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冀鲁豫纪念馆观后感作文300字(参观冀鲁豫纪念馆观后感400字左右)

冀鲁豫纪念馆观后感作文300字(参观冀鲁豫纪念馆观后感4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3-12-11 22:45:00
冀鲁豫纪念馆观后感作文300字(参观冀鲁豫纪念馆观后感400字左右)

冀鲁豫纪念馆观后感作文300字【一】

一直以来都想找机会去参观铁人纪念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完成这个心愿,就在这时候我的公司步长药业给了我这次机会,公司举行集体参观活动,这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我盼望以久的王进喜铁人纪念馆!我们进入馆内以后映入眼帘的是王进喜同志和其他同志大步向前迈进的雕像,两侧一边写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另一面写着: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进入展区有讲解员带领我们为我们详细的讲解王进喜的铁人事迹!在讲解员认真深情的讲述时大家也仿佛都沉入了哪个时代之中,看着那一幅幅生动的相片和宝贵的影响资料深刻的感受到了当时艰苦工作环境,但是不管怎么样的环境下铁人都没有退缩而是坚毅的监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看见相片上他们打出第一眼油井那脸上流露灿烂的笑容那开心的样子时我的嘴角也流露出一丝笑意,虽然已经不是一个时代但是仿佛我就在他们身边,随着讲解员来到了铁人生活和居住的房间,看见那简陋和窘迫的样子,心理感觉有些酸楚!随后又来到了一个珍贵的影响资料面前就是有名的铁人跳进冰冷的泥浆池中用身体来搅拌在铁人的带领下大家纷纷跳进了池中,看到这里心理不有自主的出现一种激动的心情,为了国家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故自身安慰不求一丝回报的人能够这样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精神远远的超越了我们这几代人,真是值得反思,浏览这些事迹感觉时间总是过的好快,这时已经来到了王进喜生病的展区,看着他那张相片已经是满脸的病态非常憔悴的样子还依然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监守职责,一直到自己不能在站立起来,还念念不忘时时牵挂着油田的开发与进展,听到讲解员说道他去世的年纪还不到50岁,心中为他惋惜之时又一次产生酸楚与敬仰! 之后又看到了全国宣扬铁人精神,也看到了大庆油田也不断的发展壮大!,希望看到今天的大庆他在天上也会笑的。

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更加体会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代时代相传承的,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也要学习铁人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艰难,在工作之中遇到在大的困难也要想尽办法努力完成坚决不退缩,要印证铁人的那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学习的他的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不断的完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不断的钻研观察我的目标客户的喜好与需求,来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要时时刻刻维护公司与客户的共同利益,也要学习铁人不断的自我挑战,制定有效的计划努力完成!

冀鲁豫纪念馆观后感作文300字【二】

说来有些惭愧,在老师还没放该节目给我们看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有位名人名叫叶永烈。看来以后得加强人文方面的素养啦。通过观看这部片子,我学到很多,同时也做了不少的思考。

叶永烈爷爷小时有过不及格的经历,但现在他是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有人说很多作家曾是神童,我不是。我是从一个语文不及格、作文也不及格的孩子成长为作家的。”这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的确,生活中像这种曾经看起来不可能但最终一切都成为了现实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众所周知的,曾经因不及格要补考英语的李阳现在成为了英语方面的能手;小的方面,高中时我的物理老师曾经就很惧怕物理,达到了一看见物理就头晕的境界,但后来他还是喜欢上了物理??所以说,客观地讲,曾经或者是现在我是怎样一种状态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是啥样,现在我该做的是努力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尽管过程不是很顺利,而不是纠结于现在的状况有多糟。

叶永烈爷爷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他是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他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带来的巨大的影响,还有《毛泽东的秘书们》、《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等等一系列的作品都受到好评。这一切,都是从1951年4月28号那天开始的,那是他11岁,小学五年级,从一首出版在《浙南日报》(即现在的《温州日报》)上的《短歌》开始,叶永烈爷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后来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并不影响他对文学的热情。其实这得益于他的好奇心,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敢于为止付出行动和对文学的热爱,试想一下要是当年他对那个“投稿箱”仅仅只有好奇并没有为之写《短歌》,或者在大学期间转向研究化学,结果会怎样。所以说,我要向叶永烈爷爷学习有想法了就敢做的品质,特别是当今社会,现实是残酷的,当你有自己的想法并理性地判断它的可行性时,我要立刻行动起来,并坚持着那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他是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更是一个以写作为乐的人;他是一位勤于科学幻想的作家,也是一位擅长传记文学的作家。

当叶永烈爷爷科在科普小说方面干得正红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感到科普写作已不能反映他的所思所想。他的视角,更多地放在国家、时代的命运和人民的呼声上,所以他选择了纪实文学。这是一个多么坚定、伟大的抉择啊,他的心不仅仅放在个人的事业上,同时还牵挂着国家与人民的命运。

前几天看过一篇题为“我们不一定会输在起跑线上”的文章,其中讲述了一个道理:起跑线虽然不同,但同时通向成功顶峰的路也是不尽相同的,你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路线才能决定你是否是最先达到顶峰的人。叶永烈爷爷的成功就很好地为这个道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

此时此刻,我在为那份属于我的梦想而奋斗。

冀鲁豫纪念馆观后感作文300字【三】

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老师放了一个视频,那个熟悉的脸庞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一个身高不足一米,没有手没有脚,“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蓝色眼睛,尖尖的下巴”构成了他帅气的脸型。可美中不足的是在他出生时上帝早已把他的双手双脚给拿走了,只剩下唯一一个可以支撑起他沉重身体的“小鸡腿”。丑样的“小鸡腿”不但支起了他整个身体,支撑起他的人生,而且还支撑起整个世界的奇迹!他就是尼克·胡哲——一个没有四肢却演绎了无数生命奇迹的人。

看着听着他与鲁豫的交流,听着他坦然地讲述自己的经历,调侃自己的“身体缺陷”,一刹那,我不禁潸然泪下!我想,我是被他的顽强、他的坦率、他的乐观、他的坚韧和以及他的那永不放弃的精神感染了吧。尼克胡哲,一个外表不健全,可他却完成的却是许许多多健全人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年仅29岁的尼克胡哲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担任着国际公益组织“没有四肢的生命”的总裁,创办了自己的演讲经纪公司,同时投资房地产和股票。骑马、游泳、冲浪、打鼓、踢足球,他样样皆能。

演讲时,一张小小的书桌便是他的讲台,确切地说,是舞台。残缺的身体在上面移动、跳跃,而脸上始终带着自信的笑容。尼克的传奇人生,尼克的坎坷经历,尼克的不懈努力,尼克的坚韧意志无不深深地打动了我。一个坚强到让人心痛的“巨人”,一个成功而杰出的演讲家活生生而不做丝毫掩饰地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健全的人呢?”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四肢健全,我们可以很正常地用自己的双手写字,吃饭。我们有自己的双腿可以跑步可以逛街,我们拥有尼克没有的先天优势。所以,与没有四肢相比的尼克相比,四肢如此健全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生活,还有什么理由停滞不前,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梦想买单呢?

实现梦想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不懈和拥抱失败,把失败看作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被失败的恐惧打倒。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措”,可是面对自己的失败确实是件需要勇气的事,但只有勇于面对它,目光炯炯地直视它,看着它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吸取,才是尽快摆脱暂时失败的最有效方法。尼克他可以那么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身体缺陷,他甚至可以自我调侃。难道我们就连小小挫折都不能面对吗?

看完视频,老师问我们,设想自己跟尼克一样的失去四肢,我们会怎么样?这时候,原本躁动的班级突然间安静了。我们都知道尼克可以有今天的成就,其中的艰辛努力不言而喻。毋庸置疑,很多人都期待自己可以产生“蝴蝶效应”,微笑的付出,巨大的回报。可是我们别忘了蝴蝶效应最初的“振动翅膀”也是要我们亲历亲为的,如果什么都不做,我想那应该是蝴蝶标本吧。

在演讲中,尼克经常讲到:“有人问我,你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吗?我要说是的。我对人生的三个真谛——价值、目标、宗旨都很清楚,我知道我要往哪里去,所以我很快乐。无论怎样,满足于你所拥有的,比如我,就很珍惜我的‘小鸡腿’,不要放弃,爱别人,每天向前走一小步,你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的目标。”人最怕的是没有想法,整天没有目标和方向地过生活,但只有想法,没有方法,就如同一群老鼠知道该给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但却没有老鼠去执行一样,只能是空谈。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老师说了,梦想要趁早。不过归根到底就是努力要趁早。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命运跟着改变。尼克说,态度决定高度。没错,我们的态度决定着我们的行动,而我们的行动将决定我们的未来。所以生活中,有了想法就赶紧找方法吧,不要想法一大堆,方法却没一个。

冀鲁豫纪念馆观后感作文300字【四】

在微博里全民叫亲的时代,在信息变相绑架的时代,在各大网络互相厮攀比点击率的时代,在成功转嫁国外节目制作,国内的电视环境开始洋气的时代,你还是会不得不佩服地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已经与你分享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人生故事,间接地体会了人生百味,她就是陈鲁豫,这个节目就是-<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

作为"老字号"的访谈节目,十余年的坚持不懈和观众的日益积累是心照不宣的秘诀。在提供给观众的'选择非常多的竞争下,能做到定期定点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从未间断收看的节目却寥寥无几。<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是访谈节目之中的常青树。健康生存十余年,在坚持节目定位原则之外,改变的程度其实还是基于受众的需求,这是必要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做明星是为了"保证生存"是个特别真诚的回答。只有"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才能做内心真正想表达的。不难发现这可以映射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

昙花一现的所谓热点新闻人物如果在忠实有约观众心里会产生一种"她就是从前那个....."这种其实已经是熟悉人的心理。这就不难看出节目的成长意义和轨迹。

"于非凡处见平常,从平常处看非凡"这是鲁豫个人电子杂志的标语,也是人与人交流的核心。作为85后,看了近有6年的<鲁豫有约>最让我欣赏的是无论从多大的明星到多么普通的百姓,鲁豫都能与嘉宾建立起的平等的、友善的,甚至有些保护嘉宾的关系。

有营养的谈话不一定要尖锐、犀利,充满教条主义气味。我们这个时代变得仿佛"成功"是衡量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讨论职场故事的电视剧、电影不知道从何时起成为了年轻人的喜好。仿佛只是买了名牌就相当于成功示范的标本。拿郭敬明作客的那期节目来说,个人观点,他应该是把青春和价值做到最契合的一位少年成名的人。可是从他跟鲁豫的谈话里我丝毫不觉得我有多羡慕、多仰视他,甚至觉得他都不具有人格魅力。我觉得个人的生活方式跟能力是成正比的,这个世界人们越不相同越好。那些"势利眼"、"现实主义"的存在只鞭策我们更加努力,这其实就是节目带给观众,至少是我的正面讯息。我希望以后的节目要坚守这一点。

如果说哪几期节目、嘉宾是我愿意花时间重复观看的,那一定是对我的喜好、我的成长有引导的,有影响的。于丹、陈可辛、韩寒、白岩松、徐静蕾、周迅、李敖、汪峰,还有很多有关创业、梦想、母爱父爱、整容,甚至婚姻的选题。我希望节目组能发掘更多有趣的人和事。

那些关于鲁豫本人的流言蜚语不过是吃一块饼干的消化时间,因为这么多年就一个永恒的话题-瘦。我想说的是谁也没有比她本人更在乎自己的身体了。她在<北京青年周刊>里提到过,大家都很自觉地不歧视肥胖的人,瘦瘦的人却在这方面被忽略。只要他身体健康就好。还是那句话,存在你的存在,是我对你最大的崇拜。

最后想对鲁豫有约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很棒,辛苦了。你们在做一个非常令人佩服的工作。

冀鲁豫纪念馆观后感作文300字【五】

我很小就知道大庆有个“铁人”,但那时不太明白,是一个铁做的人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铁人”是谁,怎么回事了。

今天,我要好好去看看铁人的那个时代。铁人纪念馆的门口有一座雕像,那就是铁人王进喜。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了铁人。1959年,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这只除却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在队长王进喜的带领下,苦干5天5夜,大庆第一口油井终于开钻。在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了井喷。为了制服井喷,王进喜顾不上腿伤,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井喷制服了,可他的伤腿已肉模糊,泥浆把他的手脚烧起了大泡。王进喜和1205队工人们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附近的乡亲们。房东赵大娘看到王队长累不垮、压不倒,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就对住在他家的工人说:“大娘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号就叫开了。

在纪念馆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很多照片和实物,当年的艰苦环境:一望无际的草原,人烟稀少;干打垒的房子,房子中的生活用品及其简陋;带大竖道的棉袄;狗皮帽子;沾满泥浆的衣服和裤子;那个时代铁人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老式的摩托车。照片中有人拉肩扛的工作场景,真是震撼啊,那么大、那么重的钻井工具竟然是使用人力装上去的。天寒地冻的情况下王进喜和工人在暴风雪中辛勤工作的场景;王进喜和工人们在施工现场研究问题的.场景;开生产会议的场景;国家接见铁人王进喜的场景。

导游还说,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铁人精神一直是鼓舞石油职工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铁人精神是大庆油田的传家宝。“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主要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在大庆铁人精神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大庆人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铁人”不仅仅是一个先进人物的代表,更体现着一种精神。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

通过这次参观,我看到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的照片,我感到了震撼和激动。铁人精神激励着我,我为作为一名大庆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冀鲁豫纪念馆观后感作文300字【六】

他出场时,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他的多年的崇拜者——搀扶着,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年轻人怎么能让老人扶呢?后来才知道游本昌那时其实已经77岁了,现在78岁了的。调养的真好,或许就是因为他常笑——故有云“笑一笑,十年少”嘛——当时是这么想的。

在台上他跟鲁豫有着谈笑风生的那种豪爽,偶尔让人觉得他该收敛一下、注意形象,没点传统老一辈的稳重。不过这跟他初上台时说的东西很符合,“不要哭,要笑。”或许他就是一只都自己实践着。

如他所说,他是一名性格演员。在鲁豫的几次现场考验下,他真的做的活灵活现、像模像样的,有点小孩子般嬉皮扮鬼脸样好动。他说过他曾在飞机上演了个小品,自夸是世界上时间最短,同时水平最高的。当时心里一惊:这老顽童好自恋啊。而后明白那是在海拔两万米上的哪能水平不高呢。唉,这就是大师的幽默,自愧不如,脑瓜转不过来啊。

演示迎见男朋友时,有点看不明白,不知道他表演的重点是手。但在他表演接见女朋友时,全场轰动了。或许我们都是给真实感染了。一个老年人演示热恋中青年的东西真的很少见,这也很逗人……依然觉得好笑~~~

当然如果据此断定游本昌就是个生活恬适、事业上平步青云的话就不对了。在他前大半生,做的都是些小打小闹的小角色。《济公》是他接的第一部大制作,但是当时他已经年过半百了。在拍摄中他倒是顺风顺水的了,上天也让他们顺心顺意的拍了好几个可遇不可求场景。

作为主角,游本昌的出演费对现在的人来说有点匪夷所思了:一集100块,一共八集,只是到最后大结局了加薪50。游本昌自嘲是导演觉得他演的好100元太少了。或许是吧,万人空巷的收视率,连偷窃犯罪都减少了。如是说游本昌演的'深入人心啊,不愧是经典版《济公》而后续拍的貌似真的没有超越它。

话锋一转,当鲁豫谈到他妻子谈到他们共同抗争癌症时。游本昌不禁老泪纵横,台下的妻子也欲哭又止。那年是1991年妻子杨慧华被诊断为癌症二期晚,这在常人看来不一隅直接判了刑,但是他们没放弃。一起努力一起抗争,16年走来(相对《鲁豫有约》拍摄时间2009年4月)杨惠华依然活着,而且感觉比过去还好。这除了因为他们乐观积极的抗争外,他们的养生之道也值得推崇。

谈起养生之道,游本昌认为就是一个字——动。因此天天运动是游本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游氏健身术”也就在他长期的运动和不断的摸索中诞生了。他建议中年特别是老龄人每天起床前都应该先活动活动筋骨,不要马上起来。他相信老中医观点,“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同年十月,在鲁豫节目里还说剪光头是好玩的游本昌终于看破红尘到绥芬河市大光明寺剃道出家了。或许他跟济公已经合二为一了。在他奋斗人生里我深深记着那句“一息尚存,坚持不懈。”在过去的生活中,我缺少的就是这种奋斗的意志。胜时骄,败即妥。曾认为自己对生命思考得够深入,但对于生命的意义我一直都是一无所知。应该说游本昌是我的救赎。

冀鲁豫纪念馆观后感作文300字【七】

下午,我们观看了澳洲残疾青年力克胡哲的《我和世界不一样》的视频,我组织同学们观看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健康正常的'学生残疾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比自己的不足之处;二是让同学们放松一下,因为星期六他们刚刚参加完小六升初一的,我想让他们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这是我在教学活动中的一次大胆的尝试。我想让同学们通过看视频,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启发,重新找回自我,找到自信,找到乐观。其实,生活有坎坷,也有梦想;有荆棘,也有鲜花。力克.胡哲他出生时就没有四肢,是一个典型的重量级残疾。是什么让他勇敢,坚强地活到今天,并取得了两个大学学位,拥有财富近百万,还娶到了一位漂亮的妻子。我认为:他有一句话至关重要,那就是“永不放弃!”他的自信和乐观、幽默和豁达,让我佩服之极。

他多才多艺,能用“小鸡腿”打鼓,打出优美的鼓点,熟练而娴熟;他能用“小鸡腿”打球,打出的速度让人惊叹,打出的距离让人瞋目结舌;他能用“小鸡腿”弹起电话听筒,用肩膀顶住电话听筒,用头和肩膀配合夹住话机打电话,真是不可思议;他把“小鸡腿”当螺旋桨,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泳;他能用嘴巴咬住笔写字;他坐在自动跑车上,能升降自如,用“小鸡腿”灵活打开安全带,走下舞台,走向人群;他还能用灵活的“小鸡腿”和正常人的手掌反应快慢的游戏……他太厉害了!

可以说,正常人能做的事力克.胡哲无所不能,所有这些都源于他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有生活目标,有生存价值,更来自于他的勇气、坚持、永不放弃的阳光心态!

力克.胡哲你是所人心中的榜样,我佩服你!

我会向你学习乐观、幽默的性格,微笑生活,热爱学生,努力工作。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