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16届创新作文大赛官网查询(第十七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16届创新作文大赛官网查询(第十七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更新时间:2023-11-28 09:42:51
16届创新作文大赛官网查询(第十七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16届创新作文大赛官网查询【一】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共看了两个感人的故事,其中最感人的是一位没有双臂的男孩儿的故事。

那位孩的名字叫刘伟,他正是因为电线杆倒塌压断了他的双臂,让他只能用脚吃饭,用脚写字,还能用脚刷牙,洗脸······。他并没有抱怨老天给他带来的不幸遭遇,而是努力的去学习,挑战任何困难的事情。

刘伟长大以后,母亲让他学习游泳,刘伟没有不答应,只是严谨认真地去学。几年后他取得了成功,而且得了第一名!但最不幸的是在比赛之后,刘伟的病又复发了。之后便到医院去检查,检查后得知暂时不能做剧烈运动。刘伟并没有放弃,只是开始练钢琴。刚开始时,他的脚大拇指按不下按键,每次一按就是两个按键。后来,他把大拇指侧着练,虽然练的挺好的,但是脚上总是起泡,这使刘伟十分痛苦。终于,两三个星期过去了,刘伟会弹奏小曲子了。

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我觉得它在告诉我们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努力克服,不能当缩头乌龟。而且要有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意志。相信自己就能战胜困难。我认为大家应该以刘伟为榜样!

16届创新作文大赛官网查询【二】

2月8日,2017年度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如约而至,全家人早早的守候在电视机旁,期待着这场年度精神盛典。

年近古稀,依旧为祖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的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扎根大山36年,三尺讲台教育大山两代人,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三进火场,被大火烧成炭人的平民英雄王峰、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的大国工匠李万君、绝地反击,比实力、拼意志、搏勇气,永不放弃的中国女排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使他们放弃享受天伦之乐,远离繁华的都市生活,为救他人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拒绝物资高薪酬待遇依旧回国对,是责任、是使命、是担当、是坚持、是信仰。

在电视机前我的眼眶湿润了,榜样的事迹让每一个人都敬佩和动容。也让我们的内心得到洗礼、心灵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无论我们属于渺小、平凡还是崇高、伟大,那怕我们只是一滴露珠,也要拼命的游向大海,让生命变的更有意义、有价值。

16届创新作文大赛官网查询【三】

一个人究竟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这是他的出身决定的,无法改变。但由于有高考这样的选拔制度的存在,不少“贫二代”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以说,高考在出身之外,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改变命运之门。而现在,由于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与全国重点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少有文学特长的高中生通过大赛成功敲开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之门。可以说,大赛在高考之外为广大的高中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名校的“绿色通道”。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生活的全部,也许在高考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故事……请以“高考之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字数限1500~1800之间。

16届创新作文大赛官网查询【四】

当今世界,地以国分,国之利益所在,战争危险尚存,如此状况之下,研发武器,展示装备,扬我国威,振奋民心,本来无可非议;只是将其与美挂上钩来,感觉这审美的意识多少还是有些畸形。当然,这种畸形的审美并不专属于某国某族的人民,也不会仅存于某个历史的时期,而是一种普天之下千秋万代皆然的怪事。

人类是个奇怪的物种,她向往和平,也爱好战争;她珍惜生命,又不吝戮。这样想着,神思便穿越了时空。,一幅幅历史的.画面蒙太奇般地掠过眼前:我看到13世纪欧亚草原上的蓝天白云,绿草羊群,转瞬间铺展为漫天的征尘和金戈铁马的厮。看到1937年初夏时节东瀛的樱花,零落成为岁末隆冬南京江面的浮尸片片。看到1945年夏日迈阿密沙滩柔和的阳光,升腾为原子弹蘑菇云中耀眼的辐射,然后,长崎、广岛的地上,一具具焦黑的躯体,……。

从古至今,人类生活的画面就如此这般地连缀,叠加,从而形成历史。

也许,人类自诞生的那天起,就把自己置于战争与和平这个悖论的泥潭,永远不能自拔。有人说战争与和平是一种辩证的依存关系,人类无法杜绝战争,这话或许有些道理,但凡动物,为了生存,为了资源,难免争斗;可是,人类较之其他动物,同类间争斗的手段残忍至极,直令人怀疑我们到底是否地球的物种;因为地球上,残酷对待同类,无所不用其极的物种,唯有人类。

既然悖论无法摆脱,战争与和平便将永远伴随人类,人类也将在这种悖论的推动下走向终点。因为弱者爱好和平,强者喜欢战争,而纵观历史,社会的走向总是强者左右的。

观看航展,生此想法,或许另类,但无可奈何,众人的欢呼声中,我之所感,如是而已。

16届创新作文大赛官网查询【五】

当六月的清风从最辽阔的地方吹来,所有的激情都被黄河的涛声激荡,十年寒窗,浇灌蓓蕾,在高考中绽放艳丽色彩。由此,人们执着于高考,仿佛只有高考才能成功。但我不禁发问:难道成功只能依托于高考么?难道只有高考才能使梦想成真么?来自心底的声音告诉我:高考之外,还有更多成才路。

在高考的战场上打赢一场漂亮的战役是幸运的,但没有从高考中脱颖而出的人也不会有遗憾,因为他们会欣赏到别样的风景,会活得更加卓尔不群。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招生,文学院院长闻一多亲自出题,一位考生的答卷让他再三拍案叫绝,尽管这位考生数学零分,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他就是著名诗人臧克家。

雪莲能绽放在冰峰之巅,香飘万里;梅花能俏丽在寒冬腊月,与雪共舞。高考之外,亦能散发自己的万丈光芒。作家韩寒少年时期就已经发表过多篇文章,期末考试时却包揽下所有功课的不及格。后来,他自我解嘲说:“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于是,这位扬言要用稿费来养活自己的少年,毅然退学放弃高考,专注于写作,从此,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便在他的笔下如绚烂画卷般铺展开来,而他,也真的实现了当初的诺言,在现代文坛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在百万大学生矗立桥头无人识的时候,韩寒用实际行动证明:高考之外,也能成才。

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选择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是高考,于学生卢彦杰,却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当所有的高三学子废寝忘食地沉浸在备战高考的紧张学习中时,同为高三学生的卢彦杰却为自己的最新发明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得到了多方赞赏,并因此获得了高校自主招生的资格。无独有偶,学生赵柏闻也是因为科研方面的成就而被华大录取,现在的他在世界最大的基因组研究中心挑起了大梁,书写着一段新的传奇。

不是一切古树都将被狂风暴雨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要植根于肥沃的土壤,不是一切鲜花都只绽放在人间四月天,不是一切人才都要经过高考的检验,只要生命想要怒放,每条路都是无限精彩。唐伯虎潜心学画,终成知名画家;陆羽弃佛从文,终成著名学者;徐霞客游行天下,终成一代大家。人生世事,变化无常,我们可以相信命运之说,但我们不能认命。高考落榜,孟非南下淘金,却四处碰壁,他当过搬运工、送水工,也开过超市,做过保安。这样的他,对于高考的挫败,没有执迷,没有惘然,而是尽力把工作做得出色。终于在黑暗中看到满天星光,凭借自己的语言天赋与扎实的文学功底,登上了主持的巅峰。

有句话说:“生活就像一个大染缸,什么颜色都有,要想融入进去,你就得学会接受生活为你染的颜色。”我并不赞同这样的看法。生活的道路不止一条,但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世俗化的标准,那就只能在人云亦云中迷失了真实的自我,盲目地选择那些并不适合自己的道路,就只能为自己戴上沉重的枷锁。表姐今年高四,成绩平平,唯有语文极其突出,写得一手好文章,老师建议参加创新作文大赛,说不定可以上名校,姑妈却极力发对,认为那样不仅会耽误功课,而且没有高考实实在在的分数,以后也不会有出息。于是,去年高考落榜的表姐选择了继续复读。唏嘘惋叹才华陨落的同时,更多的是深深的无奈,或许,就是这样的“一元化成功” 限定了千万学子的高考之路。

梭罗说过:“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生活的方式就有多少。”事实确是如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青莲居士的潇洒人生;“惟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李易安的哀愁人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曹孟德的壮丽人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超脱人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屈原的清高人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是李煜的哀怨人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苏东坡的豁达人生……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体味,毕竟,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个独特的自我。

在文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父亲的话让我受益匪浅;“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走另一条试试!”窃以为,人生也是如此,天生我材必有用,高考之外亦有更多的成才路。所以,我静静地敲下这些文字,为自己,为未来,争取一个机会,因为我懂得:

与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如条条道路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