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春天有什么事件发生的作文(描写春天发生的事情的作文)

春天有什么事件发生的作文(描写春天发生的事情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0 20:03:14
春天有什么事件发生的作文(描写春天发生的事情的作文)

春天有什么事件发生的作文【一】

打开回忆的投影,记忆的碎片慢慢聚集,整合成一幅幅完整的画面。他们由无数人和物组成,构成了我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但最纯净的还是有她陪伴的日子。

自我记事开始,或者更早,老屋的后面便有一棵粗壮而又枝叶繁茂的柿树。我自小很顽皮,上树这种事自然少不了。夏日之时,我会经常光顾他。爬上去躺在两个分枝之间,舒展着身体,美美地睡上一觉,简直是天然的“避暑山庄”。或是将食指与中指分分合合,眼睛透过指尖的缝隙,穿过支离破碎的阳光,仰望着纯净蔚蓝的天。我儿时最天真的梦想也是在这里放飞的。有时无意之间我还会惊喜地发现藏在枝桠间的青柿子怯生生的探出半个小脸,会着实高兴一阵。玩累了,背靠着树,听着风与叶的窃窃私语,感觉那坚实的依靠是只有最爱之人才能给予的。哦,不对,柿树——她也是我最爱的。

待到柿子成熟后,红彤彤的挂在枝上,躲在叶后,看得人不禁垂涎三尺。我和小伙伴们也禁不住诱惑,急匆匆地爬上树,一个在上面摘,一个在下面接。不慎没接住时,柿子“啪”地落在地上,可惜之余更为她绽开时的美艳而惊叹。我经常吃的满手、满嘴都是柿汁,却还不忘抱着树干向她道谢。有这棵树陪伴的日子,是最幸福、甜蜜的。

幸福的日子毕竟短暂,我来到城市后,那座老屋自然也就荒废了。可柿树依旧守护着那里,年复一年开花结果,或许等待着有一天我会回来看看她。可我回来时,却看到:烂柿子满地都是,任人践踏,残风裹挟着她的枯黄树叶,而她却顽强维持着生命最后一抹亮丽。我怎会忍心看到如此,只恨当初为什么没有与她留影来纪念有她陪伴的日子。她已经为这里——我最初感受生命与温暖的地方付出了太多,是该休息了,在我心灵深处静静长眠吧。

有她陪伴的日子,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记忆与欢乐,更有我对她的无限依恋。我把这些存放在内心最柔软之处,相信在时光流转的影子里,在纷扰冷漠的世间能带给我一丝慰藉。

春天有什么事件发生的作文【二】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心理上的成熟,知识储备上的丰富,更是法律意识、社会道德的树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可是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我的教育对象是初二的学生,初二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青春懵懂、活泼好动、叛逆。如何让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是我们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既然要关注、想要改变,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学生的成长。

寒冬腊月梅花开,酷暑六月莲花绽。每朵花都有每朵花的花期,每个孩子的成长周期也是不同。作为老师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待花开;我们要耐心灌溉,助其成长;我们要细心发现,发现每一个人的特长。不要再在办公室里抱怨孩子太笨,也许他擅长运动,只是对数字反应有点慢而已;不要再说学生太不听话,也许今天他和他的家人、朋友闹了矛盾。有时候,我们可能觉得我只是随便地说了几句话,也许就是这几句话影响了一个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作为他们的引路人,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树立一个好的模范榜样,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的爱。有人将学生比喻成“璞玉”,我觉得是不恰当的,学生是人,玉是物。玉可以随心雕刻重塑,而人是有思想的,孩子的成长,教师和家长只能引导,不能强行塑造,不然会适得其反。当然,我不赞同教育无用论,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长久的、深刻的,但影响也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能一手包办,适当引导,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和充分的空间和时间。

春天有什么事件发生的作文【三】

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人只有具有思考能力,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那么就可能意味着很难具有完整人格。

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他们不去思考、不能思考,而是教师不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大多都知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对问题产生的怀疑,他们为了能轻松、顺利地灌输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他们是思路去学习,大多采取了压抑措施。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总是按老师的要求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没有积极地去思维,他们在学习上总是被动,因而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根源。

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想,而不是让学生去复制教师的想法,重复走教师的路。吴非在很多篇幅上说明、强调一个学生、一个人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是何其重要。

春天有什么事件发生的作文【四】

放暑假前,校长推荐给我们两本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吴非)和《国学与人生》(傅佩荣)。因为从校长那里先拿到了《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书,所以,对这本书断断续续地进行了阅读,做了读书笔记,并在暑假的四天时间里,把这本书拜读完。不得不说,这是一本难得的精神食粮,让我受益匪浅。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特级教师吴非关于"课堂"的思考笔记。吴老师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对"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进行了系统、深入、细致的反思和剖析。这本书虽然厚达225页,但没有一篇是长篇大论,都是短小精悍之作,可以长读,也可以抽空翻翻,都会受益的。

在通读看全文之后,我对吴老师的几个观点感触颇深,感同身受。

一、课堂,是可以出错的地方。

吴老师说对他的学生说:课堂是可以出错的地方,你们这么年轻,会犯的错误还在后面呢,为了以后少犯些错误,你现在要大胆地尝试,把以后可能的错路堵。

我的课堂上曾发生过这样的情景:当提问学生问题时,他们七嘴八舌,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当我想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时,他们却个个低头,默不作声了。后来我才了解到,原来学生是害怕说错,成为老师批评和同学嘲笑的对象。我为此感到痛心,不是为学生,而是为自己。我们不能让学生觉得发言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要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哪怕是错误的见解。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怕学生说错,就怕学生不说。

二、业余,要有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吴老师说:如果教师没有属于个人的阅读与思考,不可能成为有智慧的教师。读书多、爱思考的教师比只会模仿的教师发展得好。多读多思,举一反三,学科教学"变小了",人站得高了,境界就出来了。

前段时间,正好是期末备考,感觉自己很不在状态,课不知道怎么上,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管,看着身边好多优秀的教师,都能应对自如,总觉得自己不是当教师这块料。现在看来,是我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吧。对自己缺乏正确的判断,缺乏自信,归根结底,可能还是自己"底子"薄,要多下功夫,要给自己留有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多阅读,勤思考。

三、备课,不依靠教参才是真功夫。

吴老师说:没有教参,往往才能看出教师的真功夫。教师备课必须自己想办法查找资料,独立设计。教师没有这类依靠,业务才能长进快,长得壮实。

我很赞同吴老师的说法,这让我想到学校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同样的课,不同的教师去设计,你会发现,一节课原来可以用这么多种方式去讲,多有意思。这种活动不仅是教师的自我挑战,更是自身素质得以提高的最好途径,因为一直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是永远无法超越别人的。

最后,我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合格的教师总能有个人见解,也会鼓励学生有属于个人的思考。教师不要怕下不了台——你的胸襟有多宽广,学生创造的天地就有多大。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有我们多思多想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