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鬼节七月半300字作文(中元节作文300字大全)

鬼节七月半300字作文(中元节作文300字大全)

更新时间:2024-05-14 03:45:34
鬼节七月半300字作文(中元节作文300字大全)

鬼节七月半300字作文【一】

台湾有些地方在中元普度的庙会后,会将祭祀的供品提供民众抢夺,称为“抢孤”。一种说法是为了与孤魂野鬼抢夺祭品,另一种说法是为了吓退流连忘返的鬼魂。台湾最负盛名的“抢孤”是宜兰头城镇的“抢孤”活动。“抢孤”是先搭设数十公尺高的“孤棚”,在搭建“孤棚”时有许多禁忌,如上下主普坛的人员必须吃素斋戒,戴孝者或做月子的妇女不得接近,女性不得碰触“孤棚”祭仪法器,以避免抢孤时发生不测。“抢孤”在七月的最后一天午夜举行,比赛时棚柱上涂满牛油,参赛者以叠罗汉的方式,踩在队员肩上向上攀登,登上“孤棚”后再向上攀登“孤栈”,在攀登过程中所抢下的食物则丢下供棚下的.民众捡拾。

这项活动往年常有意外发生,因此在清朝时期刘铭传曾经下令禁止“抢孤”活动。1991年,宜兰头城镇恢复举办“抢孤”,并且改善了活动抢夺的方式。以往为了账济贫苦亡徒争抢祭品的掠夺活动变成了目前具有竞赛性的民俗活动。参加的队伍以每五人一组,每队各据一根柱子,待主办者一下令,选手便奋不顾身望往上攀爬,能够首先取得栈顶的“顺风旗”就算夺标。由于有游戏规则所以没有混乱的场面,是一项值得提倡的民俗体育。而民间相信抢得顺风旗的人,可以获神鬼的庇护。

鬼节七月半300字作文【二】

喜欢执笔写心浅写流逝年华.提笔,为这个七月写个落笔。才发现,那份温柔和相知,在纸上,在生命里,依然如此清晰.

七月,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花事凋零,雨落纷纷,一纸忧伤的信笺,落下几行寂寥的诗句;听着那熟悉的歌曲心声却不知为何那般微弱,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都有着最真的梦,却落在了不同的世界里,昨天已越来越遥远;随着我们的生命起伏一起伏笔这年华。任这七月的浪漫,在每个温暖而甜蜜的日子,淡淡盛开,静静芬芳.

盛夏七月,烟雨江南.如花般美眷,终敌不过似水流年,淡雅的夏季,对于我而言更为说不出的一种情怀;是多了一份对生活的一种渴望和宁静,还是一种期待;执笔落墨,满怀惆怅,转眼即逝的年华能否放慢你那风尘仆仆的脚步,因为我怕追不上你的步伐,会将我遗留在那个过去的时光里,更怕会失去你;我想定格在那时间里,停留在那个风雨年华中.

白云苍狗,流年偷换。如今长大的我,似乎更是多了一份成熟,也多了一份稳重。可是,我却没有了从前的那份天真的笑脸,也没有了从前的那份快乐为记忆,穿过时光的栈道,走过江南的秀丽,所有的故事都沉淀为回忆而沦陷,一直以为那段曾今的从前是多么浪漫美丽的故事;其实不然,它也不过是一朵晶莹剔透的琉璃花,虽说美丽依旧,却总是令人小心翼翼,而有时又像阳光下的晨露那般美丽中的瞬息消融;真是,琉璃易碎,彩云易散,在美好中忧伤,在忧伤中希翼;烟随风逝,岁月留痕,这无端却又动荡的年华,总是微微泛起涟漪,却又落地无声.

七月的雨,很是缠绵,时而倾盆,时而细碎,无休无止,诉说着漫漫岁月悠长,独倚幽窗,指尖敲动着键盘,如奏鸣着一曲曲动听的旋律,我试着聆听淡写着这烟雨七月.试着让自己静下心来去品味流年如花茶般的那般清新与淡雅;盛夏的夜,虽说厚重,却始终承载不了我搁浅的心,一段旅程,一往情深;盛夏的夜,更为缠绵,朦胧夜色中,盛放着几许挂念,几许倾城.

六月致远,七月已悄无声息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任凭风烟流年,赋予我们再多的诗情画意,再多的传奇宿命,终究,抵不过苍翠年华转身而去时的无情蹉跎;无尽空虚似把刀锋静静地穿过年华,无尽的爱是否能让我们对逝去的流年更为感叹和唏嘘!

风烟说年华,路过,却并未错过

世事纷扰,听音乐就好,诗意人生,且听风吟

轻吟浅唱,浅笑无语……清凌七月

鬼节七月半300字作文【三】

中元节简介: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鬼节七月半300字作文【四】

梦幻在你脑中恍惚,呼啸着电闪雷鸣的漆黑,开启人生之路的星星 之火,可以燎原呢?

我迷惑的思想在你祝福的心中渐行渐远,昔日的幸福随着雨点频频滴落。舒展天空的,是一条艰难跋涉的星光之路。永远没有方向,永远没有目标。

有一种泪,没有声音,没有啜饮,没有羞涩;有一种水,能让炎热的大地涌动不竭的夏凉。

行走在天与地之间,我跋涉的身影不再孤单。

淌过痛苦,煎熬的炽热汗水。我在岁月的`人生之旅里,怒放生命不息的荷花。

2.我是十月投胎的婴儿,出生在七月奔跑的夏日里。

云在旅途,慢慢成长,妈妈说,夏天里的七月之路也不好走呢。茂盛的丛林, 我裸露的双脚沾满晨瑾的凉快,洁净的躯体弥漫着莲花的芬芬。

河流哗啦,有喜乐之音自远方澎湃倾泻。折荷为舟,我愿顺流而来,寻找夏 天七月路上的生命秘密。

日月星辰,指引着我前行的七月之路奔跑着,留下凄淡的记忆。

燥热烦闷,雨滴洗涤我日渐透明的心灵。

留下,路的迷茫。

驱逐,心的清净。

夏天在七月的路上奔跑,我在白纸上描绘着她的人生蓝图。

夏天在七月的路上奔跑,我在期待和她能近距离里相遇。

夏天在七月的路上奔跑,幻想她天真的梦想在我的眼中留下动情的一幕希翼。

夏天在七月的路上奔跑,我在毕业的第一个炙热的阳光下,看见她净美甜蜜

的笑脸。

夏天在七月的路上奔跑,我在清晨第一次看见燕子穿梭在地平线的最低处的

足音。

夏天在七月的路上奔跑,旧岁的院子已打扫干净,平静的湖边化作接天莲叶

映日红的夏景,在炎热中静静地绽放的美丽,是我和这个夏天在七月的路上奔跑的记录......

鬼节七月半300字作文【五】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到中元节具有双重意义:

一是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让人们慎终追远。

一是发扬推已及人,救济众生的义举,换得世界清平。

鬼节七月半300字作文【六】

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各自生长,独显各自的语言。风也有,雨亦有,每次风起的时候,每次雨霏霏的时候,我知道,那是它们在和你我对语。喜欢这种感觉,就像回归了它们的故里,相识已久的故人,它说着,我听着,那么的认真,那么的认真……读它诗心吹拂,流年风。

喜欢一个人驻足岁月的梗上,看那一朵花的去留,花开是缘,花落是禅,明白了其中,不枉这时光的匆匆,站成一树的风景,在每个必经的路口,歌声轻扬,告诉昨天,初念不改,本真如前。诗心里,捻花不语;清宁中,读水色天长。采的悠然自得,入眉入心,坐落那修篱种菊里,一个人,一行字,去欣喜流年的窗台!

悄悄地活在了过去,把一首诗,读到心底,捻在指间的光阴,一行行,一句句,字里行间,挥舞着相识的昔年。不懂得排序,乱七八糟的很,累积在一方。诗心里却眷恋着廊桥上的梦,把流年的模样,借笔涂抹,一笔勾勒,是那么的近,再笔落下,突然模糊了去向……我却在一行里,抽离了时光,倒影在一泓水色中,迷失方向!

流年的风,幽幽而过,悄然无声,无心的月,在每个夜晚,升起一泓静好的诗心,缱绻着吹拂。多想每次都是花开的相逢,初心相处,在夏季的天空上,少些阴霾雨滴,清新地明媚在云天外;多想轻扣着心音,让其回暖话语流年风,念想初始,念想着初见,那定会,不负韶光,不负卿。

当告别六月的天空,踏入七月的门楣,初心里流连着曾经的一切,风情起,念念有词,排序下青梅的那个夏天,拾忆曾经的竹马,他乡里,是否可好?这季流年风,能否吹拂添香的波澜,暖心里把岁月轻拾,踏月遥远的距离,落款了最真,坐落了最美,彼此遇见缘份,相逢花开。

诗心吹拂,流年风,在一季尾声里回味,那万山丘壑,和那曾经静水深流的一泓湖波,那是晨光明朗下的小轩窗,花儿下的晶莹剔透。满心的喜欢,满满的欣喜,在诗心里轻抚,一句句纷至沓来,揉进一缕清芬在心,让其长出葱荣的绿,逢春的暖,在涓涓的诗心里,柔润成水泽的清透,卷入眉心的流年。

寻着回忆的余音,在渐行渐远的风中,披着失落的衣襟,纠葛曾经的尘埃,悉数一日一月页码。期的那万般幸好,有所依有所靠;期的那笔小字,有所念有所想,犹如初始的样子,站在初见的路口,尽情勾勒缘份的底蕴,淋漓一季夏的围墙。那空灵的念,已去寻找记忆的他乡,梦里一次次,掀起落寂下的涌动,缱绻诗心的暖意,悄悄地绿绕了一城的光阴,为那窗流年铺陈!

当七月莞尔前行,那在长着翅膀的烟火里,清澈着,回响着,吟唱自酌往事的情节,临摹那花香满衣,和那曾经的青涩。将流年在轻舞的风中,成歌成诗,意会旧事的缺月,不美也要婉约。几许风儿,几许云朵,在一部故事中,疏离开或落。

七月,诗心吹拂,流年风。花儿悠悠,云天盈盈,载着芙蓉花的柔情,于芬红色的记忆中,飘然一程又一程的风景,或许不够夺目,或许不够响亮,却在那绿拥枝头的暖香中,修植了一季的流年,置办了纯纯的温良,等待住进光阴的故事,重新来彩排。

夏的枝头,挂满了潺潺的情缘,欲以往事里郁郁葱葱,绿了天空,绿了眉间,缱绻着,氤氲着,落下一弯月儿倾心,姗起诗心的清风,拾忆起,轻抚,装订在流年!

鬼节七月半300字作文【七】

我老家小县城就不一样了,总有地儿烧包袱的,没地儿也得找出地儿来,这是人民的需要——比如过年禁鞭,禁来禁去大家都不爽了,最终还是睁只眼闭只眼,虽然我觉得鞭炮确实很吵,而且恰好在12点左右春节晚会压轴小品播出的时候吵你,只看到赵本山张口,一个字也听不到,很郁闷,而且味道也难闻,但如果不放,也不像过年了。

烧包袱,在我们黄梅,就是把上香和祭祖时烧的冥币或者黄裱纸弄一叠做包芯,包上专门的包袱纸,做成一个长方形的纸包。包袱纸上印有图画,具体是什么也忘了,图画也是长方形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栏空着,要写字进去的。我们家写字的任务都交给我了,还要搞一支小毛笔来写,挺隆重,虽然我的毛笔字够烂,但在父母眼中却似乎还像样,写完之后总表扬一番,听着让人惭愧无地。

写得什么呢?左边写“故先考/妣...”右边写“孝子/孙/甥...”之类,原来这包袱是后辈烧给逝去的先人的心意,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吃得饱玩得舒服。上面不是说到包芯儿有两种么,这是有规矩的:新近逝去的至亲,是要烧几十万亿的钞票,而家谱上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祖叔爷爷曾外姨婆之类,也就塞点黄纸了事了——包袱的个数上也有区别,我记得我参与的那几年,烧给去世不久的爷爷的包袱个数最多,面值也超大。

等把家谱上的,或者是等把父母能够想起来的先人名字写完之后,还不忙烧,你烧了,谁给你送呢?所以还要给送钱的一点路费。阴间的出纳么,就由土地公公婆婆兼任了,这两位的包袱也颇为隆重,写上“土地公公/婆婆大人亲启”,还怕别的小鬼儿给“启”了,所以最好再胡乱包几包黄纸,也不写字,这是烧给孤魂野鬼,让他们不要做绿林好鬼去打劫风烛残年的出纳夫妇,从而让钞票顺利送到咱自家先人手里。

我们这算是善待过世的人,小小说她那里七月半街上有小贩卖些过节的食物,热热闹闹;家里则是三五碗大菜,子鸡鲤鱼米粑粑之类半生的胚菜祭奠先人,然后一家人围坐再把这些菜加工上调料吃了,算是年中的一次聚餐——善待生人,算是让逝去的人看到大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心里安定吧,目的和效果也都差不多。

记得烧包袱的时候,和父母谈天说地,哪个太爷爷是啥样的人啊,哪个曾外婆在我懂事前去世了我没见到啊之类,还顺便认识许多平常看不到的名字,有的名字还挺风雅,难为我家好几代种地的也能取这么好的名字,很有意思。

好几年没有烧过了,父亲只能用左手(中风有十多年了,这字应该是妈妈写了吧。他们也老了,写上这些逝去的人的名字时,还会轻松地谈笑吗?

我很想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