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怎么样作文有画面感(画面感作文训练)

怎么样作文有画面感(画面感作文训练)

更新时间:2023-09-17 11:22:19
怎么样作文有画面感(画面感作文训练)

怎么样作文有画面感【一】

所谓“画面感”就是用语言文字描述一个画面,通过一定方式的描述营造出一个意境,取得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同身受的效果。元代马致远的《秋思》最能说明画面感在文学作品里的强大感染力。全曲分三组罗列九种事物:“枯藤老树昏鸦”深秋肃氛围画面呼之欲出;“小桥流水人家”充满江南温暖风味,与上句之肃形成强烈反差;“古道西风瘦马”主人公始出场,却是风尘仆仆人困马乏孤苦伶仃的感觉。三个画面的营造,犹如蒙太奇镜头大手笔的组合,视觉冲击力强劲无敌。至于后面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不用再多说了,也唯有“断肠”二字可以形容此情此景了。古人极度推崇此曲,还将此罗列景物营造画面的修辞方法称为“列景”,中间无一虚字联接,堪称意象集中的极致写法。其实,我们随便看哪一首唐诗宋词,都少不了画面之美,尤其是素有“诗中画画中诗”之美誉的王维的诗,画面感营造之妙处俯拾即是。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记叙文(或更广一点说文学作品)所运用的形象思维,其实就是用画面来思维。在记叙文教学中抓住“画面感”这个关键词,可谓切中肯綮、抓住了记叙文的命脉所在。

记叙文主要用来写人记事。写人,要让人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事件中去表现性格展现精神;记事,事中总少不了环境的渲染人物的交代,这其中少不得要描写的文字。所以,记叙文要生动起来,要营造画面感,只要抓住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这两大类描写技法,通过描写来创造画面感,应该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谈到人物、景物描写,为了行文的`方便,也为了内容的准确表述,我们首先有必要对“描写”进行一下界定。按语文教学界一般的说法,从描写内容来分,可以把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又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类,还有人多分出一个神态描写,其实我们可以认为人物的肖像描写包括了静态的外貌描写和动态的神态描写。)从描写的范围分,可以把描写分为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分,可以把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把一个人物写活,无非是让他又说又动又想,还要让他所说所做所想都独具特点。不同的人物就将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描写按不同比例配合。这么一说好像很简单。只是让人担心的是:好像一篇好作文可以像配比药液一样按处方配备,有亵渎创作高尚的嫌疑。不过,话说回来,让初学写作的学生,知道写一个人是这样写外貌,这样写动作,这样写语言及心理,把各种人物描写方法烂熟于心,甚至哪一类人说哪一类话做什么动作也来一番研究,未尝不是一个简便经济的做法。大可不必有陷入八股文窠臼危险的担心,或扼祖国未来人才想象力的忧虑。

根据“画面感”营造的需要,人物描写中外貌描写应突出写该人物最具特点的脸部器官写,按鲁迅的说法,主要是写一个人的眼睛。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集中搜集各种写人物眼睛的名段,分析归纳词语,学习写作的总体方式,如工笔细描、写意速白描、漫画夸张等。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时期集中学习如何写人的头发、胡须、其它五官,特别还有人的笑脸的写法。经过这么有计划的一番修炼,通过写人的外貌,营造出画面感,使人如见其人。在这里,最需大力批判的学生作文写法是:某某有什么样的头发,头发下面是一双什么样的眉毛,眉毛下面是眼睛……这样的写法不知始于何人创造,流毒甚远。

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如何突出画面感呢?按笔者的经验,人物语言描写中一定要配上人物说话神态的描写,而且人物表情变化的词语一定要丰富多变。至于动作描写,则应注重人物连续动作的描写。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冬天雪地捕鸟一段的动作描写“扫雪”“支匾”“系棒”“牵绳”“拉”“罩”等,无一重复,且精炼准确,让人轻易想见捕鸟之乐趣。再如《故乡》中少年闰土月下刺猹那段的动作描写,也已成效仿的经典。另外,语言动作描写还应学会细节描写的运用,语言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口头禅,动作描写可以写人物的某个习惯性动作,这样人物自然就活起来了。

景物描写应该是最好营造画面感的了,但奇怪的是学生最憷的就是写景的作文了。这其中除了学生情感的调动不足的原因之外,症结就在于对景物描写技法的掌握不到位。在景物描写中,应该要借鉴影视摄像师的感觉,学习摄影师如何运用不同的视角来表现一个景物。迁移到写作中,就表现为对景物层次的安排。摄影有远中近景,有特写,有俯拍有仰拍,写作同样也可以用文字把这样的层次感区分出来。另外,就是强调色彩感在写景中的表现。写景说其实是写颜色的变幻。可以教学生积累与运用表颜色的形容词的使用。

当然,在作文中纯粹的写景机会应该不多,的是有人有景的场面描写,就像我们观看影视片时发现的,纯粹的风光展现确实不多,的是人景物交融的盛大场面。所以学会场面描写对画面感的营造至关重要。场面描写有几对结合要素,一是中心人物和围观群众描写相结合,中心景点和周围环境描写结合;二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三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不少古文名篇,比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醉翁亭记》就是写景写大场面之景的绝佳范例,限于篇幅,不作分析。总而言之,营造画面感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描写这个表达方式的运用。

在学习如何营造画面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技巧还是次要的东西,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养成一种凡为文必注重画面感的自觉意识。比如学生记事作文中常见的弊病是写一件事(特别是写游记写春游野炊之类的作文)按时间顺序事无巨细从头记到尾,没有详略安排,没有描写,没有个性感悟,只有骨架没有肉。并非学生不会描写不会抒情,很多时候,是他们不知道要停下来描写一番,要让读者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只求写完,或认为记叙完整就是好作文。假如他们本身已拥有要营造画面感的强烈自觉意识,是绝不可能去写这样流水账式的文字的。

将营造“画面感”这个关键词贯穿于记叙文写作的全过程,确实能树立起学生凡为文必须讲求生动的自主意识,在阅读课中,也能自觉地去分析课文如何营造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文之法千千万,抓住肯綮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怎么样作文有画面感【二】

观点的表述一般比较客观冷静,如何做到形象化呢?多年前,鲁迅先生在他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生动鲜明地提出:要"痛打落水狗"。他告诫我们,对于落水狗,决不能姑息怜悯,要痛打;不然,狗一上岸,就会继续咬人,而且会置你于地。形象的表达给人印象深刻!近代毛泽东的文章也可以作为很好的典范,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一篇《别了,司徒雷登》的文章,写道:“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毛泽东用形象的文字将大使老爷大势已去,只能形单影只的灰溜溜的离开的无可奈何的形态尽显无遗。文字生动,画面感强,极富表现力。“别了,司徒雷登”

题目更是语意双关,十分生动、形象、醒目,它尖锐地讽刺了司徒雷登的滚蛋,美帝侵华政策的彻底失败,也洋溢着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自豪感。高考中的一些优秀作文也是如此。今年的高考优秀作文,《生于此岸,心无岸》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含蓄诗意,大气开阔,展示了考生的境界。

平白直抒地表达观点较于形象化地呈现,好比于菜单上几个方块字拼成菜名较于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虽然一个好的菜名也能让人觉得食欲倍增,却远不及一道美味摆在面前让人食指大动。

怎么样作文有画面感【三】

在我们的生命中,都会经历一幕幕难忘的画面,有些画面会经久不衰,时不时地涌现在我们脑海。

那天早上,我和妈妈去公园里跑步,在微风吹拂下,柳枝随风摇摆着,婀娜多姿的舞蹈让人陶醉。“空气真新鲜啊!”我情不自禁地说。这时,我看到了令我难忘的一幕。

石凳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俩都已白发苍苍,可那位老爷爷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而老奶奶却截然不同了,面色苍白,一看就没有老爷爷精神。“今天的空气还是那么好啊!”老爷爷一边说,一边扶着老奶奶站了起来。“是啊。”我听见老奶奶有气无力地回答着。“等你病好了,咱们去爬华山,登长城,看故宫,辛苦了这么多年,该好好放松一下了。现在,我陪着你多锻炼身体,将来可以……”

老人的身影越来越远,只见他们互相搀扶着,他们之间的爱,已化作相濡以沫的亲情,过去的日子他们不离不弃,风雨同舟,现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还携手同行,面对病魔,他们一起战胜。尽管他们的身影逐渐在我的视线中模糊,但是那股亲情的暖流,却在我的心中激起了壮烈的浪花。

那一幕,在我心中常常浮现,让我每每想起,心中仿佛就会有一缕阳光温暖着我。

怎么样作文有画面感【四】

我见过许多美丽的画面,有天边的一轮夕阳,天上的云彩架起的彩虹桥,还见过火烧云。但最美丽的画面,我认为还是那闪电击中法国埃菲尔铁塔那瞬间的画面。

法国的巴黎铁塔高约324米,建造它花费了7000多吨钢铁,125万多个铆钉。我惊叹不已。塔的一层,二层,三层设有餐厅,会议室,还有小卖部等。

一天,我一时兴起,在网上搜了巴黎铁塔,无意中看见了一张闪电击中铁塔的图片,这有增加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又细查“巴黎铁塔被雷击中”,百度一下。还真有,据说是一个著名的摄影师冒着暴风雨在一个小公园那一直在等待机会,突然,他按下了照相机的按钮,那美丽的瞬间呈现在他眼前,他兴奋不已。如今这画面又呈现在我眼前: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突然,一道闪电,从天而降,劈在了铁塔上。天上的乌云呈现出来了,而更美丽的事巴黎铁塔,闪电击中铁塔的美丽瞬间,塔身呈蓝色,就像是有一条巨龙盘旋在它身上一样,则旁边被闪电点亮的房屋有衬托出了巴黎铁塔的高大。真是妙不可言。

我真希望有机会去法国见识见识这庞然大物—巴黎铁塔。

怎么样作文有画面感【五】

那一天,我拿着滑板来到广场。

只身一人在广场上漫无边际的滑着,渐渐地,我感到很无聊。在我准备打算回家去看电视时,一个人的到来即刻打破了我想回家的想法,他就是与我同窗六年的同学郭奇,看着他也带了滑板,我们便一起玩了起来。

我们两个玩滑板的技术都不分伯仲,不一会儿,商量好路程,就开展起了速度比赛。“三、二、一,开始!”话音刚落,我们同时用右脚踩上滑板,再用左脚一蹬,滑动一段距离,左脚再踩上板,一次“速度与激情”的较量开始了。我站在滑板上,半摇半抖地摇动滑板,一下子便超出我的“对手”一大截。眼看着终点就在眼前,我又提了速,前方突然冒出了一个溜冰的小孩,我往左边拐,准备避开他,可他偏偏向右边拐,“呯”的一声,我们不偏不倚,撞了个正着。同学看了,竟用一句广告词来嘲笑我:“跑得快不一定赢,不跌跟头才是真正的成功!”我恼羞成怒地望着扬长而去的郭奇,正准备去追呢,可是那个小孩痛苦的呻吟声使我打消了追赶的念头。

我不由得开始担心起来,心想着:这个小孩的家长会不会毫不讲理,让我赔一大堆什么医药费、精神损失费什么的,我家不得倒大霉了嘛!我越想越紧张,越想越忐忑不安。痴呆呆地走上前去看了看,他的手肘蹭破了皮,透出了红红的丝,我本来就强烈的不安感和内疚感变得更加的强烈了,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这时,一个染着黄头发,穿着运动鞋的漂亮阿姨来到小男孩的身边,将他扶起,看样子是那个小男孩的妈妈,我又紧张起来,心想:这次完了,阿姨肯定得要把我一顿臭骂。可是,小男孩的妈妈并没有让我赔钱,她还对小男孩说:“没事,不就是出了点嘛,你吓坏小哥哥了。”随后就和小男孩回家了,还回过头来,嘴角微微翘起,对我笑了笑;这一笑,总算是让我松了心,我也很感激地回她一个微笑。

这一次玩滑板的经历不仅让我从那个阿姨的微笑中学到了做人要将心比心的道理,更警醒着我以后在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怎么样作文有画面感【六】

高中生作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所举事例一般要概括化,如果这种概括化的论证能做到场景化,会使论证有画面感,有更强的说服力,请看2012年广东高考的一篇高分作文,作者在文中阐释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基本观点时,举例就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行走在苍凉的暮色中却在用心记录着生活的阳光与明媚的乐观少年,而从作者的文字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论证的力量:在任何时代,“拿出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说是“生逢其时”,在任何时代,即使你只能做一朵默默无闻的花,你也能摇曳你的美丽温暖旅人的心房。这样画面感极强的举例论证,比那种泛泛而谈的文字无疑来得更有力量!同样是举例论证,有的文字就如清风拂过不带走一片云彩,有的却能如鼓槌击打在心脏上,激起你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