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青少年作文奖最高奖是什么(小学生市级作文竞赛一等奖有用吗)

青少年作文奖最高奖是什么(小学生市级作文竞赛一等奖有用吗)

更新时间:2023-11-24 19:41:27
青少年作文奖最高奖是什么(小学生市级作文竞赛一等奖有用吗)

青少年作文奖最高奖是什么【一】

纪录片《我们为什么而战》这是美国军方第一部奥斯卡金奖记录片,这是一部是一部真实的新闻短片, 目标是制作一系列有据可查,事实确凿的电影,向军中将士说明美国参战的原因,以及为之战斗的意义。

分享给大家的是该系列纪录片的第六部《中国战场篇》,影片讲述了日军对中国的侵略. 片中包括了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女士在美国国会的精彩演讲, 饱受蹂躏的南京城, 以及陈纳德将军领导的飞虎队等珍贵历史资料.

“这是1937年9月的上海,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新的战争,这是对无辜平民百姓的轰炸,为什么中国人要无辜地在日本的炸弹下,要找到这个答案,必须要先了解一下两国情况...”

青少年作文奖最高奖是什么【二】

上了初中后,接触的知识更广了,知道了诺贝尔文学奖。只可惜中国文学史上,太多文豪与它擦肩而过,心中不免有些惋惜,便立志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每每沉寂在梦中,心中万分高兴,幻想着自己获奖的情形。

这之后,便开始计划着怎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首先,考上北京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系”,因为那是中国最好的院校。毕业后,自己要像三毛,高尔基一样,用大量的时间去流浪。风餐露宿也好,饥寒交迫也罢

。把这些经历写成一本书,那样才够真实。朋友不只一次告诉我:“那太过辛苦,以你的体质根本无法去流浪。你也就只是说说而已吧?”我不以为然,继续做着我的梦,还嚣张的告诉她们:“你们不用担心,就算自己要去天堂,也要等自己获得了诺奖之后才会去。”

我还在做着自己的梦,可现实终究是现实,幻想终究是幻想。不久,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遍了中国,自己也在《新闻联播》上看到了,心中除了悲凉还是悲凉。梦,就这样碎了吗?

自己有些愤恨莫言,因为他打乱了我的'计划,把我从幻想中拉回到现实里。在全国上下开始疯抢他写的书时,自己则不屑一顾,仍旧读着平日里的小说散文,鸿篇巨着,徜徉于文学殿堂。

直到学校文学社选拔新社长时,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么荒穆。带着种种想法走进了考场,写在了试卷上。

也不知是哪一位阅卷老师,特意圈出作文中的句子,在试卷旁写着:“诺贝尔文学奖不只有一个,成功永远属于永不言败的人!加油!”

是的,诺贝尔文学奖不只有一个,自己何不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为国再添一份荣誉。那时诺贝尔还有没有奖?

青少年作文奖最高奖是什么【三】

那天夏日炎炎,好似太阳故意要与我作对,那时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不上峰山,誓不罢休。我翻过了数数也有十来座,面对着酷热的.天空,心里还是不认输,在路上,虽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可是我并没有失去自己的信心,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总算到了峰山脚下;那里只有一家店,我买来一瓶水,问老板娘何时能到峰山顶上,老板娘也不相信的说了一句:哎,就你一个步行的人,而且还是女孩儿,哈,能到峰山腰上就不错啦!虽然老板娘说我不可能,但是并没有磨灭上峰山的决心,坚持就是胜利,我对自己说。

我走啊,走啊,在路上不知道是谁家的狗吓我一跳,我平生最怕狗了,可是我没有回头,只是在等待,等有没有人把这条狗赶走,于是我等啊,最后这条狗自己耐不住,反倒无奈地走了,这时已是下午2点半左右,终于到了腰上了,在那里有泡温泉的,有卖西瓜的,我买来一个西瓜,然后我吃地正合口味的时候,老板说:小妹,你是不是要去峰山,峰山还要走很远呐,不要去了,能步行爬到这已经不错啦!我说我不,我一定要走到峰山顶上,我只吃了一个小西瓜就继续走了。

在快到峰山顶上的时候那里有两条路,我也是第一次上峰山,所以走错了,之后我打道回,继续走,那时已是下午6点左右,虽然很晚了、脚也……可是我还是坚持走到了峰山顶上。虽然已经晚上7点了,可是我一点也不后悔。

因为我曾那样坚持过,也许有很多人的阻挠,可是我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走上了峰山,也许有人不相信,不过那确确实实是我步行上峰山的,那确确实实是我的故事。有人问我后悔没有,我振振有词地说:上峰山是我最幸福的事,我凭着我的坚持走上了峰山!

青少年作文奖最高奖是什么【四】

读同学们的作文,感受最深的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落花流水春去也”,我自飘零水自流,就事论事,空洞议论;一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情感泛滥,抒情无着。

如果写的人心中没有炽热的感情,却想在作品中表现出什么打动人心的情感,这种可能是是极小的,要想感动别人,就首先要感动自己。但是,就算已经感动了自己,也不见得就能感动别人。这里面就有方法的问题,写作的手法显得尤为重要。

不是少年无情愁,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愁在心里人自知,他人何处觅秋风。别人感受不到,那是因为写的人没有很好的表达,无关乎愁深愁浅。

有一首歌这样唱:最近有点烦,有点烦,有点烦。烦确实是烦了,主要是听的人烦了,一句话反复说,不烦才怪。但是,烦的意境有没有出来?没有。也许心绪是有了,感染力却没有,无法给人身临其境的触动。如果连音乐的曲调也没有了,那简直就成了噪音。

这种抒情法是最糟糕的,直抒情意,简单粗暴。写作是表情达意的艺术,不仅要把意思表达清楚明白,还要表达得体有情味,这样的作品才有可读性,才能在考场上拿高分。

“微凉的秋风卷起散落一地的枯叶,然后撒手而去,任凭枯叶化作一只只残蝶,而后绝望地坠。枝头那颤抖的枯叶,终是敌不过风的诱惑,挣脱开母亲的手投向了大地的怀抱。离开了的,终是回不去了吧…… ”这是同学的习作。文字有了情境,给人以画面感,笔端流露出情绪。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去抒情,却是有意地表现情意,加上最后一句“离开的了,终是回不去了吧”,便可引出下文的.回忆。

有景有情,有画面,有情境,借情抒情,不得不说,这种抒情法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但是,如果细品,还是会感觉这样的景是被心绪扭曲了的景,并非自然,甚至因为扭曲过分而显出了虚假的成分。

最高级的抒情,是将景和情融为一体,不偏不倚,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秦少游有一首《减字木兰花》: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回肠”是作者内心千回百转的感情,当然是看不见的。但是,作者又要让读者看见,怎么办?他就说了,你想看见我千回百转的感情,就去看看那个金炉中断尽的小篆香。香燃尽了,灰烬掉下来,就像是一个个小篆字一样,柔糜,缠绵,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在这句词中,回肠就是小篆香,小篆香就是回肠,也就是物即情,情即物,情物一体。作者秦少游不是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燃尽的香灰上,而是将情感融入到其中,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体验。

这是将情比物,还有将物比情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如果说将情比物是为了让情感更直观地表现,那么,将物比情就是直接赋予物以人的情感了,飞花轻似梦,便是物我相融,这里的“我”也就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我,而是一个能与宇宙自然融而为一的无处不在的“我”。

情不再是人的情,也是物的情,情不再是“我”的情,也是你的情,他的情,这样的抒情也就让情感更具有包容性,共情性,也就更能打动读者。

对于有心之人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皆有深情;对于会表达的人来说,信手拈来,便是情感汪洋,可以漫漶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