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心静了世界就静了作文(人生最高的境界是静作文)

心静了世界就静了作文(人生最高的境界是静作文)

更新时间:2023-08-14 05:24:22
心静了世界就静了作文(人生最高的境界是静作文)

心静了世界就静了作文【一】

花,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从古至今,有多少赞美花儿的古诗名句啊!花儿在人们心中是那么美丽,那么珍贵。花,为这个世界增添了无比丰富的色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少乐趣?现在,我们来尽情想象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花,会是怎样的?

没有了花,在情人节就没有那么浪漫了,我们到医院看望病人也不能献上祝愿了,在那美好的节假日也没有花儿与我们一起欢乐了,我们在公园也看不到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花朵了,那我们的生活少了多少乐趣啊?

没有了花,那我们在古人留下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中就看不到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也看不到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那些桃花、梨花、荷花、牡丹花、玫瑰花、百合花……就不再存在这个世界。

没有了花,这个世界就不再那么美好,不再那么美丽,也不再那么让人留恋,它就不是美好人间。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爱护每一朵花,不能让它变成我想象中那样。

心静了世界就静了作文【二】

鲁哀公对拜见他的庄子深有感慨地说:“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子听了鲁君的判断,却不以为然地持否定态度:“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鲁哀公反问庄子:

“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

庄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鲁国的所见所闻:

“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jue的,遇事清醒果断。”庄子见鲁王认真听着,接着表示自己的见解:“其实那些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

他向鲁王建议:“您如果认为我判断得不正确,可以在全国范围发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问斩!”

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独有一男子汉,穿戴儒装立于国宫门前。鲁哀公闻讯立即传旨召见。鲁哀公见来者仪态不俗,用国家大事考问他,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千变万化,对方对答如流,思维敏捷,果然是位饱学之士。

庄子了解到鲁国在下达命令后,仅有一位儒士被国君召进宫,敢于回答问题。于是他发表自己的看法:“以鲁国之大,举国上下仅只一名儒士,能说人才济济吗?”

这篇寓言很有讽喻意味。真才实学不是靠衣着来装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实质。一种思想、学说或职业吃香与流行后,就会有人弄虚作假,附庸风雅,借以谋取私利。

心静了世界就静了作文【三】

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是保护我们的“士兵”。所以,我们也要保护树木。

假如世界没有了树木,就像生活中没有了绿色,世界将会失去色彩。花儿悄悄地垂下了自己的头。不再是那么鲜艳。小草弯下了腰,不再是那么挺拔。

假如世界没有了树木,动物们将无法生存。小鸟无家可归,不再在天空中翱翔了。小松鼠将会被饿,不再在树林里欢蹦乱跳了。啄木鸟也会被饿,不再在树林里飞来飞去了。

假如世界没有了树木,龙卷风,沙尘暴,水土流失,干旱。这些自然危害人类无法生存。美化好的公路将会变成破破的小路城市被龙卷风,沙尘暴卷走了。人类因为海啸,水土流失,干旱而失去了生命。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是你;镇住风沙,阻挡洪水的是你。你就是绿色的功臣——树。3月12日,让我们保护树木去种树,团结力量大,环境更美好!行动起来!

心静了世界就静了作文【四】

禅的力量无穷无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浮躁的尘世,需要静下心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安详。感谢作者,把南怀瑾大师对佛的理解用一个个案例表达出来,使人在故事里蓦然发现佛教的真谛。

本书以南怀瑾金刚经为引子,以许多禅宗公案为事例,拨动人心,使我们悟道:佛乃我,我乃佛,心中有佛自当佛!

心灯是无形的智慧,是活泼的响应能力,是能克服烦恼、使人自在的积极心志,我们需要这样的温暖和光明。

全书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微言大义,润心无觉。南怀瑾的书看过很多,都是悠悠然、不紧不慢的叙说,可读性甚强,言语、典故、经诗应用出神入化,这是大家高人举重若轻的特点,大音希声,大道至简,此之谓也。

南怀瑾讲《金刚经》时说,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实语、真语,都容易了解,但什么是如语呢?不可说不可说,闭口不言,其声如雷,这个就是如语。如者如同实相般若,生命的本来毕竟清净,清净到无言语可说,就是如语,所以佛是如语者。不诳语,是不打诳语,不异语是没有说过两样的话。

认真是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一个懂得事事都认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他也许会是一个平凡的人,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人,他的生命将因为他的认真而变得丰满而充实。

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这样的,我们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只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掉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性,也就是自己的本心。南怀瑾先生说,真正的这个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这个自性是空性,空性必须要无我才能达到。当你修证到一个无我的境界,就得到一个智慧,就是唯识中所讲的平等性智。无我就无人,无人就无他,无众生相,无烦恼,无一切,等等。

悟是一把开启天门的钥匙,将你带出头脑的需要,因为头脑是推理的,通过推理你无法走出头脑,通过推理,你会向前,向前,但是你只是在绕圈,却不曾发现,那最明白显然的禅意永远在那里。

通篇通俗易懂,所谓的`修行就在一言一行中,无师自通的开悟是自我意识清醒后的放开放过,关键时刻被点悟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看淡看清知晓世间万物之灵,旨在自在其中。

静以修身养性,静心静气静待缘定。

舍得一词,明眼可鉴,唯有不奢求不刻意求之不得的困于苦恼中,方可解脱,顺其自然就好。

细细地读完了本书,受益匪浅,对佛教有了一些了解,以前总是把佛很神秘话,感觉是遥不可及的,通过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人人都是佛,佛也是普通的人,我感觉每个人都要时时刻刻心存善念,不做恶事,不起歹心,那你就是佛,还要学会随意而安,学会放下。

放下忧虑!不为外物所动,排除一切曾经牵着我们鼻子、使我们走入歧途的,专心致志地将智慧和灵光调动起来,使自己此生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宁静中贴近自我,倾听最真实的心声,我们就能以博大的心胸稀释忧伤,驱散心中的困惑和烦恼。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世界上其他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就是好好照应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

人生无常,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预料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握当下,珍惜此刻拥有,踏踏实实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静下来才会见识未知部分,静下来会体会到知识的博大;静下来你会看清楚自己,静下来你会感觉周围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