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分数分布(教师资格证历年作文考什么)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分数分布(教师资格证历年作文考什么)

更新时间:2023-09-20 02:14:07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分数分布(教师资格证历年作文考什么)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分数分布【一】

我有一个朋友,我叫她“逸”,上六年级了,和我一样。她的成绩在班级里是上游的,平时在家里似乎一点压力都没有,回来就玩,饭后开始写作业,之后又看看书,写写日记,日子过得十分滋润,但成绩又不会掉下来。

今天,我去找逸玩,她家里还有一个同学。这个人我也认识,她在他们班里是处于中游的学生,常来找逸,有时候我们还会凑在一起写作业什么的。

逸的父母在菜市场租地工作,卖蛋,有时候也买福利彩票,收入还行,足够一家人的日常开销,房子就是逸爷爷的了,五人一起住在一个房子里。

逸的那个朋友来的时候,她母亲一般都不在家,所以印象也不是太深。中午她父母回来休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就一起玩。下午,她父母又去工作了,逸那个朋友只和她父亲打了招呼而没和她母亲打,她母亲似乎有些不悦,但也没说什么。

傍晚了,逸的那个朋友回家了,而我由于家离的近,干脆就逗留在她家里玩,这时候,她母亲打来电话了。我和逸很熟了,接电话时她并没有避开我,开了免提,而我就在一旁不说话。

“喂?”逸母亲的声音传来。接下来,又是些琐事,无非就是要整理整理房间,打扫一下卫生或是不要老玩电脑手机什么的。逸也只是敷衍地“嗯”了一声又一声,接下来,聊到了成绩。“这次期末考你觉得有信心吗?”“呃……这个嘛,我觉得可能不会太好。”逸的回答很谦虚,我知道她的能力的,每次回来说没考好其实就是不想太张扬而已。“对自己有点信心行不行?”“可我又不是副班长那样的人,我没办法次次都考好啊。”这不说还不要紧,一说她母亲马上就生气了。他们班副班长的父母和逸的父母都在市场工作,他们副班长的父母和她父母经常聊天,可对方的'父母老拿孩子的成绩压逸的父母,以至于他们总是念叨逸。“你就那么没用啊!别人厉害你就比不过他啊,怎么那么笨啊!”我的天啊,这下子逸的脾气就要爆发了啊。我的预言很准,逸也生气了:“成绩成绩,老拿这玩意压着我干嘛,有意思吗?说比副班长厉害你又说我自傲,说没副班长厉害你又说我没用,你要我怎么样?”这下子来那个人的怒火都燃了起来,又是一场大战。“你看看你现在都变成什么样了,还敢跟我顶嘴,你很厉害是不是?都是那群狐朋狗友害的吧。”狐朋狗友?你了解她们吗?凭什么说她们?

我和逸都很生气,自己的朋友被自己母亲在背后骂,任谁都不会开心吧。

我们都很清楚,所谓狐朋狗友就是刚才逸的那个朋友,她的成绩不太好,这个逸的母亲曾问过我们。

“你又有什么资格说别人呢?还有成绩的事,不是自己没信心,是信心都被你挫没了,怎么都不合你心,怎么做都会挨骂,你自己不爽就拿别人撒气。呵……”这是逸的原话,说的也是啊,凭什么?你又有什么资格呢。你厉害,那你现在又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是谁给了你如此傲慢的权利?你根本就没有资格啊!别人怎样是别人的事,自己做不好也要去说别人。

你!不!配!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分数分布【二】

在上学期期末刚宣布了成绩时观察到的情景,我认为当众宣布分数有如下三个负作用 :

1、会使考得好的同学沾沾自喜,在其他同学面前摆架了,2、会让那些经常不好的同学,日久天长,即使考不好,也会满不在乎,老师其实,那是因为这种刺激他们已经习惯了,都变行麻木不仁了。3、会让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因为一次偶然的失力而在班里失去威性。可见,当众宣布分数的负作用是不可抵估的,我认为考试的目的该是了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考试获取信息,进而改进我们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想了如下一个方案。1、首先,不能在全班当众宣布成绩或进行排名等活动。2、老师们在阅卷时,先把同学们普遍错的题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讲解课文时那样给同学们认真分析,让大家真正理解,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让做对的同学,当当“小老师”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同学们自己学会理解。3、由老师亲自或委托同学为那些错的比较特殊的同学分析错理,使他们尽量将所有“问题吃透”。4、那些平时学习不是颢好的同学如果在考试中仍没考好的话,千万不要当众批评责骂,相反如果考的好,要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为他们树自信心。尽管这样或许会让老师们受点累,但我相信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那您们也一定可以接受我这个建议的,谢谢!

学生xxx

2015年5月23日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分数分布【三】

学生的任务是什么?从小,老师与家长就灌输着:“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国家的富强。”

那么考试是为了什么?老师又说:“考试是为了检测你近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

家长呢?他们以考试成绩好为荣,丝毫不管孩子疲惫的双眼以及头上几根刺眼的白发;以考试成绩不好为耻,大声谩骂甚至侮辱孩子,丝毫不管孩子那自卑的神情。在不知不觉间,分数,成了学生们的一切。

在一座学校中,你可以轻松看出学生分为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以‘优等生’组成的派别,他们趾高气扬,眼高于顶,目空一切,以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看着其他的人。毕竟,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太少太少;以‘差生’组成的.派别,他们不受人重视,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面对老师的漠视,‘优等生’的嘲笑,他们不敢言语,自甘堕落,上课睡觉,扰乱课堂纪律,于是他们更是被视为蛀虫,害虫,被排挤,被孤立。

为什么‘优等生’有这样的特权?因为他们分数高,被家长老师所喜爱,在老师眼中,他们是获取业绩的最好机器;在家长眼中,他们是与他人攀比的最好筹码。他们自己呢?也已成为这样的机器或筹码而沾沾自喜,不得不说这真是一种悲哀。

幻想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大的本领,有他的存在,人类有了无限的可能;人们幻想月亮,于是,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人们幻想宇宙,于是,有了太空站的发射。如今,中国学生早已因忙于学习而失去了幻想的权利,被关在一个名为现实的囚笼里,走不了,逃不脱,令人惋惜。

分数重要吗?它并不重要,分数再高,它也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而已,他无法代表什么,然而,中国家长视它如珍宝,将它当作炫耀的资本,仿佛分数才是自己的孩子,而学生们,只是一个赚取分数的机器罢了。

不知何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了一个笑话,一个借口,一个包裹着真实的华丽的外表。学习的目的是分数,获取分数的途径是考试,考试的前提是学习。这便是那华丽外表下的真实。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分数分布【四】

对孩子、家长来说,最重要的盘点就是期末考试的分数了。分数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学习的状态和结果,它的根本功能应是反馈和调控。但更多时候,分数成了评价和选拔的工具,这就让人们对待分数的心态异化了。

今天下午,同事们陆续把期末各科成绩发送给了家长们。家长们了解到孩子的分数后,反应惊人的一致——班上最高分是多少?班上平均分是多少?每个人都在急切地寻找一把标尺,把孩子安放到位,分数就是那把标尺。因为它简单明了易操作。

一份试题,更重的功能是帮着发现孩子哪里没有掌握好,哪里有了进步,去发现孩子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习惯。而不是忙着用分数来排队,排完了队又能如何呢?班级排完了可以排学校,学校排完了可以排全区,全区排完了……这样比较下去永远充满挫败感。

况且,分数真的有这样神奇的功能,把孩子都准确定位吗?至少语文考试分数不能。

一般情况下,每个孩子随着年级的增高,语文知识会越来越丰富,语文能力会越来越强。但实际上,让四年级孩子去考三年级语文试卷,六年级孩子去考五年级语文试卷,想取得个优秀的成绩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能依据分数说三年级孩子就比四年级孩子语文能力强吗?显然是不合适的。在我看来,允许孩子可以忘记的知识,就不必成为考查的内容。考查应该着眼于运用。

况且,即使分数是把尺子,当你换把尺子去量的时候,会量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教这个班级时间比较长了,自认为对孩子的秉性,孩子的学习状态都有比较准确的了解,每次考试都能预测个大概。前段时间,换了一种测试的方式,一改日常考试“看拼音写词语”“填空”“阅读”的常态,均是客观题。结果相当令人意外。一个经常不能及格的孩子及格了,多个一直在“及格”“良好”间徘徊的孩子达到了“优秀”。当然,也有好几个“优秀”已成为习惯的孩子却滑落到了“良好”。真的是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群优秀的孩子。关键看你怎么量。

对小学生来说,多考了一两分,少考了一两分,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一年级怎么讲都听不明白的问题,后来也没有再讲,到了二年级自然就会了。像这样无师自通的问题,在小学里很普遍。为什么不能给孩子耐心地等待呢?很多时候,我们被迫在干“催熟”的事情。突然就想起了英国小学毕业的孩子不会背乘法口诀表,而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学着说英文了。能说我们的孩子比他们棒吗?好,是比他们棒。然后呢?

对分数,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淡定。不仅是结果,更是对过程的某个角度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