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张謇纪念馆春游作文(参观张謇故居作文300字)

张謇纪念馆春游作文(参观张謇故居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4-05-26 05:28:44
张謇纪念馆春游作文(参观张謇故居作文300字)

张謇纪念馆春游作文【一】

一个下雨天的故事叮铃铃,叮铃铃,放学了,同学们连忙跑出教室。唱着歌,背着书包开开心心的走在回家的路上。这四月的天啊!真是变化多端,真像是一个小孩子的脸,刚刚还是美丽的晴天,一会儿就乌云密布。走着走着,雷声大作,天上开始下起了倾盆大雨。

同学们纷纷打开雨伞,只好迈开脚步,两手抱着头,匆匆忙忙地往家跑去。李明正在站台等8路公交车,突然从那边走来两位同学。小芳对小亮说:“那不是李明吗?他没有带雨伞呢!”他们走到李明身边,小芳对李明说:“李明,我们一起回家吧!”他们一起下了公交车,小亮对李明说:“李明,你打我的雨伞回家吧!”李明说:“那还是我们一起打伞回家吧!”他们一边打着伞,一边聊天,可开心了!李明说:“谢谢你们把我送回家。”小芳和小亮异口同声的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都是好朋友嘛!”李明说:“再见了哦!我们是好朋友,明天我们在一起玩吧!”

张謇纪念馆春游作文【二】

向警予纪念馆,是我们溆浦县最有名的景点。

去年暑假的一天,妈妈说要带我去向警予纪念馆参观,我十分高兴,吃完早饭后我就催促妈妈,说:“妈妈现在就走吧!好不好?”过了一会儿,我们终于出发了。

大约十几分钟后,我们就来到了向警予纪念馆,走进大门,向警予的雕像就映入了我的眼帘。雕像两旁是花坛,花坛里种有四季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在月季等花花草草的映衬下显得格处挺拔,与向警予的雕像相辉映。

欣赏完了雕像后。我们向左走,就来到了陈列室。陈列室里有向警予事迹的记载。向警予出生于1895年9月4日,她才33岁就牺牲了,在当时遵从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向警予却做了向守旧挑战的女士。1916年,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怀着“教育救国”的抱负,回到家乡。她四处奔波,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学校在她的主持下,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培养了不少人才。

我们参观完陈列室,又来到了旁边向警予的故居。向警予的故居是个漂亮而精致的四合院。向警予的书房简陋、整洁、古朴、大方。在故居里我们还浏览了向警予的日记。文章是那么的文采飞扬。作为一名溆浦人,我为向警予感到骄傲,自豪!

向警予,您真是个好榜样,我要向您学习,从现在起好好读书,长大后做祖国有用的人才。

张謇纪念馆春游作文【三】

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扇仿清的门楼,门楼的匾额上写着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张謇纪念馆”,门楼外有一左一右,一雄一雌的两只石狮,它们被雕刻的栩栩如生。

走进纪念馆,迎面而来的一块照壁上刻着张謇的: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诺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既不与草木同腐。

绕过照壁,走过张公祠堂,就来到了张謇纪念堂。这是一幢大约大2000平方米的洋房,里面记录着张謇的一生。我一边走一边看,突然,我看见了一个小孩,将脚伸进坛子里,手里捧着一本书,正在津津有味的看呢。一看介绍,才知道,这时夜读三更的故事。走着走着,我看见了另一则雕塑,一个年老的人,拿着毛笔,旁边有两个人,正拿着一副字欣赏着,我想这应该就是张謇卖字的故事吧!我左看看,右瞧瞧,又一则雕塑吸引了我: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手,而妈妈却准备接过一些钱,是谁在给钱?原来是张謇,我想,可能是张謇正挑着扁担回家在路旁发现了一块钱,他往四周看看,见到一个妇女和一个小孩正着急地寻找什么东西,他赶紧上前询问,他们一听就笑了,开心的接过钱。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状元山上的亭子,亭子里,大家都去撞了撞“金榜题名钟”。

最后我们还看到了张謇故居里的这棵苍天大树“古银杏树”,他已经四百岁了,依然是那么挺拔,那么苍翠,似乎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

快到中午了,同学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张謇故居。

张謇纪念馆春游作文【四】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我刚进大门就看到前方的照壁上,刻写了张謇的这句名言。

接着,我们先登上了张謇纪念馆大楼东侧的状元山。山顶上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口钟被取名为状元钟。有些顽皮的同学一到那儿就立刻敲起钟来,好像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状元,金榜题名。顿时,我耳边回荡着“当、当、当”的钟声,这钟声十分宏亮,响彻了整个故居。

然后,我们来到了张謇纪念馆里参观。馆内被分成了四个展厅,分别是:张謇的出生成长篇、教育兴国篇、实业救国篇和社会事业篇。我们参观了实业救国这个展厅。那里详细记载了:张謇在南通一共建立了370多所学校。他创建了全国第一所戏剧学校、全国第一所医学院、全国第一所幼儿园… …张謇创建了众多第一。他创建的酒厂里,精心酿造的颐生酒,曾经还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得金奖呢!

随着我们的脚步渐渐地向前移,从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我仿佛身临其境,一下子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当年。在滔滔的长江边,满头白发的张謇,在保坍工程现场视察,为民造福。一提到 “状元”这个词,就一定会想到吟诗作画、文弱书生,金榜题名后就享清福。但是张謇和他们不同,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成功的创建了众多实体,并且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通过此行让我加深了对张謇的解了。

说的对“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的确不能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