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小学二年级作文精品特训营上册(二年级下册作文同步训练练习册)

小学二年级作文精品特训营上册(二年级下册作文同步训练练习册)

更新时间:2023-12-28 02:26:39
小学二年级作文精品特训营上册(二年级下册作文同步训练练习册)

小学二年级作文精品特训营上册【一】

多美好的假期啊!你是否想在这份美好上再加一份精彩呢?我想邀请你走进这样一个地方——青少年超级领袖特训营!!你可能听你的爸爸妈妈提起过,你可能对它有好奇,有好感,也可能有敌意……放下你所有的'情绪,让我带你走进快乐成长的地方,我保证,这里没有你已经做了一个学期的数学题和英语阅读理解,没有古诗词和英语的背诵;没有家长的唠叨和老师的教导……这里都是和你年纪相仿的小伙伴,你们有一样的烦恼、一样的困惑

;这里还有一些懂你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同样在你的年纪走过,在这几天的过程中,他们会帮助你,照顾你,和你一起经历这几日成长的蜕变;这里还有一个爱你的导师,在这六天五夜里,他会牵引着你走出成长的误区,解开你烦恼的心结,带你去感悟一些东西,让你积极地面对成长……这几天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如此优秀,你会经历一些你从不曾经历以后也不会再有机会经历的情感与体验……

伙伴们,有多久我们没有像小时候那样让妈妈抱,我知道你很爱他们,其实他们也很爱你,只是因为沟通或表达的问题,让我们的爱有了隔膜。我知道,有时你叛逆调皮,到处惹祸,其实就是想让他们多注意你一点,多关注你一点,但你换来的却是他们的不理解不喜欢,其实他们只是希望你变的优秀,因为他们眼中的你是最棒的;我知道,有时候你宁愿不要昂贵的礼物或高档的衣服,只是想让爸爸妈妈在忙碌的工作和应酬中抽出一点时间陪你看看你喜欢的电影、谈谈你心里的小秘密,其实他们只是想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拥有所有你想要的东西;我知道,当爸爸妈妈把各种培训班,特长班的课程安排拿给你的时候,你的心里有千百个不情愿,可能你并不喜欢音乐或者美术,但你却不得不接受他们安排好的一切,其实爸爸妈妈只是想让你多一项技能,以后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多一点可以立足的能力;我们知道,每当你取得一点进步获得一点成就的时候,你总是满心欢喜的想和爸爸妈妈分享你的喜悦,但他们却总是告诉你不要骄傲,然后给你一个更高的目标让你去完成,其实当你失望的转身离开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因为你的这一点进步高兴地一夜睡不着,兴奋的恨不得把这消息告诉所有的人……

我相信,经过这几天的洗礼和体验你会学会很多,关于爱、关于感恩、关于沟通、关于责任、关于承诺、关于付出、关于共赢……这将是你人生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从这里出去,你会改变,变得自信,变得阳光,变得学会感恩周围的一切,变得越来越接近你想象中完美的样子……所以,跟我们来吧!!让我们陪你一起走过这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这将开启你开心、快乐、自信、独立的人生…….

还孩子成长的翅膀,让孩子自由翱翔!!

小学二年级作文精品特训营上册【二】

冬天到了,小红和小明一起堆雪人。他们用胡萝卜当雪人的鼻子,用扣子当雪人的眼睛,用扫帚当雪人的手,还用铁锅当帽子。他们做的很成功,很漂亮。——彭锦程

修改建议:第二句话中的红字可以删去,第三句“的.”应为“得”。

冬天,小明和小红在雪地里堆雪人,他们先滚了两个大雪球,然后又按上眼睛,插上鼻子,雪人堆完了,他们玩的可高兴了。

小学二年级作文精品特训营上册【三】

《一封信》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一封信》第一课时学习《一封信》生字词,熟读课文,书写生字。第二课时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先对比两封信,换位思考,读懂人物内心的想法,明白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然后共同阅读绘本故事,练习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最后连结生活,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尝试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备课时觉得文本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文中两封信的不同。初定以“以读代讲”的方式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两封信的不同,弄懂露西改变信的写法,体会到信中表达的亲情。无意中看到曹海棠老师的教学设计,她采用“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的.方式阅读、理解、区别两封信的不同,理解主人公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这样的处理方式给学生的思考指引方向,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方法,也给今后的阅读提供了方法,乃至影响到生活,学会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理解他人。

不论是生活,还是阅读,我们往往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比如,我们会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会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既是一种理解对方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这种“换位思考”阅读理解文本的方式,其实人人在读书中都在使用,我们常常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在课堂中常常让孩子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换位思考”。我们常常在使用这种方法而不自知,什么是学习方法?就是先发现学习中的认知规律,从而理出的广泛适用的手段或方式。它就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一封信》这一课在我备课时觉得“让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种方法本身在生活中常用,只是把这种方式运用到了阅读中,学生很容易学会,把重点放在了学习方法上,教后我认为重点应该是通过这种方法理解课文。对于现在特别“自我”的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首次了解这种思维方式,只需让他们知道,初步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即可,主要是让他们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人物行为转变的原因。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阅读中他们一定会把此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自如得法。

初次尝试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我感动于自己的勇气。这将激励我在教学中继续大胆尝试。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方法,让学生爱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就是好的教育。

小学二年级作文精品特训营上册【四】

当我准备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信时,我总想着一定要感恩爸爸妈妈。

在这个世界上我可以没有朋友、同学,但是我不可以没有爸爸妈妈,因为爸爸妈妈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依靠的人。

爸爸妈妈让我好好学习,我却觉得爸爸妈妈很啰嗦。但现在我不再这么觉得了,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之所以这样还不是为我好,其实爸爸妈妈跟本不想这么啰嗦。

当我开始有记忆的时侯,爸爸妈妈就教育我,教会我识字,让我认识世界,每天苦口婆心的对我说,你一定要把我们对你说的记住,千万不可以忘记。

以前老是对我发脾气的妈妈,其实她心是爱着我的。她给我的爱是那么温暖,让我感觉像是一直都生活在一个欢乐的世界中,如果没有爱,生活就像冬天落光的树叶;如果没有爱,即使最可爱的微笑都是勉强……尤其是爸爸妈妈无私的爱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微笑,迷人的醉意!

孩子在一天天的`长大,慢慢地明白了爸爸妈妈的用心良苦。俗话说的好,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父亲的恩情比山还要高,母亲的恩情比大海还要深。

我现在才明白爸爸妈妈给我的是无私的爱,只有爸爸妈妈的爱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爸爸妈妈的爱,就像一杯茶,把苦涩保留在心中,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爸爸妈妈的用心良苦。

爸爸妈妈的爱如太阳般温暖;爸爸妈妈的爱如春风般和煦;爸爸妈妈的爱如百合般美丽。

感恩是一种温暖的情感,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美的讯息。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辛苦了,感谢爸爸妈妈为我撑起的一片蓝天;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包容;感谢爸爸妈妈为我付出的那么多。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用我的懂事为爸爸妈妈少添白发,用我的成绩带给爸爸妈妈欣慰,用我的孝心带给爸爸妈妈快乐。爸爸、妈妈,我爱爸爸妈妈。

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

小学二年级作文精品特训营上册【五】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本单元的4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一封信》是本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主人公露西的爸爸因出国工作,要半年才能回来,露西因为想念爸爸而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题目是“一封信”,实际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句句都是她的心里话:因爸爸不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她有满腹的委屈想跟爸爸倾诉;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诱的妈妈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在信中向爸爸报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两封信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都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期盼着爸爸的归来。

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学习生字词后充分读文,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读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是让学生找出两封信的内容进行对比。在第一封信的朗读中,学生越来越能体会到露西伤心的感受,特别是几名留守儿童。我问他们:“你们是不是和露西一样想念自己的爸爸?”孩子们回答:“是的'。”我话锋一转,接着问:“可是,爸爸在遥远的地方,当他读到这封信,会是什么感受?”“伤心、难受、不高兴、担心、不放心……”虽然很多词语的意思是重复的,但是他们能真正体会到一种真挚的情感。然后学习第二封信,我让学生先找出信的内容后进行朗读指导,提问:“读着第二封信,你有什么感受?”很多学生说越读越开心了。

接着,我通过课件,先出示第一封信,让学生找出第二封信相对应的内容,对比阅读,抛出问题:露西前后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我让学生先思考,再小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后指名汇报。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喜欢第二封信,因为第二封信能让爸爸放心,安心工作。第二个学生站起来,这是一个回答问题十分积极,但是站起来常常不知道要说什么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蹭了半天,终于说出喜欢第一封,我继续鼓励他说出喜欢第一封信的原因,但是他说出的原因仍是让爸爸放心,与第一封信相反了。

另一个孩子举手了,这是一个有点懒散,学习不够积极,但表达还比较清楚流畅的孩子。他站起来,很明确地回答了他喜欢第一封信,孩子们又以为是他说错了,部分学生已按捺不住,有的甚至发出了“么、么”的质疑声。好像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喜欢第二封信就是固定的答案,只有回答喜欢第二封信才是正确的。我告诉他们: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要能说出原因都是可以的。然后再次问站起的那位同学,你喜欢的是哪一封?他还是很肯定地回答:喜欢第一封。停顿了片刻,他接着说:“我的爸爸从小就没有照顾我,妈妈从小照顾我,很辛苦,我想让爸爸知道。”我突然感觉眼睛有点模糊,孩子的回答是我不曾意识到的,他真实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但接下来我有两点需要好好引导学生:

1、表扬孩子真实的回答,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并告诉大家平时要能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父母的不在场,学会体会父母的辛劳。因为孩子们都是农村的,很多父母不得已外出打工,缺少了对孩子的照顾与陪伴。

通过引导,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虽不在身边照顾自己,但他们一样爱我自己,他们在外面上班也很辛苦。最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结束这一课的教学:你想做个怎样的孩子,不让爸爸妈妈总为你担心?孩子们现在能各抒已见,说出一些具体的想法。

通过《一封信》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到了:教学中要尽量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对孩子们的思想、言行引导也才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