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天津市静海区大运河杯作文(天津南开第五次模拟作文)

天津市静海区大运河杯作文(天津南开第五次模拟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02 19:26:26
天津市静海区大运河杯作文(天津南开第五次模拟作文)

天津市静海区大运河杯作文【一】

隋文帝因病去世后,隋炀帝继位。他把都城从大兴(今西安)迁到了洛阳。

隋炀帝继位几个月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国家南北的运输极为困难,该如何解决?他想

到修建一条贯穿国家南北的道路,可是有几条宽阔的河流拦着,修桥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转念一想:与其修路搭桥,问什么不干脆挖通河流,让水路畅通,运输不是也方便了许多。

想到这里,他拿出一张地图仔细研究了一番并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计划。

他首先想到从洛阳开始,挖一条到山阳(今淮安)的运河(通济渠),再将一条战国时期吴国挖的名叫“邗沟”的运河加宽加深,再从洛阳挖一条运河到涿郡(今北京),并给它取名为“永济渠”。最后从邗沟南端江都(扬州)对面的京口(今镇江)挖一条叫“江南河”的'运河到余杭(今杭州)。这样四条河流纵横交错,相互贯通,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运输问题。

为了让人们能够积极的参与这项浩大的工程,隋炀帝下旨运河挖成后人们可以免税使用这条水上通道,并且自己身先士卒,带领人们开挖运河。由于有了皇帝的亲自带领,人们也都争先恐后的加入到开挖的大军中来,这样每天都能挖通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这项规模庞大的工程,仅仅有了短短几年时间便完成了。

从此,运输便利了,有时甚至比陆路运输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国家南北的贸易流通更加繁荣了,隋朝因此也逐渐强大了起来。

天津市静海区大运河杯作文【二】

午后,阳光、蓝天、白云、微风。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远处如帆状大楼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刺眼的明亮。运河被冰封,阳光洒在冰面,钓鱼的老者穿着黑色的棉袄坐在马扎上,在冰反射的光影里,专心致志的望着冰洞一动不动。一直黑白花纹的土狗,跑跑停停,东瞅西闻,试着走上冰面,又忽的一下跳上岸,抖抖前爪,继续往前走。运河桥上,人们往来穿梭,汽车、自行车、货运三轮车、行人,熙熙攘攘,远远望去,仿佛一副动感的市井油画。

运河大堤被修葺一新,长长的石条护墙让大堤看上去更加的结实,风顺着运河穿过城市,仿佛城市的呼吸,为这座城市添了许多清新的空气。这是一条千年流淌的大河,水势不复再有,但是气势依然十足。想想曾经就在这河面上,千帆竟流,万船千里而来又循流而去,该是何等的壮观景象。城市在变、运河在变,沧海桑田的历史过程里,唯一不变的该是这阳光。阳光从来不吝啬光和热,千年的世事,恒在一抹阳光下,世事转换,生命就像停留在花朵上的蝴蝶,愈发的渺小,转瞬间就已经飞远。

家乡溯运河而上,在几百里外运河边的一个小镇上,小时候的运河已经有了枯水期,却没有断流。小镇边上是高高的运河闸,每年夏季的丰水期,开闸放水,顺流而下的远处,大人们张网以待,渔获变成饭桌上香喷喷的记忆。夏季的运河,在两岸绿树的映照下,生机勃勃,浅弯缓流处,小伙伴们撒开手中的老牛缰绳,放下割草的镰刀,一个猛子扎下河去,一下午的时光就这样泡过去。运河浅滩上的'水草,枝叶苍翠,碧绿的叶子在阳光下亮的晃眼。小伙伴从河底挖上来河泥,远远的抛出去,把一群老母鸭惊得“嘎、嘎”大叫。几只雪白的鹅,静静的在远处吃着水草,时而引颈望向这处的热闹,继续把脑袋伸到水下,自顾自的忙碌。

水给予家乡灵气,给予土地生机,给予人们生活的热情。炊烟袅袅的傍晚,运河在夕阳的映照下如诗如画。运河边的菜园里,农活归来的人们趁着晚饭的空闲时间,正在给蔬菜浇水。一桶一桶的水从运河里提上来,一桶一桶灌进菜地。人们彼此打着招呼。顺手从菜地里撸一把小葱,揪一根黄瓜,摘一个西红柿,放到桶里洗一洗,就塞到嘴里吃着。我和小伙伴从菜地接过大人递过来的甜瓜,开心的吃着,你追我赶的嬉闹。(

秋天的运河鱼美藕肥,运河缓湾处连着村子里的水塘。把通向运河一面的水道用大网截住,人们就开始捕鱼。偶尔会有好几斤重的大鲤鱼从网里跃出,溅起的水花让人们欢呼不已。荷花已经凋零,残落的荷叶下就是荷花藕,大人们穿着水裤把藕踩出来,放到大大的木板上,送到岸边。刚踩出的荷花藕很甜,小伙伴们争抢着掰下一段,在水里洗洗就开始大吃起来。待到晌午炊烟升起,家家户户都飘出令人馋涎欲滴的鱼香。

大运河流淌千年,一水千里。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它滋润运河两岸的土地,惠及亿万百姓。大运河在北方断流了,但它南水北运的功能没有丧失,它源自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终将也会永远惠及这个民族。

天津市静海区大运河杯作文【三】

春天来了,运河河面的冰慢慢地融化了,河水唱着欢快的歌谣缓缓地流向远方。河边的柳树在运河的滋润下,抽出了嫩绿的枝条。树下的小草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探出头来东张西望。成片的小草中也开出了鲜艳的小野花,还招来了一些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地叫着:“花蜜真甜啊!”小燕子穿着小西服从南方赶过来,站在电线杆上欢快地唱着春天的乐曲,从远处一看,好像五线谱一样。春天的运河充满了生机,吸引了前来踏春的人们。

夏天来了,大运河的河水被太阳公公晒得暖暖的,河面上波光粼粼,好像往河面洒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金子。一棵棵大树妈妈就像一把把遮阳伞,让人们在她的怀抱下乘凉。河里的荷花,有的`正在开着,就像一个个美丽的仙子在跳舞;那些没开的,就像一根根毛笔,这个世界好像就是它画出来的。有一些不怕热的老伯伯,戴着草帽,开始专注地钓起鱼来。傍晚时分,运河慢慢地褪去了热气,来运河两旁消暑的人越来越多。此时,运河两岸的路灯亮了,运河也跟着亮了,整条运河就像一条彩龙游弋在华北大地。

秋天到了,运河两岸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一棵棵树上的叶子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仔细一瞧,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枫树的叶子像一只只小小的手掌。秋风一过,大运河的脸起了皱纹,好像在开心地笑呢!有的树叶飘落在河面,随波荡漾的树叶又像一艘艘前进的小船呢!

冬天的运河镇热闹。运河的水被冻上了,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有的人十分胆大,穿上溜冰鞋,直接在冰上溜冰。还有的人更牛,在冰上凿了一个窟窿,搬一个小板凳,坐在那钓鱼。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我们小朋友你,也忍不住地在河岸打起了雪仗……

大运河你真美,我要大声把你赞美!我爱大运河,更爱我的家乡!

天津市静海区大运河杯作文【四】

昨天,是合唱社团的区级比赛。我们激动万分,不知是为早上不用上课而激动,还是为可以在区级比赛中露面而激动。

我们光着脚丫,揣着一颗忐忑不安、而又激动的心到了四楼小礼堂,准备比赛。

该我们上场了。40个人整整齐齐迅速排列4队,走上阶梯。

耀眼的灯光照在我的脸上,感到暖烘烘的。

后面的同学把我挤下了阶梯。

我很不好意思,但是一听到项老师温和地说:“没关系,慢慢来。”我的'害羞、我的紧张便全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重整旗鼓。

项老师面带微笑,虽然没有语言,但是那神情仿佛在鼓励着我们:“别紧张,拿出最好的状态来。”

台前的一簇簇鲜花,红艳艳,虽然没有生命,但我们仍然能感觉到它们在安慰着我们:“放松,你们一定能唱好的。”

倪老师开始了前奏,我们在这前奏中酝酿好情绪,准备开始……

“风——儿吹啰嗬嗬,荷花摇——芒赛啰……”我们陶醉地唱着,一边想着老师平时告诫我们的话。

“欢歌——啊笑语——啊洒满林间小道——啊喜悦——啊甜蜜——啊挂在嘴角眉梢……”唱得高兴些,唱得高兴些!我的心里一直在重复着这句话。“向爸爸妈妈撒娇一样,唱得酥一些。”这是倪老师和项老师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

“彩——云——在——头上环绕,花——喜——鹊——在……”我们放轻了声音,唱得柔和。哇!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们能唱得那么好听,要知道,平时我们可都是硬着嗓子,犹如对骂。

“赶——摆路啰嗬嗬,像小河——芒赛啰……”在买东西了,要唱得热闹。我在心里想着。

结束了,我们依旧面带笑容。

让我们高兴地是,项老师偷偷朝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笑得更为灿烂。

向评委认真地鞠躬,我们便下场了。

回到排练厅,倪老师和项老师似乎非常高兴,面带笑容,神采飞扬。

啊,我吸了一口空气,好甜好香,一直甜到心头……

比赛完后,我们非常高兴,各个都神采飞扬。我和韩璇留在小礼堂,准备拍独奏录像。

这时候,主持人出来报分数。

“1号……”(具体分数忘了,只好用省略号)看得出来,这支合唱队伍的分数不是特别的好。有的人垂头丧气,似乎在想:排练了这么久,却得了一个这样差的分数;有的人不知是欣慰不再排练了,还是在安慰别人。

“2号……”没人响应,好像是已经走了。

“3号……4号……5号,9.67分。”一直报到5号,才有人回应。9.67分!他们的分数真的很好,顿时,背后响起了欢呼声。我转头看,是5个女孩在后面欢呼着。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脸上的妆使她们看起来更加的快乐,更加的美丽。

“6号……”我一边听一边观察她们的神情。听到6号的分数比她们的分数低。她们更加高兴了。我的心也随着她们的高兴越来越紧张了……

“7号,9.73分。”

“耶!”我和韩璇互相击掌。我们得第一了。我们学校合唱得第一了。我高兴的一塌糊涂。

我转身看后排的五个女孩:只见她们兴奋的脸顿时耷拉下来,似乎是很不满,她们的嘴中还嘀咕着什么。

此时我的心情很复杂,既高兴又有点不安。高兴的是得了区里的第一名,为学校争了光,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安的是把破坏了她们的心情,打击了她们,伤害了她们。

不管怎样,合唱得了区一等一,我很高兴,继续认真唱,到市里再拿一个好名次!

天津市静海区大运河杯作文【五】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终于去了我“朝思暮想”的通州地标——运河公园去玩。刚刚踏入公园,满地的许许多多浮雕一下子吸引了我,其中一块上刻着一首诗:河水初解水如天,万里南来第一船。彻夜好风吹晓霁,举头红日五云边。我好奇地问妈妈:“这首诗写得是什么呀?”妈妈说:“这首诗描写的是当年京杭大运河的景色。”“那大运河是从哪来的?”妈妈耐心地说:“传说是当年隋炀帝下江南游览,为方便官船驶进驶出而下令开挖的,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如果你想了解的更清楚,就自己去找找答案吧!”

回到家,我立刻打开电脑,找到了关于京杭大运河的资料,原来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始凿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隋朝、元朝两个朝代而全线贯通。它与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那古时候的人为什么要修这条运河呢?原来,古时候不像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南方有许多的粮食、茶叶、丝绸等要运到北方很困难。而大运河的贯通让这种运输变得很方便,也让沿岸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

一周之后,我又和妈妈来到运河边,河岸两旁的柳树随风摆动着绿色的枝条,小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水中的小鱼欢快地游着。大运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鳞鳞,水色宜人,好像一条丝带从天上飘落人间。远处的.游船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若隐若现,三三两两的游客在岸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仿佛已经陶醉其中了。

遥想1000多年前,隋炀帝坐船下江南游览美景的情境,真是令人羡慕。我梦想有一天,京杭大运河恢复航运了,我也要坐船去杭州看看那美丽的西湖。

站在运河边,我心中不禁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见证。

大运河,我为你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