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老师打妈妈作文(二年级孩子被妈妈打作文)

老师打妈妈作文(二年级孩子被妈妈打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8 15:38:58
老师打妈妈作文(二年级孩子被妈妈打作文)

老师打妈妈作文【一】

教师节前夕,收到了在烟台工作的一名学生送给我的礼物——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老师打妈妈作文【二】

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的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最重要的还有无处不在的爱心。

在本书中,作者分了七个章节,从各个方面引导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更好的教育孩子。这些内容不仅对家长教育孩子很有帮助,对我们这些即将工作的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有教师同时也有很大帮助,纠正了我们长期形成的错误教育观念和教育误区。

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章节中,作者主要引导了我们“如何提高爱的质量”。引言中说“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我个人从本章节内容中主要了解到:在我们成年人眼里的幼稚的小事,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正好与第六章节中所注重的关注点相吻合。作者举了很多与自己女儿相处的事例,让我看到我们平时忽略掉的细节。在我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中,很多父母对于打针一事,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哄孩子,然而每次打针孩子还是怕的要命、嚎啕大哭,而作者却教会我们一种新方法:提前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关于“捉弄孩子”,我们可能自己就有过这样的行为而不自知,而我们这些行为却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不要利用孩子的幼稚来逗大人开心,而要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在“给小板凳揉揉疼”中,作者说“善良与豁达是相随的,遇到问题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在这点上,我们应注意到孩子于成人眼光的不同,他们对人对物都一视同仁,我们对待每一个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应该充满善意,这样才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在其他部分作者也告诉我们,一些不容忽视的小细节,让孩子保持一颗童心很重要;我们应正确处理孩子在青春期和异性交往这件事,正确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处理好男女生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不可避免,正确看待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在这些缺失的方面得到完善。我们教育孩子应掌握合适的正确方法。

“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在第二章中,作者主要讲述怎样正确的引导孩子去学习,我们不要把学习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自主、快乐的去学习,发现学习的趣味。在另一方面,作者着重于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阅读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更多新知识,一方面书中所传达的真善美、正能量,也会对孩子的品德形成一定的影响。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学习就是轻松而愉快的。

“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这是作者在第三章节引言部分所说的。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个人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品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都很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孩子。

在第四章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者在本章节提出很多令人吃惊的观点,如“惩罚你,也不让你写作业”“替孩子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100分”这些大胆而不失理性的做法,可能会有很多人不了解不赞同。但我们要看到作者这些做法背后的实质,我们不是在放纵孩子,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让孩子自觉的学习,保持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而不是被繁杂而沉重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要方法用对了,我相信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伴随孩子终生。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作为家长,必须具备家长应有的智慧。有智慧的家长,才能带好孩子,让孩子觉得幸福。作者在文中说到“做家长的素养和理性就表现在,每当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都要就你所采取的手段思考一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付出许多理性与思考,教育其实就在这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你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孩子会用十倍的优秀来回报你。

“儿童无小事”这一点就要求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的观念,不误导孩子。很多我们看起来幼稚、可笑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如果处理的稍不恰当,就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在小事上父母正确的观念,很有可能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

在“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中,作者的。很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一直以来,都认为孩子必须上学前班,而作者却提出“不上学前班”这个观点,这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下的一种弊病。另外,我们不能用常规的思路来扼孩子的想象力,这样会阻碍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虽然国家现在已经明令禁止不能体罚学生,但仍有很多体罚学生的新闻曝出来,“暴力教育”不但会让学生讨厌老师、讨厌学习,严重些,很可能会造成“教育事故”,我们教育孩子是不需要用暴力来强迫孩子学习的。另外还有很多普遍的教育误区,在此不一一提及。我们如果可以走出这些坑人的教育误区,教育的现状便会焕然一新。

伊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让父母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和正确的方法,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这本书不但告诉我们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我们怎么教孩子做人,教我们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老师打妈妈作文【三】

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我的作业忘写了,我不是故意的,是因为在记作业的时候,问我

“你玩不玩穿越火线啊?”

“在周末的时候玩”

“你多少级?”

“不多,才三个‘V’”(穿越火线的`等级)

……

就在这时老师就已经把作业从头到尾给说完了,我问我的同桌:“今天作业留什么了?”“哼,让你不认真听,我才不告诉你呢”

诶呀,在昨天他向我借钱我没借,今天就遭报复了,只听放学的铃声响起了,同学前拥后扑的走出了校园,唉!这应怎么办呢?没事,明天收作业的时候,我去厕所,等我回来组长就忘了,但组长没忘该怎么办啊?现在只能马当活马医了!

第二天,收作业的时候,老师刚说:“收作业”我就急急忙忙的往外跑,只听老师说:“,干什么去?”

“我去上厕所”

“先去把作业交了”

“好”

这回可玩完了,小组长向我要作业的时候,我交出来,小组长就给我告诉老师了,老师对我说“怪不得急往外跑,原来是没写作业呀!”

我连忙解释说

“作业单没记明白”

“那不是理由,把左手伸出来”

“啪”老师用铁格尺打我的手,铁格尺的边缘划破了我的手鲜流了出来。老师又给我的家长打了电话。

“……”。

回到家我的父母也批评了我,心里我就像针扎一样。

从那以后,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一心一意的去做。

老师打妈妈作文【四】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是从别的学校来的,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因此,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也不敢举手回答。也许是您猜到了,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别害怕,试一试,不试一下怎么能知道结果呢?答错了是可以改正的嘛!”上课了,我清楚地记得,您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想个办法记住‘鼠’这个字。”我犹豫再三,胆怯地举起了手。您温暖的目光落在了我身上:“璇璇,你说说,错了没关系。”又叮嘱同学们即使我答错了也不许笑。同学们静静地听着,我听到自己细小而胆怯的声音:“这个字上半部分就是老鼠的米缸,下半部分就是老鼠的腿,你瞧,它的腿上还沾着偷来的几粒米呢。”我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您对我的回答更是赞不绝口:“孙艺璇的想象力多丰富啊!要不是她的好办法,同学们得费多大劲才记住这个字呀!”正因为有了这一次的成功,使我的自信心一点点的成长起来,久而久之,我养成了上课积极发言的好习惯。那一刻,我感到您像妈妈一样引导我。

我从小就体弱多病,经常因为生病没法上课。您却天天买上水果,到我家给我补课。一边耐心讲解,一边问:“听明白了吗?”还不时问我:“感觉怎么样?好些了吗?累不累?”那一刻,我感到您像妈妈一样,不仅关心我的学习,还关心我的身体。

在您的帮助下,我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您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班上表扬了我。老师,为了我的进步,您花了多少心呀!因为您的鼓励,使我在这漫长的学习道路上增加了信心和勇气,让我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因为您的领航,使我学习的小舟奋力地向胜利的彼岸划去!

那次下雨天,路上又湿又滑,您看到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担心我着凉生病,弯下腰把我背了起来。我伏在您温暖的背上,流下了热泪。在路上您有几次险些摔倒,您对我说:“把伞往后面移一下,别淋着!老师是大人不怕淋雨,你是小孩子,淋了雨是会生病的……”我哽咽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雨呀,请别下了,莫打湿了老师的衣服,路呀,请你不要那么滑,莫让我敬爱的老师摔倒……那一刻,我感到您像妈妈一样爱护我。

那次我妈妈生病住院了,您天天领着我,让我在您的家里吃午饭,让我在您的床上睡觉,看书。我的鞋子被雨水打湿了,您去给我买了一双新鞋。我的铅笔没了,您带我去买新的,路上还买了好多水果,怕我白天不喝水,我会发烧上火。那一刻,我感到您像妈妈一样关心我。

夏天来了,教室里热得要命,当同学们拿着扇子、书、本子、拼命在扇的时候,您去给我们每人买了一只冰棍,您却一边喝着白开水,一边看着我们一个个贪婪的吃相,脸上是无限的慈爱与满足。那一刻我感到您像妈妈一样心疼我们。

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您并没有大声呵斥我们,而是轻声细语的问清了事情的缘由,给我们讲明道理。我很感动,您是非分明,不像别的老师,不管是谁对谁错,都先批评一番。那一刻,我感到您像妈妈一样耐心的对待我们。

啊,我亲爱的老师!您为了祖国的花朵,为了祖国的明天,您在我们身上花了多少心啊,我要深情的对您说一声:“老师——妈妈,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