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观后感的四个步骤(观后感作文的技巧与方法)

作文观后感的四个步骤(观后感作文的技巧与方法)

更新时间:2024-05-16 02:08:33
作文观后感的四个步骤(观后感作文的技巧与方法)

作文观后感的四个步骤【一】

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呈现了老一代革命家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结合社发司实际,我们要以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找自身工作中的不足,深度剖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真正的推动社发司在业务层面的提升。

作文观后感的四个步骤【二】

近日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述了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用四天四夜时间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刻画了周总理深刻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光辉形象,同时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政治课,观看后笔者思潮起伏,触动颇多。

一、形式主义害人

伯延公社是革命老区,周总理在该公社调查目的是要解决社员是否要保留“公共食堂”的问题。如果调查不到真实状况,党中央就不会有正确的决策。村主任郭凤林为了隐瞒真相,搞了一系列形式主义:把平时爱说怪话的“落后分子”关在邮电局后屋;威胁该村干部不能说真话;甚至妄称自己生性耿直的父亲亡等一些虚假信息来欺骗领导……总理到伯延后,看到的是歌舞升平,听到的是一片颂歌,吃到的是鸡鸭鱼肉。但他老人家明察秋毫,一步步揭开了村干部“善意”的谎言,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郭凤林这个原来受群众爱戴的“郭傻子”也幡然猛醒,终于承认了错误并道出了实情。

“形式主义害人”!其危害不仅在于部分村干部装腔作势、有名无实,还在于它使政策变了味、工作走了样,致使实事泡汤、好事办砸,进而演变为官僚主义。当然真的为百姓考虑,想听到真话也不难,总理他老人家不是听到了么?关键看你是不是真正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影片中,通过总理向如实汇报真实情况,第二天就在全国率先解散了第一家公共食堂,这些都是我们多么需要学习的和借鉴的,只有如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才能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二、扑下身段搞调研

周总理之所以能够了解到伯延公社的真实情况,靠的是真心、真情、真诚。靠的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他一进乡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光的,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总理心里始终怀着对百姓无限的关爱,观察才会异常敏锐。他善于从细节着手,搞调研时对欢送的干部群众说:“只要有一个问题没搞清楚,我就不会离开!”,从他给带病教课的小王老师穿鞋,到去“难缠户”二挺家串门,一步步剥开伯延公社的“庐山真面目”,这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心灵振憾!

总理在处理伯延村干部犯错误时也没有随意惩罚,而是用了另外一种非常高明的方式,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善于捕捉细节、去伪存真的敏锐洞察力,对今天的我们搞调查研究工作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从本影片中可以看出要真心为百姓办实事,只听汇报永远是有水分的,只有真正扑下身段搞调研,多听听基层员工呼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达到调研的真正目的。

三、群众利益无小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总理把招待自己的红烧肉分给大伙吃,自己和百姓一起喝菜汤,吃窝头。他即将返京时,连弟奶奶用自己的棺材换来一碗拽面。这碗面表达了老百姓对总理的最高崇敬!周总理在他的四个昼夜里,走街串巷,深入群众的田间地头、屋里屋外、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他是伟人,也是普通人,不是百事通。影片中刻画了这样一个细节:当总理帮村民栽红薯秧时,他不懂得红薯秧要斜着放进土坑里,也不懂得土埋好后是不能用脚踩的……当他被当地村民纠正后,脸上也难免露出一丝尴尬。但他没有高高在上,而是俯下身子虚心向农民兄弟学习,甘做农民的学生,更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党与群众是舟水、鱼水关系而不是“油水”关系。坚持“四风” 教育,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反观我们农信社的当前工作,就要坚持服务三农、坚持“三大工程”建设,切实改善金融服务,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真正把农信社办成三农发展的“钱袋子”、农民致富的“贴心人”、中小企业发展的“驱动器”、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排头兵”。当前任务要完成县级行社达标升级、大力推动农商行组建。工作多而繁重,只有真抓实干,认真剖析解决好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才能把本职做好。总理用行动再次告诫我们做工作要始终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作风。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真正做到知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帮民富,老百姓就会拥护你,因为群众眼睛是雪亮的,你心中若有群众,群众自然就拥护你,群众心中始终有杆秤!

作文观后感的四个步骤【三】

影片中公社主任郭凤林为避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而选择隐瞒真实情况时,周总理甩开干部访贫问苦,多次深入群众家中探访,认真了解了大食堂及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法宝,也是我们开展工作、加快发展的根本方法,领导干部要想真正掌握事实、体察民意,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

近期由司领导带队,深入基层科研单位召开座谈会就是与一线科研人员零距离听取意见,体察民心的举措,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继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作文观后感的四个步骤【四】

根据中央有关通知精神,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科技部统一安排,社发司分三批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影。大家谈感悟、学精神,普遍认为电影真诚感人,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为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了榜样,纷纷表示将这部电影作为生动教材,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在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背景,讲述了周恩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时,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它不仅诠释了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

作文观后感的四个步骤【五】

这部影片主要是以建国初期三年自然灾害为背景,总理走入老区革命地来调研,最后逐渐解决革命区的百姓的吃饭和发展问题。在故事的开始,影片就给我们展示了内外交迫的情况下,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和中央指导上的左的错误方针导致的三年灾害。为解决此问题,中央分别分派不同的领导领袖来下乡视察调研。影片以随行记者的角度记录下历史做真实的一面,记录着总理的心系国事的情结。历史与现实交融,温情与真实同在。

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某一个特定的细节,而是在整个影片中始终贯穿如一的总理爱人民,鞠躬尽瘁的人格特征与魅力。电影始终以平视的角度来展现总理和蔼,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透过总理的一言一行所射出的伟大人格魅力。来到老区革命地的第一天,便亲切地关怀百姓的生活情况,和百姓同居共食。之后在田间地头融入百姓中去共同插秧种苗,来到农民子女夜校看望小汪老师和孩子们,走进普通农户家中坐在炕头和连弟奶奶亲切交谈,坐在门槛旁边和老哥百姓恳切谈心的画面,都那么充满温情,真实的凸显了总理平易近人,甘愿走进人民并与之共同分担的情怀。

随后,在接下来的调研中逐渐获悉老革命区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现状之后,周总理面对百姓不是批评,也没有责怪,而是首先对自己做的一个检讨,检讨自己总理没有做好,并向伯延地区的百姓真诚致歉,更可贵的是对于一些有错误的干部批评之余,同时也教给他们“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看到那一刻,我的内心真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被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他总是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着想,为国家无怨无悔地付出。在伯延带着的四个夜晚中,留给我们最多的是总理日理万机的忙碌和操劳。点亮一盏灯,透过那扇窗,那个映在窗上随灯光跃动的背影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自总理来的那天起,就给老区的老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在他循循的关怀下,百姓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也是在总理的辛苦工作与汇报中,百姓的生活得以改变。最后,当他的声音,通过电线传到全村的父老乡亲们的耳旁,字字句句都说到了百姓的心窝里。有这样的总理,我们真的很幸福!

最后一点的感触就是他和夫人之间相敬如宾的真情。无需多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就像总理在灯下的辛劳工作,旁边有夫人默默而又温馨的陪伴,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默契和心照不宣。还有桌上的钟表记录着总理的辛苦的点点滴滴。

看完影片再次回顾,影片重现了总理的想人民所想,做人民所盼的高贵人格魅力。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倾其所有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如此能体悟和尊重基层百姓的生活,这才是他真正的伟大而独特之处。同时,影片也给我们以提醒:我们要勇于踏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逐渐实现我们的伟大的复兴之梦,腾飞之梦。

作文观后感的四个步骤【六】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水和粮食都来之不易,影片中当周总理看到村干部为他准备的红烧肉和鸡蛋时,已经迈过门槛的腿又迈了出来,从多处细节反映了总理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清正廉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