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有关莲花楼的作文(作文摘抄莲花楼)

有关莲花楼的作文(作文摘抄莲花楼)

更新时间:2023-09-22 21:27:40
有关莲花楼的作文(作文摘抄莲花楼)

有关莲花楼的作文【一】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他们一起去韶关国家森林公园爬山。

我们一走进公园,就感觉到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上爬,爬到半山腰,我感觉很累,不想再往上走了。爸爸对我说:“妮妮,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不要轻言放弃。”大家的鼓励给了我力量,我一鼓作气爬上了山顶。

山顶有一座五层高的楼阁叫韶阳楼。在金灿灿的阳光下显得精神焕发,红的`漆,金的瓦,反射出耀眼的光,仿佛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我迫不及待地登上楼顶,往下看,底下的人们好像一只只小蚂蚁在爬行着。这时,我不禁想起了《登鹳雀楼》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如果我刚才放弃了,就不会看到现在的美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我一定会迎难而上,因为我知道要想取得好成绩,一定要“更上一层楼”。

有关莲花楼的作文【二】

"谁用张青覆盖水面,唱红妆荷花?"自古以来,荷花就从泥沼中毫无瑕疵地出现了。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洗涤干净,没有邪灵。

莲花,带着害羞的气质,是她的风格。层层的莲花花瓣含有莲子供我们食用。近看像一个大的粉红色圆盘,远看像一个害羞的女孩,它的叶子,大如圆盘,小如金钱。花瓣就像一个家庭。十几个姐妹不能离开彼此。他们互相拥抱,一起照顾他们的莲子姐姐。即使夏天很凉爽,他们也不会离开彼此。

不仅如此,莲花拥有坚韧的品质,而且她也能努力达到目标。在一个池塘里,一些不完整的荷花即将被剪掉扔掉。我为他们感到难过,所以我把他们带回家,为他们准备了一个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充分接受阳光浴,把他们的根扎在水里,每天照顾他们,并没有放弃。就这样,荷花开得很快,给我们带来了芬芳和美丽,也给了我们最后的色彩。

我钦佩莲花坚韧的品质,更钦佩她朝着目标努力的精神。

有关莲花楼的作文【三】

怀着回家的心情坐上公交,行至半途突生想法,弃归家之想,生夜访韶阳之意,体试上高峰窥明月;偶开天眼觑红尘之情!

秋之季节,夜来得很快,出来时还见斜阳耀眼,解决个人温饱已变成灯光明亮。

带着平静的心情,与友彬同行,一路浅谈,思绪万千;见沿河钓友灯下远抛,笑谈前之修身养性之论……

到森林公园门前,人声鼎沸,细想明天乃重阳佳节。由我提议走山中无灯小路,一则走人少之路,以体夜登山峰快感,享受明暗适应之趣味;二则山林夜之神韵。月光时而从叶缝投下,时明时暗,不觉谈起鬼说,大笑山腰;谈及悲之看法,自信人生年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足以明志。

登上韶阳楼下的广场,仰望韶阳,即觉气势非凡,犹若一盏透明的红色孔明灯悬于半空;登上韶楼,一阵清爽的风吹来,立感秋之气息,扫去久待城中之闷,远眺韶城灯火通明,惊觉夜里的韶城更美,芙蓉山顶圆形天文台与韶阳楼东西相应,三江汇合处坐落的湖心塔尽显媚态,新老城区的风格差异,令人如痴如醉,顿生山顶露营之心,惜行时仓促,想法偶生,待于下次。

享白昼不一样之行,览韶城夜之盛景,了登高远眺之愿!

时间飞逝,为赶上最后一班回校的车,缓下韶楼,疾行山间小路,待到灯火通明的上山行道,不觉气喘,怨近期杂事太多将锻炼弃之,忽兴起谈体育之现状,但又叹体育之本质已变,思绪顿起。何以谓之体育,彬之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持体育乃野蛮之基本,生存之保障,相互陈说,已到公园门口,收拾心情,一路小跑,追赶落下的锻炼,一路无话……

有关莲花楼的作文【四】

暑假的一天上午,天,灰蒙蒙的,我随爸爸、妈妈一起到西湖看莲花。

刚走近西湖岸边,远远地就闻到一股扑鼻的香气。哦!是莲花。你瞧,湖面上长着一片片挨挨挤挤碧绿、圆圆的莲叶,绿色莲叶把整个湖面都盖住了,那一片片莲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小绿伞。小水珠儿躺在莲叶上,自由自在地滚来滚去,在阳光照耀下,眨着亮晶晶的圆眼睛。

一朵朵粉红色、白色的莲花笑眯眯地站在莲叶上,美丽极了!

红色的、黑色的蜻蜓飞来了,立在莲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使我自然想起:“小莲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

小鱼儿在莲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一会儿嬉戏在莲叶的东边,一会儿嬉戏在莲叶的西边,一会儿又嬉戏在莲叶的南边,一会儿又嬉戏在莲叶的北边。

小青蛙披着碧绿的花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莲叶上,呱、呱的放声歌唱。

我喜欢莲花,更喜欢西湖的莲花。

有关莲花楼的作文【五】

从芸香楼上下来,是苏子碑林。在碑石上刻有东坡的诗词名句,书写者为全国著名的书法名家。如:张海、刘洪彪、孙晓云、苗培红、陈新亚……这些碑刻书法原作,三年前在“东坡遗韵”书法展上,曾一一拜读过。因勒刊石上,今次重读,感觉又不一样。指认辨读,玩味欣赏,兴味盎然。碑林的流程设计很好,既能一一赏读,又不重复缺失,一路走来,轻松惬意。行走其间,奇石与墨线相合,花木与诗词相契,又造以小景,移步有景,景景不同,应接不暇,一点也不感到单调雷同。名家书法,与苏轼诗词,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更显诗境深邃,墨韵悠长。

特别是苏轼的寒食帖,曾临写研读,自认为了如指掌,然而,当站在刻石版寒食帖前,仍再次震撼。苏字就不用说了,只说黄山谷在寒食帖后的跋语:“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长枪大戟,势若奔雷,观之,精神为之一振;读之,胸襟为之一宽。山谷道人的大字,真好!现代名家的书法虽好,但与黄庭坚一比,立即矮三分。当然,苏轼的诗词真好,真正好!以前读是读过了,过眼不过心,未见其真好。此番在碑林再读苏词,对东坡居士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像那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意通达,节律浑成,字字珠玑,字字孤寂,非大深情大孤独大境界者,不能有此感有此思有此句。

出碑林“一蓑烟雨”景区,走进一个宋式庭院,此院也无题额,不知是何去处,臆断是复建的`雪堂?但见粉墙黛瓦,素雅清净,像一首宋词那样精巧可喜。院内地砖,颇见特色,青砖竖列铺排,如同诗律,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设想若生了青苔,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则生趣盎然。真是羡煞宋人,住在这样的清院精舍里,青灯读书,纸窗品茶,月明曳杖,雪晴作画……如此风雅生活,堪比神仙。想今人,生活哪有品质,有几套房子又怎样?不过是可怜的笼中鸽而已。

从小院出来,步入遗爱小梅林。不知是花期未到,还是花期已过,只有少数盛开。开者中,大多为粉红梅,深红梅七八,白梅仅见一株。而我最爱的是白和深红,粉红的,总觉俗艳。拈起一只细看取,红粉如妆蕊似珠,红梅娴淑,可为贤妻,白梅纯洁,正是爱女,而鹤,自然就是稚子,不过只是想想,我不是林和靖。我见梅花多妩媚,却欲辨已忘言,想起苏轼的妙句“海棠虽好不吟诗”,既道不出,那么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