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介绍古代春节的作文(介绍春节传统节日作文)

介绍古代春节的作文(介绍春节传统节日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02 23:10:41
介绍古代春节的作文(介绍春节传统节日作文)

介绍古代春节的作文【一】

臧谷二人都是给财主家放羊的牧童。因为家境贫寒,这两个孩子刚过记事的年龄就走上了与自己的父母一样为财主卖命的人生道路。开始放羊的时候,他们把羊看成和鸡、鸭、猪一样,都是可供驱赶的玩物,觉得和这些畜、禽相处挺有意思。山坡、路旁和荒野的青草绿茵;河渠、池塘的碧波涟漪;头顶上五彩缤纷的骄阳、蓝天和白云;以及充斥在大自然各个角落的清新空气,使这两个孩子与世上的万物和谐地融于一个时空。他们像那些家禽和家畜,五谷和百花;像山间的石头,河里的水珠,以及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一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担忧。

然而,他们毕竟是人。每当臧和谷看到富家子弟念书、玩乐,心里总是非常羡慕。经过一番琢磨,其中的一个孩子找人去借了一本书。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向别人学习认字,而在白天放羊的时候则拿出随身所带的书来练字、复习。另一个孩子用竹子削了一些色(shai)子,放羊的时候,他坐在草地上,拿5个在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刻着1、2、3、4、5、6的不同点数的色子,抛起来又落下,落下后再抛起,聚精会神地玩着掷色子的游戏。5个色子在地面上显示着变幻莫测的点数。一个穷孩子独自一人掷色子,居然也享受到了和下棋对弈相同的趣味。

有一天太阳快下山的时候,臧和谷想起了要赶羊回家。他们把羊唤拢一点数,发现各自都丢失了一些羊。这两人回去以后,财主问他们放羊的时候干什么去了。一个回答说当时在看书;另一个回答说当时在掷色子。两个孩子丢羊的时候做的事虽然不同,但是他们丢失了羊的结果却完全一样。

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忠于职守,全神贯注,否则就容易出差错。至于臧和谷是因为年纪幼小,渴望得到学习和娱乐的机会才引发了差错,则当另作别论。

介绍古代春节的作文【二】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介绍古代春节的作文【三】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介绍古代春节的作文【四】

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 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长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长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 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长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三个和尚》是根据中国民间谚语改编而成的,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寺庙失火、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救火直至后来三人合作吊水的情节,既批评了“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社会新风尚,与现实生活紧密。

介绍古代春节的作文【五】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致亡国的巨大灾难,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介绍古代春节的作文【六】

一提起我们中国的祖先,自豪、激动便溢于言表。上下五千年的古文明,在整个世界都是屈指可数的。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耀眼的明珠,让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都为此骄傲。自小孩子们就会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些千古名句更是跨越时空,留传至今。如“何意百练刚,化为绕指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度被我们作为年度述职报告的总结句。

虽然从小到大也接触了不少古诗古文,但对于这些古文化,仍象藏在盒子里的宝贝一样,充满神秘的魅力。怀着一种崇敬、好奇的心理,我阅读了自先秦到唐五代的`部分文学作品,感触颇深。在这里我品位了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感受了楚国诗人屈原悲愤忧郁,战国策士们纵横雄辩的气派,诸子散文,思想深刻,耐人寻味,百家争鸣,西汉司马迁行刑后发愤著书,完成了著作《史记》,魏晋南北朝时的建安七子,唐五代的王维,李白,杜甫,韩愈更把我国的古代文学推到了巅峰。

这么多的文学佳作,我不可能一一细说,只能撷取一枝半叶与大家共赏:

在我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位'雄,欣赏了他的诸多文学作品,特别是《短歌行》之后,我不禁被他的文学才华所折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抒情诗,表达方式委婉曲折,前八句为感慨人生短促,中十六句表达了成就功业的急迫追求,其中有求贤不得的苦闷,也有礼贤下士的热忱。情感几经起伏,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激荡不平,最后八句抒发了诗人的胸怀和壮志。诗中有忧郁,有感慨,有激情。让读者真切的体会他的复杂感情。他巧妙的引用前人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自己思念贤才的愿望。最后运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自己的志向。比喻生动形象。用朝露比喻人生短促,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奔走四方。语言质朴自然,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感觉古文学的言简意赅与当代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一直强调孩子要把句子写具体,想方设法的要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复杂化,而古文中,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含义是多么的深刻啊 !如何在此寻求一个承接点?也许是我们可以考虑的问题。还是谈些这本书对我工作的帮助吧

在教学上,它增强了我在此方面的知识,让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更加的有威信。二册课文中就有两课《古诗两首》。记得学习《春晓》时,孩子对孟浩然产生了兴趣。我就利用古文学所得给孩子们介绍了孟浩然的生平,几个平日里特爱钻牛角尖的还不够,还想知道他的一些其他作品,我就顺势介绍了他的《过故人庄》,还有同一时期的李白、杜甫、王维,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后纷纷找来《唐诗三百首》阅读,对我国的古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兴趣。

古文学用词讲究,耐人寻味,读起来琅琅上口。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未必有这样深的体会。为了让孩子们能体会一些古文学的精妙。我特意修改了古诗《村居》教案,原教案注重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出示配图的古诗,讲讲你读懂了什么?现在我主要让孩子体会古文的用词精妙,含义深刻的魅力。先出示一幅图片,在一个杨柳依依,春风拂面的春天,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在放风筝。然后请孩子们说说。班里有几个学生讲的不错,“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钻了出来,黄莺在蓝天愉快的飞来飞去。”“柳树的枝条变绿了,长长的柳条垂下来像小女孩的长发。”大家都报以了热烈的掌声。我把说得较好的四句话写在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来学习古人高鼎是怎样说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这样的比较下,学生就能体会出古诗的用词讲究,含义深刻。小陆说:“现在我真正感到古诗写的太好了,怪不得,到现代我们还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