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摘抄小学3年级(摘抄优秀作文10篇三年级)

作文摘抄小学3年级(摘抄优秀作文10篇三年级)

更新时间:2023-09-16 03:21:06
作文摘抄小学3年级(摘抄优秀作文10篇三年级)

作文摘抄小学3年级【一】

今天,我读了法布尔所写的一部名著——《昆虫》。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完成了《昆虫日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也因此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日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近了现代文明。

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就是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日记》。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然而,平时我连做数学题都不认真,不刻苦。总是这多一个小括号,那落一个小数点什么的。同法布尔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

读过《昆虫日记》和法布尔的生平,我感受很深,《昆虫日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作文摘抄小学3年级【二】

那天,大姨突然拿起手机,放起那个令你熟悉的旋律——《南山南》。你心里不由得引起一阵辛酸。

她没说话,但是不知在思索什么,又突然开口,打破这沉默:“我要是有你这样一个闺女就好了。”

你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但是没有开口回答。

她又接着说:“你说你要是作我家闺女,你愿意吗?”

你还是笑,但是这次你有些尴尬,你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还是说了一个圆滑的答案:“其实我觉得,即使不当您们的女儿,我长大一样孝敬。”

她好像还是有些犹豫,于是追问:“可是还是不一样啊!”

你再没说话,还是笑笑,你知道这只是缓解气氛。你俩都沉默了,此时此刻,屋里只盘旋着那一首曾经让你为之动容的歌曲……一滴眼泪悄然无声的从你的左眼角迅速地流出来,它穿过太阳穴,开始减速——到耳边,你慢慢聆听这滴眼泪的倾诉。

是啊,你心里也明白,这是不一样的。你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女儿,你是爸爸妈妈的掌声明珠,他们宠着你,却适可而止。你很欣慰,有这样的父母,他们赐予你一个好身体,一个好性格。而你的大姨和大姨夫,他们同样的付出了同样的爱,你很明白,因为他们没有女儿,所以很疼你。原来的你天真地认为,他们这样的付出是一厢情愿,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怎么会那么傻!

同样的爱,不同的人,即使是选择,或许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其实在你心里是一样的。从你来北京到现在,他们一直宠着你,却又不敢惯着你,你应该庆幸啊!是一样的,即使他们没有“亲生”这个前缀,但是没有什么关系,你并不在乎这些,因为你的心中已经默认——长大一样孝敬。

有多少停留在眉梢嘴角的细腻情感,曾被我们忽略呢?

作文摘抄小学3年级【三】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因此,在学习本文后我马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写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