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纪念袁隆平作文2023

纪念袁隆平作文2023

更新时间:2024-06-11 04:30:56
纪念袁隆平作文2023

纪念袁隆平作文2023【一】

很多人都向往美国,那里有优越的生活条件。而我,向往澳大利亚。那是一个被海洋宠爱的国家,蔚蓝的海水将它抱在怀中,海边的空气中都有海洋的味道。那里还有灵活的袋鼠,可爱的考拉,如精灵般在树林中穿行。那里还有悉尼歌剧院,奇特的造型让人心醉神迷。我很想去看看这片充满浪漫气息的土地。

纪念袁隆平作文2023【二】

纪念,一个优美而富有回忆的词汇。纪念过去,纪念分离,更纪念幸福。唯有纪念,才能令我们忆起每一次经历,不愧对生命,活出自己的精彩,将每一步走在最恰当的道路上,成为人生的统治者、。

对于学生,是青春时光,是荣誉。得到老师的赞许,记录自己的荣誉。那是属于学习的奖状,更是属于人生的奖状。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记录自己的失利,拼成属于青春的失败,为接下来的胜利做铺垫,虽败犹荣。与同学们相处的时光,也许不长,却很有趣,纪念校园生活,那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有同学陪你走过。

对于人民,不仅仅是成长,更是一种无奈与痛。那些儿时渴望长大的人,成年后却有无以言表的失去。而每位成人,都不能缺少纪念,不给往事贴上“不堪回首”的标签,将人生视为“坚持不懈”,念逝去的时光,念心中的遗憾,并持之以恒,以付出充实人生,以信念增强勇气,弥补遗憾。捕捉每个感动的瞬间,为人生添加绚丽的光彩,待到老年,审视过去,知道自己拼搏过,奋斗过,努力过,坚持过,这一生,足矣。

对于一个国家,纪念如同养料,只有养料可以使一个国家变得强大。我国今日如此繁荣昌盛,离不开任何一位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甚至牺牲的战士。“勿忘国耻”,不仅是战斗,我国无数年被羞辱,被欺压,南京大屠石墙上刻着遇难同胞的姓名,这些姓名,更刻在我们心中,永远铭记。今日我国的强大,不仅是我们的努力,更是国家的永记国耻。纪念,对一个国家多么重要,国之本,永不可忘;念之重,永记于心。

纪念是芬芳的,是贵重的。那是一生的经历,一世的启迪。愿每个人都学会纪念,传递一份希望给未来,分享一份幸运给后世。

纪念如溪流,承载着一切,缓缓流淌,有着纪念的陪伴,人生定将芬芳……

过去的美好在心头荡漾,我们,以实力,以纪念,不给人生留遗憾。

纪念袁隆平作文2023【三】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教我背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只知道跟着妈妈读,直到上学了,学习了这首古诗才明白它的真正涵义,才知道我们每餐吃的一粥一饭是多么来之不易的。

袁隆平爷爷,被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水稻长得比高梁还高,穗子象扫帚那么长,颗粒象花生米那么大,沉淀淀地低垂着头,风儿吹来,稻花飘香,稻浪此起彼伏,躺在稻穗下乘凉……多么美好而又伟大的梦想啊!我们最尊敬的袁爷爷,他从一个梦想开始,为之奋斗了一生。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妈妈说民以食为天,要是没有袁爷爷,我们中国十几亿的人民都不一定能吃得上饭呢。我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吃饭,不要再浪费粮食,要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

上帝总爱玩一些恶作剧,就在五月二十二日下午一点多,我们尊敬的袁爷爷离开了我们,去了天堂,天空也好像知道袁爷爷要走了一样在伤心地哭泣。我想起妈妈总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神羊和稻谷的故事,妈妈说袁爷爷就是神羊,他为人民从天宫“偷”来了稻种,他累了,他的使命完成了,他又回到了天宫。我含着泪读了一遍袁爷爷您生前最喜欢的诗,为爷爷送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袁爷爷,一路走好!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象您一样的人,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纪念袁隆平作文2023【四】

天空还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我怀着激动和敬仰的心情,和爸爸一起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视察小营巷纪念馆。

1958年1月5日,亲临小营巷,视察了61号、56号和42号三个墙门,察看了居民卧室、厅堂、厨房和水罐等,关切询问群众生活、工作和学习状况,并赞扬说:“你们的卫生搞得不错嘛!”对小营巷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给予很高的评价。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当年视察过的小营巷56号墙门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大门,感觉纪念馆并不大,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厅中间悬挂着的视察小营巷的巨幅画像,中央摆了很大的会议桌,两边整齐地摆放着桃木椅子,上面挂满了同群众亲切交谈的照片。时而跟群众谈心,时而与群众握手,场面非常感人。

大厅两边的偏厅墙上也挂满了当时视察小营巷时的感人照片,还有许多党和国家参观的珍贵照片。的历史照片。橱柜里则摆放着展示勤劳的杭州人民艰苦创业、争先创优奋斗史的历史资料。

参观很快就结束了,但我心情有点激动,觉得应该发扬杭州人民艰苦奋斗精神,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为杭州建设全国健康城市作出贡献。

纪念袁隆平作文2023【五】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在美丽的校园我们刚刚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既看到了一个腾飞的民族,也不会忘记这个民族曾经屈辱的历史。明天,9月18日,是一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76年前,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大规模武装进攻,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一夜间,东北三省大好河山风云失色,沦于敌手。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再次区的14年中过着饱受这亡国奴生活。然而,对一个民族最严重的摧残不是摧残她的肉体,而是摧残她的尊严,他的文化,摧残它的根与魂。

国耻像大山一样压在中华民族的头上,压的十几亿人民透不过起来,也在我们这些少年的心灵灌注了铅一样沉重的忧愁和哀伤。有人会说,它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好了,为神马还要“勿忘”呢?这是因为,忘记“耻辱”虽然可以减少哀伤,但是记住“耻辱”就是记住祖国的历史创伤,能激起更强烈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拥有美丽的青春。在每一个季节都充满幻想,渴望自由,然而,我们同时也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看一个国家的明天如何,最该刊的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可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因此,我们必须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要振兴中华,首先要有远大的志向,为自己插上理想的翅膀。有的同学学习不肯吃苦,甚至有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如此下去将来怎能担当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呢?聪明的头脑、丰富的知识储备、健康的体魄和赤诚的爱国之心,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历史摧我们奋进,将来更不容我们懈怠!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摧我们前行……最后,让我们高呼: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纪念袁隆平作文2023【六】

父亲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在我们临近的几个村也算是位小有名气的“秀才”。无论是过年的对联,或者是结婚的喜联,我们村甚至邻村,都有拿着自己买好的一张张大红纸,来请父亲为他们写楹联的。所以,春节是他最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

等父亲把大红纸,裁成一副副对联形状后,他便坐在左边的太师椅上写,我则跪在右边帮他。把纸在八仙桌上放好,父亲让我按着对联是上边,他用左手从上到下把大红的对联纸抚平。然后,在桌子上按住了,右手拿起毛笔,在早已倒满墨汁的砚台里润好笔,再在砚台的边缘刮去沁出笔尖的墨汁,凝神屏气笔走龙蛇。他写三到四个字,就松开按纸的左手,让我把纸往上拉一下,以便他好写下面的字。写好一联,我就小心的把它拿到一边去晾干墨汁。父亲嘱咐必须把对联放平,否则墨汁在字上流下来就不好看了。不一会便满屋的对联,空中飘着浓浓的墨香。等凉干后我便拿着对联,乐颠颠的挨家去送,换回一把糖果吃。

望着灵床上躺着的父亲,嘴张开着,好像有许多话要嘱咐。可是,最终竟然连一句话也没有跟我们交代就走了。是牵挂太多无从说起吗?还是走的太过匆忙,话语都哽在喉咙没来得及出口?!手垂在两边,那双牵着我走过童年的手,曾经哪么温暖,为什么现在却变的冰凉?80年代年轻的你,常常一手牵着我,一手拉着弟弟去大队部办公。忙完后就教我们打算盘。父亲是有远见的,我们那时随然生活不好,他也硬撑着让我们兄妹四人完成了学业。父亲是宽容的。记得有一年,他给我买了一条当时最流行的红丝巾,我高兴的围上和几个同学去电影院看电影。没想到看完电影出来,发现丝巾不见了。我急哭了,赖在影院门口不走,幻想着拣到的人能给我送回来。

等啊,等啊!真的有一条鲜红的丝巾在眼前飘起来。原来是父亲听到同学说了事情的经过后,又给我买了一条,拿着来接我回家。他没有一句怨言,笑着说:“纱巾围在谁的头上都一样好看。你看咱们又有新的了。”我笑着抹去脸上的泪珠,跳上父亲的自行车回家转,一路上右手一直紧紧的抓住红丝巾飘在胸前的两个角,生怕它再飞走了。

在父亲的关爱下我们都长大了,成家立业离他远去。很少回家和他相聚。望着父亲满头的白发,我竟想不起父亲的头发是什么时候开始白的?只知道遇到沟沟坎坎的时候,来向他诉苦,发牢。他总开导我们:凡事都有两面性,就象你们学过的塞翁失马的故事。所以,遇到事要想开,顺其自然不要强求。

父亲付于了我们宽阔的胸怀,仁慈的性格,让我们活的开心,活的无怨无悔。父亲去了,没有接受我们的一点孝敬之心。我突然想起上次我来看他,他曾说过,“现在不见那种泯姜了”这句话,我不知道他说的泯姜是什么,也没问他,当时根本就没在意他说的话。现在想来我真是太傻,为什么就没反应过来,父亲肯定是想吃他说的那种泯姜了。我却没做出应。这是父亲一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一点小小的要求。我却没有满足他。想起来愧悔之余,恨不得一头撞在父亲灵前。我怎么会这么傻哪?这么粗心,若有父亲爱我的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之心,去关爱父亲,也会理解父亲当时说这话的含义啊!我犯下了我今生无法弥补的错误,让我悔恨,遗憾到终老。虽然,我知道这是父亲不愿看到的,我知道他只想看到他儿女的笑脸,看到他儿女们幸福,是他最欣慰、幸福的事。至于我们的失误,我们的过错他都宽容的笑着忘记。

现在才觉得有点理解父亲了。弟弟因在大学受了点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一直在家养病,家未成业未立。父亲为此整日烦愁,觉得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颜面无光。又加上现在也没有几个人再在过年时请他写对联了。更有,他早已不再任村里的任何职务。曾经的人人敬仰,到老来却失落到整天面对有病的弟弟,没有了众人追捧的失落。再加上母亲的唠叨,父亲的心里承受了怎样地压力啊?!他无处发泄、无处诉说、没有寄托、对现状无可奈何。一个老人的心灵怎么能承受的了这一切。我可怜的父亲、我可敬的父亲、我智慧的父亲。我怎么忘记的了,你临终前那句无可奈何的话。“天天起床就是这些事,你说咋办?”那无助、祈求、迷茫的目光让我无论如何也走不出去。你走前的那个晚上,我守在你的身旁,第一次感觉到你是那么瘦弱,你整个人仿佛小了一圈。你的骨头嶙峋、凌厉地刺痛了我的心。我为什么早没有发现?!我被你娇惯的不知道疼爱、体谅、理解你的心,只一味的向你诉说我的哪一些琐碎的烦恼,你笑着劝慰,最后总忘不了问一句;缺钱吗?咱家里有。

去了,你怎么舍得你最疼爱的儿女们哪?如果我的泪、我的忏悔、甚至我的生命能换回你慈祥的笑脸的话,我愿意!我愿意交换!!我们欠你的太多太多。你怎么舍得让你心爱的女儿在心灵悔恨、纠结中来过每一天?你为什么不来梦中与你女儿见一面哪?我去那里再找回哪只有安全感的大手?把我的手放上,然后就被温暖包围,多么安全、舒适、幸福,我去那里才能找回那不求一点回报的爱?!我去那里再能体会那全心全意为我着想的关心。我任性的惹你生气,我撒娇的和你争吵,这一切你都包容了。任然那么无私的把你的爱心全部倾注在我们身上。人真的有前世今生吗?让我们来生还做亲人,让我在来生回报你的恩情好吗?

我不敢想象,以后再回那个养育了我,空气中飘着童年欢乐音符,小径上刻印儿时足迹的家时,我的失落将怎样掩饰?我的泪水该如何控制?我空空的心,如那人已去的空屋,该怎么填补?我刻骨的寒意又有谁给一点温暖?我把那种感受小心的珍藏起来。把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在黑夜,默默承受所有的悲哀、疑惑、苦闷。另一部分努力把灿烂、愉悦、喜乐呈现在阳光下, 让父亲的在天之灵为他的儿女骄傲,让父亲放心的在天堂享受一份安逸。

既然,是人的最终归宿,是在未知的或朝或夕的事。那么,还敢把时间浪费在郁闷上吗?事实说明:一切痛苦、烦恼都是时间在愚弄那些无知的人们。健康、长寿永远属于乐观、积极向上者。让我们都以快乐微笑来抚慰那些仙逝的父辈们吧!

纪念袁隆平作文2023【七】

20xx年5月22月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与世长辞。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先是不肯相信的,袁老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令世界震撼的成就,为全人类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让我们将他视作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一个精神永存的标杆,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着生老病的普通人。

我久久难以平息内心的惊讶,难以起笔写下这篇文章。

我带着一颗虔诚而崇敬的心,重新回顾了袁老充满坎坷与坚持的一生,试图从单薄的语言与真实的影像中汲取这一伟人的精神甘泉,用我不够厚重的文字,以我最真挚的情感,记录我眼中的山高水长的袁老之风。

袁老是一位伟大的梦想者。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多么美好的梦想,多么动人的梦想,多么伟大的梦想啊!从那个“涂有饿莩”,饥荒肆虐的\'时代到不被认可、难见成效的时期,袁老始终敢于梦想,始终追求梦想。“我们都在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袁老这些追梦人中的一员,九十岁高龄仍坚持下田,为水稻产量年年创造奇迹,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开拓,不断突破,不断前行!

袁老是一位执着的坚持者。

袁老经历了成千上万次失败,承受了成千上万次失望,却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方向,从失败中找寻经验,在失望时愈加勇毅。数十年的风吹日晒,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却未能让他的坚持有丝毫动摇。靠着这份坚持,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明知前方陡峭,偏要开路而往,用恒心培育出高产杂交稻,让农民展笑颜,让人民露欣喜。

袁老是一个积极的乐活者。

与印象中的科学家不同,袁老更像一个朴实的老人。袁老爱好广泛,乐于生活,袁老爱游泳,爱理发,爱打排球,爱拉小提琴,富有情调。袁老养猫,希望猫儿长大,守护家旁的水稻试验田。袁老爱打麻将,防止老年痴呆,想要多坚守岗位几年。袁老心系水稻,心系工作,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消除饥饿的人类的伟大事业中。

5月24日,在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中,在飘着点点细雨的长沙,壮观的场面让我感慨袁老的贡献之大,更感动于袁老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

我想,袁老啊,您是去了天上,在比高梁还高的稻穗下乘凉了;我们每个人都铭记“袁隆平”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

我还有万千思绪,此刻竟无法收笔,唯道一句:“袁老之风,山高水长!”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