原来包饺子中也蕴含着我们中国的文化啊,我一定要包好饺子!”我暗下决心。于是,我鼓起勇气,再次干了起来。奶奶对我说“久钧,奶奶在给你示范一次,加油!”我看着奶奶的动作,也开始干起来:我拿起面团,由内到外干,并随着面杖不断移动,用不同的力度使面皮的薄厚均匀,宰割到面板上,慢慢用擀面杖以及手的转动十米那图案变成圆形。不断重复着,终于,饺子包好了,放到锅中煮,饺子的香味飘了出来,饺子终于出锅了。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虽然纸包好了几个饺子,但我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饺子,高兴极了。

初中节日作文评语【三】

1、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3、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4、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5、…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6、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7、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8、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9、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10、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11、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12、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13、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

14、文章想象合情合理,

15、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6、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

17、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18、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9、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20、,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21、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

22、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23、文章将…写得细致入微

24、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25、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