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双引号在写作文时怎么占格(写作文双引号要占一个空格吗)

双引号在写作文时怎么占格(写作文双引号要占一个空格吗)

更新时间:2023-12-06 16:49:28
双引号在写作文时怎么占格(写作文双引号要占一个空格吗)

双引号在写作文时怎么占格【一】

一天,我来到教室,看见黑板上这儿“躺”一个小人,那儿写一个大字,乱七八糟。我想,快上课了,老师来怎么上课?我连忙走上讲台,拿起黑板擦,只见小手在黑板上来回晃动,一会儿工夫,黑板变得干干净净。上课了,老师露出了笑脸,夸赞道:“哇,今天的黑板真干净,是谁擦的?真是个乖孩子!”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坐在座位上,心里美滋滋的。

有时我的这双手也会带来了一点小麻烦。那天下午,我约了几个同学玩捏泥巴的游戏。大家捏出了许多小动物,有小狗、小兔、小猫,还有大象、骆驼;有的在嬉戏玩耍,有的'在打闹,栩栩如生。我们开心极了。天黑了,大家结束了游戏,各自向家里走去。我一边唱着歌,一边扶着干净、漂亮的不锈钢栏杆上楼。突然,我听到楼下传来打扫卫生的爷爷的声音:“是谁把栏杆弄得这么脏?”我转身一看,啊,原来是自己的手印。我非常难过,心想:早知道会这样,就不摸栏杆了。唉,看我干的啥事儿呀!都是小手惹的祸。

今后,我要用这双勤劳、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世界和壮丽的人生。

双引号在写作文时怎么占格【二】

雄鹰不因麻雀的仰望而自满,它看清了自己的目标,不断练习,终成为天空的霸主;梅花不因百花的惊叹而骄傲,它看清自身的条件,挺立枝头,风雪亦不动摇;白杨不因小草的赞叹而自足,它看清自己的需求,挺拔向上,终成为被仰望者;兔子在动物的赞赏喝彩中,迷失方向,没有看清自己的能力,终坠入山涧,“飞翔”失败。

外界的赞美月喝彩,常常会让我们感到骄傲自满。但有时被赞美的能力只是我们无意间的行为,并非自身能力范围,所以我们要看清自己的能力。

借一双淡泊名利,追求知识的慧眼,看清自己。

居里夫人在荣获诺贝尔奖后依然潜心研究,不注重名利的她将自己的奖牌给女儿作玩具;不关容貌的她,因一身破旧衣服曾被记者当做女佣;追求知识的她从不放下手中的书本与研究,纵使因放射而身染重病,她亦不放弃。

看清自己的居里夫人,不因名利荣耀而自满,这亦是她最为可贵的品质。

借一双敢于创新,打破常规的慧眼,看清自己。

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有这样一个理念——倒立看世界,他不仅自己倒立,也要求淘宝网每一位员工学会倒立,倒立看世界,使他可以逆向思维,不被常规约束,不断去完善,才有了今天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

倒立看世界,使他看清自身束缚,敢于创新,终走向成功。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从小便追逐着音乐家的梦想,不断苦练钢琴,但当现实的残酷使她的梦想破灭之后,她并未沮丧,而是转行投身于政治,终于在美国《福布斯》公布的全球一百位有影响的女士中名列榜首。

她拥有一双变通的慧眼,不因一时的失败而沮丧,而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清自己,终成就一代名人。

袁隆平淡泊名利,在巨大的成功后看到自身的不足,执著于田间的“农夫生活”;刘翔不因为跳高组中退出而沮丧,从另一个角度看清自己,从事跨栏比赛,终成就亚洲飞人;钱伟长不因外界的赞美而迷失自我,看清国家的需要,看清自己的能力,终身诠释了爱国的事业。

不因外界的掌声喝彩而迷失自我,请借一双淡泊名利的慧眼看清自己;不因世俗常规而约束自己;请借一双敢于创新的慧眼看清自己;不因一时的失意而沮丧,请借一双变通的慧眼看清自己。

借一双慧眼看清自己,亦可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双引号在写作文时怎么占格【三】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们对历史的探索也逐步加深,正所谓“以古鉴今”。可如何分辨真史假史呢?有人说,二十四史是正史,它们是真史,可以借之鉴今。我相信,大多数人会这样说,可我却想给自己一双慧眼,用这双慧眼去鉴别历史的真假。

给我一双慧眼,我用慧眼看《史记》。相信略懂楚汉历史的人,大都知道历史给我们的西楚霸王戴上了一个“残暴”罪名。这罪名的由来,多半是司马迁所说的,项王钜鹿击败章邯后,俘虏秦军二十余万。因怕秦军不服,当夜坑了二十万秦军。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项羽战前只有三到五万楚军,战后想必不到三万,可秦军降卒有二十万,仅用三万楚军,如何坑这二十万手足健全的人?有人说,二十多万秦军都是在骊山给秦始皇修墓的囚徒,没有什么战斗力。笑话!即使战斗力不强,临之前也会竭力反抗,困兽犹斗。更大的困惑是,如何在一夜坑二十万降卒?在一夜中,如何挖那么大的坑?即使有那么大的坑,如何把二十万人丢下去活埋?古代可不像现在有推土机,有机枪火炮等先进武器啊!我的慧眼看到了《史记》这举世公认的正史上,也有令我怀疑,值得商榷的地方。

给我一双慧眼吧,有了慧眼,才有能力去自主分辨历史的真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历史典故演化而来的成语,更是寓意精深,脍炙人口。不过,我用我的慧眼发现有些成语中的典故,令人难以信服。比如“囊萤映雪”。

古时候有个读书人,家里很穷,点不起油灯。夜晚想读书,夏天就到野外抓来一些萤火虫,在萤火虫所发出的光下读书。这个典故不知被用了多少年,甚至演化为成语,以勉励大家刻苦读书。可有一次我在乡下做客时,特地抓了二十多只荧光闪闪的萤火虫,用一只薄薄的塑料袋装着,把它拿到黑暗的房中,根本无法用此照亮书页。如果换上古代的布袋、纱袋,它们所发出的光只会更暗淡。回来查找科学资料,我知道了:萤火虫尾部的亮光只有靠近尾部才有点亮,稍远就暗淡无光了。我真不明白,那古人是如何看书的?

龙应台说过:“历史没有绝对的真实,但我们不会停下探寻真实的脚步。”给自己一双慧眼,不人云亦云,用自己的慧眼去鉴别历史的真假吧!

双引号在写作文时怎么占格【四】

切斯特找来一片掌般大小的树叶,在上面啃出一个个字符。白鸽看着上面的字,淡淡地笑了。切斯特“写”完了,把树叶交给白鸽。白鸽衔着树叶欣然前往。望着白鸽越来越小的身影,切斯特也笑了,笑得那么轻松,那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