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六年级写一二三单元作文(六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作文)

六年级写一二三单元作文(六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作文)

更新时间:2023-10-18 16:49:11
六年级写一二三单元作文(六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作文)

六年级写一二三单元作文【一】

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车站候车处立着一个醒目的牌子“母子上车处”,可母子上车处却站着四位强壮的男人。

第一位男人长得十分富态,像是在国家单位工作的公务员,手揣在兜里,漠视一切。他闭着眼,站在“母子上车处”牌子下,看样子神色“沉着”,行动“从容”。但我知道,他的内心一定十分紧张。可能是因为怕熟悉的人看见自己,或是怕上级领导看见丢了面子。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站在这为别人带来的不便。他虽然有些胆怯,却看到身后的三位男子与他同流合污,便壮着胆子在这里等车。

再看第二位男子,他虽穿着军大衣,头戴一顶毡帽,却没有一丝军人应有的风范,他闭着眼睛目空一切,看上去是在闭目养神。但事实是为了抑制心中的紧张。他虽然衣着华丽,脚踩名贵的休闲鞋,但他的做法纵使再多名贵的衣物也无法掩饰他的自私。

第三个人像是一名大学生,他架着一副眼镜,穿着一件时髦的羽绒服,脚蹬一双华贵的皮鞋,三角形的鼻子。他个子很矮,眼镜上蒙着一层雾他也不擦,可能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不安。

第四位男子更是可笑,为了避免尴尬,把口罩都戴上了,索性闭上眼睛,手使劲往口袋处收,可他动作的慌张掩饰不了内心的不安与紧张,反观“母子上车处”牌子的另一侧,一位母亲抱着怀中熟睡的孩子显得担忧与无奈,她系着一条围巾,穿着一条单薄的裙子,可想而知她的生活很艰苦,但她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无可奈何,只能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难道这些人真的是文盲吗?不是的,他们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已。

生活中,常常有这些不道德的假文盲,我们要坚决抵制他们的行为,绝不能让他们这种行为蔓延。

六年级写一二三单元作文【二】

华君武的假文盲是一幅具有强烈讽刺性的漫画,画中画的是:在瑟瑟的风中一块孤独的牌子上写着:母子上车处。一个年青的妇女怀中抱着一个小孩无助的站在牌子的后面,眼睁睁的看着几个彪汉昂首挺胸的在那儿排着队,等候着汽车的到来,至于那块牌子是一眼也懒得看。难道他们是文盲?不是!他们不是文盲,也不是瞎子。那样醒目的几个大字,他们看得清清楚楚,却还是无动于衷。这样的人就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假文盲。

在生活中,常常有一些地方立着牌子,上面总是写着:不准乱仍垃圾等字样。可是这些地方却总是发生“假文盲”事件。又如:在公共汽车上,常有着一个座位,座位上写着“孕妇专用座”等。可是仍然有一些人年青人,在众目睽睽下,仍然面不改色的坐在那儿……这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大家的感受,败坏了社会的风气,也揭示了自己不道德的品行。

无论是生活中的假文盲,还是工作中的假文盲,都是社会的败类。像这些道德品质败坏的人,生活不需要他,社会不需要他,国家不需要他。这些人无论在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所以,我们要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做假文盲,不做社会的败类。只要每个人都遵守社会公德,我相信,漫画中的现象会逐渐消失的。让我们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吧!

六年级写一二三单元作文【三】

今天,我看了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爷爷所画的一幅漫画-->.该漫画的画面虽然简单,但内容却让人深思:在一个车站旁有两个上车处,其中一个是普通乘客上车处,而另一个则是母子上车处.可奇怪的是:在母子上车处站的都是一些四肢健全、衣冠楚楚的“绅士”,而真正的母子却被挤到了“荒无人烟”的普通乘客上车处。

漫画上面的那些“绅士”真没公德心。他们的行为是那么的令人鄙夷阿!众所周知,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人、孕妇、幼儿的身体都比较虚弱,我们都有责任去照顾他们。在公共汽车上很容易站不稳,拐弯刹车的时候,非常容易摔倒,他们在这时候的却很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在这时候应该给他们一份爱心,一份照顾。

漫画上的那些“绅士”把自己当作一位目不识丁的假文盲,对上车处的指示牌视而不见,为了争夺一个座位,而忽略了身边真正需要照顾的妇儒。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车上看见有一位老婆婆上了车,车上的座位已经坐满了,车上的喇叭响起了:“请大家给有需要的乘客让座。”喇叭不断地重复这这句话,可是车上的乘客还是无动于衷。可想而知,现在的年青人是多么的没公德心啊!

所以我呼吁: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好学生,我们要把爱心撒向世界、撒满人间,让需要别人帮助的人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温暖,世界变得更加的美好!

六年级写一二三单元作文【四】

华君武先生这幅题为,《假文盲》的漫画,如一把社会丑恶现象的匕首,对假文盲先生们进行了尖刻的讽刺和有力的鞭挞。

这幅漫画勾画的是在一个寒冬的早晨,在母子上车处站牌处站满了身强体壮的男人们,而一位抱着婴儿的妇女却被挤在外面,冻得瑟瑟发抖。那位妇女用无助的眼神看着那群男人们,不禁打了个寒颤。而那群男人们呢?依然目不斜视地站在那里。他们难道不识字,是文盲吗?不,看他们的样子,一定是假文盲。

站在母子上车处的第一个男人,身穿皮袄,双手插在口袋里,脚下一双闪亮的皮鞋,看样子好像是一个国家公务员。看他眼神惺松的样子,一定是睡懒觉睡过头了。不想迟到,又不愿意破费打的,就来抢占母子上车处这个优先的地方。第二个人头戴军帽,穿一身军衣,军人难道也不识字?第三个人,戴一副眼镜,也像个国家公务员。最后一个人,戴着一个又厚又大的口罩,从他的衣着看来,像一位医生,多么神圣的'职业呀!可是这个人连基本的社会美德都不懂,又怎么配当一个救扶伤的医生呢?

在生活中,我曾看见许多类似《假文盲》的情况:在公交车上,我曾看见过有抢占老、弱、病、残、孕群体座位的年青人;在公园里,我曾看见跟着自己孩子追逐嬉戏在请对小草足下留情的警示语旁的草坪上的年轻夫妇;在公共场所我曾看见男女老少在请爱护环境的警示语旁乱吐、乱扔。我苦思良久,终于得出一个结论:现代人不是缺少文化,而是缺德。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尊老爱幼,先人后己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好品德。让我们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少年,不做假文盲!

六年级写一二三单元作文【五】

今天我看了一副漫画,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创作的漫画作品《假文盲》,看后让我难以忘怀,也让我深思。

画中描绘寒风中四个男子和一个怀抱婴儿的母亲等候上车的场景。那四个大男人站在立着“母子上车处”的标牌下排队上车,全然不顾栅栏外怀抱婴儿、一脸惊诧和无奈的母亲。他们有的目中无人,有的目不斜视,有的闭目养神,都装着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的样子,无视旁边赫然矗立着的标示牌,漠视那寒风中茫然无助的母子。

难道他们真的是文盲吗?显然不是。从他们的模样看,有的像个干部,有的还像个知识分子,有的看上去就很“精明”,有的为掩饰其心虚干脆就戴上了大大的口罩。我想如果是盲人不会表现得如此“精明”的,也不会一副漠然无视的神情,更不会这样泰然自若。他们这样做,无非是想无需排很长的队伍,无需花费更多的时间,方便自己而不去方便别人,纯粹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他们缺少的不是文化,而是起码的做人道德;他们丢掉的不仅仅是社会的公德,还有他们个人的廉耻。

现实生活中这种“假文盲”现象不仅仅是在车站或者码头上演,还常常在公交车上、在公园里、在电影院内等场合上演。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些身体健康的青年无视车内温馨告示而抢占“老弱病残孕”的位子;在电影院里,一些人无视院内温馨提示而公然吞云吐雾甚至大声喧哗、来回走动;在美丽幽静的公园里,一些人无视园内温馨提醒而恣意践踏草坪或攀摘花朵;在风景名胜处,一些人无视美丽的景色和珍贵的文化遗产而随意刻画妄想流芳百世……

这些“假文盲”虽然还够不上违法算不上犯罪,也没有给社会造成多么严重的破坏,但他们却直接挑战着社会的公德和文明,破坏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好形象和社会的和谐。如果这种假文盲多了,那么我们的社会就缺少关爱缺少爱心缺少温暖缺少快乐,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个冷漠的世界,那将是多么的可怕呀!

我真的但愿这种“假文盲”现象越来越少,直至销声匿迹,让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充满爱的阳光的温馨家园!

六年级写一二三单元作文【六】

去书城,泡在朱德庸和蔡志忠的漫画里,美美地过了把瘾。一向爱看漫画,尤其喜欢绘本漫画。以前常看张乐平的“三毛”,现在已不多见了。朱德庸和蔡志忠的作品是我喜欢的。还喜欢几米和小美女寂地的漫画,可书城里居然没看到。

比起捧读厚厚的大部头小说,我更愿意细细欣赏漫画。好的漫画作品,会以最简洁的方式表达最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同时又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其实,生活就是一幅幅漫画,许多场景定格下来,会让人或快乐一次、或无奈一次、或好奇一次、或激情一次……只是时光匆匆,我们总来不及感受。

欣赏漫画,哪怕只是匆匆浏览,也会被一种淡淡的感觉萦绕。那看似简单沉静的画面,却逼真地再现了人间百态,让人看到生活的本真。倘细细地品,便会咂摸出更多的味儿来。一幅简简单单的画面配上寥寥数语,可能就撩拨了久未晒过的心情,触动了那些不经意被忽视的心绪。投入地看漫画,好似置身人生风景中,恍惚身边的人和事就在漫画里,有一种“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感觉。

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或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心跟随眼睛在一幅幅漫画上行走,或浅笑,或感悟,在静与净的心境中倘佯,那种感觉真好似“雪夜拥被独诗书”,人静了,心也净了。

漫画看似很简单,简单得似乎只是一些线条,可其中却有人生大道理;生活似乎很复杂,复杂得让人有时理不出头绪,可当它跃然纸上,却变得简单疏朗,让人在心静性清的平和中,看清生命的过程与意境。可见生活本身其实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人心复杂了,自然就疲惫了。所以一个“累”字成了现代人的流行病。可见幸福其实也很简单,正如寂地说的:“有一种幸福,是一个人也能到达的,就是内心的平静。”