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神舟一号发射作文(神舟18号发射成功作文)

神舟一号发射作文(神舟18号发射成功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02 15:47:07
神舟一号发射作文(神舟18号发射成功作文)

神舟一号发射作文【一】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1992年9月21日,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研制载人飞船,实现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这已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完成。

第二步是突破和掌握航天员太空行走、空间交会对接两项关键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和货运飞船,这是建造空间站的前提。这也已通过“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进行太空行走拉开序幕,并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通过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实现了自控交会对接;通过分别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实现了自控和手控对接,这标志着我国独立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此后,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第二步第二阶段,在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还将在2017年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主要任务是验证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技术、在轨加注技术和未来空间站的部分新技术。

第三步是在2020年左右建成长期载人的大型空间站,将在轨运营10年以上,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试验以及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2016年10月,我国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7年,我国将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天舟”货运飞船货运载荷比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拥有较高的运输效率。

此后,我国将以空间站建设和应用为基础,以载人月球探测为新突破,以支撑国家发展利益向地月空间拓展为目标,研究制订新形势下载人航天发展的新战略。

神舟一号发射作文【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0月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任务中,两名航天员将要在轨飞行33天,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体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最新成就。”

执行这次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组成,这个组合是一老一新的搭配。景海鹏是第三次出征太空,而陈冬则是第一次。这两名航天员是怎么挑选出来的呢?

武平表示,这次乘组的选拔经过初选和定选两个阶段。在初选阶段,对所有现役航天员从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核。在经过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初选选出四名航天员。经过初选的四名航天员,在定选阶段针对这次任务又进行了心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训练,并进行了综合考评。最终,经选评委员会确定,由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本次任务飞行乘组。另两名备份的'航天员也同时参加了定选阶段的训练以及后面的强化训练,都具备执行任务的条件。

本次任务中,景海鹏和陈冬互为备份,他们均具备飞船驾驶、组合体管理、手动交会对接以及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在整个飞行任务期间,他们将要完成飞船的操控、在轨试验操作、健康保障、生活照料以及科普演示等各项任务。

神舟一号发射作文【三】

今天,妈妈让我去屋里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神舟九号飞船”飞天的实况转播呢。

当时电视里正在播放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我瞪大了眼睛仔细的观看着发射的全过程,我们国家的航天科学家们真是太伟大了,在他们的共同的努力和忘我的工作下,神舟九号终于圆满的发射成功了。这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的时刻呀!我想我一定会永远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在电视里我还看到了“神九飞船”里,唯一的一名女航天员——刘洋,她让我想起了古代的女英雄“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刘洋阿姨就是我们的榜样,她是我们国家第一位女航天员呢!

我们中国人就是聪明能干,不但现在的中国人有智慧,而且古人时他们就有很多的发明。比如:在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研制出了中国最早的机器人—— 伶人 ,而且能歌善舞。木匠的祖师鲁班造出的“木鸟”,可以在天空中飞三日不下。今天我们的飞船发射成功了,它可以载人在太空遨游!

还有苏联,他们发射的飞船在降落时,因为工程师点错了一个逗号,就造成了机毁人亡的事故。但中国人没。

神舟一号发射作文【四】

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飞向浩瀚宇宙,将与等候在太空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

神舟十一号本次飞行有哪些特点?“神舟”到底“神”在何处?对此,相关专家向记者讲述了与神舟十一号相关的11个细节。

细节一:飞得更高——393公里轨道高度的对接与运行

神舟十一号充分继承了神舟十号的技术状态,同时为了适应本次任务要求而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

“为满足本次任务要求,调整了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使神舟十一号飞船能够适应本次任务交会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说。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比过去高了50公里,为何要高出50公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GNC分系统指挥罗谷清说,主要是为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做准备,因为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

细节二:时间更长——33天的太空旅程

神舟十一号入轨后经过两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完成组合体30天中期驻留任务后,与天宫二号分离,在一天内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神舟十一号任务结束。在太空时间长,如何保障航天员太空工作生活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怎样提高飞船的可靠性?

神舟十一号的技术改进,很重要的一个创新亮点,是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

“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显著扩大了测控覆盖范围,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武平说。

细节三:升级光学成像敏感器——完成高难度“太空之吻”

“为验证未来航天技术,满足未来空间站交会测量设备长寿命使用要求,对神舟十一号的交会测量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武平说。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是搭建太空之家的重要一步,尤其是两者从相距120米到最终完成对接的阶段,难度最大、风险最高。为了让它们能在以8倍于子弹的速度下毫厘不差地对接在一起,技术人员对光学成像敏感器实现了升级。

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主任设计师龚德铸说,太空中阳光照射强度是地球上的三到五倍,很容易“亮瞎”飞行器的“双眼”,就像开车时被对面来车晃了大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视力,因此以往交会对接要选择光线合适的时机进行。

与天宫一号上运用的一代产品相比,升级版敏感器的太阳杂光抑制能力、识别目标敏感度均大幅提升,即使被晃了眼,视力恢复时间也能从原来的十秒缩短到几百毫秒。由此,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可以实现准全天候实时对接,可保障航天器突发维修补给或航天员应急救生。

细节四: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

“此次任务目的是进一步对改进型载人飞船功能进行全面验证,为后续载人任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此外,通过多项在轨试验,将进一步验证飞船设计功能,获取和积累载人环境相关的飞行试验数据。”神舟十一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说。

在此次空间实验室任务中,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比以前增加了50公里,神舟十一号任务将首次考核验证空间站阶段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还将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通过验证航天员驻留能力,为航天员空间站阶段长期在轨考核奠定基础。

细节五:照明设备点亮“飞天之路”

神舟十一号在浩瀚的宇宙遨游过程中,会周期性地经过地球阴影区,此时会经历很长时间的黑暗,影响在轨任务的顺利完成。飞船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不仅为航天员提供了舱内工作、生活照明,还为载人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阴影区的交会对接提供了摄像辅助照明。

“在太空,如果直接采用生活中常用的白炽灯、节能灯,估计在飞船上还没用几天就熄火了。飞船上究竟采用了什么光源?神舟十一号飞船舱内照明设备(近距离泛光照明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远距离投光照明使用LED光源,也就是固态照明光源。”承担这一设备研制任务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产品主管设计师杨军说。

他指出,载人飞船有了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后,当飞船进入地球阴影区时,航天员在舱内仍然可以正确判读仪表,手动操作各种开关,再也不会误打误撞了,飞船与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也多了一份成功的保障。

细节六:热控系统为“太空之家”保驾护航

“神舟十一号在太空中飞行,最关键的是航天员安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一号发射场热控分系统负责人付杨说,确保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舒适安全,须为航天员营造一个类似于地面一样的“家”——有适宜人类生存生活的温度、氧气等,而这要靠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来提供:热控分系统的作用是使飞船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环控生保系统是为航天员创造合适的舱内生存环境条件,保障航天员在空间飞行的特殊环境下安全生活和正常工作,为航天员营造一个温暖如春的居住环境。

他说,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分别位于载人飞船的推进舱和轨道舱的舱壁内。环控、热控分系统主要采用流体换热技术进行温度控制,通过流体流动将船上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外部辐射器,再通过辐射器将热量辐射到太空中。

神舟一号发射作文【五】

欣闻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谨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和航天员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后续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既定任务目标,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神舟一号发射作文【六】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本月中旬升空,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内完成三组由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太空实验。13日,三组设计团队的校方证实,学生已受邀于本月15日至19日前往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发射。

在去年的“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上,香港顺德联谊总会翁佑中学五名中六生,以“微重力状态下制作多用途的聚合物有孔薄膜”项目最终夺冠。

该项目随后与另两项获奖作品——“太空养蚕”和“双摆实验”共同被选定由“天宫二号”带上太空试验。

回首作品设计及参赛过程,翁佑中学的5位同学均直言挫折不断。

2014年12月,一同修读化学科的中六生劳莉欣、陈翠珊、蔡欣澄、何奕龙和区钧尧组队参赛。

他们的指导老师崔婉琪表示,为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有很多物质都不能带上太空,包括同学当初所用含有挥发性气味的丙酮,“但没有(丙酮就几乎完全不能做实验”。学生们随后花不少心思和时间另辟蹊径,最终找到合适的材料取代。

5位同学表示,整个比赛过程虽然辛苦,但十分乐在其中,特别感谢老师与家人的支持,令他们能够顺利排除万难,胜出比赛。比赛过程中,他们的收获也颇多,不仅学会了时间分配,也增强了合作精神。

据介绍,5位同学及指导老师将会于10月15日至10月19日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除与航天工程人员面对面交流外,更有机会亲眼目睹神舟十一号升空的激动时刻。另外两个香港实验项目设计团队的校方也证实,已受邀于同期前往酒泉参观。

对于自己的作品能上太空,翁佑中学的5名同学均表示十分荣幸与高兴。

他们除了寄望实验品可在无重力状态下的太空造出透气不透水的聚合物有孔薄膜外,更希望未来可进一步研发成透气但不透水的人造皮肤和透析膜,用在药物释放系统、治疗皮肤创伤等医学领域。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